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日新月异,电视民生新闻亮相荧屏,《帮女郎 帮你忙》作为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通过设置悬念和细节展示,取得了不俗的收视业绩。
【关键词】故事 说新闻 《帮女郎 帮你忙》 悬念 细节
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日新月异,“没有创新,必被淘汰”已成电视节目竞争的残酷现实。正是在这种媒体大环境下,民生新闻迅速崛起。上世纪90年代初,晚报、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雏形,已经小有影响。而在电视荧屏上,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 《北京特快》与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南京地区陆续开播了《直播南京》、《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等民生新闻栏目,由此引发了民生新闻大战。在新闻大战之下,各档民生新闻并没有被淘汰出局,相反,在收视率和社会影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安徽经视在2003年7月28日推出的《第一时间》,更是成为安徽本土民生新闻的代表,收视率、市场份额、社会反响、广告额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第一时间》一个栏目盘活了一个频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8年,《第一时间》开播五年之后,已显疲态,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已明显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经视又推出了安徽本土第一档民生新闻帮忙类栏目《帮女郎 帮你忙》。
《帮女郎 帮你忙》(以下简称《帮女郎》)栏目自2008年10月18号开播,当月就位居合肥市网收视第一名,两个月后,又夺得安徽省网收视第一名,并以全年收视率3.4个点以上(合肥地区),最高收视率达到10.55,市场份额近23%的成绩使得省网收视第一的成绩一直保持至今。
《帮女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原因有很多。这里,笔者只从中选一个角度来解读她的成功,这就是她独特的叙事手法: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
一、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要设置悬念
首先来解释一个名词:电视悬疑语态。
电视悬疑语态是近几年来,在媒介市场激烈竞争前提下产生的。它是在电视节目中频繁设置悬念,采用不断设问方式吸引受众的传播策略,是一种传播者千方百计诱惑受众的语态。这种语态在当今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娱乐选秀,甚或新闻栏目似乎都离不开悬念叙事的铺陈。“悬疑语态”在中国电视界的风行,最初缘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这个栏目把“悬念设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常常利用我们身边的故事作为引子,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成功“吊”起观众的胃口,收视率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以《帮女郎》为例,悬念的设置随处可见。
马鞍山市花山区有一个孟大妈,六十多岁了。老人家现在是儿孙满堂,吃喝不愁,可就是有一桩心事,压在心头三十多年了。
这是一篇稿件的导语,说的是一个大妈在三十年前生了个三胞胎,但迫于生活的压力,送走了两个,现在想找那两个送走的孩子。首先在导语中就设置悬念,压在心头三十多年的心事是什么呢?没有悬念,从主持人念导语开始,观众就会选择换台。我们栏目曾经报道寿县一个女信用社信贷员,挪用、套用信用社资金高达两百万,这是一个案件新闻,如果没有悬念的设置,可能只是一个一两集的片子,可是记者不停地设置悬念,最后做出了五集,分在五天播放,平均收视率在四个点以上,超过了栏目平均收视率近一个点。
第一集结尾:我们不停问自己:这个叫张琴的女子会信任我们吗?她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吗?而在那个无助的求救电话背后,又会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一切谜底,只有等到张琴的到来!而她,会如约出现吗?
第二集结尾:谜团,在记者脑中却越来越多!一个小信贷员这样铤而走险,筹集200万元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现在这200万又不知去向了?
第三集结尾:坐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自称敛财200万的女信贷员,在她的身后,可能有众多的受害者,甚至还可能隐藏一起贩毒案件。如果放她走,如何向这些受害人,向社会交代?可是劝她自首,看她决绝的神情,我们能说服她吗?
第四集结尾: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在,过去了31个小时,记者的神经时刻紧绷。在去警局的路上,我们没有说话。记者心情和张世芹一样沉重。也许,这是张世芹最后一个自由的夜晚。进了警局,警方的调查又会揭开怎样的一个真相?一切还是未知……
在民生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没有悬念,无异于是想把观众从电视机前赶走。
二、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要展示细节
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能够突出新闻五要素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个方面,它包括图像、现场语言、音响、屏幕文字等要素。从观众角度上讲,电视细节就是电视节目精彩的瞬间,即兴奋点,好的情节最能吸引人,最能打动人。
电视细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电视细节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体现、深化主题思想。细节虽然细微,但是它却能细腻、具体、生动地表现主题,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其次,电视细节能鲜明、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涵。其三,细节还能渲染环境气氛,营造意境,表现人物情感。笔者曾经采访过这样一个家庭新闻,一个八岁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婚,母亲远走,父亲外出打工,对这个孩子不管不问,于是这个孩子就成了一个皮球,人见人踢,最后被踢到了奶奶跟前。可奶奶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和经济去照顾这个孩子呢?因此对孩子是非打即骂,这个孩子来到奶奶身边才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观察奶奶的脸色。记者每问一个问题,孩子都要看看奶奶的脸色,稍有不顺奶奶的意,奶奶则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慢慢的挪向奶奶。在这则新闻中,孩子无辜的眼神,一步一步挪向奶奶的鏡头,在音乐的衬托下,感动了万千电视观众。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同情,更有不少观众慷慨解囊,解决了孩子的部分生活问题。
细节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永远是那些生动的细节。没有了细节,故事将无血无肉,丰满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深沉的意蕴等等一切都无从说起。
李良荣先生曾经在《改一改我们的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 中强调,目前我们的新闻报道有四种方法:用事实说话、散文笔调、客观性报道、评说新闻(解释新闻)。可是现在的新闻报道写得非常单调,千万不要把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唯一手法,它不过是一种新闻写作的笔法而已。
实际上,新闻写作手法的单一化确实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面临的难题。但是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大众文化这种消费型文化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今天已经进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意味着权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文化艺术也转变成为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艺术,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我们进入平等、平行、双向互动的传播时代,进入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宽容时代。受众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大转向,要做大众化的新闻,就必须改变我们做新闻的方式,寻求新闻的创新。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正是从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发,以受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讲故事”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让受众通过轻松、生动的新闻来完成与媒介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唯有如此,媒介才能谈得上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改一改我们的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J.《新闻与写作》,2004(10)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故事 说新闻 《帮女郎 帮你忙》 悬念 细节
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日新月异,“没有创新,必被淘汰”已成电视节目竞争的残酷现实。正是在这种媒体大环境下,民生新闻迅速崛起。上世纪90年代初,晚报、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雏形,已经小有影响。而在电视荧屏上,1997年北京电视台的 《北京特快》与1999年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现出了典型的民生新闻特质。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南京地区陆续开播了《直播南京》、《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等民生新闻栏目,由此引发了民生新闻大战。在新闻大战之下,各档民生新闻并没有被淘汰出局,相反,在收视率和社会影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安徽经视在2003年7月28日推出的《第一时间》,更是成为安徽本土民生新闻的代表,收视率、市场份额、社会反响、广告额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以说,《第一时间》一个栏目盘活了一个频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8年,《第一时间》开播五年之后,已显疲态,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已明显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经视又推出了安徽本土第一档民生新闻帮忙类栏目《帮女郎 帮你忙》。
《帮女郎 帮你忙》(以下简称《帮女郎》)栏目自2008年10月18号开播,当月就位居合肥市网收视第一名,两个月后,又夺得安徽省网收视第一名,并以全年收视率3.4个点以上(合肥地区),最高收视率达到10.55,市场份额近23%的成绩使得省网收视第一的成绩一直保持至今。
《帮女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原因有很多。这里,笔者只从中选一个角度来解读她的成功,这就是她独特的叙事手法: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
一、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要设置悬念
首先来解释一个名词:电视悬疑语态。
电视悬疑语态是近几年来,在媒介市场激烈竞争前提下产生的。它是在电视节目中频繁设置悬念,采用不断设问方式吸引受众的传播策略,是一种传播者千方百计诱惑受众的语态。这种语态在当今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讲故事,还是娱乐选秀,甚或新闻栏目似乎都离不开悬念叙事的铺陈。“悬疑语态”在中国电视界的风行,最初缘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这个栏目把“悬念设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常常利用我们身边的故事作为引子,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成功“吊”起观众的胃口,收视率得到了很快的提升。
以《帮女郎》为例,悬念的设置随处可见。
马鞍山市花山区有一个孟大妈,六十多岁了。老人家现在是儿孙满堂,吃喝不愁,可就是有一桩心事,压在心头三十多年了。
这是一篇稿件的导语,说的是一个大妈在三十年前生了个三胞胎,但迫于生活的压力,送走了两个,现在想找那两个送走的孩子。首先在导语中就设置悬念,压在心头三十多年的心事是什么呢?没有悬念,从主持人念导语开始,观众就会选择换台。我们栏目曾经报道寿县一个女信用社信贷员,挪用、套用信用社资金高达两百万,这是一个案件新闻,如果没有悬念的设置,可能只是一个一两集的片子,可是记者不停地设置悬念,最后做出了五集,分在五天播放,平均收视率在四个点以上,超过了栏目平均收视率近一个点。
第一集结尾:我们不停问自己:这个叫张琴的女子会信任我们吗?她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吗?而在那个无助的求救电话背后,又会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一切谜底,只有等到张琴的到来!而她,会如约出现吗?
第二集结尾:谜团,在记者脑中却越来越多!一个小信贷员这样铤而走险,筹集200万元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现在这200万又不知去向了?
第三集结尾:坐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自称敛财200万的女信贷员,在她的身后,可能有众多的受害者,甚至还可能隐藏一起贩毒案件。如果放她走,如何向这些受害人,向社会交代?可是劝她自首,看她决绝的神情,我们能说服她吗?
第四集结尾: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在,过去了31个小时,记者的神经时刻紧绷。在去警局的路上,我们没有说话。记者心情和张世芹一样沉重。也许,这是张世芹最后一个自由的夜晚。进了警局,警方的调查又会揭开怎样的一个真相?一切还是未知……
在民生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没有悬念,无异于是想把观众从电视机前赶走。
二、以故事的方式说新闻,要展示细节
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能够突出新闻五要素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个方面,它包括图像、现场语言、音响、屏幕文字等要素。从观众角度上讲,电视细节就是电视节目精彩的瞬间,即兴奋点,好的情节最能吸引人,最能打动人。
电视细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电视细节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体现、深化主题思想。细节虽然细微,但是它却能细腻、具体、生动地表现主题,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其次,电视细节能鲜明、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涵。其三,细节还能渲染环境气氛,营造意境,表现人物情感。笔者曾经采访过这样一个家庭新闻,一个八岁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婚,母亲远走,父亲外出打工,对这个孩子不管不问,于是这个孩子就成了一个皮球,人见人踢,最后被踢到了奶奶跟前。可奶奶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和经济去照顾这个孩子呢?因此对孩子是非打即骂,这个孩子来到奶奶身边才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观察奶奶的脸色。记者每问一个问题,孩子都要看看奶奶的脸色,稍有不顺奶奶的意,奶奶则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慢慢的挪向奶奶。在这则新闻中,孩子无辜的眼神,一步一步挪向奶奶的鏡头,在音乐的衬托下,感动了万千电视观众。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同情,更有不少观众慷慨解囊,解决了孩子的部分生活问题。
细节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的。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永远是那些生动的细节。没有了细节,故事将无血无肉,丰满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深沉的意蕴等等一切都无从说起。
李良荣先生曾经在《改一改我们的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 中强调,目前我们的新闻报道有四种方法:用事实说话、散文笔调、客观性报道、评说新闻(解释新闻)。可是现在的新闻报道写得非常单调,千万不要把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唯一手法,它不过是一种新闻写作的笔法而已。
实际上,新闻写作手法的单一化确实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面临的难题。但是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大众文化这种消费型文化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今天已经进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意味着权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文化艺术也转变成为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艺术,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我们进入平等、平行、双向互动的传播时代,进入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宽容时代。受众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大转向,要做大众化的新闻,就必须改变我们做新闻的方式,寻求新闻的创新。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正是从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发,以受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讲故事”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让受众通过轻松、生动的新闻来完成与媒介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唯有如此,媒介才能谈得上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改一改我们的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J.《新闻与写作》,2004(10)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