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止要看这个人本身,更要从其整个家庭的角度来看,这样就会更加全面,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叫萨提亚家庭治疗,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称为“家庭重塑”技术。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多年患有胃病的女生,被医生治好了,按理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后来,这位女生却又患上了抑郁症,不想活了,她说自己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为什么会这样?多年的胃病治好了,怎么反而活不下去了呢?后来,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位女生在患病这些年一直被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妈妈很好地照料;而现在,突然病好了,家人的悉心照料没了,妈妈也不再每天都陪在身边,于是这位女生心理上出现了失衡,就又患上了抑郁症。
实际上,这涉及一个重要的认知维度——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止要看这个人本身,更要从其整个家庭的角度来看,这样就会更加全面,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那么,如何才能看见一个人整个家庭系统呢?这又涉及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叫萨提亚家庭治疗,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称为“家庭重塑”技术。
“家庭重塑”技术的由来
“家庭重塑”技术(family reconstruction)是由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创立,而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出现则与一位精神分裂症少女的治疗有关。
1951年萨提亚女士在社区工作时,一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少女被送来进行心理治疗。萨提亚对她进行了6个月的治疗后,病人的心理状况渐渐好转。照理说,这位少女的家人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不久之后,萨提亚却接到这个女孩母亲的电话,指责萨提亚挑拨离间她们母女的情感。萨提亚敏锐地洞察到这里面不对劲,女孩母亲也应该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所谓的“心理疾病”,是整个家庭系统甚至是来访者环境的产物,这些“心理疾病”,对来访者来说,很有可能是其生存、与他人相处的必要条件。
于是,萨提亚请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来做咨询会谈。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她时,萨提亚惊奇地发现,自己之前对女孩做的所有工作、尤其是构建的良好治疗关系,竟然荡然无存了!女孩又回到6个月前的状态。这到底是什么情况?难道那位母亲有神奇的力量吗?她到底对女儿施加了什么影响?还是萨提亚自己的治疗出了问题?萨提亚带着这些疑问,继续为这对母女进行心理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萨提亚与这位母亲、女孩一起,慢慢构建起了全新的治疗关系,女孩的症状也开始改善了。
随后,萨提亚邀请家庭中的父亲也一起参与女孩的治疗中,然而父亲一加入,萨提亚本来与母亲和女孩建立起来的良好治疗关系又消失殆尽,女孩再一次回到原来的问题状态。这一连串的情况,远远超出了当时心理咨询理论能解释的范畴,可以说,萨提亚女士碰到了全新的问题。“这是什么缘故?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有什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力量呢?”萨提亚感到她可能已经接近某個问题的核心本质了。而正是这个问题,成为后来她创立萨提亚家庭疗法的契机。
后来,萨提亚女士干脆把这个家庭所有成员都邀请来了,这里面就包括这对夫妻的儿子。这个家庭非常重男轻女,男孩可以说就是家里的“天之骄子”,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可以说,他在家庭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只要男孩一出现,女孩就被家人完全忽略了,全家几乎都看不见女孩的存在,可以说,这位女孩完全被“架空”了。实际上,这位女孩非常痛苦,但她在家里却表达不出来,因为她的痛苦根本就没人回应,她们全家重男轻女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既然她“不被看见”,她的声音没人回应,那么,这种希望“被看见”的力量就推动着这个女孩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自从她患病之后,家人开始关注她了,送她去医院,送她去做心理治疗。就这样,女孩的“精神分裂症”将她接入了整个家庭系统。这就全部能解释通了!如果萨提亚女士只为女孩或者女孩的父母做治疗,那只是对家庭系统的局部进行调整,而一旦女孩走出治疗室回归家庭时,她的症状又回来了,因为这个症状是女孩与她家庭对接的“接口”,而导致这种“接口”出现的正是家里的另一个成员——男孩,以及家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沟通姿势的再现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么如何来调整并改变这个家庭系统呢?萨提亚女士太有创造性了!她想:家庭成员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呢?就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又如何来呈现关系并且能够让家庭成员全都能看见呢?萨提亚女士想到“能否用身体姿势来表达关系呢?因为身体姿势具有很强烈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功能”。而这个过程就非常类似一场“本色出演”的话剧,当然导演则是这个少女。
顺着这个思路,萨提亚女士就在这一家人身上试了起来。她让这家人把自己在家中的关系、地位用身体姿势表达出来。结果,在女孩的眼中,她的父母居然全都用“下跪”的方式呈现在儿子面前,表达对儿子的重视与讨好,而完全忽略了女孩。看来,身体姿势的表达,跟之前的咨询和判断是高度一致的。
在萨提亚家庭重塑技术中,这个非常神奇的重塑方法,叫做“人体雕塑”,可以称为沟通姿态或生存姿态。萨提亚女士通过大量的案例,发现无论人们对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有怎样的真实感受或想法,总有大约50%的人会毫无原则地表示“赞成”或“肯定”(讨好型);有大约30%的人总是会表达“否定”或者“指责”(指责型),有大约15%的人既不“肯定”也不“否认”,更不会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会一味地讲道理(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最后,只有约4.5%的人,他们是真实的,怎么想就怎么表达,而且非常自然。
而这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面对他人的评价时,显然表现出了极低的自我价值。如果是这样的人,就会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任何人只要不同意她的观点或行为,她都觉得此人对他充满敌意,并在否定她的价值。她会害怕犯错误,不敢创新,只希望墨守成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她感到安全,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她了。她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会被人羞辱鄙视。正是这样她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渊。
于是,自我价值低的人,就发展出了典型的4种沟通类型:讨好型,这种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指责型,这种人习惯于攻击、批判、愤怒;超理智型,这种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打岔型,这种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
“人体雕塑”被用在具体呈现家庭成员彼此关系上时,“指责”的姿势就是一只手叉在腰上,另外一只手抬起来指着别人的鼻子;“讨好”的姿势就是一条腿弯着,另外一条腿跪下去,一只手放在腰上,另外一只手抬起来;“超理智”的姿势通常最常用的,是把头高高地抬着,然后把两只手交叉起来;“打岔”的姿势就是背对着对方站,也可以在面对对方站的时候,两只手就在左右两边不停地摇晃,一副漠不关心、漫不经心的样子,不管对方说什么,都随便他。
实际上,自我价值低的人在沟通时,可以归结为表面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不一致,是在掩饰、压抑或扭曲自己的情感,不愿坦露自己的感受,并用自以为高明的办法去掩饰它。例如,当一个人做了一件让你愤怒的事,你无法直接说“你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愤怒”,却要换成另一种说法“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甚至自己保持沉默。这种不一致的沟通很容易压抑人们的情感,长期下来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头痛、胃溃疡等,严重时则会精神分裂。不幸的是,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如此不一致的沟通,以至于他们甚至察觉不到有任何问题,例如一个超理智者认为自己就是“毫无情感”的,甚至以此而自豪。
当然,这种沟通方式也正是从过往“原生家庭”的经验中习得的,因为这些沟通方式,正是家庭关系的具体呈现,就如这位少女的家庭环境一般。接着,萨提亚女士通过不断地调整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姿势,或者说是对每一个人的沟通方式进行指导,使其全家都能够“看见”和理解他们彼此的关系,让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他们最终摆成的身体姿势一样——平起平坐。就这样,渐渐地女孩的情况好转了,而且这次她好得比较彻底,因为她所在的家庭系统已经不再需要“精神分裂症”了。
“家庭重塑”技术的具体运用
这个案例给了萨提亚女士极大的启发。她从这次经验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咨询中慢慢发展出了一整套家庭治疗的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流派”,在心理咨询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家庭重塑”技术,则成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流派的核心技术。实际上,该技术不是一种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组合,包括萨提亚冥想、家谱图、编年史、影响轮,以及极具萨提亚特色的“人体雕塑”,或者叫“家庭雕塑”。萨提亚女士通过这一整套技术组合来实现家庭治疗的目的,帮助人们重新进入原生家庭的历史,并在家庭心理矩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一种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父母和自己,整合后以一种新的观念看待现在和未来。
经典的家庭重塑一般需要一个大团体,由十几人甚至上百人组成,并且需要花1-3天的时间,过程包括雕塑原生家庭、雕塑主角父母的原生家庭、雕塑主角父母的相遇相恋和婚礼、重塑主角的原生家庭,并通过戏剧化的形式,展现家庭最近3代的动力关系。由于经典的家庭重塑技术需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过于庞大,于是在1988年以后,又发展出了一种较为简短的家庭重塑技术,也被称为“关键影响重塑技术”,这种技术所需时间要短很多,只用2-3个小时,咨询师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来访者与原生家庭的某一关键事件上,并且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来访者与原生家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