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公关公司来说,为客户策划筹办新闻发布会,是最传统、最常见的一种业务类型。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经历放在主题策划,来宾邀请、会场布置,媒体管理、现场控制等环节,殊不知Q&A往往是风险最大、最不可控的环节。一段精彩的Q&A,可以成为一场平淡无趣的发布会的点睛之笔,相反,一段失败的Q&A,可以让一场精彩生动的发布会光彩全无。
Q&A的作用
Q&A能够和媒体记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互动,不能把它当作是可有可无的走过场。一些客户的高层领导看到公关经理和公关公司为准备Q&A冥思苦想,可能会不屑一顾,觉得“这还用提前准备?全在我脑子里呢”,其实不然。作为发布会最后的一个环节,Q&A能够传递、补充、强化、校准新闻发布会传达的信息,最终决定整个发布会的效果。
信息补充与强化。在之前的嘉宾演讲、产品介绍等环节中,如果信息没有能够充分有效地向与会者传递,或者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信息,那么可以利用Q&A的机会,再次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补充与强化关键的信息内容。
信息修正与校准。如果演讲嘉宾的人数较多,难免会出现信息前后矛盾,不一致的情况,利用Q&A可以进行信息的修正与校准。另外,主办方也可以考虑利用Q&A的环节,对一些不实消息进行澄清和说明。
展示个人魅力。Q&A环节有着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与照本宣科的发言相比,更能展示回答者的口才和现场应变能力,进而提升其个人魅力。
>Q&A的准备与设计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协助客户精心准备和设计Q&A环节。哪些问题是要引导记者问出来的7哪些问题是要想办法回避的?哪些问题需要详细展开回答?哪些问题要用外交辞令一带而过?没人提问,出现冷场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事先有充分的考虑和安排。通常情况下,Q&A的准备和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媒体记者沟通到位。公关公司媒介人员在邀请媒体记者参会时,需要就会议的主要内容,核心信息与记者进行充分沟通,并注意收集记者想要重点了解的问题,及时向客户反馈,帮助客户提早准备答案。
头脑风暴预演Q&A。准备Q&A提纲时,最好不要是撰稿人独自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而应该将媒介人员、策划人员,以及客户聚在一起,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最适当的回答方式进行集中讨论。去年两岸关系破冰之初,笔者所在的公司正好为一个台湾房地产商筹备发布会,通过头脑风暴收集整理了大大小小近200个问题,涉及政治、经济、两岸关系走向、房地产市场前景等各个方面。
“会托儿”不可不备。Q&A环节最大的忌讳不是问题尖锐难以回答,而是无人提问而冷场。试想,当主持人宣布“请媒体朋友提问”后,台下却鸦雀无声,把企业高管晾在舞台上,该是多么尴尬和可怕的场景。为了以防万一,无论事前沟通得如何到位,准备得如何充分,还要安排“会托儿”。公关公司可事先从每种类型的媒体中选1-2个有影响力的,关系好的记者,一旦有冷场的迹象立刻请他们提问。
敏感问题“避重就轻”。对于一些媒体关注而企业又不方便回答的问题,简单地“禁”和“堵”显然难以奏效,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Q&A的环节中,用一些相对温和的问题来替代敏感的,带有攻击性的问题,达到“避重就轻”的目的。
公关无小事,靠大策划、大创意赢得客户认可固然重要,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公关公司的竞争力体现在对诸如Q&A设计这样的种种细节的追求和把握上。
Q&A的作用
Q&A能够和媒体记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互动,不能把它当作是可有可无的走过场。一些客户的高层领导看到公关经理和公关公司为准备Q&A冥思苦想,可能会不屑一顾,觉得“这还用提前准备?全在我脑子里呢”,其实不然。作为发布会最后的一个环节,Q&A能够传递、补充、强化、校准新闻发布会传达的信息,最终决定整个发布会的效果。
信息补充与强化。在之前的嘉宾演讲、产品介绍等环节中,如果信息没有能够充分有效地向与会者传递,或者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信息,那么可以利用Q&A的机会,再次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补充与强化关键的信息内容。
信息修正与校准。如果演讲嘉宾的人数较多,难免会出现信息前后矛盾,不一致的情况,利用Q&A可以进行信息的修正与校准。另外,主办方也可以考虑利用Q&A的环节,对一些不实消息进行澄清和说明。
展示个人魅力。Q&A环节有着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与照本宣科的发言相比,更能展示回答者的口才和现场应变能力,进而提升其个人魅力。
>Q&A的准备与设计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协助客户精心准备和设计Q&A环节。哪些问题是要引导记者问出来的7哪些问题是要想办法回避的?哪些问题需要详细展开回答?哪些问题要用外交辞令一带而过?没人提问,出现冷场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事先有充分的考虑和安排。通常情况下,Q&A的准备和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媒体记者沟通到位。公关公司媒介人员在邀请媒体记者参会时,需要就会议的主要内容,核心信息与记者进行充分沟通,并注意收集记者想要重点了解的问题,及时向客户反馈,帮助客户提早准备答案。
头脑风暴预演Q&A。准备Q&A提纲时,最好不要是撰稿人独自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而应该将媒介人员、策划人员,以及客户聚在一起,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最适当的回答方式进行集中讨论。去年两岸关系破冰之初,笔者所在的公司正好为一个台湾房地产商筹备发布会,通过头脑风暴收集整理了大大小小近200个问题,涉及政治、经济、两岸关系走向、房地产市场前景等各个方面。
“会托儿”不可不备。Q&A环节最大的忌讳不是问题尖锐难以回答,而是无人提问而冷场。试想,当主持人宣布“请媒体朋友提问”后,台下却鸦雀无声,把企业高管晾在舞台上,该是多么尴尬和可怕的场景。为了以防万一,无论事前沟通得如何到位,准备得如何充分,还要安排“会托儿”。公关公司可事先从每种类型的媒体中选1-2个有影响力的,关系好的记者,一旦有冷场的迹象立刻请他们提问。
敏感问题“避重就轻”。对于一些媒体关注而企业又不方便回答的问题,简单地“禁”和“堵”显然难以奏效,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Q&A的环节中,用一些相对温和的问题来替代敏感的,带有攻击性的问题,达到“避重就轻”的目的。
公关无小事,靠大策划、大创意赢得客户认可固然重要,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公关公司的竞争力体现在对诸如Q&A设计这样的种种细节的追求和把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