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变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等现象,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视唱练耳;幼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2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其“即兴性、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相关教育理念为核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思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唱、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和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不能很快适应幼儿教学需要。而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即兴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等理念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师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和教学过程的随意性。近年来本人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即兴性、综合性”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来学习,从简单、趣味性入手,结合动作、语言、仪态、表情等形式,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1、“即兴性”的运用
“即兴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提倡所有教学应从游戏入手,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效。即兴练习不需要周密酝酿、充分准备,通过游戏形式来学习,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入门阶级的练习。主要方法有:
(1)接龙即兴练习:有节奏接龙和旋律接龙两种。
(2)节奏、旋律问答:用一节奏或一旋律乐句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簡单练习。可以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问者唱出上句,答者唱出下句。
(3)旋律填空。写一两个未完成的乐句,由学生根据旋律发展的特点,完成创作任务,最后把创造的旋律唱出来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
(4)为歌曲编配节奏。根据歌词内容和词组结构,让学生创作合适的节奏,为朗读和节奏训练时用。
“即兴性”降低了视唱练耳中的难度,从简单开始并在有趣味性教学环境中进行节奏和音准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学习自信心得到提高。
2、“综合性”的运用
奥尔夫理论中的“综合性”指音乐应与动作、语言、仪态、表情紧密相结合,它们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整体。
(1)语言朗诵的运用
语言是人人都具有的能力,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节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甚至是一种自然条件反射。将字、词、姓名进行不同排列组合,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诵出自己姓名。
(2)身势教学的运用
身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即“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身势教学在视唱练耳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亲自体验音乐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技能性。
“即兴性、综合性”的运用,使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使枯燥的视唱曲变得有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抒发和释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师生共同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
二、视唱练耳中的“参与性、实践性”
奥尔夫教育体系认为: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活动,即人们不是作为观众而是作为演奏(唱)者参与其间。注重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学生亲自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
1、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原本性”音乐学习,即注重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自发、自然地获得。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
(1)亲自体验节奏练习
传统的视唱練耳课,往往是单纯性重复练习拍打节奏,既枯燥又难记,学生在填鸭式教学中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各类节奏的韵律和特征。借鉴奥尔夫节奏训练法,可以弥补课堂上单一型节奏训练的不足。具体的方法是:①教师先把视唱曲中的节奏抽取出来或加以变化练习,把学生分成2组,一组打节奏,一组唱旋律,并且加入身势律动来练习;②教师写一部分节奏,再由学生创编另一部分节奏进行练习;③分小组集体讨论创编的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比赛。
在节奏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短至长。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习活动,把复杂的节奏经过精心编配变得简单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
(2)亲自体验旋律练习
在视唱教学中,音高、音准的把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音高、音准,一首视唱曲唱得不成曲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讲究方法,学生更容易“摸不着北”。把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视唱学习活动中,能使抽象的音高变为具象的游戏。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奥尔夫理念指出: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接受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的能力。
(1)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视唱练耳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强调和突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达音乐,在实践中发展音乐能力。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有规律地“动”,使学生沉浸在游戏般的欢快之中,气氛也就活跃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视唱练耳;幼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2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其“即兴性、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相关教育理念为核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思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唱、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和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不能很快适应幼儿教学需要。而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即兴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等理念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师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和教学过程的随意性。近年来本人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即兴性、综合性”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来学习,从简单、趣味性入手,结合动作、语言、仪态、表情等形式,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1、“即兴性”的运用
“即兴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提倡所有教学应从游戏入手,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效。即兴练习不需要周密酝酿、充分准备,通过游戏形式来学习,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入门阶级的练习。主要方法有:
(1)接龙即兴练习:有节奏接龙和旋律接龙两种。
(2)节奏、旋律问答:用一节奏或一旋律乐句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簡单练习。可以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问者唱出上句,答者唱出下句。
(3)旋律填空。写一两个未完成的乐句,由学生根据旋律发展的特点,完成创作任务,最后把创造的旋律唱出来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
(4)为歌曲编配节奏。根据歌词内容和词组结构,让学生创作合适的节奏,为朗读和节奏训练时用。
“即兴性”降低了视唱练耳中的难度,从简单开始并在有趣味性教学环境中进行节奏和音准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学习自信心得到提高。
2、“综合性”的运用
奥尔夫理论中的“综合性”指音乐应与动作、语言、仪态、表情紧密相结合,它们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整体。
(1)语言朗诵的运用
语言是人人都具有的能力,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节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甚至是一种自然条件反射。将字、词、姓名进行不同排列组合,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诵出自己姓名。
(2)身势教学的运用
身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即“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身势教学在视唱练耳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亲自体验音乐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技能性。
“即兴性、综合性”的运用,使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使枯燥的视唱曲变得有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抒发和释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师生共同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
二、视唱练耳中的“参与性、实践性”
奥尔夫教育体系认为: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活动,即人们不是作为观众而是作为演奏(唱)者参与其间。注重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学生亲自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
1、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活动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原本性”音乐学习,即注重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自发、自然地获得。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
(1)亲自体验节奏练习
传统的视唱練耳课,往往是单纯性重复练习拍打节奏,既枯燥又难记,学生在填鸭式教学中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各类节奏的韵律和特征。借鉴奥尔夫节奏训练法,可以弥补课堂上单一型节奏训练的不足。具体的方法是:①教师先把视唱曲中的节奏抽取出来或加以变化练习,把学生分成2组,一组打节奏,一组唱旋律,并且加入身势律动来练习;②教师写一部分节奏,再由学生创编另一部分节奏进行练习;③分小组集体讨论创编的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比赛。
在节奏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短至长。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习活动,把复杂的节奏经过精心编配变得简单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
(2)亲自体验旋律练习
在视唱教学中,音高、音准的把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音高、音准,一首视唱曲唱得不成曲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讲究方法,学生更容易“摸不着北”。把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视唱学习活动中,能使抽象的音高变为具象的游戏。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奥尔夫理念指出: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接受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的能力。
(1)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视唱练耳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强调和突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达音乐,在实践中发展音乐能力。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有规律地“动”,使学生沉浸在游戏般的欢快之中,气氛也就活跃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