小说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是中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种文体,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编了很多小说,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搞好小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记叙描写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道德情操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抓好小说的教学,必须抓好下面三个环节。
  一、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小说及小说与一般记叙文体的区别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基本特征,就是要具备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小说属于广义的记叙文,与一般的记叙文较难区别,教师应引导学生与写人记事的报告文学、通讯、散文等相区别。报告文学、通讯是写真人真事,材料要求真实准确,而小说可以虚构,进行艺术加工,可以以某一个人为代表,综合其他人的特点。记叙文一般重于情节的铺叙,情节也相对单一,小说则着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情节发展常有较大的跳跃、较多的穿插。散文不要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自由地抒写议论,中心思想往往由作者表达出来,而小说则强调“三要素”,主题思想主要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加以比较区别。
  二、阅读教学中抓好“三要素”教学
  1.分析情节发展,了解结构特点。分析情节发展,了解结构特点,是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中心思想、学习艺术手法的基础。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应当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分清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抓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是人物的活动场所,分析环境描写,也是理解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环境描写时,应着重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社会风尚、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对表达人物的心情,对渲染气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比一般记叙文更加充分,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孔乙已》为例:①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人物的特殊身份,穷困潦倒,虚荣心十足;“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现人物贫穷而又懒惰。在鲁迅笔下,一个贫困潦倒、懒惰虚荣、不修边幅的老书生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出来了。②语言描写。“他(孔乙已)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卖弄学问;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自欺欺人。③动作描写。“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用指甲蘸了酒”,“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这些动作充分表现他的迂腐且又善良、凄凉而又孤独的性格特征。另外,还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三、指导学生概括主题思想,归纳写作特点
  在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以加深学生对作品思想意义的理解。
  小说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但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概括却是一个难点,教师必须很好地加以引导。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心的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情节结构综合分析:打断腿前,酒客的取笑,教“我”识字,分茴香豆;打断腿后,酒客与掌柜的对话,最后一次喝酒,掌柜的奚落。这些情节说明了什么,再对咸亨酒店这一环境及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对比描写进行总结,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有什么性格特征,这种性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就不难概括出本文的中心:小说通过对一个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麻木、最后被摧残至死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科举制度的罪恶,鞭挞了丁举人之流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无情。
  分析归纳写作特点,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分析文章的特色是多方面的,有的注重构思的巧妙,有的注重结构的严谨,有的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有的注重语言的准确生动,等等。这些都是作者根据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而确定的,就一篇文章而言,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归纳出一两点主要的不同于一般的特点就行了,不必强求面面俱到。
其他文献
一、戏剧矛盾冲突的设置导致窦娥必然是走向悲剧  我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是戏剧文学的一般规律。《窦娥冤》剧作的主人公窦娥是处在矛盾中心的。这部作品主要表现了窦娥和婆婆、张驴儿以及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  地痞无赖张驴儿见窦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便想要自己父子俩娶窦娥婆媳俩,面对张氏父子的逼迫威胁 ,蔡婆婆屈服于外部势力,弃置礼教,甚至还反过来劝服窦娥要屈服;而窦娥则坚守自己的立场 ,
期刊
(一)学生现状:缺乏答题模式  许多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仅凭感觉,哪怕考试选文的类型差不多,考的试题形式也接近,如都是人物鉴赏题型,但他的作答情况有可能会大相径庭。每一次的练习、考试,不能对下一次形成影响。这实际上反应了他们在表达上没有形成自已的有效模式,做题只能考试时的灵光乍现,所以做题时心里没有底,得分就难以确保。  (二)对策分析  1.归纳题型,形成模式。  仔细研究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会发现
期刊
诗歌课堂,上不好会沉闷乏味,学生感到无趣;上好了则充满生机活力,学生乐趣横生,受益匪浅。  一、激情感染  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带着知识、带上激情和亲和力走进教室。一位美国教师曾经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一种途径使得他们所教的内容令人兴奋,并且从不假设学生不会喜欢他们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过分迎合他们的内容。相信教育的力量,就能做到这些。在课堂上,在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方面,教师需要用尽心思。比如,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一生所需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并且现实问题是复杂的,解决现实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光靠做几道题目是无法形成的,所以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培养和学习,让学生面对和解决现在乃至未来的新问题。在教学中,对问题
期刊
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指个人在遗传或成熟的基础上,经由阅读活动而获得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 也指个人经过阅读而具备的潜在的阅读提升可能性,还指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阅读指“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强调,阅读教学是以阅读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现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
期刊
如何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自定目标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看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读课文,然后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如,积累词语,感知文章内容,体验思想感情,欣赏精彩段落,学习并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等等。由于文体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制定的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学习小说
期刊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强调了医疗和养老的重要性;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必须以健康为前提。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健康养老已成为每一个老年人的期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
期刊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女性之美,关键就是一“度”字,班主任工作同样需要一个度,“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所以班主任有时花了不少功夫,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用辩证法来分析,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事物的度,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啦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要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文学美的荟萃。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就像谢象贤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学》中谈到的:“在众多课程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音乐美术,也不同于体育,更不同于一般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希望自己的教学是完美的,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却并不如我所想的那么美好。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语文教材的博大精深,教学改革的深入等等,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很多时候,我会发现,在课堂上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完成,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会抱怨学生的不认真,但静下心来想想,问题确实出在教师身上,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常常是因为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透,对学生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