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蕴含在马克思终生的理论研究与思考中,是在历史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逐步完成的。本文试图梳理马克思各个不同阶段对人的解读,深入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人学的理论特质,即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实践;人的本质;现实的个人;人本思想;人的发展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形成思路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形成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的思维过程。辩证唯物史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不同时期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另外一条主线,并且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达成了内在的一致。综合分析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人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唯心思辨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再到成熟的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本观的思想历程。从早期比较完整的反映人学萌芽的《博士论文》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深入解剖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第一次将自由自觉的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通过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实践本质,获得了阐明新世界观的出发点。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明确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作人的本质,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较充分地阐发了“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实现了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真正跃迁。《形态》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以实现人的劳动和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人的发展的理论,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和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并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剩余价值的发现和《资本论》的问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座宏伟丰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这里得到科学论证、运用和发挥。《资本论》全面阐述了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最高目的。共产主义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更加自由的性质,人类在那里真正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马克思从实践和历史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揭示了人的内在规定性,使人学理论跃迁到“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新的水平。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没有就此停步,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开放式的理论。在实践的基点上,以发展的思维向前迈进,自然形成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怎样”这一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渐渐形成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在此意义上真正完成了人学的理论框架,并赋予马克思人学思想历史性价值。
从哲学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一直主张哲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人正是改造世界的主体。马克思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哲学,首先要适应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所处的主体地位,要服务于人改造世界的需要。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这一表述,尽管没有完全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却暗示着人就是世界观的前提性出发点。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隐含在马克思的人学中,这种思维不仅不过分,以此为出发点反而更能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内涵
(一)人的出发点
从“现实的人”出发,确立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是现实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中存在的人,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类”的概念。而就是从这种现实的个人出发,马克思批判地考察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揭示了个人是由现实的生存条件里一步步解放出来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二)人的发展及解放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出发点,只是代表着人本思想的开始。人的本质是现实的,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确认生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人之外的世界以及社会物质条件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人在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的本质特征也在发展变化。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史观基础上,始终以发展、辩证的眼光审视人本身,以人的改造和发展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
人的解放的含义是人摆脱外界和自身的各种束缚和压抑,获得最适宜的生存发展条件,人的本质力量真正实现,进入较为自由的状态。具体来讲,人的解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摆脱自然力对人的控制;二是摆脱社会关系对人的控制。解放就是人实现人对世界的主体性把握,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人的解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异化的劳动带来的人的异化,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存在方式。正是着眼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才促使马克思理性探索“人的解放”以及构建理想社会,马克思才建立了自身庞大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42、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王文英.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4]李荣海.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J].理论学刊,2005,(05).
关键词:实践;人的本质;现实的个人;人本思想;人的发展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形成思路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形成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的思维过程。辩证唯物史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不同时期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另外一条主线,并且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达成了内在的一致。综合分析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人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唯心思辨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再到成熟的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人本观的思想历程。从早期比较完整的反映人学萌芽的《博士论文》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深入解剖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第一次将自由自觉的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通过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实践本质,获得了阐明新世界观的出发点。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明确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作人的本质,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较充分地阐发了“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实现了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真正跃迁。《形态》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以实现人的劳动和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人的发展的理论,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和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并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剩余价值的发现和《资本论》的问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座宏伟丰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这里得到科学论证、运用和发挥。《资本论》全面阐述了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最高目的。共产主义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更加自由的性质,人类在那里真正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马克思从实践和历史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揭示了人的内在规定性,使人学理论跃迁到“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新的水平。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并没有就此停步,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开放式的理论。在实践的基点上,以发展的思维向前迈进,自然形成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怎样”这一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渐渐形成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在此意义上真正完成了人学的理论框架,并赋予马克思人学思想历史性价值。
从哲学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一直主张哲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人正是改造世界的主体。马克思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哲学,首先要适应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所处的主体地位,要服务于人改造世界的需要。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这一表述,尽管没有完全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却暗示着人就是世界观的前提性出发点。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隐含在马克思的人学中,这种思维不仅不过分,以此为出发点反而更能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性内涵
(一)人的出发点
从“现实的人”出发,确立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是现实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中存在的人,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类”的概念。而就是从这种现实的个人出发,马克思批判地考察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揭示了个人是由现实的生存条件里一步步解放出来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二)人的发展及解放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出发点,只是代表着人本思想的开始。人的本质是现实的,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确认生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人之外的世界以及社会物质条件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人在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的本质特征也在发展变化。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史观基础上,始终以发展、辩证的眼光审视人本身,以人的改造和发展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
人的解放的含义是人摆脱外界和自身的各种束缚和压抑,获得最适宜的生存发展条件,人的本质力量真正实现,进入较为自由的状态。具体来讲,人的解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摆脱自然力对人的控制;二是摆脱社会关系对人的控制。解放就是人实现人对世界的主体性把握,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人的解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异化的劳动带来的人的异化,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存在方式。正是着眼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才促使马克思理性探索“人的解放”以及构建理想社会,马克思才建立了自身庞大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42、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王文英.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第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4]李荣海.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J].理论学刊,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