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采取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运用独具特色的色调渲染、追逐镜头和意识流性质的剪辑,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贫民窟中长大的杰玛·马利克令人心酸的经历。影片在真实再现印度贫民悲惨命运的基础上,对人性的善与恶、愚昧与智慧以及暴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蒙太奇叙事 氛围塑造 现实主义
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低成本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成为81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一举囊括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8个奖项。该片以在贫民窟中长大的主角杰玛·马利克令人心酸的经历为线索,以现实主义手法了展示印度贫民的处境。在内涵、叙事和色调运用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叙事特色
整个影片采取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即明暗三条线索、三个事件交替的倒叙和插叙方式来进行,叙事方式独特。这三条线索分别是:杰玛被警察审讯:杰玛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现场答题:杰玛、舍利姆、拉提卡的成长经历以及杰玛和拉提卡的爱情。影片的序幕采用倒叙的方式,在一开始就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杰玛还差最后一个问题能就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中赢到2000万卢比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作弊?运气?天才?或是命中注定?接着,影片采取三条线索共同推进的插叙方式来进行,在结尾给出答案:命中注定。影片长约两个小时,叙事和剪辑相当干净利落,虽然三条线索、多种场景交替,但是给人的感觉仍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二、氛围塑造特色
在色调运用上,影片采用重复蒙太奇的手法,一再重复黑暗的环境和色调,夹杂着明亮而柔和的黄色,而极少出现鲜艳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没有大悲大喜,而是压抑中略带明快,让观众在压抑中产生思考和探索。影片中,从杰玛、舍利姆和拉提卡的生活环境,到拜勒文在阴暗的地道桥下唱歌,再到充满色情交易的皮拉街等等,绝大部分是用黑色调来反映,暗示贫民的生活压抑和悲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时照射进来的几缕微弱的阳光,形成了光明与黑暗的鲜明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影像冲击和震撼,更能衬托出贫困的可憎和美好生活的可贵,使观众产生对弱者的怜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影片多次运用追逐等方法,使影片气氛平和与紧张错落有致:儿童时期的杰玛和舍利姆在私人机场打棒球,而被警卫追打:杰玛和舍利姆为了躲避流氓普努斯的迫害。在树林中奔跑穿梭:在火车上偷食物被发现,悬在半空中的杰玛被乘客抓住推下火车;拉提卡从流氓贾韦德那里逃出,到车站找杰玛,却被抓回等。这些情节设置和运用,使影片平和甚至稍带欢快的气氛陡然紧张,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该片具有明显的意识流特征,来对影片气氛进行烘托。杰玛看到有关国王沙贾汗与泰姬的歌剧而想到了拉提卡:在与拆散自己和爱人的哥哥舍利姆见面时充满仇恨和愤怒,幻想着他抱着舍利姆一起坠楼等等。这些镜头的运用,直接刻画了杰玛的爱恨,让观众产生共鸣。
三、思想特色
影片之所以有强大的震撼力,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内容和内涵独特。该片以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少年的经历为独特视角,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贫民悲惨的命运,对人性善与恶、愚昧与智慧、暴力的运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1、贫穷是造成社会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
贫穷意味着没有人权,贫穷意味着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贫穷意味着伤痛。对贫困造成的悲剧进行刻画,是影片的主旨之一。杰玛被逮捕的原因很简单。被怀疑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活动时作弊。负责审讯的警官的话可以解释杰玛的被捕,“教授、律师、医生、各种杰出人士,从未超过600万卢比,他刚赚了一千万,一个贫民窟的小混混怎么可能知道答案。”杰玛被警察殴打、头浸水桶、吊起来,甚至使用电刑。这不仅仅是刑讯逼供,而且是对杰玛这样穷人权利的极端蔑视。在杰玛被电刑击晕后,警官并没有担心杰玛也许会有死亡的危险。而仅仅担心人权组织和法律监督委员会找上门来。如果换成了一个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还会这样吗?
随着影片的推进,影片对贫民世界进行了进一步演绎。低矮简陋的房子、狭长拥挤的街道、破旧的自行车、浑浊的小河、肮脏的垃圾堆、衣着破旧的拾荒者、慵懒的狗……几个典型要素的勾勒,使贫民区的形象马上呼之欲出。因为贫穷,为生计奔波的母亲无暇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几个黝黑瘦弱的儿童在私人飞机场上打球,丝毫没有意识到有被飞机撞到的危险,在被保安追打的过程中,他们竟然相互击掌庆祝,为恶作剧感到兴奋:因为贫穷,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母亲因宗教冲突惨死,兄弟俩带着同样遭遇的拉提卡,流落街头:因为贫穷,只能靠拣垃圾为生:因为贫穷,受到流氓的欺骗和控制,遭受恶势力的蹂躏: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在火车上偷东西吃,而被推下火车,险些丧命: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以欺骗泰姬陵的游客和偷他们的鞋子为生;因为贫穷,在长大后仍无法对抗邪恶的贾韦德,无法拯救自己的爱人:因为贫穷,遭到主持人的蔑视,被老道的主持人奚落与调侃,甚至引导向错误答案。因为贫穷,人们不得不承受并不公平且原本不应承受的沉重。影片中杰玛的一句话点明了该片的题眼,“因为我出生在贫民窟,因为我是个倒茶的,我就是个骗子么”,这是对社会偏见和现实最有力的控诉。
人们厌恶贫穷,或许是来源于远古的劣根性:远古时候,生产力极度落后,不占有财富往往意味着饥饿与死亡。在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发展中,对贫穷的厌恶也逐渐发展为对贫民的厌恶。那贫穷的真正根源又在哪里呢?
印度和许多不发达国家一样,落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西方列强的掠夺。近代以来,武力胁迫下的殖民统治、大规模的暴力掠夺和经济掠夺是造成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即使在今天,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对不发达国家进行资源“软”掠夺的现象依然严重。近两年的粮荒,“将饥饿线之下的人口增加了7500万,使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达到约9.23亿,也使在2015年实现全球饥饿人数比例减半的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更为遥远”,而始作俑者竟然是玉米出口大国美国将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所致。片中鼓吹所谓美国文明,即美国夫妇制止了司机殴打杰玛,并声称“接下来是真正的美国时间了”,不能不说是对历史的颠覆和对鼓吹美国文明的一种莫大的讽刺。
2、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对人性善恶进行探讨,是本片的另一主旨。几个瘦弱的儿童被强壮的警卫追打:警卫撞到了流氓贾韦德的车,却惊慌地道歉:对于一个柔弱的母亲,警卫却大声咆哮。纯真的孩子们被衣冠楚楚的流氓普努斯用一瓶可乐征服,他们天真地以为被“圣人”拯救,却发现被迫乞讨,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竟被流氓变成了乞讨的道具。恶棍教给他们唱歌,竟然是想把他们变成盲人歌者,利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换取更多金钱。至此,人性的丑 恶展现到了极致。
而与之相对的,是人性的善良。影片塑造的杰玛和广大社会底层民众一样,善良、忧郁、柔弱、单薄,在被胖警察殴打时,他甚至流下了眼泪。但是这却并未使他屈服,被电刑击晕后的他嘴角流着鲜血,仍然平静地讲述。看来他对这种不公正待遇早已习惯。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欲望,但是却一直坚持自己的善良和信仰。为了得到偶像的签名照,他不惜跳进粪坑:在宗教仇杀中变成孤儿的拉提卡在暴雨中无家可归,杰玛邀请她进来避雨,并照顾她:在被流氓普努斯等人追逐时,拉提卡的手被舍利姆松开,杰玛想去救她:从泰姬陵的所在地——阿格拉城返回孟买,寻找拉提卡:在遇到已被弄瞎的昔日伙伴拜勒文时,依旧贫穷的杰玛把身上面值最大的100美元送给了他:在找到拉提卡之后,冒着生命危险带她离开恶魔巢穴;在被舍利姆逼走后,一直没有放弃对拉提卡的寻找:在重新找到拉提卡之后,每天都在车站等待拉提卡:后来,他知道自己无法对抗贾韦德,无法找到拉提卡时,就参加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来继续自己的寻找,而对获取奖金并不在意。一个简单而又高尚的人,一个执着而坚强的灵魂。
影片中最有争议的角色应该是舍利姆,对他形象的刻画相当成功。儿童时敢于和流氓普努斯手下撕打:在少年时,高高卷起的衣袖、敞开的衣襟,将一个不羁而带有攻击性的少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他的身上,既有善良,也有邪恶。他非常现实,从小就拿杰玛不惜跳进粪坑得到的阿梅达的签名照去卖钱:为了救自己、弟弟和拉提卡,用手枪杀死了普努斯:初尝暴力威力的他逼走了弟弟杰玛,占有了拉提卡:将拉提卡献给贾韦德,自己成为贾韦德的帮凶:每次出去做恶前,他都要祈祷,请求神宽恕自己的罪孽:后来,哥哥舍利姆终于被弟弟的执着所打动,选择了赎罪,而放走拉提卡与舍利姆团聚。影片舍利姆选择在浴缸中死去,也许想洗去自己的罪恶:而把所有的钱拿出来放在身上,应该仍是对贫穷的抗拒、对金钱的追求。舍利姆本身就是个悲剧,而悲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贫穷,没有机会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所致。这个悲剧同样在杰玛身上得到的印证:当电视主持人问国徽上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究竟真理、谎言、流行或金钱谁能战胜一切时,观众哗然。因为五岁孩子都知道答案,而成年的杰玛不知道。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并且在他的成长轨迹里,经历了太多邪恶、暴力和欺骗,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如果我们的经历像主人公一样悲惨,可能我们也不会知道答案——真理真的能战胜一切吗?
3、对暴力的探讨
暴力是该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片中主要涉及三种暴力:宗教暴力、个人暴力和国家暴力。
宗教暴力
杰玛和舍利姆的母亲和许多受害者一样,同样死于印度教徒对伊斯兰教徒的屠杀中,鲜血染红了并不清澈的河水。他们是宗教暴力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多种宗教盛行,“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就是由当时国王沙贾汗按照穆斯林风格修建。印度宗教;中突由来已久,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犹为突出。近年来仍然每年都发生宗教冲突而引发的流血事件,大规模的冲突往往造成几百人的死亡。每当宗教冲突时,受伤害的往往是最普通的民众。宗教的教义往往是引导人们向善,但是过于执着的教徒往往与教义相背离,教义反而成为暴力的理由和工具。影片通过对血腥屠杀和孤儿苦难的真实再现,力图引发人们特别是宗教的狂热者对教义和自己行为的反思。
个人暴力
一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往往是不被官方关注的角落,是法治的方外之地。在这里,个人暴力充斥,甚至无所不能。能制止暴力的,可能只有暴力。当杰玛和舍利姆去救拉提卡,而被普努斯捉住时。所有观众的心都陈了下去,随着舍利姆把手枪掏出来对准坏人,所有观众都为之振奋。但是初尝暴力威力的舍利姆逼走杰玛,占有拉提卡,让所有观众都感到惋惜。舍利姆太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知道暴力的威力,却不知道该用于何处。
国家暴力
国家是依靠暴力来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从道义上讲,广大人民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而影片反映的内容却恰恰相反:流氓贾韦德控制了“世界经济中心”孟买的中心地区,并且其手下公然在车站对拉提卡绑架,警方好像熟视无睹,而却对没有证据证明是罪犯的杰玛刑讯逼供。
暴力本身并没有罪,而在于谁在使用和掌握,在一个善良的人手中,暴力能造福于人民:而在一个邪恶的人手中,高雅如《薄迦梵歌》也同样论成犯罪的工具。
该片美中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美国文明片面地鼓吹:二是由于印度文化的影响,影片带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三是对杰玛和拉提卡的爱情铺垫较少,略显突兀。但总体而言,该片视角独特,内涵深刻,不失为近来年少有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蒙太奇叙事 氛围塑造 现实主义
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低成本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成为81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一举囊括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8个奖项。该片以在贫民窟中长大的主角杰玛·马利克令人心酸的经历为线索,以现实主义手法了展示印度贫民的处境。在内涵、叙事和色调运用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叙事特色
整个影片采取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即明暗三条线索、三个事件交替的倒叙和插叙方式来进行,叙事方式独特。这三条线索分别是:杰玛被警察审讯:杰玛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现场答题:杰玛、舍利姆、拉提卡的成长经历以及杰玛和拉提卡的爱情。影片的序幕采用倒叙的方式,在一开始就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杰玛还差最后一个问题能就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中赢到2000万卢比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作弊?运气?天才?或是命中注定?接着,影片采取三条线索共同推进的插叙方式来进行,在结尾给出答案:命中注定。影片长约两个小时,叙事和剪辑相当干净利落,虽然三条线索、多种场景交替,但是给人的感觉仍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二、氛围塑造特色
在色调运用上,影片采用重复蒙太奇的手法,一再重复黑暗的环境和色调,夹杂着明亮而柔和的黄色,而极少出现鲜艳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没有大悲大喜,而是压抑中略带明快,让观众在压抑中产生思考和探索。影片中,从杰玛、舍利姆和拉提卡的生活环境,到拜勒文在阴暗的地道桥下唱歌,再到充满色情交易的皮拉街等等,绝大部分是用黑色调来反映,暗示贫民的生活压抑和悲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时照射进来的几缕微弱的阳光,形成了光明与黑暗的鲜明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影像冲击和震撼,更能衬托出贫困的可憎和美好生活的可贵,使观众产生对弱者的怜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影片多次运用追逐等方法,使影片气氛平和与紧张错落有致:儿童时期的杰玛和舍利姆在私人机场打棒球,而被警卫追打:杰玛和舍利姆为了躲避流氓普努斯的迫害。在树林中奔跑穿梭:在火车上偷食物被发现,悬在半空中的杰玛被乘客抓住推下火车;拉提卡从流氓贾韦德那里逃出,到车站找杰玛,却被抓回等。这些情节设置和运用,使影片平和甚至稍带欢快的气氛陡然紧张,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该片具有明显的意识流特征,来对影片气氛进行烘托。杰玛看到有关国王沙贾汗与泰姬的歌剧而想到了拉提卡:在与拆散自己和爱人的哥哥舍利姆见面时充满仇恨和愤怒,幻想着他抱着舍利姆一起坠楼等等。这些镜头的运用,直接刻画了杰玛的爱恨,让观众产生共鸣。
三、思想特色
影片之所以有强大的震撼力,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内容和内涵独特。该片以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少年的经历为独特视角,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贫民悲惨的命运,对人性善与恶、愚昧与智慧、暴力的运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1、贫穷是造成社会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
贫穷意味着没有人权,贫穷意味着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贫穷意味着伤痛。对贫困造成的悲剧进行刻画,是影片的主旨之一。杰玛被逮捕的原因很简单。被怀疑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活动时作弊。负责审讯的警官的话可以解释杰玛的被捕,“教授、律师、医生、各种杰出人士,从未超过600万卢比,他刚赚了一千万,一个贫民窟的小混混怎么可能知道答案。”杰玛被警察殴打、头浸水桶、吊起来,甚至使用电刑。这不仅仅是刑讯逼供,而且是对杰玛这样穷人权利的极端蔑视。在杰玛被电刑击晕后,警官并没有担心杰玛也许会有死亡的危险。而仅仅担心人权组织和法律监督委员会找上门来。如果换成了一个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还会这样吗?
随着影片的推进,影片对贫民世界进行了进一步演绎。低矮简陋的房子、狭长拥挤的街道、破旧的自行车、浑浊的小河、肮脏的垃圾堆、衣着破旧的拾荒者、慵懒的狗……几个典型要素的勾勒,使贫民区的形象马上呼之欲出。因为贫穷,为生计奔波的母亲无暇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几个黝黑瘦弱的儿童在私人飞机场上打球,丝毫没有意识到有被飞机撞到的危险,在被保安追打的过程中,他们竟然相互击掌庆祝,为恶作剧感到兴奋:因为贫穷,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母亲因宗教冲突惨死,兄弟俩带着同样遭遇的拉提卡,流落街头:因为贫穷,只能靠拣垃圾为生:因为贫穷,受到流氓的欺骗和控制,遭受恶势力的蹂躏: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在火车上偷东西吃,而被推下火车,险些丧命: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以欺骗泰姬陵的游客和偷他们的鞋子为生;因为贫穷,在长大后仍无法对抗邪恶的贾韦德,无法拯救自己的爱人:因为贫穷,遭到主持人的蔑视,被老道的主持人奚落与调侃,甚至引导向错误答案。因为贫穷,人们不得不承受并不公平且原本不应承受的沉重。影片中杰玛的一句话点明了该片的题眼,“因为我出生在贫民窟,因为我是个倒茶的,我就是个骗子么”,这是对社会偏见和现实最有力的控诉。
人们厌恶贫穷,或许是来源于远古的劣根性:远古时候,生产力极度落后,不占有财富往往意味着饥饿与死亡。在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发展中,对贫穷的厌恶也逐渐发展为对贫民的厌恶。那贫穷的真正根源又在哪里呢?
印度和许多不发达国家一样,落后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西方列强的掠夺。近代以来,武力胁迫下的殖民统治、大规模的暴力掠夺和经济掠夺是造成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即使在今天,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对不发达国家进行资源“软”掠夺的现象依然严重。近两年的粮荒,“将饥饿线之下的人口增加了7500万,使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达到约9.23亿,也使在2015年实现全球饥饿人数比例减半的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更为遥远”,而始作俑者竟然是玉米出口大国美国将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所致。片中鼓吹所谓美国文明,即美国夫妇制止了司机殴打杰玛,并声称“接下来是真正的美国时间了”,不能不说是对历史的颠覆和对鼓吹美国文明的一种莫大的讽刺。
2、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对人性善恶进行探讨,是本片的另一主旨。几个瘦弱的儿童被强壮的警卫追打:警卫撞到了流氓贾韦德的车,却惊慌地道歉:对于一个柔弱的母亲,警卫却大声咆哮。纯真的孩子们被衣冠楚楚的流氓普努斯用一瓶可乐征服,他们天真地以为被“圣人”拯救,却发现被迫乞讨,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竟被流氓变成了乞讨的道具。恶棍教给他们唱歌,竟然是想把他们变成盲人歌者,利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换取更多金钱。至此,人性的丑 恶展现到了极致。
而与之相对的,是人性的善良。影片塑造的杰玛和广大社会底层民众一样,善良、忧郁、柔弱、单薄,在被胖警察殴打时,他甚至流下了眼泪。但是这却并未使他屈服,被电刑击晕后的他嘴角流着鲜血,仍然平静地讲述。看来他对这种不公正待遇早已习惯。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欲望,但是却一直坚持自己的善良和信仰。为了得到偶像的签名照,他不惜跳进粪坑:在宗教仇杀中变成孤儿的拉提卡在暴雨中无家可归,杰玛邀请她进来避雨,并照顾她:在被流氓普努斯等人追逐时,拉提卡的手被舍利姆松开,杰玛想去救她:从泰姬陵的所在地——阿格拉城返回孟买,寻找拉提卡:在遇到已被弄瞎的昔日伙伴拜勒文时,依旧贫穷的杰玛把身上面值最大的100美元送给了他:在找到拉提卡之后,冒着生命危险带她离开恶魔巢穴;在被舍利姆逼走后,一直没有放弃对拉提卡的寻找:在重新找到拉提卡之后,每天都在车站等待拉提卡:后来,他知道自己无法对抗贾韦德,无法找到拉提卡时,就参加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来继续自己的寻找,而对获取奖金并不在意。一个简单而又高尚的人,一个执着而坚强的灵魂。
影片中最有争议的角色应该是舍利姆,对他形象的刻画相当成功。儿童时敢于和流氓普努斯手下撕打:在少年时,高高卷起的衣袖、敞开的衣襟,将一个不羁而带有攻击性的少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他的身上,既有善良,也有邪恶。他非常现实,从小就拿杰玛不惜跳进粪坑得到的阿梅达的签名照去卖钱:为了救自己、弟弟和拉提卡,用手枪杀死了普努斯:初尝暴力威力的他逼走了弟弟杰玛,占有了拉提卡:将拉提卡献给贾韦德,自己成为贾韦德的帮凶:每次出去做恶前,他都要祈祷,请求神宽恕自己的罪孽:后来,哥哥舍利姆终于被弟弟的执着所打动,选择了赎罪,而放走拉提卡与舍利姆团聚。影片舍利姆选择在浴缸中死去,也许想洗去自己的罪恶:而把所有的钱拿出来放在身上,应该仍是对贫穷的抗拒、对金钱的追求。舍利姆本身就是个悲剧,而悲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贫穷,没有机会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所致。这个悲剧同样在杰玛身上得到的印证:当电视主持人问国徽上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究竟真理、谎言、流行或金钱谁能战胜一切时,观众哗然。因为五岁孩子都知道答案,而成年的杰玛不知道。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并且在他的成长轨迹里,经历了太多邪恶、暴力和欺骗,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如果我们的经历像主人公一样悲惨,可能我们也不会知道答案——真理真的能战胜一切吗?
3、对暴力的探讨
暴力是该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片中主要涉及三种暴力:宗教暴力、个人暴力和国家暴力。
宗教暴力
杰玛和舍利姆的母亲和许多受害者一样,同样死于印度教徒对伊斯兰教徒的屠杀中,鲜血染红了并不清澈的河水。他们是宗教暴力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历史原因,印度多种宗教盛行,“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就是由当时国王沙贾汗按照穆斯林风格修建。印度宗教;中突由来已久,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犹为突出。近年来仍然每年都发生宗教冲突而引发的流血事件,大规模的冲突往往造成几百人的死亡。每当宗教冲突时,受伤害的往往是最普通的民众。宗教的教义往往是引导人们向善,但是过于执着的教徒往往与教义相背离,教义反而成为暴力的理由和工具。影片通过对血腥屠杀和孤儿苦难的真实再现,力图引发人们特别是宗教的狂热者对教义和自己行为的反思。
个人暴力
一个贫困落后的地区,往往是不被官方关注的角落,是法治的方外之地。在这里,个人暴力充斥,甚至无所不能。能制止暴力的,可能只有暴力。当杰玛和舍利姆去救拉提卡,而被普努斯捉住时。所有观众的心都陈了下去,随着舍利姆把手枪掏出来对准坏人,所有观众都为之振奋。但是初尝暴力威力的舍利姆逼走杰玛,占有拉提卡,让所有观众都感到惋惜。舍利姆太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知道暴力的威力,却不知道该用于何处。
国家暴力
国家是依靠暴力来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从道义上讲,广大人民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而影片反映的内容却恰恰相反:流氓贾韦德控制了“世界经济中心”孟买的中心地区,并且其手下公然在车站对拉提卡绑架,警方好像熟视无睹,而却对没有证据证明是罪犯的杰玛刑讯逼供。
暴力本身并没有罪,而在于谁在使用和掌握,在一个善良的人手中,暴力能造福于人民:而在一个邪恶的人手中,高雅如《薄迦梵歌》也同样论成犯罪的工具。
该片美中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美国文明片面地鼓吹:二是由于印度文化的影响,影片带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三是对杰玛和拉提卡的爱情铺垫较少,略显突兀。但总体而言,该片视角独特,内涵深刻,不失为近来年少有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