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依赖能源经济的南北苏丹。似乎都无法对帮助其成为石油国家的中国说“不”。
南苏丹全民公决尘埃落定,98.83%的投票者选择独立,国际社会和喀土穆政府也均表示,尊重公决结果和南苏丹人民的选择。如无意外,今年7月9日,以朱巴为首都的地球上最年轻国家——南苏丹共和国,便将呱呱坠地。
相对于较富庶的北方,南苏丹更为贫穷,工业品自给率极低,社会购买力低下,门类齐全、性价比较高的中国工业品,是这个新兴国家最现实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企业在对非贸易上的灵活性,也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些因素看,南苏丹的独立,不会给中国对当地出口构成决定性影响。
石油贸易是中国和苏丹经贸的支柱。中国在非洲的石油经营始于1995年的苏丹,苏丹2/3的原油出口中国,是中国第六大海外原油进口来源,中石油在苏丹拥有12个企业,占有苏丹最大石油公司大尼罗河股份公司40%、喀土穆炼油厂、石化厂各50%和95%股份,并修建了750公里输油管和苏丹港30万吨油轮输油终端。
正是由于中国的介入,苏丹才一跃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經济得到迅猛发展。但苏丹原油产量的85%来自南苏丹,一旦南北分治,中国的石油利益会否受到影响?
按照苏丹石油部的数据,位于南苏丹境内的石油区块共6块,但南苏丹各油田虽然名义上由在苏丹注册的公司经营,但由喀土穆当局支配的股权不到一成,资本和控制权均掌握在外国财团手中,且中国股本位列第一。
南苏丹刚刚独立,百废待兴,石油出口收入是其最主要、最可靠的来源,日前南苏丹政府领导人马亚尔迪特和军队总参谋长邓·阿雅克均表示,南苏丹将切实保护外国投资利益,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资本自然也在受保护之列。
尽管南北方长期战争,但自2005年停火以来,南方出油、北方炼油出运,成为两个苏丹共同的经济命脉,缺乏炼油设施的南苏丹,需仰赖喀土穆等地的炼油能力;南苏丹是内陆国,向东北通往红海之滨的苏丹港,绝大多数输油管、港口系中国投资,喀土穆等地的炼油企业也由中资控股,在短时间内,南苏丹很难另辟蹊径。
不仅如此,自2009年以来,南苏丹当局一直试图推动本土炼油能力的建设,并筹划建设自朱巴通往肯尼亚拉穆的输油管,以减少对北方的依赖,但这些项目目前进展缓慢,且即使上马,最有希望承担项目的,仍是中资企业。
更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发达国家一方面复苏缓慢,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业已转型,原油需求量难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成为全球原油最重要的买家,不论南苏丹或北苏丹,都摆脱不了对原油经济的依赖,也就无法和原油大买主中国拉开距离。
就中国油企而言,近年来和喀土穆方面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苏丹政府曾通过种种手段打压中国各石油公司。
作为最大股东的中石油,曾屡屡在当地各项招标中失败,或被迫以高价签标;喀土穆方面还曾刻意利用中国几大石油企业的不协调,挑动中资间恶性竞争,并从中渔利。南苏丹的独立,也给了中资更多的腾挪空间,可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上世纪60年代,苏丹曾出现两次内战的间隙,中国恰在那一时期和苏丹开展频繁交往,如今中国政府和南苏丹自治政府的关系得到稳步发展,自2005年苏丹和平协议签署至今,中国已累计向南苏丹提供6000多万元援助。
中国在非洲的一贯政策,是“和官方打交道”,而南苏丹的独立,得到国际社会和包括中国在内各大国的承认,中国和南苏丹在各方面均存在互补和相互需要关系。
同样,失去南方的苏丹喀土穆政权,不论政治、经济,还是协调南北方关系等各方面,都继续需要和中国的充分合作。因此,苏丹南北分治,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在当地的利益。
南苏丹全民公决尘埃落定,98.83%的投票者选择独立,国际社会和喀土穆政府也均表示,尊重公决结果和南苏丹人民的选择。如无意外,今年7月9日,以朱巴为首都的地球上最年轻国家——南苏丹共和国,便将呱呱坠地。
相对于较富庶的北方,南苏丹更为贫穷,工业品自给率极低,社会购买力低下,门类齐全、性价比较高的中国工业品,是这个新兴国家最现实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企业在对非贸易上的灵活性,也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些因素看,南苏丹的独立,不会给中国对当地出口构成决定性影响。
石油贸易是中国和苏丹经贸的支柱。中国在非洲的石油经营始于1995年的苏丹,苏丹2/3的原油出口中国,是中国第六大海外原油进口来源,中石油在苏丹拥有12个企业,占有苏丹最大石油公司大尼罗河股份公司40%、喀土穆炼油厂、石化厂各50%和95%股份,并修建了750公里输油管和苏丹港30万吨油轮输油终端。
正是由于中国的介入,苏丹才一跃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經济得到迅猛发展。但苏丹原油产量的85%来自南苏丹,一旦南北分治,中国的石油利益会否受到影响?
按照苏丹石油部的数据,位于南苏丹境内的石油区块共6块,但南苏丹各油田虽然名义上由在苏丹注册的公司经营,但由喀土穆当局支配的股权不到一成,资本和控制权均掌握在外国财团手中,且中国股本位列第一。
南苏丹刚刚独立,百废待兴,石油出口收入是其最主要、最可靠的来源,日前南苏丹政府领导人马亚尔迪特和军队总参谋长邓·阿雅克均表示,南苏丹将切实保护外国投资利益,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资本自然也在受保护之列。
尽管南北方长期战争,但自2005年停火以来,南方出油、北方炼油出运,成为两个苏丹共同的经济命脉,缺乏炼油设施的南苏丹,需仰赖喀土穆等地的炼油能力;南苏丹是内陆国,向东北通往红海之滨的苏丹港,绝大多数输油管、港口系中国投资,喀土穆等地的炼油企业也由中资控股,在短时间内,南苏丹很难另辟蹊径。
不仅如此,自2009年以来,南苏丹当局一直试图推动本土炼油能力的建设,并筹划建设自朱巴通往肯尼亚拉穆的输油管,以减少对北方的依赖,但这些项目目前进展缓慢,且即使上马,最有希望承担项目的,仍是中资企业。
更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发达国家一方面复苏缓慢,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业已转型,原油需求量难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成为全球原油最重要的买家,不论南苏丹或北苏丹,都摆脱不了对原油经济的依赖,也就无法和原油大买主中国拉开距离。
就中国油企而言,近年来和喀土穆方面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苏丹政府曾通过种种手段打压中国各石油公司。
作为最大股东的中石油,曾屡屡在当地各项招标中失败,或被迫以高价签标;喀土穆方面还曾刻意利用中国几大石油企业的不协调,挑动中资间恶性竞争,并从中渔利。南苏丹的独立,也给了中资更多的腾挪空间,可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上世纪60年代,苏丹曾出现两次内战的间隙,中国恰在那一时期和苏丹开展频繁交往,如今中国政府和南苏丹自治政府的关系得到稳步发展,自2005年苏丹和平协议签署至今,中国已累计向南苏丹提供6000多万元援助。
中国在非洲的一贯政策,是“和官方打交道”,而南苏丹的独立,得到国际社会和包括中国在内各大国的承认,中国和南苏丹在各方面均存在互补和相互需要关系。
同样,失去南方的苏丹喀土穆政权,不论政治、经济,还是协调南北方关系等各方面,都继续需要和中国的充分合作。因此,苏丹南北分治,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在当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