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的灵魂,也是物理探究教学的显著特点。用实验可以呈现科学事实,可以辨析真伪,可以引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培养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开放自主的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知道科学知识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
1.以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以“探究”为主要形式,探究实验的数量大大增加,几乎每节都有探究活动,使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到了实处。如将“探究声音如何发生”、“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探究电磁铁的特点”等演示实验调整为探究实验,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等验证性实验调整为探究实验。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新教材在八年级安排18个探究活动,九年级安排18个探究活动,两个年级共安排探究活动36个,与老教材中的17个学生实验相比,数量上增加了112%,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性,确实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不要把做实验变成“讲实验”。新教材还特意安排了“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设计了一些学生喜欢、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水果电池”等,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为了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探究中来,凡是教材中安排的学生探究实验,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尽量让学生做,让他们在科学实验的体验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还可以有很多新的发现与创意。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使木块作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总是摆动不停,无法准确读数,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保持不动,匀速拉动下面的木板,这样就不会出现指针不定的现象了。这些小设计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也让学生弄懂了课本的知识。
旧教材使用多年,与实验室的设备基本相符,而新教材虽说实验装置靠近生活,因陋就简,但还是有不少与实验室的器材对不上号。由于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大大滞后于教材内容的更新,这就给新教材探究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一难题,我没有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而是正视困难、集思广益、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解决实验室设备短缺或不匹配的问题。
(1)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为何不采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呢?现罗列数例,以供参考。
①用木梳、硬纸片、竹条、钢尺演示振动发声实验;
②用细线、一次性纸杯做土电话实验;
③用玻璃杯、水、塑料片演示大气压的实验;
④用废饮料瓶和水来演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实验;
⑤用盐和鸡蛋演示浮沉条件;
⑥用氢气球演示空气浮力;
⑦用激光手电筒、蚊香、空饮料瓶做光学实验;
⑧用玻璃杯、盐水、清水做海市蜃楼实验;
⑨用盛水的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
⑩用2B铅笔做滑动变阻器的实验等等。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又可以使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供很好的条件。
(2)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有很多废旧器材,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改装或重新设计,在教学中是派不上用场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现有的宝贵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解决不少燃眉之急。举例如下:
①用废旧螺线管的漆包线、曲别针、磁铁做小电动机的模型;
②把电池继电器改装成蜂鸣器或电铃;
③用凸透镜、毛玻璃片、硬纸筒做简易照相机模型;
④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硬纸筒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⑤用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硬纸筒做伽利略望远镜;
⑥用球形玻璃容器、水和凸透镜做近视眼球的模型等等。
(3)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学生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好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一利用包涵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让学生的作品为我所用;二是鼓励学生把家里的废旧物品带来或发动学生购买一些简单的器材。
①小制作方面:如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简易气压计、简易温度计等;
②自带器材方面:如麦克风、耳机、扬声器、收音机、小提琴、笛子、玩具小车等;
③购买器材方面:如激光手电筒、放大镜、平面镜、干电池、发光二极管等。
运用这些方法,我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如在学习速度内容时,实验室缺乏实验小车,我就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玩具小车,从体育教师那里借来秒表,测量小车的速度,学生们兴趣高涨,在“比谁的小车跑得快”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秒表的读法和如何计算速度。又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探究活动中,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中收集了旧毛衣、旧棉絮、泡沫塑料、旧报纸、塑料袋等作为研究材料,小闹钟作为实验声源,第二天上学时同学们几乎人手一套带到了学校,顺利在课堂上完成了本次探究活动。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都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既解决了器材短缺问题,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我将部分操作不太繁琐,装置不太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它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如“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原为演示实验,我就改成了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3.拓展课外探究实验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靠自己独立或小组内协作完成一些实验,这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是真正实现自主探究的重要表现。我尝试通过下列内容来开展学生课外探究活动。
3.1小制作
如土电话、制作一件小乐器、万花筒、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皮影戏、自制模型照相机、自制显微镜、自制望远镜、橡皮筋测力计、简易气压计、机翼模型、自制孔明灯、自动“压路机”、小小蒸汽轮机、调光小灯泡、制作水果电池、泡沫指南针、装配电动机模型等。
3.2小实验
如水瓶琴奏乐、玻璃不如白纸亮、水淹蜡焰、人造小彩虹、拳头的体积有多大、一根头发承受的力多大、你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小水滴“越山”、测量自己的登搂功率、硬币“跳高”比赛、纸锅烧水、有趣的分子间作用力、“烧坏”小灯泡、用电能表测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跳绳产生电流、让线圈转起来等。
3.3学生提出的新问题
教师在实施课内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外探究很好的素材。例如,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了弦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有学生提出了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就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课后去探究。又如,在学习简单电现象后,学生知道了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塑料圆珠笔与头发摩擦后带什么电?丝绸与毛皮摩擦后会不会带电,带什么电?还有哪些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会带电等。这些问题课堂上没有时间一一解决,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制验电器进行探究。
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1.以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以“探究”为主要形式,探究实验的数量大大增加,几乎每节都有探究活动,使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到了实处。如将“探究声音如何发生”、“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探究电磁铁的特点”等演示实验调整为探究实验,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等验证性实验调整为探究实验。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新教材在八年级安排18个探究活动,九年级安排18个探究活动,两个年级共安排探究活动36个,与老教材中的17个学生实验相比,数量上增加了112%,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性,确实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不要把做实验变成“讲实验”。新教材还特意安排了“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设计了一些学生喜欢、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水果电池”等,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为了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探究中来,凡是教材中安排的学生探究实验,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尽量让学生做,让他们在科学实验的体验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还可以有很多新的发现与创意。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使木块作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总是摆动不停,无法准确读数,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保持不动,匀速拉动下面的木板,这样就不会出现指针不定的现象了。这些小设计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也让学生弄懂了课本的知识。
旧教材使用多年,与实验室的设备基本相符,而新教材虽说实验装置靠近生活,因陋就简,但还是有不少与实验室的器材对不上号。由于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大大滞后于教材内容的更新,这就给新教材探究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一难题,我没有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而是正视困难、集思广益、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解决实验室设备短缺或不匹配的问题。
(1)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为何不采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呢?现罗列数例,以供参考。
①用木梳、硬纸片、竹条、钢尺演示振动发声实验;
②用细线、一次性纸杯做土电话实验;
③用玻璃杯、水、塑料片演示大气压的实验;
④用废饮料瓶和水来演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实验;
⑤用盐和鸡蛋演示浮沉条件;
⑥用氢气球演示空气浮力;
⑦用激光手电筒、蚊香、空饮料瓶做光学实验;
⑧用玻璃杯、盐水、清水做海市蜃楼实验;
⑨用盛水的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
⑩用2B铅笔做滑动变阻器的实验等等。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既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又可以使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供很好的条件。
(2)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有很多废旧器材,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改装或重新设计,在教学中是派不上用场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现有的宝贵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解决不少燃眉之急。举例如下:
①用废旧螺线管的漆包线、曲别针、磁铁做小电动机的模型;
②把电池继电器改装成蜂鸣器或电铃;
③用凸透镜、毛玻璃片、硬纸筒做简易照相机模型;
④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硬纸筒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⑤用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硬纸筒做伽利略望远镜;
⑥用球形玻璃容器、水和凸透镜做近视眼球的模型等等。
(3)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学生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好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一利用包涵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让学生的作品为我所用;二是鼓励学生把家里的废旧物品带来或发动学生购买一些简单的器材。
①小制作方面:如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简易气压计、简易温度计等;
②自带器材方面:如麦克风、耳机、扬声器、收音机、小提琴、笛子、玩具小车等;
③购买器材方面:如激光手电筒、放大镜、平面镜、干电池、发光二极管等。
运用这些方法,我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如在学习速度内容时,实验室缺乏实验小车,我就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玩具小车,从体育教师那里借来秒表,测量小车的速度,学生们兴趣高涨,在“比谁的小车跑得快”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秒表的读法和如何计算速度。又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探究活动中,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中收集了旧毛衣、旧棉絮、泡沫塑料、旧报纸、塑料袋等作为研究材料,小闹钟作为实验声源,第二天上学时同学们几乎人手一套带到了学校,顺利在课堂上完成了本次探究活动。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都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既解决了器材短缺问题,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我将部分操作不太繁琐,装置不太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它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如“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原为演示实验,我就改成了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3.拓展课外探究实验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靠自己独立或小组内协作完成一些实验,这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是真正实现自主探究的重要表现。我尝试通过下列内容来开展学生课外探究活动。
3.1小制作
如土电话、制作一件小乐器、万花筒、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皮影戏、自制模型照相机、自制显微镜、自制望远镜、橡皮筋测力计、简易气压计、机翼模型、自制孔明灯、自动“压路机”、小小蒸汽轮机、调光小灯泡、制作水果电池、泡沫指南针、装配电动机模型等。
3.2小实验
如水瓶琴奏乐、玻璃不如白纸亮、水淹蜡焰、人造小彩虹、拳头的体积有多大、一根头发承受的力多大、你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小水滴“越山”、测量自己的登搂功率、硬币“跳高”比赛、纸锅烧水、有趣的分子间作用力、“烧坏”小灯泡、用电能表测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跳绳产生电流、让线圈转起来等。
3.3学生提出的新问题
教师在实施课内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往往就是课外探究很好的素材。例如,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了弦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有学生提出了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就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课后去探究。又如,在学习简单电现象后,学生知道了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塑料圆珠笔与头发摩擦后带什么电?丝绸与毛皮摩擦后会不会带电,带什么电?还有哪些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会带电等。这些问题课堂上没有时间一一解决,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制验电器进行探究。
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