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由于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呈现出衰落状态,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却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传统节日独特性与创新的发展。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在多元文化碰撞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此增强民族身份认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民族身份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2-0025-03
中国传统节日是建立在群众认同基础上的,有相对稳定性,周期性,并通过节日的内涵与庆祝仪式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性。在古代,节日通常与祭祀神明相关,凸显出勤劳淳朴的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宗教的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家族,社会,与政治意义。因此,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也同样是对民族心里与行为准则的研究。
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有悠久的历史,凸显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积淀。随着跨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兴盛,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与群众基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而民族认同感也逐渐衰弱。因此,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统势在必行。
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生动体现”(柯 5)。由于中国国土疆域辽阔,民族种类繁多,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经过历史的积淀,这些传统节日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性,也呈现出了民族的情感與精神。“在精神深处,最根本的东西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相当重要”(石 32)。
当前主要有七种广泛认同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春节之后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很显然,大多数的传统节日都与家庭团聚与和睦相关,例如春节与中秋节的团圆之意,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看重以及对“家和万事兴”的追求。清明扫墓以及重阳登高的习俗,展示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先辈的缅怀,对长辈的尊敬爱戴,以及对手足的关爱。浪漫的七夕节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春节期间亲友的互相拜访与互赠礼物的习俗也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热情好客与互惠互利的特点。而从传统节日的起源来看,大多由古老的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演变而来,因此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Jonathan Peter Rust认为,文化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可,而这种认可来自于人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集体中习得的行为习惯,风俗习惯,价值观,以及情感体验(Rust 12)。当人们在集体中庆祝节日时,对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可度就会增强。中国传统节日并不是死板的范式,而是蕴含着严肃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正式且严格的仪式。当人们认可这些民族文化内涵并积极参与到仪式中去时,人们对民族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的了解与认可就会逐渐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会增强。随着传统节日每一年周期性的循环,人们就会一遍遍加强自己的意识对中国神话传说、宗教、历史等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对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传统理念的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也因此更加生动活跃起来。
然而,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也有一些传统节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例如花朝节与腊八节已不再被人们关注,一些流行的节日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当国家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定为法定节假日来凸显传统节日在国家层面的重要性的时候,不少年轻人开始利用这个假期规划长途旅行,商家也开始抓住机会展开各种促销活动,因此,人们逐渐忽略了传统节日的内涵,遗忘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历史、风俗等文化要素,随之弱化的便是大众的民族认同感。
2 跨文化交际中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经济全球化也加强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正如Uryu Michiko所说,现当代的跨文化交流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富有活力,大规模移民与现代通信设备的完善使得各种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与意识的界限日渐模糊(Michiko 1)。各国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使得各国传统节日在全球流行蔓延,这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跨文化交际中,强势的西方文化往往会采取主动权,“通过经济、政治、及意识的强大力量,西方社会正在建立一种霸权主义模式的现代化” (Arnason 133),显而易见的就是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的渗透与侵入。现如今,圣诞节(Christmas Day)与西方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已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人们开始学习西方人的庆祝仪式,并将西方节日当作一种时尚与潮流,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然而,人们在对西方传统节日趋之若鹜的同时也忽略了西方传统节日的内涵,例如对圣诞节的宗教意义的忽略,而只是单纯地被商人促销手段利用。
与国内冷遇的状况相比,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少移民、留学、务工的华人将传统节日带到了海外,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远离故国的海外,华人们通过庆祝传统节日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关注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从传统节日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春节期间,国外唐人街都会如期举办舞龙、舞狮、游花车等表演,使中国的传统节日走向国际化。
3 中国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
全球化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通过闭关锁国来保护传统文化不受冲击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难题。Arnason指出,人们应当打破将现代化视为统一、有清晰结构且独立的模式,实现文化的和谐交融(131)。现如今,在多元文化中保护本国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首先,人們应当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现在,人们追求国际化视野,不少人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变得自卑,将本土传统节日视为过时的或者封建迷信的仪式,盲目追求西方节日的新鲜感,并将西方传统节日视为时尚与潮流。对此,中国政府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传统节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从国家层面提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去关注回本土文化的重要内涵,加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此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利用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强大自身并作出创新。当一个国家只是狭隘地关注自身而不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那么文化中必然出现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因素。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由不同的文化元素及不同的种族构成,因此,不同的文件间必然也有普遍性,这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基础。中国自古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明智做法,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应当吸收其他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并改良自身习俗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要素,使得整个传统文化体系更加完善。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要素,而传统节日凝结了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传统习俗、文化理念、以及文学历史等民族性特质。人们对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感也建立与对传统节日的庆祝与传统文化内涵增强的过程中。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节日的猛烈冲击之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宣传,积极汲取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之处,并加强创新,以此来保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柯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节日[J].民间文化论坛, 2011(03):5-8.
[2]石书臣.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认同功能[J].中国德育, 2017(02):32-34.
[3]Arnason Johann P. “The Multiplication of Modernity.” Identity,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Ed. Ben Rafael Eliezer., Sternberg Yitzhak. Boston: Brill Leiden.2002.131-154.
[4]Michiko, Uryu. Another Thanksgiving Dinner: Language, Identity and Histor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n Arbor: ProQuest LLC.2010.
[5]Rust, Jonathan Peter. Biculturalism, Culture identity, Self-estee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frican-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n Arbor: ProQuest LLC.2007.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民族身份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2-0025-03
中国传统节日是建立在群众认同基础上的,有相对稳定性,周期性,并通过节日的内涵与庆祝仪式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性。在古代,节日通常与祭祀神明相关,凸显出勤劳淳朴的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宗教的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家族,社会,与政治意义。因此,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也同样是对民族心里与行为准则的研究。
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有悠久的历史,凸显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积淀。随着跨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兴盛,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与群众基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而民族认同感也逐渐衰弱。因此,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统势在必行。
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生动体现”(柯 5)。由于中国国土疆域辽阔,民族种类繁多,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经过历史的积淀,这些传统节日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性,也呈现出了民族的情感與精神。“在精神深处,最根本的东西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相当重要”(石 32)。
当前主要有七种广泛认同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春节之后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很显然,大多数的传统节日都与家庭团聚与和睦相关,例如春节与中秋节的团圆之意,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看重以及对“家和万事兴”的追求。清明扫墓以及重阳登高的习俗,展示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先辈的缅怀,对长辈的尊敬爱戴,以及对手足的关爱。浪漫的七夕节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春节期间亲友的互相拜访与互赠礼物的习俗也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热情好客与互惠互利的特点。而从传统节日的起源来看,大多由古老的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演变而来,因此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Jonathan Peter Rust认为,文化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可,而这种认可来自于人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集体中习得的行为习惯,风俗习惯,价值观,以及情感体验(Rust 12)。当人们在集体中庆祝节日时,对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可度就会增强。中国传统节日并不是死板的范式,而是蕴含着严肃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正式且严格的仪式。当人们认可这些民族文化内涵并积极参与到仪式中去时,人们对民族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的了解与认可就会逐渐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会增强。随着传统节日每一年周期性的循环,人们就会一遍遍加强自己的意识对中国神话传说、宗教、历史等的认识,也不断加强对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传统理念的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也因此更加生动活跃起来。
然而,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也有一些传统节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例如花朝节与腊八节已不再被人们关注,一些流行的节日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当国家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定为法定节假日来凸显传统节日在国家层面的重要性的时候,不少年轻人开始利用这个假期规划长途旅行,商家也开始抓住机会展开各种促销活动,因此,人们逐渐忽略了传统节日的内涵,遗忘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历史、风俗等文化要素,随之弱化的便是大众的民族认同感。
2 跨文化交际中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经济全球化也加强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正如Uryu Michiko所说,现当代的跨文化交流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富有活力,大规模移民与现代通信设备的完善使得各种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与意识的界限日渐模糊(Michiko 1)。各国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使得各国传统节日在全球流行蔓延,这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跨文化交际中,强势的西方文化往往会采取主动权,“通过经济、政治、及意识的强大力量,西方社会正在建立一种霸权主义模式的现代化” (Arnason 133),显而易见的就是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的渗透与侵入。现如今,圣诞节(Christmas Day)与西方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已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人们开始学习西方人的庆祝仪式,并将西方节日当作一种时尚与潮流,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然而,人们在对西方传统节日趋之若鹜的同时也忽略了西方传统节日的内涵,例如对圣诞节的宗教意义的忽略,而只是单纯地被商人促销手段利用。
与国内冷遇的状况相比,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少移民、留学、务工的华人将传统节日带到了海外,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远离故国的海外,华人们通过庆祝传统节日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关注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从传统节日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春节期间,国外唐人街都会如期举办舞龙、舞狮、游花车等表演,使中国的传统节日走向国际化。
3 中国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
全球化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通过闭关锁国来保护传统文化不受冲击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难题。Arnason指出,人们应当打破将现代化视为统一、有清晰结构且独立的模式,实现文化的和谐交融(131)。现如今,在多元文化中保护本国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首先,人們应当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现在,人们追求国际化视野,不少人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变得自卑,将本土传统节日视为过时的或者封建迷信的仪式,盲目追求西方节日的新鲜感,并将西方传统节日视为时尚与潮流。对此,中国政府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传统节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从国家层面提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去关注回本土文化的重要内涵,加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此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利用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强大自身并作出创新。当一个国家只是狭隘地关注自身而不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那么文化中必然出现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因素。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由不同的文化元素及不同的种族构成,因此,不同的文件间必然也有普遍性,这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基础。中国自古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明智做法,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应当吸收其他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并改良自身习俗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要素,使得整个传统文化体系更加完善。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要素,而传统节日凝结了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传统习俗、文化理念、以及文学历史等民族性特质。人们对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感也建立与对传统节日的庆祝与传统文化内涵增强的过程中。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节日的猛烈冲击之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宣传,积极汲取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之处,并加强创新,以此来保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柯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节日[J].民间文化论坛, 2011(03):5-8.
[2]石书臣.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认同功能[J].中国德育, 2017(02):32-34.
[3]Arnason Johann P. “The Multiplication of Modernity.” Identity,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Ed. Ben Rafael Eliezer., Sternberg Yitzhak. Boston: Brill Leiden.2002.131-154.
[4]Michiko, Uryu. Another Thanksgiving Dinner: Language, Identity and Histor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n Arbor: ProQuest LLC.2010.
[5]Rust, Jonathan Peter. Biculturalism, Culture identity, Self-estee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frican-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n Arbor: ProQuest LL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