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米之外,我们相亲相爱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薛海艳是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槐花乡小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师,1990年1月,他与同是教师的杨德俊结婚,次年10月,女儿薛婧婷出生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老话在薛家得到了完美的印证,自女儿出生起,薛海艳与杨德俊夫妻俩的一举一动就在小婧婷心里扎下了根。
  薛海艳的母亲是独生女,自她出嫁后,薛海艳的外公外婆便单独生活。1996年,七十左右的外公外婆无法独立生活了,薛海艳便和妻子商量,将老人接至家中,悉心照料赡养,直到十余年后他们相继去世。现在,薛海艳的父母也已经七十有余,兄弟姐妹在外打工,薛海艳夫妇便承担起了照看父母的义务。从女儿懂事的时候起,她就看到爸爸妈妈除了上班教书,就奔忙在照顾祖祖和爷爷奶奶的路上。小小的女儿常和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也会像你们伺候爷爷奶奶那样照料你们的,我们永远不分开。”
  薛海艳的女儿薛婧婷小时候就读于他就职的槐花乡小学,调皮的女儿时常让夫妻俩头疼。薛海艳希望女儿能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成长,他觉得,只有女儿真正明白各种行为的利弊,才能改正不良的习惯。有次女儿在吃饭时随手乱扔垃圾,薛海艳没有直接指出女儿的行为不对,而是她扔自己也扔。几天下来,家里变得乱糟糟的,女儿主动对他说:“爸爸,我们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吧,家里好脏哦,妈妈每天那么辛苦打扫,我们要讲卫生,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听着女儿说出这番话,薛海艳心中满是感慨,女儿不仅学会了讲卫生爱清洁,更懂得了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他觉得女儿长大了。
  薛婧婷的高中是在遂宁市的一所高中度过的。高中是孩子又一个重要阶段,她刚离开父母,有很多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会有很多不适应,薛海艳认为,作为父亲,自己必须给予女儿更多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记得是女儿高一的暑假,天气很热,但作为高一学生的暑假,假期作业、旧知识巩固、新知识预习等,内容多,任务重。家长应该怎么做?如何关心?如何支持?薛海艳选择了不看电视、谢绝一切朋友聚会、不外出,与女儿共同看书(与她看一样的书),有时还与她用交流的方式探讨看书心得,与她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女儿为了与父亲探讨,常常拿出多倍的耐心仔细钻研书本。事实证明,薛海艳的做法是正确的,女儿的成绩在这个假期后有了较大的进步。父亲的身教重于言教,薛婧婷整个高中阶段的假期都是这样度过的。


  行走川藏线
  薛海艳常说,对孩子的支持应表现在行动上,不应表现在语言上。不同于现在很多家长出席家长会夫妻俩互相推脱,认为讲的都是泛泛而谈的东西,薛海艳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每一次家长会。薛婧婷高中阶段的每次家长会,薛海艳都是次次必到,次次必早到。
  薛海艳家在偏远的农村,女儿的学校在遂宁市城区,一般家长会在上午八点多开始。为了准时参加家长会,薛海艳每次都必须在早上五点左右就起床整理好,托朋友用摩托送他到蓬溪县城。冬天里山风刺骨,坐在摩托上的薛海艳手脚都会冻麻,到了县城,他来不及吃一口早饭,就要搭上六点的班车准时去开家长会。也许家长会是听老师泛泛而谈,也许家长会与老师交流的时间不多,甚至可能没有交流机会,但薛海艳想的是,女儿需要我那时在那地方出现,那时我就一定要出现在那里。每次家长会,父女俩总会相视而笑,用眼神鼓励对方。
  正是由于薛海艳看似固执的教育方式,女儿薛婧婷从小就乖巧努力,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而薛海艳却丝毫不居功,将这一切归功于女儿的勤奋与老师的教育。大学四年,女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临毕业时,薛婧婷告诉父母,自己想考研。薛海艳马上表示了对女儿的支持,并告诉女儿,如果考上了研究生,自己就与她一道骑自行车走一趟川藏线,作为女儿的大学毕业之旅。薛海艳觉得,这个承诺是一种鼓励,能够让女儿更有目标,其次,他也想着能让女儿有一次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以优异的成绩(二等奖学金)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当女儿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就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了,2014年暑假,女儿提出川藏线骑行,薛海艳毫不犹豫答应陪同。整个骑行历时28天,从蓬溪到拉萨,行程2166公里。虽然父女俩都是菜鸟,平时骑行从没超过100公里,虽然这次骑行遭遇了大风、大雨、烈日、严寒,生病、高原反应……但薛海艳和女儿都咬牙挺过来了,当他们站在布达拉宫前时,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一路上薛海艳收获的不仅是欢笑与泪水,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陪伴女儿成长的重要时刻,尽管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但在他心中,女儿永远是那个扎着羊角辫,咿呀学语,需要他陪伴长大的小女孩。
  奉献和守望
  薛海艳常和女儿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就成了一种大爱。”
  薛海艳夫妻俩都是老师,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里的孩子。槐花乡小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薛海艳和妻子一直坚持关心、关爱贫困、特困家庭的学生,常给他们衣物。他们还常常做一顿好饭菜,招呼有困难的同学来吃,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平时,他们还会从本就微薄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给予困难同学一些必要的现金支持。
  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薛海艳夫妻俩还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成长。他们时常与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解开孩子们的心结。孩子们都常说,薛老师和杨老师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般,有什么悄悄话,他们都愿意和两位老师讲。
  正是由于薛海艳夫妻俩这种无私的奉献,他们所教出的学生中,很多本来无缘学业的孩子升上了高中,进而读了大学,有了好的工作。还有二十多位选择回到这个地方,与他们做了同事,共同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而努力。每每提起薛海艳,孩子们都感谢不已。
  不仅是学生,邻里对薛家夫妻俩的评价也很高,每次说起薛老师杨老师夫妇,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平日里,薛海艳看到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积极主动去帮助别人,帮不在的邻居看看门,买买东西,帮留守的老人换换灯泡、修修水管等,都是薛海艳常干的事。大家也都很喜欢和薛家相处,遇到薛家有什么难处,也义无反顾地帮忙。
  除了关心帮助学生、邻里、朋友,薛海艳一家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薛海艳个人已经累计献血1600毫升,妻子杨德俊也已累计献血1200毫升。他们还时常去看望一些留守老人、儿童,帮他们买买生活必需品,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女儿薛婧婷受到爸爸妈妈的感召,读大学以后,也经常参与学校社团组织的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的人。在他们看来,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每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做的。
  薛海艳说:我是幸运的,有这么好的妻子、女儿,我的家庭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们正在为之继续努力。我想家不仅仅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长相厮守,不仅仅是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家更意味着责任、奉献、宽容和理解。一个幸福的家庭,应当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勤劳的家庭、学习型的家庭、环保型的家庭。我们愿意在这样的家里相亲相爱,彼此守望。
  责编/昱青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