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无穷奥秘的并不多。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学生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
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1.让学生欣赏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具有科学真理,又具有美的特质。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因素无不体现数学之美。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运算,不是无休止的问题、问题、还是问题,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著的追求。比如,数学最基本的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当学生看到长长的语言文字化作简洁直观的符号后,他们会感到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则谱成了体操进行曲。
2.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3.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4.关爱数学学差生
笔者在教学中,对后进生从不歧视,尽力热枕帮助,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笔者曾担任过初中两个普通班的数学课,刚开始,班一向数学成绩很差,及格率不到40%,厌学的学生有七八个,每次考试都只有几分或十几分,教师不可能放弃他们。面临毕业,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呢?只有对他们实施“情感投资”,在教学中做到教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感人,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使学生从情感上喜爱数学课,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数学成绩大大提高,在毕业考试中,及格率达84%,没有一位学生说讨厌学数学了。
5.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的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意”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過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
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1.让学生欣赏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具有科学真理,又具有美的特质。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因素无不体现数学之美。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运算,不是无休止的问题、问题、还是问题,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著的追求。比如,数学最基本的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当学生看到长长的语言文字化作简洁直观的符号后,他们会感到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则谱成了体操进行曲。
2.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3.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4.关爱数学学差生
笔者在教学中,对后进生从不歧视,尽力热枕帮助,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笔者曾担任过初中两个普通班的数学课,刚开始,班一向数学成绩很差,及格率不到40%,厌学的学生有七八个,每次考试都只有几分或十几分,教师不可能放弃他们。面临毕业,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迫在眉睫,如何提高呢?只有对他们实施“情感投资”,在教学中做到教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感人,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使学生从情感上喜爱数学课,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数学成绩大大提高,在毕业考试中,及格率达84%,没有一位学生说讨厌学数学了。
5.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的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意”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過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