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效益与代价二重性的再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se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效益与代价二重性,以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为理论视角,对其进行新的理论思考,重新探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合理路径,这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主要包括经济代价、政治代价、文化代价、社会代价、生态代价等基本形式。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有效控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应自觉遵循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以及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生产力 跨越式发展 效益 代价 主客体统一论
  中图分类号:F01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11-02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内在关系逐渐凸显,特别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为理论视角,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二重性问题置于科学发展观的全新视阈下,对其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尚祈方家指正。
  一、审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二重性的全新理论视角: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社会机制,是“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是由种种因素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是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单一的阐释,而应当从总体上予以全面把握。
  那么,应该如何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呢?尽管有学者已经从某些侧面涉及到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问题,例如:经济领域的学者从均衡性和非均衡性角度论述过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问题,发展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则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角度讨论过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问题,但这些都没有能够从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总体性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力图结合学术界有关讨论的情况,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为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效益与代价二重性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以就教于学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客体”发展的同时,尤其突出“主体”(即人自身)的发展。康德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你要这样行动,永远把你的人格中的人性以及每个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时用作目的,而决不只是用作手段。”[1]康德认为,“人的目的”贯穿在人的一切其他目的中,其他目的都可以成为单纯的手段,唯有“人性本身”、“人格”不能再成为单纯的手段,它是自己实现自己的终极目的。可见,仅仅从发展的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角度,或仅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层面来探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都只涉及到了发展的客体方面,都只是从发展客体的整体性角度来思考,并未涉及到发展的主体,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说到底还是“人”自身的发展,因此,还必须强调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所以本论文将主客体统一论作为分析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总体性的逻辑起点。这样才能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有一个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理解,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恰好也是相通的。在这一意义上,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新视焦”与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也是内在统一的,二者辩证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二、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视角下,解读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二重性的新路径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多样化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既有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情形,但在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下,特别是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新维度下,也有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某些方面相悖的情形。因此,我们说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也具有效益与代价二重性。
  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隐含着一个成问题的预设:从任何代价都是对后代人的需要和追求来考虑,可持续发展应当是没有代价的。但是,人作为自为存在物必然要打破自然的自在状态,从而影响生态平衡,故而没有任何代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2]。笔者认为,这个难题的提出恰好触及到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即发展与代价的悖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语境下,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内在关系日益凸显,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尤为突出。
  如果仅仅从客体的角度看,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将其置于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新的理论视角下,将“人”的因素考虑进来,其代价也是惨重的。实际上,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早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均有所体现。归结起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大致可以分为经济代价、政治代价、文化代价、社会代价、生态代价等基本形式:
  1.经济代价。经济代价主要表现为某些后发展国家或地区由于片面地追求短期内的经济快速发展,却损害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不顾客观实际主观冒进,结果使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2.政治代价。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的政治代价与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密切相关,后发展国家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我们承认政府自上而下的动员和组织活动是完成各项社会发展任务所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另一方面,政府过多的干预和介入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和弊端。例如,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为官商勾结提供了可乘之机,使腐败问题成为政治生活的顽症。
  3.文化代价。所谓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文化代价是指后发展国家在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过程中,西方社会的某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随之渗透进来,这往往使这些后发展国家建设民族特色文化面临不利的态势,尤为突出的是,某些西方文化的糟粕被吸收进来,本国大量优秀的思想文化观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反而丧失了自身的优势,结果在这些后发展国家中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到处是西方的商品,到处是西方的音乐和图像,本国的图像反倒作为陪衬,成为自己贫穷愚昧的自惭形秽的证明……本民族的服饰被看做守旧的象征。勤劳刻苦的价值观荡然无存,西方明星和嬉皮士成了青年的楷模。人们在衣食住行、举手投足和娱乐方面努力比赛,看谁更像西方人,甚至一件西装、一盒西方化妆品、一种西方发式或能够结结巴巴地讲几句英语,也成为身价倍增的标志。”[3]
   4.社会代价。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把追求效率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这样社会公平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尖锐化,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弱势群体数量庞大,诸如此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5.生态代价。生态代价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人与自然矛盾的集中体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丰富的资源与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后发展国家大规模地加快工业化进程,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平衡破坏、温室效应、赤潮、臭氧空洞,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人类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在令人怵目惊心。
  三、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维度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有效控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讨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代价的实质及根源,明确其基本形式,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代价,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控制在最低限度。笔者认为,在辩证法主客体统一论的维度下,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有效控制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应自觉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长期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的共同进步。因此,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应摒弃“唯GDP高速增长论”的错误观念,极力避免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中的“短板”,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2.协调性原则。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同时又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并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等各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下,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代价时,应坚持协调性原则,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掌握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代价支付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3.可持续性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下,还应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所谓可持续,是指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4.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主客体统一论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理念。在主客体统一论的维度和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下,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尤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应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原则。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把追求效率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公平,事实上,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真正实现恰恰是以社会公平为基本条件的。效率与公平互为前提,二者辩证地统一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7.
  [2]何中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2,(1).
  [3]卫建林.历史没有句号——东西南北与第三世界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9.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其他文献
《渔业法》第22条(2013年修订)规定了我国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其实早在2000年,我国《渔业法》就规定了捕捞限额制度。但多年来,我国的捕捞限额制度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全面落实。捕捞限额制度没有出台实施细则,配额分配的规定也并不完善。直到2017年,我国才设立第一批捕捞限额试点,试点为浙江省台州市和山东省东营市。2018年,捕捞限额试点的范围扩大到五个省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渔业捕捞量逐渐增加,渔业的过度捕捞问题愈演愈烈,渔业资源被过度消耗,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2018年,
作为教育现代化测评任务的一种工具和载体,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引导各地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以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评价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前提性工作和关键性环节。从省域研究来看,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单元作用重大,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历史、政治和经济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两省社会大背景的不同,其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和具体的研究。加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努力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目标和标准,因此对于指标体系这一测评载体的研
摘 要:针对高校基层教学单位出现的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将基层党支部和基层教学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党系共建”。借助PDCA循环管理模式,把基层“党系共建”看成是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在对“党系共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推进。PDCA管理视角下的基层“党系共建”既实现了基层教学单位和基层党支部的双赢,又有利于合作共建活动的延续性。研究结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高校章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章程的制定被提上各个高校的议事日程。日前,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该办法对于大学章程中关于大学生权利保障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以大学章程的制定为视角,从问题提出、现实困境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权利的保障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生;权利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
期刊
摘 要:基于2014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一个班的寝室人际关系进行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独生子女的共性特点决定了缺乏交往技巧,不易融合;缺乏同情心;女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原因,并据此提出女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新生入学要加强交流沟通、重视寝室文化建设等三条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苏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商品经济下紧张的社会节奏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都加速了物质与物欲的肆虐,人们焦虑、恐惧甚至道德沦丧,逐渐变成自已的“陌生人”人,认识你自已,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定义。然而,人自身的特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现代教育都无一不推着我们远离自已。但我们仍然相信放缓节奏,保护沉思;回归真实,走向至善的人性化教育路径可以实现人的自我认识。  关键词:认识自已;教育;回归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中国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还是满足个人职业需求的角度,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都势在必行。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职业教育应在保证素质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开设与职业相关的课程,开启职业认知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搭建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践行能力。  关键词:本科院校;职业教育;大学
期刊
摘 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国贸专业课实习改革为例,分析了全真实习模式的意义,探索了国贸专业课全真实习设计与组织管理,对实习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在地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它系统地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凝练在一起, 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兴国之魂。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并最终阐明了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保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当代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观点,构建起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良性互动体系,从而探索出符合当代外语专业大学生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教育模式,为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照,进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最终使高等院校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