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三农”工作的部署,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和“三农”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些重要举措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希望各级政府把相关精神尽快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早日得到更多的实惠。
“城乡发展一体化”部署展现新前景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些论述使各地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表示,多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前景。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冯桥村党支部书记管春明说,过去10年,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并且取得巨大的成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相信未来5年乃至10年,城乡一体化会更加深入推进,城乡差距也会不断缩小。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官锡强认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先要逐步破除户籍制度限制,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此外,还应不断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农民对“改革征地制度”充满期待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将“改革征地制度”写入十八大报告,表明党中央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反映较为集中的土地征用问题。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坊村村委会副主任卢永义对十八大报告中“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一表述非常关注。他说,西坊村位于县城边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民的土地被征收。而现行的土地征收价格较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普遍担心养老问题。希望这一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社会学家王开玉认为,在下一步的征地改革中,给农民一次性的土地补偿要合理提高,但建立农民生活长期保障机制更加重要。建议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从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用于养老保险;同时,让被征地农民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等,切实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园艺处处长倪锡林认为,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将对社会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很好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在分配机制上细化制度方案,避免征地过程中被征地农民获得收益不同而产生矛盾纠纷。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明农业发展方向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十八大报告延续了党中央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新时期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郑树锐说,“小岗是大包干的发源地,过去分田到户是冒着风险才干成的,现在搞规模经营该怎么把握?这次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心头豁然开朗,也打消了许多顾虑,可以放开手脚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了。”
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理事长盛春景说,合作社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还使农民掌握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按照十八大报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论述,这应该是今后农业发展方向。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小麦高产攻关带头人胡承霖认为,如何规范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经营权确认、流转时限、流转经营权抵押等问题,亟须出台细则加以引导。另外,如何保证土地流转中不出现“非粮化”倾向,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贵州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困难较多。产业扶贫是覆盖群体最宽、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希望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
“四化同步”亟须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四化同步”意义深远,其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亟须采取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扶持农业大县等措施予以补齐。
江苏省作物栽培指导站杨洪建博士认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探索将农机补贴、种植补贴、农资补贴等各项补贴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同时加强良种良法等相关技术的配套。
广西兴业县农业局副局长黄德远说,今后要加大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并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部分农村外出青壮年“回流”,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之中。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肖日新认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失的一环。建议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对受灾农民进行补贴,帮助农民分担风险。
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认为,农业大县肩负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部分农业大县财力较为薄弱、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亟须出台进一步扶持政策。比如,对于产粮大县宜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重庆“四化”并举将有效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十八大报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如‘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为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代表、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11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明确要求,对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夏祖相说,自然条件决定了重庆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别处的现代农业之路。重庆90%以上的农村位于丘陵、山地,在“巴掌田、鸡窝地”上,难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但是重庆具有多重海拔,立地条件比较丰富,生态多样化特征明显。温、光、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这意味着根据不同海拔,可以种植不同农作物,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正好可以大展宏图。
“我理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化’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真正实现‘四化’,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就可以更快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就有了坚实支撑。”夏祖相认为,要把十八大精神切实落到实处,让重庆广大农村地区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在“四化”方面同时发力,主攻特色效益农业。
集约化有助于实现农业高效。夏祖相说,重庆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单纯地追求土地规模效应,应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比如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色,这样,小群体也能形成大规模。要培育优良品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展那些优质、高效的优势产业。同时发挥立地条件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色产品,强化农业全产业链理念。这几年,重庆的柑橘形成了特色产业链条,还有四季可种植的蔬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等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20多个县都是生猪调出大县。
“所谓专业化,就是看准了一个产业,就要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在一个适当的优质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更有利于统一生产标准、经营手段、技术服务,有效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夏祖相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的倾向都在显现,所以出现了“谁来种地、谁来务农”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培育新主体很重要。现在,重庆市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壮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徘徊现象。今后还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对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予以积极支持,扶持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夏祖相说,如何以不同方式组织农民,是重庆农业应该着力探索的主攻方向。目前重庆拥有1.4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但是有的合作社覆盖面还比较窄,规范化不够,带动性不强,应该加大发展、规范的力度。
本刊记者 范蕾蕾
“城乡发展一体化”部署展现新前景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些论述使各地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表示,多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三农”发展的新前景。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冯桥村党支部书记管春明说,过去10年,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并且取得巨大的成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相信未来5年乃至10年,城乡一体化会更加深入推进,城乡差距也会不断缩小。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官锡强认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先要逐步破除户籍制度限制,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此外,还应不断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农民对“改革征地制度”充满期待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将“改革征地制度”写入十八大报告,表明党中央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反映较为集中的土地征用问题。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坊村村委会副主任卢永义对十八大报告中“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一表述非常关注。他说,西坊村位于县城边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民的土地被征收。而现行的土地征收价格较低,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普遍担心养老问题。希望这一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社会学家王开玉认为,在下一步的征地改革中,给农民一次性的土地补偿要合理提高,但建立农民生活长期保障机制更加重要。建议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从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用于养老保险;同时,让被征地农民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等,切实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园艺处处长倪锡林认为,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将对社会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很好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在分配机制上细化制度方案,避免征地过程中被征地农民获得收益不同而产生矛盾纠纷。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明农业发展方向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十八大报告延续了党中央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新时期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郑树锐说,“小岗是大包干的发源地,过去分田到户是冒着风险才干成的,现在搞规模经营该怎么把握?这次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心头豁然开朗,也打消了许多顾虑,可以放开手脚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了。”
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理事长盛春景说,合作社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极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还使农民掌握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按照十八大报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论述,这应该是今后农业发展方向。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小麦高产攻关带头人胡承霖认为,如何规范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经营权确认、流转时限、流转经营权抵押等问题,亟须出台细则加以引导。另外,如何保证土地流转中不出现“非粮化”倾向,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贵州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面临困难较多。产业扶贫是覆盖群体最宽、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希望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
“四化同步”亟须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四化同步”意义深远,其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亟须采取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扶持农业大县等措施予以补齐。
江苏省作物栽培指导站杨洪建博士认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探索将农机补贴、种植补贴、农资补贴等各项补贴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同时加强良种良法等相关技术的配套。
广西兴业县农业局副局长黄德远说,今后要加大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并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部分农村外出青壮年“回流”,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之中。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肖日新认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失的一环。建议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对受灾农民进行补贴,帮助农民分担风险。
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认为,农业大县肩负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部分农业大县财力较为薄弱、发展农业积极性不高,亟须出台进一步扶持政策。比如,对于产粮大县宜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重庆“四化”并举将有效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十八大报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如‘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为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代表、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11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明确要求,对重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夏祖相说,自然条件决定了重庆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别处的现代农业之路。重庆90%以上的农村位于丘陵、山地,在“巴掌田、鸡窝地”上,难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但是重庆具有多重海拔,立地条件比较丰富,生态多样化特征明显。温、光、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这意味着根据不同海拔,可以种植不同农作物,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正好可以大展宏图。
“我理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化’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真正实现‘四化’,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就可以更快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就有了坚实支撑。”夏祖相认为,要把十八大精神切实落到实处,让重庆广大农村地区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在“四化”方面同时发力,主攻特色效益农业。
集约化有助于实现农业高效。夏祖相说,重庆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单纯地追求土地规模效应,应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比如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色,这样,小群体也能形成大规模。要培育优良品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发展那些优质、高效的优势产业。同时发挥立地条件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色产品,强化农业全产业链理念。这几年,重庆的柑橘形成了特色产业链条,还有四季可种植的蔬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等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20多个县都是生猪调出大县。
“所谓专业化,就是看准了一个产业,就要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在一个适当的优质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更有利于统一生产标准、经营手段、技术服务,有效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夏祖相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的倾向都在显现,所以出现了“谁来种地、谁来务农”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培育新主体很重要。现在,重庆市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壮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徘徊现象。今后还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对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予以积极支持,扶持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夏祖相说,如何以不同方式组织农民,是重庆农业应该着力探索的主攻方向。目前重庆拥有1.4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但是有的合作社覆盖面还比较窄,规范化不够,带动性不强,应该加大发展、规范的力度。
本刊记者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