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满足教育需求为前提,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本文将从教学资源库的目标确立、内容构建、效能提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15-04
隨着信息技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特征日渐突显,但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而言,很多职业院校依然存在缺乏教学信息资源、缺少信息技术支撑的问题,以致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形式单一以及知识渠道闭塞,最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了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步伐,为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以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为例,探讨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
一、资源库的目标与定位
“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和相关建设单位, 应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积极引导资源建设理念。”[1]依据“调研需求,科学设计,统筹规划,校企共建,开放运营,动态完善,推广应用”的建设思路,坚持科学性、共享性、便捷性、趣味性及可靠性原则,满足师生、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从而形成以点代线、以线及面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使其成为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企业培训、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三把刀”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便是由联盟院校共同系统设计、科学规范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面向旅游休闲产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扬州“三把刀”技艺、民俗、民间文化为资源载体,按照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政校企行共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共享型、互动式、持续更新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展,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服务业人才,推动传统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资源库的系统架构、主体知识与平台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是各类信息的大杂烩,也不是传统资源的新呈现,而是在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信息化的手段, 以视频、动画、课件、游戏、试题的形式呈现,从而实现资源颗粒化。即让用户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一)系统架构
“如果想建立一个大范围的分布式资源库系
统 ,理想的结构是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 ,屏蔽其缺点 ,采用一种混合结构模式。”[2]通过需求分析、框架搭建、专家鉴定等三个步骤,最终确定资源库的内容框架,包括基础、核心、拓展和应用四个层次。基础层由相关联的文泛素材资源构成,如图片、文本、视频、仿真动画、仿真软件、测试题库等颗粒化资源;核心层由专业核心内容构成,包括信息库、课程资源库、技能展示库等;拓展层则在核心基础上向外拓展延伸,由培训学习、行企信息、特色专题、非遗保护等二级资源库构成;应用层则是面向使用者,由面向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的门户及相关应用构成,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要求。采用基于 Web3 D国际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大型标志性实训资源,确保资源的“层次性”“广泛性”“实际操作性”,确保资源科学性、先进性、灵活性,从而使应用者能够跨平台多终端方便高效使用。如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可以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进行建构,强化应用功能和共享机制建设。“一体化设计”即资源库建设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目标,以“三库一馆一站”为整体架构,对相关知识结构、资源属性和运行平台功能等进行整体设计,适应现代“互联网 ”模式,符合“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三库”即扬州“三把刀”之厨刀库、剃头刀库、修脚刀库,“一馆”即数字博物馆,“一站”即非遗保护网站。如图1所示。
(二)主体知识
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以“三库一馆一站”为主要内容,以传承“非遗”文化,发扬工匠精神为主线,挖掘扬州“三把刀”技艺之精髓,建设“厨刀”“剃头刀”“修脚刀”的文化传承、工艺技法、历史保护、测试题等模块,按照资源层次和课程属性可分为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
课程体系是主体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服务教学的主要平台,也是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是课程体系两个主要分支,标准化课程是根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建设,主要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正常教学;个性化课程则是以弘扬扬州“三把刀”文化为主旨,不仅可以作为在校学生知识拓展的平台,而且可以作为向社会大众、用户宣传扬州“三把刀”文化、普及扬州“三把刀”文化的媒介。两种课程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三)平台建设
以学习者为中心,秉承便捷、成效、促用为理念,满足“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建设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虚实融合(AR/VR)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即时交互的移动学习环境,将互联网 资源库融入职教日常教学全过程(职教教学4大场景:复合教材、探究课堂、直观实训、泛在学习);通过电脑、平板、手机APP端功能设计,服务4类用户,使学习者乐学(能学)、授课者善教(辅教)、行业企业共享众筹、社会访客充电提升(个性化导学)。
三、资源库的功能设计
以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者这四种用户为服务对象,具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教科研成果应用与辐射、用户信息收集与统计等功能,并且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服务体系。 “网络教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 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 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 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3]资源库平台及门户网站应具备资源建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考核、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站管理等功能。一方面实现教学资源的无缝传输,系统整合专业教学资源的最新建设成果和行业企业的各类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终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各类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资源;另一方面,资源库还应利用信息发布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就业与创业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
扬州“三把刀”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汇聚了视频、仿真软件、微课、课件等优质素材。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清晰明了的图片、形象生动的 FLASH、点面结合的教学录像、短小精悍的微课、丰富多彩的专家讲坛等资源,构成自主、智能、交互、个性化、一站式的学习平台,实现快速查询、学习和多渠道交流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就业创业者和餐饮消费者、旅游消费者等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过资源库建设,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及技艺可视化、颗粒化,既能引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服务学习型社会构建,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
四、资源库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一)牢固樹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理念
“目前在很多有关网络教育的讨论中, 常把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两个概念混淆, 其实和网络教育资源具有相同范畴的是网络学习资源,而网络教学资源则属于网络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包括教学资源和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资源 ,而不能仅涉及到教学资源。”[4]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推进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推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资源库建设要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相关产业领域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满足个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等提供服务为目标。“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者的最终目的是学到知识,获得资源只是学习的过程和手段,要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得知识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能够从资源库中快速定位到所需要的资源,并且是对该使用者最有价值的资源,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正确的从定位的资源中获得知识的方法。”[5]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需明确目标导向,从学习者的角度精选教学资源,优化功能设计。
(二)切实构建共建共享的机制
为保障资源库建设项目的规范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一系列联盟院校共建共享机制,如学分互认共享机制、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推广应用机制、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等。
1.学分互认共享机制。教育部对资源库的申报和验收要求非常重视用户的数量,尤其是活跃用户的数量。以往资源库建设存在只建不用的问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完成后束之高阁,针对这一问题, 就需要扩大资源库的使用面与受益面,各联盟院校应积极探索基于共建共享的校际学分互认模式,实现教学协同管理,将资源库中的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学生通过登录学习、上传作业、师生问答、在线测试等途径在资源库中留下学习记录,系统根据相关记录给予相应学分,由此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保证了资源库的活跃用户数量。
2.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教育部要求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组织若干兄弟院校以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建设后要具备一定的地区影响力,这就要求联盟院校之间必须统一思想,主持院校之间有效协同合作,明确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协商,保证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往资源库建设存在主持院校孤军奋战、兄弟院校应付观望的现象,这样既影响了资源库建设的进程,又削弱了资源库内容的质量,仅凭一所学校的专业师资闭门造车,其资源要想同时被广大兄弟院校、行业企业所接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联盟院校定期交流沟通,发挥各自专业资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知识体系脱节、断代现象。
3.深化调整优化机制。教育部要求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过程必须每年保持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更新,尤其是动态资源的更新,这就要求资源库建设必须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建立资源库推广、应用机制,为四类用户提供资源库操作指南、资源共建共享要求、最新公告、用户反馈等信息,努力实现教学资源持续更新,最终提高资源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往资源库建设存在验收合格后停止资源更新的现象,时代在发展,行业企业的需求在改变,知识技能体系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优化,才能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如果仅考虑当前经济利益,不再投入人、财、物,势必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针对这一问题,建设团队必须深化推广和应用,在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库旺盛的生命力。
4.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近几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举办如火如荼,职业教育对教师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库建设便可作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从建课程、上课、师生交流、考核测试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无形中促使教师提升了信息化能力。以往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仅限于青年教师群体,中老年教师则游离于资源库之外,学校可以在推行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中,制定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以此作为各项教学考核的抓手和指标。虽然这对信息化能力较弱的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但也是提升师资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安排优秀教师使用资源库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使资源库渗透于师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扩大了资源库的使用面和影响力。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挖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思考功能设计与优化,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库开展教学,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以此促进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2] 程建钢, 何良春, 韩锡斌.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3]黄志强.教育资源库的智能引导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2).
[4]郝兆杰,常颖,刘延申. 简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5]劉景汇,刘升,张玉红,等.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分析[J].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7(18).
责任编辑:王新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s an important grasp,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educational needs, and i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ystematic theo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the stat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maximum scop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fiv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such as the goal establishment,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the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design; realization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15-04
隨着信息技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特征日渐突显,但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而言,很多职业院校依然存在缺乏教学信息资源、缺少信息技术支撑的问题,以致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形式单一以及知识渠道闭塞,最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了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步伐,为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以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为例,探讨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
一、资源库的目标与定位
“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和相关建设单位, 应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积极引导资源建设理念。”[1]依据“调研需求,科学设计,统筹规划,校企共建,开放运营,动态完善,推广应用”的建设思路,坚持科学性、共享性、便捷性、趣味性及可靠性原则,满足师生、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从而形成以点代线、以线及面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使其成为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企业培训、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三把刀”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便是由联盟院校共同系统设计、科学规范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面向旅游休闲产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扬州“三把刀”技艺、民俗、民间文化为资源载体,按照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政校企行共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共享型、互动式、持续更新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展,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服务业人才,推动传统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资源库的系统架构、主体知识与平台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是各类信息的大杂烩,也不是传统资源的新呈现,而是在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信息化的手段, 以视频、动画、课件、游戏、试题的形式呈现,从而实现资源颗粒化。即让用户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一)系统架构
“如果想建立一个大范围的分布式资源库系
统 ,理想的结构是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 ,屏蔽其缺点 ,采用一种混合结构模式。”[2]通过需求分析、框架搭建、专家鉴定等三个步骤,最终确定资源库的内容框架,包括基础、核心、拓展和应用四个层次。基础层由相关联的文泛素材资源构成,如图片、文本、视频、仿真动画、仿真软件、测试题库等颗粒化资源;核心层由专业核心内容构成,包括信息库、课程资源库、技能展示库等;拓展层则在核心基础上向外拓展延伸,由培训学习、行企信息、特色专题、非遗保护等二级资源库构成;应用层则是面向使用者,由面向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的门户及相关应用构成,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要求。采用基于 Web3 D国际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大型标志性实训资源,确保资源的“层次性”“广泛性”“实际操作性”,确保资源科学性、先进性、灵活性,从而使应用者能够跨平台多终端方便高效使用。如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可以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进行建构,强化应用功能和共享机制建设。“一体化设计”即资源库建设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目标,以“三库一馆一站”为整体架构,对相关知识结构、资源属性和运行平台功能等进行整体设计,适应现代“互联网 ”模式,符合“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三库”即扬州“三把刀”之厨刀库、剃头刀库、修脚刀库,“一馆”即数字博物馆,“一站”即非遗保护网站。如图1所示。
(二)主体知识
扬州“三把刀”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以“三库一馆一站”为主要内容,以传承“非遗”文化,发扬工匠精神为主线,挖掘扬州“三把刀”技艺之精髓,建设“厨刀”“剃头刀”“修脚刀”的文化传承、工艺技法、历史保护、测试题等模块,按照资源层次和课程属性可分为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
课程体系是主体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服务教学的主要平台,也是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是课程体系两个主要分支,标准化课程是根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建设,主要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正常教学;个性化课程则是以弘扬扬州“三把刀”文化为主旨,不仅可以作为在校学生知识拓展的平台,而且可以作为向社会大众、用户宣传扬州“三把刀”文化、普及扬州“三把刀”文化的媒介。两种课程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三)平台建设
以学习者为中心,秉承便捷、成效、促用为理念,满足“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建设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虚实融合(AR/VR)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即时交互的移动学习环境,将互联网 资源库融入职教日常教学全过程(职教教学4大场景:复合教材、探究课堂、直观实训、泛在学习);通过电脑、平板、手机APP端功能设计,服务4类用户,使学习者乐学(能学)、授课者善教(辅教)、行业企业共享众筹、社会访客充电提升(个性化导学)。
三、资源库的功能设计
以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者这四种用户为服务对象,具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教科研成果应用与辐射、用户信息收集与统计等功能,并且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服务体系。 “网络教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 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 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 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3]资源库平台及门户网站应具备资源建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考核、信息发布、企业培训、网站管理等功能。一方面实现教学资源的无缝传输,系统整合专业教学资源的最新建设成果和行业企业的各类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终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各类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资源;另一方面,资源库还应利用信息发布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就业与创业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
扬州“三把刀”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汇聚了视频、仿真软件、微课、课件等优质素材。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清晰明了的图片、形象生动的 FLASH、点面结合的教学录像、短小精悍的微课、丰富多彩的专家讲坛等资源,构成自主、智能、交互、个性化、一站式的学习平台,实现快速查询、学习和多渠道交流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就业创业者和餐饮消费者、旅游消费者等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过资源库建设,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及技艺可视化、颗粒化,既能引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服务学习型社会构建,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
四、资源库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一)牢固樹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理念
“目前在很多有关网络教育的讨论中, 常把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两个概念混淆, 其实和网络教育资源具有相同范畴的是网络学习资源,而网络教学资源则属于网络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包括教学资源和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资源 ,而不能仅涉及到教学资源。”[4]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推进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推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资源库建设要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相关产业领域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满足个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等提供服务为目标。“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者的最终目的是学到知识,获得资源只是学习的过程和手段,要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得知识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能够从资源库中快速定位到所需要的资源,并且是对该使用者最有价值的资源,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正确的从定位的资源中获得知识的方法。”[5]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需明确目标导向,从学习者的角度精选教学资源,优化功能设计。
(二)切实构建共建共享的机制
为保障资源库建设项目的规范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一系列联盟院校共建共享机制,如学分互认共享机制、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推广应用机制、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等。
1.学分互认共享机制。教育部对资源库的申报和验收要求非常重视用户的数量,尤其是活跃用户的数量。以往资源库建设存在只建不用的问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完成后束之高阁,针对这一问题, 就需要扩大资源库的使用面与受益面,各联盟院校应积极探索基于共建共享的校际学分互认模式,实现教学协同管理,将资源库中的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学生通过登录学习、上传作业、师生问答、在线测试等途径在资源库中留下学习记录,系统根据相关记录给予相应学分,由此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保证了资源库的活跃用户数量。
2.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教育部要求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组织若干兄弟院校以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建设后要具备一定的地区影响力,这就要求联盟院校之间必须统一思想,主持院校之间有效协同合作,明确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协商,保证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往资源库建设存在主持院校孤军奋战、兄弟院校应付观望的现象,这样既影响了资源库建设的进程,又削弱了资源库内容的质量,仅凭一所学校的专业师资闭门造车,其资源要想同时被广大兄弟院校、行业企业所接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联盟院校定期交流沟通,发挥各自专业资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知识体系脱节、断代现象。
3.深化调整优化机制。教育部要求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过程必须每年保持有一定数量的资源更新,尤其是动态资源的更新,这就要求资源库建设必须按照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建立资源库推广、应用机制,为四类用户提供资源库操作指南、资源共建共享要求、最新公告、用户反馈等信息,努力实现教学资源持续更新,最终提高资源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往资源库建设存在验收合格后停止资源更新的现象,时代在发展,行业企业的需求在改变,知识技能体系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优化,才能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如果仅考虑当前经济利益,不再投入人、财、物,势必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针对这一问题,建设团队必须深化推广和应用,在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库旺盛的生命力。
4.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近几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举办如火如荼,职业教育对教师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库建设便可作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从建课程、上课、师生交流、考核测试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无形中促使教师提升了信息化能力。以往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仅限于青年教师群体,中老年教师则游离于资源库之外,学校可以在推行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中,制定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以此作为各项教学考核的抓手和指标。虽然这对信息化能力较弱的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但也是提升师资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安排优秀教师使用资源库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使资源库渗透于师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扩大了资源库的使用面和影响力。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挖掘专业教学资源,积极思考功能设计与优化,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库开展教学,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途径,以此促进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2] 程建钢, 何良春, 韩锡斌.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3]黄志强.教育资源库的智能引导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2).
[4]郝兆杰,常颖,刘延申. 简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5]劉景汇,刘升,张玉红,等.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分析[J].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7(18).
责任编辑:王新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s an important grasp,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educational needs, and i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ystematic theo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the stat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maximum scop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fiv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such as the goal establishment,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the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design; re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