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参与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专业现状,分析了在双师型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借鉴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以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
【关键词】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 专业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9-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1]。以往采用 “专才型”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这种模式逐渐淘汰[2]。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因此,土木工程师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并负责实施的卓越人才。
一、国内高校及专业方向概述
目前,教育部批准了两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第一批21所,第二批13所。由于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众多方向,多数高校能够结合办学特色与定位,选择其中2-4个作为培养方向,少量高校开设了5-6个方向,个别高校甚至开设了7个方向。不同方向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从土木大类的角度分析国内高校“卓越计划”实施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卓越计划”旨在分阶段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分别对应于本科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试点高校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4+X模式”:(1)4+0模式: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又称“3+1模式”;(2)4+2模式: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3)4+2+3模式: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也有部分高水平大学积极探索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模式、联合培养博士(4+2+3)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双师型师资建设
“卓越计划”要求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双师型”工程教育队伍。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而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包括: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②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且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主;③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该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应该以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工作经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主,分期安排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以提高其工程经验。
2.课程体系
试点高校改革了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基础(约15%)、大学学科基础(约25%)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约25%)、分方向的专业课群组(约15%),总学分140-150,实践环节(约20%)30-40学分。有的高校加强“工程教育”理念,部分理论课程由“双师型”教师讲授。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其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一般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为此,各试点高校都加强了实验教学平台的条件建设。除此之外,有点高校还规定了课外学分要求,探索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学科竞赛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多是不同方向课程的简单集成,通过要求学生必须主修某一个方向专业课群组,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以实现分方向培养。其中,各方向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加强,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更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
3.校企联合与实践(实验)教学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新增的教学环节,一般都采用“3+1”模式,要求学生在企业的培养累积时间不少于1年。企业培养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实践环节,一般在学校、院系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也有高校也将部分专业课程调整在企业进行。因此,各试点高校建立了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更有部分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但是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将有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工作,而相关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明显偏少,企业阶段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更待进一步明确。此外,执业能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卓越计划”应该在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执业资格教育,需要开设我国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
4.国际化教育
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到今天,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需要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4]。但是,各试点高校对“国际化教育”的认识水平并不一致。对“国际化教育”认识深刻的高校,采取了双语或全英文、暑期外语强化等措施,使得学生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提升了学生专业及外语综合能力。然而,双语(全英)教学只是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三、结语
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均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资源,大力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强化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但是相关院校在双师型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相关院校应结合土木工程应用型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借鉴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经验,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等措施,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 CDIO大纲与标准[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2]陶勇芳, 商存慧. 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81-83.
[3]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3-2014 [R]. 2014. 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70/2012-09/21/20120921100607359322144_1.html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BZ19、15BZ23、15J11)
作者简介:张久鹏(1983.05-),男,汉族,江苏盐城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 专业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9-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1]。以往采用 “专才型”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这种模式逐渐淘汰[2]。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因此,土木工程师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并负责实施的卓越人才。
一、国内高校及专业方向概述
目前,教育部批准了两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第一批21所,第二批13所。由于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众多方向,多数高校能够结合办学特色与定位,选择其中2-4个作为培养方向,少量高校开设了5-6个方向,个别高校甚至开设了7个方向。不同方向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从土木大类的角度分析国内高校“卓越计划”实施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卓越计划”旨在分阶段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分别对应于本科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试点高校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4+X模式”:(1)4+0模式: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又称“3+1模式”;(2)4+2模式: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3)4+2+3模式: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也有部分高水平大学积极探索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模式、联合培养博士(4+2+3)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双师型师资建设
“卓越计划”要求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双师型”工程教育队伍。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而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包括: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②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且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主;③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该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应该以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工作经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主,分期安排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以提高其工程经验。
2.课程体系
试点高校改革了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基础(约15%)、大学学科基础(约25%)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约25%)、分方向的专业课群组(约15%),总学分140-150,实践环节(约20%)30-40学分。有的高校加强“工程教育”理念,部分理论课程由“双师型”教师讲授。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其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一般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为此,各试点高校都加强了实验教学平台的条件建设。除此之外,有点高校还规定了课外学分要求,探索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学科竞赛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多是不同方向课程的简单集成,通过要求学生必须主修某一个方向专业课群组,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以实现分方向培养。其中,各方向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加强,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更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
3.校企联合与实践(实验)教学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新增的教学环节,一般都采用“3+1”模式,要求学生在企业的培养累积时间不少于1年。企业培养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实践环节,一般在学校、院系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也有高校也将部分专业课程调整在企业进行。因此,各试点高校建立了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更有部分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但是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将有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工作,而相关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明显偏少,企业阶段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更待进一步明确。此外,执业能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卓越计划”应该在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执业资格教育,需要开设我国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
4.国际化教育
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到今天,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需要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4]。但是,各试点高校对“国际化教育”的认识水平并不一致。对“国际化教育”认识深刻的高校,采取了双语或全英文、暑期外语强化等措施,使得学生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提升了学生专业及外语综合能力。然而,双语(全英)教学只是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三、结语
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均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资源,大力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强化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但是相关院校在双师型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相关院校应结合土木工程应用型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借鉴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经验,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等措施,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 CDIO大纲与标准[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2]陶勇芳, 商存慧. 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81-83.
[3]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3-2014 [R]. 2014. 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70/2012-09/21/20120921100607359322144_1.html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BZ19、15BZ23、15J11)
作者简介:张久鹏(1983.05-),男,汉族,江苏盐城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公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