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我的耳机里正播放着五月天的歌曲—“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会在哪里?”其实,我想问的是,如果没有和小袁相遇,D同学会在哪里?
一
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们都有种张扬中二的情绪,想要被注意,想要成为众人视线的中心。而当青春遇上高考,中二情结的表现方式更是变得多种多样,D同学便选择了成为一名典型的坏学生,来宣泄青春时节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对D同学的初印象。
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D同学被分到我们班的时候,引起了班上同学的热烈讨论,原因是他和原来班级的老师打过架。
不好好学习,和老师打架,这样的认知让我觉得D同学应该是一个看上去浑身戾气,长得凶神恶煞的人。因此当我真正见到他时,简直无法把他的事迹与他的外表联系起来。D同学个子不怎么高,戴着一副黑框粗边眼镜,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学生形象。于是,D同学与老师打架的行为被我解读为:不起眼的高中少年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特与叛逆,通过和老师打架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寻找存在感。
二
转来我们班不久后,D同学就又凭着他的“敢作敢为”,进一步打响了他的知名度——他和我们最亲切的小袁也打了一架。
首先得介绍一下,小袁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27岁的男老师,姓袁。我们班是他当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由于他和我们年纪相差不大,平日里对我们又非常亲切,所以我们私底下都叫他“小袁”。
事情发生在小袁的历史课上,D同学不打报告就要出班级,小袁拉住了D同学,却被D同学推倒在地。虽然小袁大事化小,并没有追究什么,不过,整个过程我们都看在眼里,只觉得D同学暴躁得不可理喻。
他平时上课睡觉,任课老师管不了他,就找小袁反映;他晚自习逃课,有同学说,他每次逃课后就在操场上坐着,什么也不干,小袁每次都用各种方法把他从操场抓回课堂。就连小袁被D同学推倒在了地上,小袁都选择息事宁人,没有把事情闹大。要知道,这样恶劣的事件,完全可以让D同学退学。
可是D同学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仿佛看不到小袁对他的所有包容与善良,还是考倒数第一,还是上课睡觉,除了再也没逃过课去操场。
三
D同学的高二生活没那么张扬了,同学们都各自过着忙碌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很少再去注意他。
我们班有57个人,D同学向小袁要求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那里仿佛是被遗忘的地方,不过我们总是在自习课偶尔回头看的瞬间,发现小袁站在D同学座位的旁边,有的时候是为D同学讲题,有的时候则是轻声地叮嘱他些什么。
一切都發生得悄无声息,像是自然而然。一次,我在看班级排名表时,发现D同学竟然不是倒数第一了。在我们学校,每个班每年平均都有六七个同学考不上大学。D同学这样的表现,和小袁的付出明显不成正比,我有些替小袁不值。
也许是天意让我改变了对D同学的偏见,由于机缘巧合,我了解到原来D同学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特别是在近几年,动不动就闹离婚,争吵不断。D同学就这样在他们争吵的夹缝中生存着,无人顾及他的感受。
原来这些年,D同学一直这么孤单。
四
转眼,高三来临,大家就更没有时间顾及别人了,都一门心思在备战高考,然而D同学还是让我们注意到了他。
高三的第二次模考,D同学的名字出现在了历史单科排名表的第一名——小袁教的就是历史。
D同学考了单科第一后,小袁骄傲地在全班面前说,D同学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不比尖子生差,这次单科考了第一就是证明。
这之后,D同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变,他开始问各科老师题目,下课坐在座位上刷题,也会真诚地向我们班的学霸们问询解题的技巧,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同学们纷纷打趣他是不是练了什么神功打通了任督二脉,怎么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只是摸摸头,冲我们嘿嘿一笑:“我想要考个一本大学。”
我们表面上在为他加油,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离高考只剩下不到200天,一轮复习也过去了一半,而他除了历史几乎都不及格,按往年的情况来看,考进全班前25名才有可能考一本。
但不管怎样,大家都在尽自己所能地冲刺。
D同学开始和日历赛跑,当墙上的日历从三位数撕到一位数时,他在最后一次联考中,考了全班第39名。他尽力了,我们都看在眼里。
马上就要高考了,一切还未确定,一切也早已落笔。
五
高中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依次到讲台上说自己三年来的收获以及对高中生涯的告别。
D同学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他摘下了黑框眼镜,站在讲台上郑重地向小袁鞠了一个躬。他哽咽着说:“老师,这三年,我给你添了那么多麻烦,对不起!老师,谢谢你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我,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我,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没有好好为高考拼一次,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谢谢你!”说完,又向小袁鞠了一躬。
我记得那时窗外有轻缓的风吹过,白云在阳光下纯净得发光。那时,窗内的我们,在D同学话声落下后,拼命鼓掌,一直拍到手掌通红。这掌声,为小袁,更为了我们,为了这三年里的每一个晶莹的日子。
千万名考生带着千万个梦想踏入考场,或底气十足,或忐忑不安,但无论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情,总算是度过了这人生中必要的三年。高考成绩出来,D同学考了全班第35名,我们班57人,42人达一本线,57人全部达到本科线,是全校所有班级中达线率最高的班级。
我们是小袁带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和D同学、和小袁一起,共谱了这首青春的奇迹之歌。
高考的结尾,歌声响起:
“谁不曾寻找,谁不曾怀疑,茫茫人生奔向何地。那一天,那一刻,那个场景,你出现在我生命。从此后,人生,重新定义。”
一
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们都有种张扬中二的情绪,想要被注意,想要成为众人视线的中心。而当青春遇上高考,中二情结的表现方式更是变得多种多样,D同学便选择了成为一名典型的坏学生,来宣泄青春时节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对D同学的初印象。
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D同学被分到我们班的时候,引起了班上同学的热烈讨论,原因是他和原来班级的老师打过架。
不好好学习,和老师打架,这样的认知让我觉得D同学应该是一个看上去浑身戾气,长得凶神恶煞的人。因此当我真正见到他时,简直无法把他的事迹与他的外表联系起来。D同学个子不怎么高,戴着一副黑框粗边眼镜,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学生形象。于是,D同学与老师打架的行为被我解读为:不起眼的高中少年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特与叛逆,通过和老师打架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寻找存在感。
二
转来我们班不久后,D同学就又凭着他的“敢作敢为”,进一步打响了他的知名度——他和我们最亲切的小袁也打了一架。
首先得介绍一下,小袁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27岁的男老师,姓袁。我们班是他当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由于他和我们年纪相差不大,平日里对我们又非常亲切,所以我们私底下都叫他“小袁”。
事情发生在小袁的历史课上,D同学不打报告就要出班级,小袁拉住了D同学,却被D同学推倒在地。虽然小袁大事化小,并没有追究什么,不过,整个过程我们都看在眼里,只觉得D同学暴躁得不可理喻。
他平时上课睡觉,任课老师管不了他,就找小袁反映;他晚自习逃课,有同学说,他每次逃课后就在操场上坐着,什么也不干,小袁每次都用各种方法把他从操场抓回课堂。就连小袁被D同学推倒在了地上,小袁都选择息事宁人,没有把事情闹大。要知道,这样恶劣的事件,完全可以让D同学退学。
可是D同学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仿佛看不到小袁对他的所有包容与善良,还是考倒数第一,还是上课睡觉,除了再也没逃过课去操场。
三
D同学的高二生活没那么张扬了,同学们都各自过着忙碌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很少再去注意他。
我们班有57个人,D同学向小袁要求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那里仿佛是被遗忘的地方,不过我们总是在自习课偶尔回头看的瞬间,发现小袁站在D同学座位的旁边,有的时候是为D同学讲题,有的时候则是轻声地叮嘱他些什么。
一切都發生得悄无声息,像是自然而然。一次,我在看班级排名表时,发现D同学竟然不是倒数第一了。在我们学校,每个班每年平均都有六七个同学考不上大学。D同学这样的表现,和小袁的付出明显不成正比,我有些替小袁不值。
也许是天意让我改变了对D同学的偏见,由于机缘巧合,我了解到原来D同学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特别是在近几年,动不动就闹离婚,争吵不断。D同学就这样在他们争吵的夹缝中生存着,无人顾及他的感受。
原来这些年,D同学一直这么孤单。
四
转眼,高三来临,大家就更没有时间顾及别人了,都一门心思在备战高考,然而D同学还是让我们注意到了他。
高三的第二次模考,D同学的名字出现在了历史单科排名表的第一名——小袁教的就是历史。
D同学考了单科第一后,小袁骄傲地在全班面前说,D同学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不比尖子生差,这次单科考了第一就是证明。
这之后,D同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变,他开始问各科老师题目,下课坐在座位上刷题,也会真诚地向我们班的学霸们问询解题的技巧,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同学们纷纷打趣他是不是练了什么神功打通了任督二脉,怎么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只是摸摸头,冲我们嘿嘿一笑:“我想要考个一本大学。”
我们表面上在为他加油,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离高考只剩下不到200天,一轮复习也过去了一半,而他除了历史几乎都不及格,按往年的情况来看,考进全班前25名才有可能考一本。
但不管怎样,大家都在尽自己所能地冲刺。
D同学开始和日历赛跑,当墙上的日历从三位数撕到一位数时,他在最后一次联考中,考了全班第39名。他尽力了,我们都看在眼里。
马上就要高考了,一切还未确定,一切也早已落笔。
五
高中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依次到讲台上说自己三年来的收获以及对高中生涯的告别。
D同学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他摘下了黑框眼镜,站在讲台上郑重地向小袁鞠了一个躬。他哽咽着说:“老师,这三年,我给你添了那么多麻烦,对不起!老师,谢谢你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我,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我,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没有好好为高考拼一次,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谢谢你!”说完,又向小袁鞠了一躬。
我记得那时窗外有轻缓的风吹过,白云在阳光下纯净得发光。那时,窗内的我们,在D同学话声落下后,拼命鼓掌,一直拍到手掌通红。这掌声,为小袁,更为了我们,为了这三年里的每一个晶莹的日子。
千万名考生带着千万个梦想踏入考场,或底气十足,或忐忑不安,但无论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情,总算是度过了这人生中必要的三年。高考成绩出来,D同学考了全班第35名,我们班57人,42人达一本线,57人全部达到本科线,是全校所有班级中达线率最高的班级。
我们是小袁带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和D同学、和小袁一起,共谱了这首青春的奇迹之歌。
高考的结尾,歌声响起:
“谁不曾寻找,谁不曾怀疑,茫茫人生奔向何地。那一天,那一刻,那个场景,你出现在我生命。从此后,人生,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