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ing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要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文学美的荟萃。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就像谢象贤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学》中谈到的:“在众多课程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音乐美术,也不同于体育,更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欣赏,其主要是凭借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实施的。”从谢先生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阵地。那么,语文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美的因素
  教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材料和依据,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近200篇课文,本身就包含丰富的美的内容,有词句的美,有文章结构布局的美,更有教材内容所蕴涵的美。教材中的大批人物,如,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他们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蕴涵着丰富的人性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教材中的绘景文章,如,《三峡》《与朱元思书》等,这些描绘自然美的文章,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的愉悦。教材中记人叙事的文章,如,《背影》《社戏》等,反映了世俗人情的人文美,其中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深远的。此外,教材中还有描写古今建筑的,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他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是人类本身力量的感性显现。一篇篇具有审美教育内涵的课文,是美的内容和美的语言的辩证统一。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既领会了内容的美,也感悟到了语言的和谐。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语言文字所蕴涵的美,用教材本身的美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支撑点。
  二、师生互动产生教学情境美
  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彻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教”取代“学”、“满堂灌”甚至“一言堂”的现状。尤其是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单干户”,也不能再居高临下了,师生关系也实质性地转变为了“平等对话”。教师不再像纤夫一样走在学生的前面,采用“拖拉拽”的方式,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春天描述出来;然后再与体会出的作家的感受作一比较,感悟朱自清笔下的春的意趣与景美。再如,教学《孔乙己》一文,讨论到小说的高潮部分,可以用深沉的语调读“他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这只手慢慢地走去了”这一句,念完后,可以沉默良久,教室里此时一片寂静。这样一个短暂的空白,留给学生的其实是一片偌大的想象空间,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际上潜流汹涌。不一会儿,可以说:“如果在电影中放映这一镜头,需要一分钟的旁白,该怎么讲?”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十分踊跃。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主要以诵读为主,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以及诗歌的意境美。如,《天净沙·秋思》,它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这首词的意境情调是和谐完美的。在指导诵读时,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这样一幅图画: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而后让学生思考: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向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尽断。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营造出了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如果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感情色彩,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是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爱美,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学校是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门教学。但是,靠这种生活的教育是不够的,从小缺乏环境熏陶和道德教养的人,不仅粗鲁,而且野蛮,甚至凶残。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确凡是具有深厚文化教养和丰富审美判断力的人,在道德与功利的两难抉择中,往往能够牺牲功利而选择道德的行为,而缺乏文化教养和审美判断力的人则相反,他们追求无穷无尽的物质贪欲和眼前利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超越,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保持宁静的心态,保持人性的美好与纯洁,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努力的目标。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表现人的优美情趣、高尚情操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有益的熏陶。另外,对于部分比较冷峻以再现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应指导学生去读。如,鲁迅的《孔乙己》,从作品流露出来的哀愤情感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既无真才实学又无自爱之心的人是可悲可笑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时,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这一领域,可以把文学名著引进课堂,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的感觉能力的全面丰富的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  一、激励法  激励法就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鼓励评价的写作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
期刊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可是,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十年,我感觉自己的课堂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老师布置预习学生无法完成,预习不成课堂互动无法完成,课堂互动不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周而复始,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很多学生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也使语文
期刊
一、戏剧矛盾冲突的设置导致窦娥必然是走向悲剧  我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是戏剧文学的一般规律。《窦娥冤》剧作的主人公窦娥是处在矛盾中心的。这部作品主要表现了窦娥和婆婆、张驴儿以及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  地痞无赖张驴儿见窦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便想要自己父子俩娶窦娥婆媳俩,面对张氏父子的逼迫威胁 ,蔡婆婆屈服于外部势力,弃置礼教,甚至还反过来劝服窦娥要屈服;而窦娥则坚守自己的立场 ,
期刊
(一)学生现状:缺乏答题模式  许多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仅凭感觉,哪怕考试选文的类型差不多,考的试题形式也接近,如都是人物鉴赏题型,但他的作答情况有可能会大相径庭。每一次的练习、考试,不能对下一次形成影响。这实际上反应了他们在表达上没有形成自已的有效模式,做题只能考试时的灵光乍现,所以做题时心里没有底,得分就难以确保。  (二)对策分析  1.归纳题型,形成模式。  仔细研究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会发现
期刊
诗歌课堂,上不好会沉闷乏味,学生感到无趣;上好了则充满生机活力,学生乐趣横生,受益匪浅。  一、激情感染  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带着知识、带上激情和亲和力走进教室。一位美国教师曾经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一种途径使得他们所教的内容令人兴奋,并且从不假设学生不会喜欢他们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过分迎合他们的内容。相信教育的力量,就能做到这些。在课堂上,在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方面,教师需要用尽心思。比如,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一生所需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并且现实问题是复杂的,解决现实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光靠做几道题目是无法形成的,所以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培养和学习,让学生面对和解决现在乃至未来的新问题。在教学中,对问题
期刊
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指个人在遗传或成熟的基础上,经由阅读活动而获得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 也指个人经过阅读而具备的潜在的阅读提升可能性,还指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阅读指“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强调,阅读教学是以阅读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现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
期刊
如何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是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自定目标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看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读课文,然后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如,积累词语,感知文章内容,体验思想感情,欣赏精彩段落,学习并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等等。由于文体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制定的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学习小说
期刊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强调了医疗和养老的重要性;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必须以健康为前提。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健康养老已成为每一个老年人的期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
期刊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女性之美,关键就是一“度”字,班主任工作同样需要一个度,“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所以班主任有时花了不少功夫,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用辩证法来分析,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事物的度,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