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金税三期工程的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及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及广泛运用等,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对高校培养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基于新形势下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财税人才进行涉税课程建设相关思考,提出课程建设改革的相关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金税三期;涉税课程;课程建设
一、研究背景
金税三期工程的开展和推进提高了涉税信息采集和运用的效率,宣告了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2018年金三系统再次升级,覆盖全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其他政府部门、银行网络互联,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上线,进一步推进电子发票的运用和管理。从2021年1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开始推行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相关工作,这再一次提升了我国税收大数据运用水平,使税收征管从经验管理转变为大数据分析管理。金税三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企业的三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等进行跟踪。金税三期的实施使得企业违规备查的风险水平提高,存在偷漏税的企业,一定会成为税务预警稽查的对象。在新的纳税征管环境下,企业必须提高涉税事项处理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业财融合、防范税务风险。
从近几年企业招聘信息来看,企业原来招聘的多半是“税务专员”、“办税员”、“纳税会计”等基础操作性岗位,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是 “税收筹划主管”、“税务经理”、“税务师”等职位,招聘层次越来越高,相关的岗位需求日渐旺盛。根据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公布的2020年报考税务师人数的数据来看,近5年报名人数从17万上升到64万,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社会和企业对涉税人才需求的重视和转变。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联合21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惩戒税收违法失信行为。这更让企业注重控制“税务风险”,而其关键因素就是涉税人才及其素质和执业水平。税收风险的防范成为了当前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高校培养财税人才的新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财税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技能,积极转型,实现业财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结合当前社会新形势,企业新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财税类相关课程比如《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税收筹划》等课程进行重构和整合,推进课程建设及改革,是否应根据当前新形势引入新的涉税课程,比如《纳税评估》、《稅收风险防范》等,这些都是开设财会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考虑和实践的。
二、应用型高校涉税课程开展现状
目前,大部分开设财会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设置的涉税课程有:《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以及《税收筹划》等涉及税务知识的专业基础或者核心课程,课程开设目标是培养具备税务理论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财会人员。
1.传统课堂教学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涉税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且多门涉税课程如《税法》、《税务代理》、《税收筹划》的教授内容存在很大的交叉和重复。理论知识的反复讲授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无法掌握涉税事项的实务操作能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教材更新滞后性影响税务会计方向课程教学
近两年,我国税制改革十分频繁。比如增值税,税率在两年内连续两次调整,每年根据国家对经济宏观、微观的调控不断出台相关涉税政策,高校教材基本无法赶上最新政策变化的进度,教师上课虽然也会更新补充,但是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效果依然不明显。
3.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受课时、实训平台和实验室条件所限,税务会计相关实践教学软件较少目前我们并未开设税务会计方向的实训课程,缺乏系统的实际操作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再加上没有校外实训,不能与企业、税务机关多方面实体操作接触,对学生影响也较大。
4.课程考核难以全面考量学生财税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课程考核主要参考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考核成绩,而平时成绩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出勤、作业等,虽然偶尔会加入部分翻转课堂考核的内容,小组作业展示等内容,但大部分情况下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期末考试仍以计算分析为主。这种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学生更倾向于针对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从而提高期末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同时也不合理,不能考察学生综合的财税能力,脱离企业实际情况。
三、新形式下高校涉税课程建设思考及建议
1.引入或增设《纳税评估》或《涉税风险评估及管控》等新课程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开设的涉税课程均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培养掌握专业税务知识,会熟练进行纳税申报缴纳操作,能进行税收筹划的财税人才,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这一培养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税务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对税收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政策的更新,纳税人对政策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充分,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等情况有可能使得企业面临一系列的税收风险,由此带来损失。基于这一背景的考虑,建议高校可以开设和纳税评估或者涉税风险评估有关的一系列课程服务企业,既能实现合法合规纳税,也能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和规避涉税风险。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进行税收征管的一种具体行为。建议增加该门课程,让同学们换一个角度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去审视企业账务处理、涉税事项处理的全流程,这样可以改变同学们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再结合新颖的课程教授模式,进比如情景演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企业(税务局)行业专家分享等课程建设改革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乐趣,提升教学效果。 2.加强涉税课程课程建设及改革
大部分高校目前开设的涉税课程主要是《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以及《税收筹划》,开设课程相对独立并且通常分属不同学期。上述四门课程重复内容较多但又各有侧重,建议高校根据各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和整合,比如《税务会计》和《税务代理》课程可以进行整合,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为主,增加实训软件或实训平台的使用,可以引入税务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避免学生反复学习同样的内容降低学习兴趣,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涉税实训平台建设
随着金税三期平台的进一步完善,金税四期平台的构建也已提上日程,培养应用型财税人才的应用型高校应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动,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搭建引入最新的涉税实训平台,让学生处于行业前沿,不与社会和企业脱节。
4.加强教材和師资队伍建设
税收相关法律政策变化较快,现行教材的出版需要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导致高校教材滞后常常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同时面临着互联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智能税务时代的来临,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也面临挑战。针对教材建设和改革,笔者建议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政策内容,结合网络信息的有点,积极开发紧扣政策,与时俱进的学习内容,收集最新的案例资料。同时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充电,了解行业、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苏钰雅.“互联网”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D].财会学习,2019.
[2]张慧俊.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及应对[D].[1]山东裕升置业有限公司, 2020.
[3]周心洁.税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D].纳税, 2019.
[4]刘静娴.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内部控制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
[5]高志清.大数据时代及金税三期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思考[D].纳税,2019.
[6]谢卫.“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株洲佳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8.
[7]白静.税务人才职业前景分析[D].科技经济导刊, 2019.
[8]赵静.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郭智勇.基于纳税人需求导向的纳税服务水平提升研究[D].华侨大学,2016.
关键词:金税三期;涉税课程;课程建设
一、研究背景
金税三期工程的开展和推进提高了涉税信息采集和运用的效率,宣告了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2018年金三系统再次升级,覆盖全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其他政府部门、银行网络互联,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上线,进一步推进电子发票的运用和管理。从2021年1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开始推行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相关工作,这再一次提升了我国税收大数据运用水平,使税收征管从经验管理转变为大数据分析管理。金税三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企业的三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等进行跟踪。金税三期的实施使得企业违规备查的风险水平提高,存在偷漏税的企业,一定会成为税务预警稽查的对象。在新的纳税征管环境下,企业必须提高涉税事项处理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业财融合、防范税务风险。
从近几年企业招聘信息来看,企业原来招聘的多半是“税务专员”、“办税员”、“纳税会计”等基础操作性岗位,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是 “税收筹划主管”、“税务经理”、“税务师”等职位,招聘层次越来越高,相关的岗位需求日渐旺盛。根据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公布的2020年报考税务师人数的数据来看,近5年报名人数从17万上升到64万,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社会和企业对涉税人才需求的重视和转变。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联合21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惩戒税收违法失信行为。这更让企业注重控制“税务风险”,而其关键因素就是涉税人才及其素质和执业水平。税收风险的防范成为了当前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高校培养财税人才的新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财税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技能,积极转型,实现业财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结合当前社会新形势,企业新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财税类相关课程比如《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税收筹划》等课程进行重构和整合,推进课程建设及改革,是否应根据当前新形势引入新的涉税课程,比如《纳税评估》、《稅收风险防范》等,这些都是开设财会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考虑和实践的。
二、应用型高校涉税课程开展现状
目前,大部分开设财会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设置的涉税课程有:《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以及《税收筹划》等涉及税务知识的专业基础或者核心课程,课程开设目标是培养具备税务理论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财会人员。
1.传统课堂教学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涉税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且多门涉税课程如《税法》、《税务代理》、《税收筹划》的教授内容存在很大的交叉和重复。理论知识的反复讲授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无法掌握涉税事项的实务操作能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教材更新滞后性影响税务会计方向课程教学
近两年,我国税制改革十分频繁。比如增值税,税率在两年内连续两次调整,每年根据国家对经济宏观、微观的调控不断出台相关涉税政策,高校教材基本无法赶上最新政策变化的进度,教师上课虽然也会更新补充,但是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效果依然不明显。
3.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受课时、实训平台和实验室条件所限,税务会计相关实践教学软件较少目前我们并未开设税务会计方向的实训课程,缺乏系统的实际操作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再加上没有校外实训,不能与企业、税务机关多方面实体操作接触,对学生影响也较大。
4.课程考核难以全面考量学生财税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课程考核主要参考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考核成绩,而平时成绩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出勤、作业等,虽然偶尔会加入部分翻转课堂考核的内容,小组作业展示等内容,但大部分情况下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期末考试仍以计算分析为主。这种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学生更倾向于针对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从而提高期末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同时也不合理,不能考察学生综合的财税能力,脱离企业实际情况。
三、新形式下高校涉税课程建设思考及建议
1.引入或增设《纳税评估》或《涉税风险评估及管控》等新课程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开设的涉税课程均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培养掌握专业税务知识,会熟练进行纳税申报缴纳操作,能进行税收筹划的财税人才,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这一培养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税务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对税收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政策的更新,纳税人对政策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充分,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层次不齐等情况有可能使得企业面临一系列的税收风险,由此带来损失。基于这一背景的考虑,建议高校可以开设和纳税评估或者涉税风险评估有关的一系列课程服务企业,既能实现合法合规纳税,也能帮助企业提前识别和规避涉税风险。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进行税收征管的一种具体行为。建议增加该门课程,让同学们换一个角度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去审视企业账务处理、涉税事项处理的全流程,这样可以改变同学们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再结合新颖的课程教授模式,进比如情景演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企业(税务局)行业专家分享等课程建设改革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乐趣,提升教学效果。 2.加强涉税课程课程建设及改革
大部分高校目前开设的涉税课程主要是《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以及《税收筹划》,开设课程相对独立并且通常分属不同学期。上述四门课程重复内容较多但又各有侧重,建议高校根据各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和整合,比如《税务会计》和《税务代理》课程可以进行整合,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为主,增加实训软件或实训平台的使用,可以引入税务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避免学生反复学习同样的内容降低学习兴趣,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涉税实训平台建设
随着金税三期平台的进一步完善,金税四期平台的构建也已提上日程,培养应用型财税人才的应用型高校应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动,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搭建引入最新的涉税实训平台,让学生处于行业前沿,不与社会和企业脱节。
4.加强教材和師资队伍建设
税收相关法律政策变化较快,现行教材的出版需要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导致高校教材滞后常常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同时面临着互联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智能税务时代的来临,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也面临挑战。针对教材建设和改革,笔者建议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政策内容,结合网络信息的有点,积极开发紧扣政策,与时俱进的学习内容,收集最新的案例资料。同时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充电,了解行业、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苏钰雅.“互联网”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D].财会学习,2019.
[2]张慧俊.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及应对[D].[1]山东裕升置业有限公司, 2020.
[3]周心洁.税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D].纳税, 2019.
[4]刘静娴.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内部控制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
[5]高志清.大数据时代及金税三期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思考[D].纳税,2019.
[6]谢卫.“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株洲佳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8.
[7]白静.税务人才职业前景分析[D].科技经济导刊, 2019.
[8]赵静.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郭智勇.基于纳税人需求导向的纳税服务水平提升研究[D].华侨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