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中职生生涯规划意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日后职高生生涯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生;生涯规划;生涯辅导
1 前言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与生涯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本研究以团体辅导形式对职高生的生涯规划进行干预,来探讨该种形式对职高生生涯规划辅导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研究的目的:
1.1 设计以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理论为基础的中职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
1.2 探讨中职生在接受生涯团体辅导之后,对其生涯规划意识与需求程度的立即与追踪效果。
1.3 整理研究中出现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在校园内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本研究的所有成员均来自北仑职高,是通过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来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问卷初测和面试最终确定16名成员,分成控制组8人和实验组8人。参与团体的实验组成员包括男性3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17.5岁,系别横跨数控、服装、财会、物流等不同专业。
2.2 研究工具。《青少年生涯发展量表》是参考林邦杰、修慧兰(1997)经由国立阳明大学张雪梅教授指导编制而成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进行一定的修订形成,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专家效度。包含为三个分量表:专业定向;生涯决定信念;生涯行动。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
《青少年生涯辅导需求量表》分为五个分量表:自我探索需求;环境探索需求;生涯抉择与规划需求;生涯准备需求;生涯安置需求。此量表同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依被试对各题叙述的需求程度选择。
2.3 研究流程。
3 结果
本研究从选题至结束为期三个月,用于结果分析的资料来源除了各项量表的前测及追踪测验所得的结果外,还包括了生涯团体检核表。各项资料得分的统计分析,皆以统计软件SPSS10.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
3.1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结果比较。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及分量表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定向与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上,实验组得分低于控制组得分,在生涯行动上实验组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平均分,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辅导后,实验组在与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量表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呈现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生涯行动分量表也呈显著性差异(p<.01)。实验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各分量表的平均分都高于控制组平均分。
3.2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内结果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成员在生涯发展状况量表上的总体得分以及专业定向、生涯行动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辅导前后的差异比较显著(p<.01)。在生涯辅导需求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生涯准备分量表上在得分辅导后要高于辅导前,其余均低于辅导前。
4 结果讨论
4.1 立即效果讨论
团体检核表可以看出,团体辅导有较好的立即效果。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满意程度都较高:
4.1.1 加深了对自身质兴趣、特质、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经过连续四次的生涯探索单元,每位成员都认为更了解自己了,有75%的成员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各项特质,并借此发展不同的兴趣,知道自己所重视的价值观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4.1.2 增强了自信心。成员通过参与“棒棒大富翁”,大叫三声“我好棒”,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讨论,领导者鼓励成员在团体中说出自己的意见,使成员在团体中感觉到自在、安全,有89%的成员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4.2 追踪测量结果讨论。本次团体辅导实验组《青少年生涯发展量表》前测与追踪测量显著性检验显示,3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原因有三:
4.2.1 团体辅导对于改善生涯发展状况具有个体辅导不自备的优势。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与他人分享自己经验、观点的机会。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在港台地区已较为常见。
4.2.2 实验组成员均为在校的职高生,处于人格再构成时期,心理、思想、行为远未定型,通过主观努力以及有计划的辅导训练,中学生是可以实现自我重塑,改善自身的生涯发展状况的。
4.2.3 与前人相比,本辅导方案有自己的特色。运用各种生涯发展理论与团体辅导理论,经过研究者的精心设计与安排,整体辅导过程都得到了团体成员的充分认可。
5 结论
5.1 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学生,辅导后对自身的兴趣、特质、价值观等有了更深的认识,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对生涯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对短期内的生涯进行规划。
5.2 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学生,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其生涯发展状况优于辅导前,其需求程度较辅导前无显著性差异。
5.3 接受生涯规划辅导团体的实验组学生,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其生涯发展状况优于控制组大学生,其需求程度较控制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对中职生生涯发展状况与生涯辅导需求上的影响,未来可将研究扩大到探讨中职生生涯阻碍、生涯探索等领域。未来研究也可以扩大到初中甚至研究所有有生涯需求的学生群体,开发不同年龄段的团体辅导方案,使此项研究有更高的外部效度,使它有更广泛的受利群体,更加利于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黄雪瑛,焦点解决短期咨商生涯团体对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辅导效果之研究
[2]樊未晨,新调查显示: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3]蔡淑芬,国立阳明大学学生生涯发展状况及生涯辅导需求之研究
[4]吴明隆,spas统计应用实务
[5]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6]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
[7]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
[8]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
[9]舒钰婷,在学青少年生涯发展之相关因素研究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生;生涯规划;生涯辅导
1 前言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与生涯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本研究以团体辅导形式对职高生的生涯规划进行干预,来探讨该种形式对职高生生涯规划辅导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研究的目的:
1.1 设计以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理论为基础的中职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
1.2 探讨中职生在接受生涯团体辅导之后,对其生涯规划意识与需求程度的立即与追踪效果。
1.3 整理研究中出现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在校园内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本研究的所有成员均来自北仑职高,是通过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来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问卷初测和面试最终确定16名成员,分成控制组8人和实验组8人。参与团体的实验组成员包括男性3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17.5岁,系别横跨数控、服装、财会、物流等不同专业。
2.2 研究工具。《青少年生涯发展量表》是参考林邦杰、修慧兰(1997)经由国立阳明大学张雪梅教授指导编制而成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进行一定的修订形成,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专家效度。包含为三个分量表:专业定向;生涯决定信念;生涯行动。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
《青少年生涯辅导需求量表》分为五个分量表:自我探索需求;环境探索需求;生涯抉择与规划需求;生涯准备需求;生涯安置需求。此量表同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依被试对各题叙述的需求程度选择。
2.3 研究流程。
3 结果
本研究从选题至结束为期三个月,用于结果分析的资料来源除了各项量表的前测及追踪测验所得的结果外,还包括了生涯团体检核表。各项资料得分的统计分析,皆以统计软件SPSS10.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
3.1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结果比较。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及分量表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定向与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上,实验组得分低于控制组得分,在生涯行动上实验组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平均分,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辅导后,实验组在与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量表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呈现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生涯行动分量表也呈显著性差异(p<.01)。实验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各分量表的平均分都高于控制组平均分。
3.2 实验组与控制组组内结果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成员在生涯发展状况量表上的总体得分以及专业定向、生涯行动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辅导前后的差异比较显著(p<.01)。在生涯辅导需求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生涯准备分量表上在得分辅导后要高于辅导前,其余均低于辅导前。
4 结果讨论
4.1 立即效果讨论
团体检核表可以看出,团体辅导有较好的立即效果。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满意程度都较高:
4.1.1 加深了对自身质兴趣、特质、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经过连续四次的生涯探索单元,每位成员都认为更了解自己了,有75%的成员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各项特质,并借此发展不同的兴趣,知道自己所重视的价值观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4.1.2 增强了自信心。成员通过参与“棒棒大富翁”,大叫三声“我好棒”,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讨论,领导者鼓励成员在团体中说出自己的意见,使成员在团体中感觉到自在、安全,有89%的成员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4.2 追踪测量结果讨论。本次团体辅导实验组《青少年生涯发展量表》前测与追踪测量显著性检验显示,3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原因有三:
4.2.1 团体辅导对于改善生涯发展状况具有个体辅导不自备的优势。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与他人分享自己经验、观点的机会。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在港台地区已较为常见。
4.2.2 实验组成员均为在校的职高生,处于人格再构成时期,心理、思想、行为远未定型,通过主观努力以及有计划的辅导训练,中学生是可以实现自我重塑,改善自身的生涯发展状况的。
4.2.3 与前人相比,本辅导方案有自己的特色。运用各种生涯发展理论与团体辅导理论,经过研究者的精心设计与安排,整体辅导过程都得到了团体成员的充分认可。
5 结论
5.1 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学生,辅导后对自身的兴趣、特质、价值观等有了更深的认识,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对生涯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对短期内的生涯进行规划。
5.2 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学生,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其生涯发展状况优于辅导前,其需求程度较辅导前无显著性差异。
5.3 接受生涯规划辅导团体的实验组学生,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其生涯发展状况优于控制组大学生,其需求程度较控制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对中职生生涯发展状况与生涯辅导需求上的影响,未来可将研究扩大到探讨中职生生涯阻碍、生涯探索等领域。未来研究也可以扩大到初中甚至研究所有有生涯需求的学生群体,开发不同年龄段的团体辅导方案,使此项研究有更高的外部效度,使它有更广泛的受利群体,更加利于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黄雪瑛,焦点解决短期咨商生涯团体对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辅导效果之研究
[2]樊未晨,新调查显示: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3]蔡淑芬,国立阳明大学学生生涯发展状况及生涯辅导需求之研究
[4]吴明隆,spas统计应用实务
[5]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
[6]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
[7]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
[8]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
[9]舒钰婷,在学青少年生涯发展之相关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