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优生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来阐述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格。激发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教育;课堂氛围;问题情景;创新意识创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民族的创新程度。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又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格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多使用“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时下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所以,这里强调的氛围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譬如,学生对教师的演示提出疑问:“老师,我不按你这样做,我用其他方法来做行不行?”此时,教师不要告诉他行还是不行,让他自己试试看,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创新识的培养。教学中常常碰到学生“为什么只能这样不能那样”之类的问话。有些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可思议,简直是无稽之谈,可能就会反问:“你告诉我,那为什么1+1=2呢?”无疑,这样一个情景使学生的心理知情感受到致命的压制。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不能把学生的一些刁钻的问题视为钻牛角尖,然后就一棍子打死。
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钻研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闸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对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并设想一台硬件组成比之更简单、运作比之更合理快捷的新型计算机。虽然他们的设想暂时并未能验证是否可行,也未知将来是否能研制成功。但只要你让他们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发表意见,并及时对他们的不同主张和见解“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就不仅仅能使他们对所教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会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要学生学到书本之外的东西,大胆地去创新,就必须解放课堂。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创设问题情景,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滋长,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另外,课堂上多向学生讲一些发明创造的故事,那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也好,跟他们说这些小发明虽然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那么伟大,但同样创造了历史,促进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这些信息的传达,有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二、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的兴趣。
第一,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在每一节课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讲授WORD排版课时,可以首先用大屏幕演示一些完全由WORD制作出来的创意图章、晚报、海报、学习园地等。使学生感受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的强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讲授FLASH按扭和简单的脚本时,可采用学生们最喜欢和熟悉的一些发射攻击的游戏作为任务。让学生知道原来可以用FLASH的按扭和脚本来实现游戏的制作,即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FLASH按钮(隐形按钮)和按钮控制影片剪辑(用脚本实观)的知识的讲授就显得轻松多了。
第二,进行优生培养,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大都是集体授课,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分层教学,但学生的个性魅力未能完全展观出来。挖掘一些有潜质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优生培养或开展第二课堂,这样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教师能适时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活动的内容有打字训练、编程训练、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等,活动宗旨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还可以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并利用校园网来发布他们的作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使学生对此类活动更加乐意地去参加,激发创新的兴趣。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任何学科实施创新教育必然对该学科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脑进入家庭的今天,计算机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提高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教育;课堂氛围;问题情景;创新意识创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民族的创新程度。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又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人格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多使用“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时下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所以,这里强调的氛围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譬如,学生对教师的演示提出疑问:“老师,我不按你这样做,我用其他方法来做行不行?”此时,教师不要告诉他行还是不行,让他自己试试看,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创新识的培养。教学中常常碰到学生“为什么只能这样不能那样”之类的问话。有些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可思议,简直是无稽之谈,可能就会反问:“你告诉我,那为什么1+1=2呢?”无疑,这样一个情景使学生的心理知情感受到致命的压制。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不能把学生的一些刁钻的问题视为钻牛角尖,然后就一棍子打死。
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钻研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闸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对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并设想一台硬件组成比之更简单、运作比之更合理快捷的新型计算机。虽然他们的设想暂时并未能验证是否可行,也未知将来是否能研制成功。但只要你让他们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发表意见,并及时对他们的不同主张和见解“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就不仅仅能使他们对所教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会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要学生学到书本之外的东西,大胆地去创新,就必须解放课堂。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创设问题情景,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滋长,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另外,课堂上多向学生讲一些发明创造的故事,那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也好,跟他们说这些小发明虽然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那么伟大,但同样创造了历史,促进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这些信息的传达,有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二、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的兴趣。
第一,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在每一节课前给学生布置本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讲授WORD排版课时,可以首先用大屏幕演示一些完全由WORD制作出来的创意图章、晚报、海报、学习园地等。使学生感受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的强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讲授FLASH按扭和简单的脚本时,可采用学生们最喜欢和熟悉的一些发射攻击的游戏作为任务。让学生知道原来可以用FLASH的按扭和脚本来实现游戏的制作,即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FLASH按钮(隐形按钮)和按钮控制影片剪辑(用脚本实观)的知识的讲授就显得轻松多了。
第二,进行优生培养,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大都是集体授课,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分层教学,但学生的个性魅力未能完全展观出来。挖掘一些有潜质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优生培养或开展第二课堂,这样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教师能适时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活动的内容有打字训练、编程训练、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等,活动宗旨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还可以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并利用校园网来发布他们的作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使学生对此类活动更加乐意地去参加,激发创新的兴趣。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任何学科实施创新教育必然对该学科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脑进入家庭的今天,计算机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提高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