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输出的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育的共识。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但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势必会导致在英语教育中文化“逆差”现象的出现。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外国文化日益熟悉,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却较为匮乏。当外国朋友与我们的大学生谈起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时,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往往连孔子、老子这两位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怎样用英文表达都不知道,不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精髓,更谈不上恰当的用英文来表达。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产生的原因
(一)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其本身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有误。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是文化教学的理念已逐步成为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也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在文化教学方面一直强调英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导入,而母语文化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现在的学生一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就滔滔不绝,而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捉襟见肘,不知怎样用英语表达。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当前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实效。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具有片面性
任何交流都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其双方首先要建立在交际平等的基础上。此外,交流也意味着吸收和传播,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除了要相互“理解”外,还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如果我们只“吸收”不“传播”,那么跨文化交际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如果英语教育工作者也意识不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那么“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就无法避免。
(三)对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的忽视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等移植到英语的学习中去,这个过程就叫做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长期以来,人们对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研究颇多,却往往忽略在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同样可以发挥正迁移的效应。母语和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
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的必要性
(一)保持本土文化独特性的需要
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是我们在“全球化”这样的国际环境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虽然中国从外来文化中有所汲取,但却不能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不能模糊我们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载体与文化内涵,要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二)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对交际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底蕴有深层了解,是成功学习这种语言并运用该语言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只是成功和平等交际的第一步。因为成功的交际行为从来都是双向的,平等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相互带来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经验,都成为他们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于自身文化的深层理解、也不可能有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三、消除“本土文化失语”的对策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母语文化的充分理解,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语文化教学的片面影响,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兼顾母语文化的输入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是应对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方向。
(一)着力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如今的跨文化交际已不再是强调单向目的语文化输入的交际,中国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文化全球热的现象,迫使英语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素质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必要时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或描述,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
(二)改进英语教材内容,平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
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首先教材中实施德育渗透,应该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内容。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如:公益慈善、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等。其次,教材中还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对文房四宝、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瓷器等这些有典型意义的东西,不仅要介绍词汇,还要涉及内在文化含义的表述。
(三)培养学生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只是单向的,倾向只达到目的语文化认同的交际,要把培养学生建立自身文化独立身份的意识放在首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念,培养他们在文化交流中的平等意识。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两种文化的平等对待,才能在学习实践中给予两者平等的关注,使他们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母语文化教学是英语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只有平等、双向的交流才是可以实现双赢的有效交流。因此,针对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必须兼顾母语文化积累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真正取得成功,才能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翠菊,刘凤林.从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状[J]. 科技信息. 2010(22)
[2]周小玲.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5)
[3]魏朝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入——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发的思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博东路28号院 英地天骄华庭1期3号楼王菲收,邮编45002,电话13939007955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育的共识。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但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势必会导致在英语教育中文化“逆差”现象的出现。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外国文化日益熟悉,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却较为匮乏。当外国朋友与我们的大学生谈起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时,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往往连孔子、老子这两位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怎样用英文表达都不知道,不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精髓,更谈不上恰当的用英文来表达。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产生的原因
(一)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其本身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有误。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是文化教学的理念已逐步成为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也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在文化教学方面一直强调英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导入,而母语文化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现在的学生一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就滔滔不绝,而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捉襟见肘,不知怎样用英语表达。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当前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实效。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具有片面性
任何交流都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其双方首先要建立在交际平等的基础上。此外,交流也意味着吸收和传播,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除了要相互“理解”外,还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如果我们只“吸收”不“传播”,那么跨文化交际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如果英语教育工作者也意识不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那么“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就无法避免。
(三)对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的忽视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等移植到英语的学习中去,这个过程就叫做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长期以来,人们对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研究颇多,却往往忽略在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同样可以发挥正迁移的效应。母语和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
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的必要性
(一)保持本土文化独特性的需要
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是我们在“全球化”这样的国际环境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虽然中国从外来文化中有所汲取,但却不能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不能模糊我们自己的文化符号、文化载体与文化内涵,要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二)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对交际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底蕴有深层了解,是成功学习这种语言并运用该语言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只是成功和平等交际的第一步。因为成功的交际行为从来都是双向的,平等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相互带来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经验,都成为他们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于自身文化的深层理解、也不可能有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三、消除“本土文化失语”的对策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母语文化的充分理解,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语文化教学的片面影响,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兼顾母语文化的输入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是应对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方向。
(一)着力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如今的跨文化交际已不再是强调单向目的语文化输入的交际,中国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文化全球热的现象,迫使英语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素质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必要时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或描述,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
(二)改进英语教材内容,平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输入
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首先教材中实施德育渗透,应该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内容。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如:公益慈善、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等。其次,教材中还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对文房四宝、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瓷器等这些有典型意义的东西,不仅要介绍词汇,还要涉及内在文化含义的表述。
(三)培养学生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只是单向的,倾向只达到目的语文化认同的交际,要把培养学生建立自身文化独立身份的意识放在首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念,培养他们在文化交流中的平等意识。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两种文化的平等对待,才能在学习实践中给予两者平等的关注,使他们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母语文化教学是英语文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只有平等、双向的交流才是可以实现双赢的有效交流。因此,针对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必须兼顾母语文化积累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真正取得成功,才能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翠菊,刘凤林.从英语教学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状[J]. 科技信息. 2010(22)
[2]周小玲.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5)
[3]魏朝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输入——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发的思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博东路28号院 英地天骄华庭1期3号楼王菲收,邮编45002,电话1393900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