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时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的作用。坦尼森提出了与认知系统、教学目标类别和教学时间分配相对应的五种教学策略:讲解策略、练习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综合能动性策略、自我指导性策略。根据这五种教学策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我总结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六种教学策略。
1. 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把学习作为自身的需求,从而表现出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广度参与和深度参与的学习状态,获得课堂教学的高质效。
教师应深刻理解课标、教材,把握思想内容本质和知识内在联系。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各项教与学的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开拓思路,引导思维过程,使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活动品质,避免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注意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强化课堂文化育人的意识。
2.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善于使用让学生展示的学习方式,高度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充分认识展示交流的独特育人功能,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平台。引导和激励学生对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和收获等进行大胆的展示分享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完善和强化知识建构,锻炼沟通交往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果敢自信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使用展示交流教学策略,要注意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相结合,不同形式的展示活动相结合,常规展示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要注意展示的层面性和适度性,教师要提高对展示交流过程的驾驭能力,要善于积累和运用教学智慧,准确和巧妙地把握各种有利的教育教学契机,使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不断得到提升。
3. 合作探究
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手,善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互助,积极推动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加强科学规范教育和有关的技术性指导,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由质疑、合作探究机会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4. 分层指导
分层指导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教学策略。在班级课堂教学中,学生因多方面差异的客观存在,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只有遵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负责,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设定不同发展目标,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辅之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适应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
5. 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策略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的双向活动中及时进行信息回馈与交流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反馈信息,把握好教育时机,可以有效地克服或抑制学生的遗忘现象,充分巩固和强化已学的知识和已初步获得的技能技巧。教学反馈的方式和渠道通常是灵活多样的,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实现及时快捷的信息反馈,教师也可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沟通、座谈交流、谈心互动、作业练习、学业检测等,获得学生学习的翔实信息。及时反馈策略能有效地克服大班式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和动态,及时矫正教学行为,调整好教学的难度和起点,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6.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励手段,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激励评价具有引导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运用激励评价策略不仅为学生构建了安全的心理环境,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质疑、探索的创造性潜能。
责任编辑魏文琦
1. 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把学习作为自身的需求,从而表现出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广度参与和深度参与的学习状态,获得课堂教学的高质效。
教师应深刻理解课标、教材,把握思想内容本质和知识内在联系。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各项教与学的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开拓思路,引导思维过程,使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活动品质,避免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注意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强化课堂文化育人的意识。
2.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善于使用让学生展示的学习方式,高度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充分认识展示交流的独特育人功能,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平台。引导和激励学生对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和收获等进行大胆的展示分享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完善和强化知识建构,锻炼沟通交往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果敢自信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使用展示交流教学策略,要注意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相结合,不同形式的展示活动相结合,常规展示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要注意展示的层面性和适度性,教师要提高对展示交流过程的驾驭能力,要善于积累和运用教学智慧,准确和巧妙地把握各种有利的教育教学契机,使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不断得到提升。
3. 合作探究
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手,善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互助,积极推动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加强科学规范教育和有关的技术性指导,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由质疑、合作探究机会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4. 分层指导
分层指导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教学策略。在班级课堂教学中,学生因多方面差异的客观存在,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只有遵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负责,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设定不同发展目标,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辅之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适应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
5. 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策略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的双向活动中及时进行信息回馈与交流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反馈信息,把握好教育时机,可以有效地克服或抑制学生的遗忘现象,充分巩固和强化已学的知识和已初步获得的技能技巧。教学反馈的方式和渠道通常是灵活多样的,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实现及时快捷的信息反馈,教师也可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沟通、座谈交流、谈心互动、作业练习、学业检测等,获得学生学习的翔实信息。及时反馈策略能有效地克服大班式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和动态,及时矫正教学行为,调整好教学的难度和起点,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6.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励手段,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激励评价具有引导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运用激励评价策略不仅为学生构建了安全的心理环境,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质疑、探索的创造性潜能。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