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典这种本世纪最疯狂的传染病爆发式地蔓延,就像一团来势凶猛的毒雾,迷惑了全球医学界的视线,也无形中让国家、城市和人与人之间都处于一种应急状态,距离由此而产生。后非典时代,怎样解除信任危机,重拾我们之间的信任?
人际交往危机
林先生三十多岁,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销售人员,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全国各地奔波。前一段时间因紧急任务到广州出差,当时正值非典肆虐的时候,使得他小心翼翼地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他从疫区回来后,在家休息了2周,自觉配合隔离观察,同时主动与公司电话联系,交待了工作安排。排除了感染非典的可能性后,这才精神抖擞地去上班。但林先生到公司上班的几天来,明显感觉到同事总是回避他,离他座位近的几个人整天戴着大口罩,他碰过的东西不敢碰,他坐过的椅子不敢坐,办公室也频繁消毒,午餐也不邀请他一起去吃了。下班回到住宅小区碰到隔壁邻居,他上前主动打招呼,邻居躲躲闪闪,甚至连电梯也不和他一道乘。面对此情此景,他很苦恼,心情变得很烦躁,我又没有感染非典病毒,只不过是从疫区回来。因为非典,广州与上海拉开的距离,在林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他问,为什么所有人都这样不信任我,一味地回避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环境适应危机
祝女士,某公司办公室主任,最近她有一个“心结”纠缠着,难以解开。原来她在3年前曾经得过肝炎,后来治愈了,3年来情况很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她一直遵从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防肝炎再次复发,这件事她没有告诉单位其他人。今年约定的复查时间就要到了,她显得很焦虑,因为按公司规定,去医院检查和健康状况都需要登记备案,这样一来她得过肝炎的事情就会暴露,知道真相后同事们会怎么看待她?还会和她一起吃饭、聚会吗?越想越焦虑,她觉得当务之急是辞职,她无法适应因为非典带来的环境改变,惟有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感到单调、乏味,她无奈地自喻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叶小舟”,内心世界非常孤独和无助。
医患关系危机
李大妈六十多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几个子女长大成人后,自己也因操劳过度身体很虚弱,是进出医院的“常客”。最近天气很反常,忽冷忽热的,她一不小心着了凉,先是咽喉干燥、咳嗽,后来又出现了发热,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她和家人顿时紧张得不得了,子女纷纷劝说她到就近的大医院检查,可她顾虑重重:听说非典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和咳嗽,我会不会是得了非典?到医院去看病,万一怀疑是非典症状,医院会把我隔离起来,那老伴的生活怎么办?小孙子谁来带?万一我在医院里咳嗽,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遭白眼和歧视?如果在医院里正好碰上了非典病人,那不是交叉感染了吗……种种担忧,使得她惧怕到医院就医,变得忧心忡忡,精神萎靡不振,病情反而加重了。
冲破非典带来的心理隐患
以上的三个案例,是非典时期的特殊表现。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遭遇两种状态:一种为自然状态,比如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另一种为危机状态,即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火灾地震、亲人亡故、夫妻离异等。此次非典危机的突然降临,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也可能成为非典的传播载体。
首先,我们应建立起与之相关的良好的应变能力,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设立“无病假定”和“有病假定”两种沟通模式。在前一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如往常那样交谈、聚会和娱乐等,这是朋友间基本的信任友好的表示,但在正常状态下躲躲闪闪,拒绝交往,反而就不正常了。在后一种非典肆虐的危机时刻,应提倡防范病毒传播的“有病假定”,对朋友、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任,就应该自觉地处于“有病假定”的状态。事实证明,当责任深入每个普通人的血液中,没有哪一种疫情是不可战胜的。
其次,在非典时期,人们之间的相互提防不能理解为怀疑;相互回避不能理解为敌视;相互隔离不能理解为无情。如果交往时与往常一样毫无顾忌地握手、就餐,不注意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甚至疑病时不注意自我隔离等,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对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权不负责任,真正的信任危机,我们应重新认识危难时期的信任和责任。
而在非典之后,我们则不应再让非典曾制造出来的阴影来影响彼此之间的信任,多一分交往,多一分沟通,我们的心理才会更明朗与健康。
重拾信任,我们有很多选择
最近,随着非典的控制,城市与城市的距离,人与人的距离,是否可以不再疏远?在经历非典的非常时期,我们的城市和人民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危机不可怕,关键在你如何正视它,如何驾驭它。正如以上三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和许多普通人一样,需要尽快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关注医学发展 科学的认知有利于消除对非典的误区心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目前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阻隔传染源,非典病毒最终会被人类攻破。要经常搜集正确信息,不要人为地偏听偏信一些不实传闻,健康的心态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改变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和新鲜蔬菜,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等,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要及时调节自己的身体适应新的变化。因为身体强壮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也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
适应新的模式 与非典病毒的较量正在分秒必争地进行着,在医学还没有攻破这个堡垒前,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坚持勤洗手、洗脸,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到人多密集的场所必须戴口罩等,实践证明,成功的人总是能正视现实。
完善自己的个性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亦有低谷,要做到心胸开阔,努力营造乐观情绪,保持自信和豁达的良好性格。同时培养幽默感,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如游泳、读书、种植花草等,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学会自我放松 当你遭遇到危机事件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镇定,要用理智驾驭情绪,排解因过分紧张和焦虑而造成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应学会和经常运用心理放松方法。比如:音乐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等。
合理宣泄情绪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可以利用电话、电邮、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向亲朋好友倾诉和寻求帮助。或者诉诸文字,让心里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干脆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都有助于心理自救。必要时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会换位思考 面对突发危机事件,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和观点,并尊重这种差异。遇到矛盾冲突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思考对策,理解对方的用意和行为原因,并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人际交往危机
林先生三十多岁,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销售人员,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全国各地奔波。前一段时间因紧急任务到广州出差,当时正值非典肆虐的时候,使得他小心翼翼地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他从疫区回来后,在家休息了2周,自觉配合隔离观察,同时主动与公司电话联系,交待了工作安排。排除了感染非典的可能性后,这才精神抖擞地去上班。但林先生到公司上班的几天来,明显感觉到同事总是回避他,离他座位近的几个人整天戴着大口罩,他碰过的东西不敢碰,他坐过的椅子不敢坐,办公室也频繁消毒,午餐也不邀请他一起去吃了。下班回到住宅小区碰到隔壁邻居,他上前主动打招呼,邻居躲躲闪闪,甚至连电梯也不和他一道乘。面对此情此景,他很苦恼,心情变得很烦躁,我又没有感染非典病毒,只不过是从疫区回来。因为非典,广州与上海拉开的距离,在林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他问,为什么所有人都这样不信任我,一味地回避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环境适应危机
祝女士,某公司办公室主任,最近她有一个“心结”纠缠着,难以解开。原来她在3年前曾经得过肝炎,后来治愈了,3年来情况很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她一直遵从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防肝炎再次复发,这件事她没有告诉单位其他人。今年约定的复查时间就要到了,她显得很焦虑,因为按公司规定,去医院检查和健康状况都需要登记备案,这样一来她得过肝炎的事情就会暴露,知道真相后同事们会怎么看待她?还会和她一起吃饭、聚会吗?越想越焦虑,她觉得当务之急是辞职,她无法适应因为非典带来的环境改变,惟有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感到单调、乏味,她无奈地自喻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叶小舟”,内心世界非常孤独和无助。
医患关系危机
李大妈六十多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几个子女长大成人后,自己也因操劳过度身体很虚弱,是进出医院的“常客”。最近天气很反常,忽冷忽热的,她一不小心着了凉,先是咽喉干燥、咳嗽,后来又出现了发热,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她和家人顿时紧张得不得了,子女纷纷劝说她到就近的大医院检查,可她顾虑重重:听说非典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和咳嗽,我会不会是得了非典?到医院去看病,万一怀疑是非典症状,医院会把我隔离起来,那老伴的生活怎么办?小孙子谁来带?万一我在医院里咳嗽,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遭白眼和歧视?如果在医院里正好碰上了非典病人,那不是交叉感染了吗……种种担忧,使得她惧怕到医院就医,变得忧心忡忡,精神萎靡不振,病情反而加重了。
冲破非典带来的心理隐患
以上的三个案例,是非典时期的特殊表现。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遭遇两种状态:一种为自然状态,比如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另一种为危机状态,即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火灾地震、亲人亡故、夫妻离异等。此次非典危机的突然降临,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也可能成为非典的传播载体。
首先,我们应建立起与之相关的良好的应变能力,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设立“无病假定”和“有病假定”两种沟通模式。在前一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如往常那样交谈、聚会和娱乐等,这是朋友间基本的信任友好的表示,但在正常状态下躲躲闪闪,拒绝交往,反而就不正常了。在后一种非典肆虐的危机时刻,应提倡防范病毒传播的“有病假定”,对朋友、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任,就应该自觉地处于“有病假定”的状态。事实证明,当责任深入每个普通人的血液中,没有哪一种疫情是不可战胜的。
其次,在非典时期,人们之间的相互提防不能理解为怀疑;相互回避不能理解为敌视;相互隔离不能理解为无情。如果交往时与往常一样毫无顾忌地握手、就餐,不注意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甚至疑病时不注意自我隔离等,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对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权不负责任,真正的信任危机,我们应重新认识危难时期的信任和责任。
而在非典之后,我们则不应再让非典曾制造出来的阴影来影响彼此之间的信任,多一分交往,多一分沟通,我们的心理才会更明朗与健康。
重拾信任,我们有很多选择
最近,随着非典的控制,城市与城市的距离,人与人的距离,是否可以不再疏远?在经历非典的非常时期,我们的城市和人民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危机不可怕,关键在你如何正视它,如何驾驭它。正如以上三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和许多普通人一样,需要尽快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关注医学发展 科学的认知有利于消除对非典的误区心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目前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阻隔传染源,非典病毒最终会被人类攻破。要经常搜集正确信息,不要人为地偏听偏信一些不实传闻,健康的心态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改变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和新鲜蔬菜,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等,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要及时调节自己的身体适应新的变化。因为身体强壮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也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
适应新的模式 与非典病毒的较量正在分秒必争地进行着,在医学还没有攻破这个堡垒前,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坚持勤洗手、洗脸,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到人多密集的场所必须戴口罩等,实践证明,成功的人总是能正视现实。
完善自己的个性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亦有低谷,要做到心胸开阔,努力营造乐观情绪,保持自信和豁达的良好性格。同时培养幽默感,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如游泳、读书、种植花草等,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学会自我放松 当你遭遇到危机事件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镇定,要用理智驾驭情绪,排解因过分紧张和焦虑而造成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应学会和经常运用心理放松方法。比如:音乐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等。
合理宣泄情绪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可以利用电话、电邮、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向亲朋好友倾诉和寻求帮助。或者诉诸文字,让心里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干脆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都有助于心理自救。必要时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会换位思考 面对突发危机事件,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和观点,并尊重这种差异。遇到矛盾冲突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思考对策,理解对方的用意和行为原因,并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