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之女罗点点:推广“生前预嘱”是我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点点是共和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曾做过多年的医生,后来转型为作家。10年前,婆婆放弃治疗平静地离世,触发了她对生命末期的思考,并把推广“生前预嘱”当成了自己余生的事业。为此,她创建网站、出书,组建起顶级专家支持团队,率领志愿者为宣传、推广“生前预嘱”四处奔波。近日,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这位可敬的女性,听她讲述了自己为推广“生前预嘱”所经历的种种艰辛……
  推广“生前预嘱”成余生事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曾做了10多年心脑血管医生,后来怎么弃医从文了呢?
  罗点点(以下简称罗):我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时,医生就对我说:“你应该去急诊室,那里能见到所有的病例,最能锻炼人。”我在解放军一所医院急诊室工作几年后,又做了十几年心脑血管医生。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不仅仅是因为医术,而是我从来没有对病人发过脾气。退伍后,我到一家投资管理公司调研部工作,接着又转行到媒体公司做创意总监,后来,我就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生存状态。2001年,同期电视剧中收视率最高的《永不放弃》,就是根据我的作品改编而成的。
  记:您何时开始关注“生前预嘱”这个人生课题的?
  罗:2003年,美国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情:佛罗里达州一个叫特丽的植物人靠喂食管存活了13年,关于要不要拔管子的争论,几乎震动了整个美国。起初,当地法院批准了特丽丈夫提出的申请,她的喂食管首次被拔去。仅仅两天后,中级法院做出相反的判决,特丽的喂食管再次被插上。后来,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判定,要求拔掉喂食管。可法案通过仅1小时,州长却命令给特丽重新插上喂食管。当时整个美国为特丽心碎,无数人举着“给特丽食物”、“别让特丽饿死”的标语牌抗议示威,甚至布什总统也介入到“抢救特丽”事件中来。不过,医生们按照法律判决,镇定地拔掉了特丽维持生命的喂食管。13天后,特丽真的被饿死了。出于职业敏感,我一直关注着大洋彼岸“特丽事件”的进展和结局,并开始思考如何有尊严地死亡这个人生课题。
  记:您做过多年医生,目睹过很多这类事情吧?
  罗:我目睹过各种各样的死亡,而给我强烈震撼的还是我婆婆的离世。我婆婆2004年前后陷入垂危状态,她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又在2003年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即老年痴呆症)。一次,婆婆翻身时,突然被一口痰堵住,心跳、呼吸骤然停止。医生给的判断是,想恢复原来的生命质量几乎不可能,但如果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还能拖一些时日,最好能进加护病房。婆婆意识清醒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病重,她不希望被切开喉咙插上管子,既浪费又痛苦。我向丈夫及家人说明了情况,同时也向医院院长咨询了专业意见,希望撤掉已经使用的呼吸机。然而,当我回到病房,拉着处在深度昏迷中的婆婆的手时,看到她的眼球在半合的眼睑下转动,我所有的决心在那一瞬间崩溃了。我问自己:我们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真的符合婆婆的意愿?是不是真的能让她不再痛苦?
  记:作为亲人,这种状态确实让人很纠结。
  罗:在家人的支持下,婆婆的呼吸机和维持血压的药物第二天被停用,几个小时后,婆婆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整理婆婆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张夹在日记本里的字条,上面清楚地写着生命尽头不希望过度抢救的要求。看到这张字条之前,我一直心惊肉跳,一直不能确认我做的是不是婆婆想要的。如果事情不是像后来那样,而是另外的样子,比如说没有发现字条,或者字条上写着别的意思;再比如,我没有揣摩对婆婆的心愿,而是把她送进了加护病房,让她在最不愿意的状态中挣扎受苦,那我该怎么办?就算我曾经是医生,见惯了临床上的生死,但这种选择对我来说依然很艰难。从婆婆这件事情开始,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件事情变得不再那么折磨人。
  记:这件事是您关注“生前预嘱”的最大原因吧?
  罗:多年的经历让我这个念头越来越清晰。有一次,我和几个医生朋友聚会时,谈起了生命最后的路。大家一致认为,死要死得漂亮点儿,尤其不希望在ICU病房,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赤条条的插满管子,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然后“工业化”地死去。在我的提议下,我们十几个人成立了“临终不插管俱乐部”,俱乐部听起来有些不严肃。一天,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这是一份美国上千万人正在使用的“生前预嘱”的法律文件。“生前预嘱”是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醒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这份法律文件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时,通过简单易懂的问答方式,自己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插气管等。这时,我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从那时起,我就把推广“生前预嘱”当成了我余生的事业。
  受尽冷落仍坚持不懈
  记:为了在国内推广“生前预嘱”,您都做了些什么?
  罗:2006年,我筹资创建了“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并亲手设计了网站徽标。除了在网页上普及“尊严死”以及“生前预嘱”知识外,我们还在网页上设置了多个板块,其中有“生前预嘱”注册中心,凡是年满18周岁的人均可填写,以便于人们事先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做出签署说明文件,文件的5个要点是: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医疗系统、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和我希望让谁帮助我。这些文件都是根据中国法律环境和使用者的特点设计的。网站创办前期,宣传力度小,登录的人比较少,后来,我们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
  记:我们的民族传统对死亡讳莫如深,推广这项工作很难吧?
  罗:相当难。我们印制了一些精美的小册子,想把资料放在咖啡厅、书店、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期刊架上,我们把这样的行动称之为“种树”。有一次,我带领志愿者到一家医院大厅“种树”,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生前预嘱”观点。我把材料递给一位中年人,他看了一下内容,赶忙把它塞给我,说还没看病就让写“预嘱”,真晦气。还有一位老人看了我递过去的小册子,我正要和他聊一聊,他连忙摆手说:“你谈的事情太高端了,我理解不了,你还是找别人吧!”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志愿者们的情绪有些波动,我给他们鼓励打气,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要有坚持的信心和勇气。”由于事前沟通不到位,院方认为我和志愿者的行动有些不妥,还派一位负责人过来下逐客令:“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患者是来看病的,人家哪里受得了你们开口闭口谈死,还是换个地方吧!”无奈,我们只好撤离医院。   记:其他公共场所尝试过吗?
  罗:公园是老年朋友经常聚集的地方。有一次,我带着志愿者到公园里发调查问卷,看到一个老年合唱团在唱歌,趁他们休息时,便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他们好奇地接了过去。看后,几个阿姨立马嚷了起来:“你们什么意思?活得好好的,这么早就让我们想到死!”有几个老人看得倒很认真,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对我说:“我很赞成你们宣传的这个事情,我的一个朋友最后两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机维持生命,痛苦不堪。但他的家人还是希望他活下去,他就是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疗。那位朋友不止一次对家人说,‘这样活着是对我的折磨,我是为你们而活啊!’如果将来我遇到那样的处境,我同意按你们宣传的办法做,回头我就去做家人的工作。”我们很欣慰这位老人豁达的态度,不过像这样的老人我们遇到的不多,大多数老人还是保持了沉默。
  记:您出版过一本《我的死亡谁做主》的书,反响如何?
  罗:当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世贸天阶时尚走廊举行,由崔永元主持。小崔在发布会上实话实说:“这本书很难成为畅销书,甚至还不如一个‘80后’青年写的书好卖,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肯定,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读!”小崔还在发布会上引用史铁生的话,“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说,这本书让我们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新书出版恰逢2011年春节,我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所有的亲友,有的朋友不满地说:“点点呀,真有你的,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换了别人我直接就把书给烧了!”不过他们看过书后,纷纷打电话对我说:“书里讲的挺有道理,这事儿还真得考虑考虑,你这书是一份文明的礼物,谢谢你!”
  记:您的网站运行近7年,点击率怎样?提交“生前预嘱”的人多吗?
  罗:2011年之前,注册提交“生前预嘱”的人数一直是两三百人。我们接受了《小崔说事》专访后,人数才突破1000大关。《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生前预嘱”进行报道后,网站访问量激增。2012年年底,杨澜对我们进行了一次专访,现在网站点击量前后加起来有150万人左右,注册提交“生前预嘱”的人数有5100多人。如果单纯看数字,5000多人相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这个数字大小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要接受这个事情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和专家团队一起“战斗”
  记:为了推广“生前预嘱”,您组建了庞大的专家支持团队,这些专家都做了哪些工作?
  罗:这些专家大都是国内顶级医学专家,他们也在为推广“生前预嘱”做着不懈努力。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遇到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著名作家史铁生对于生命、死亡的认识比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要全面深刻。他和凌锋交往颇多,对我们倡导的“生前预嘱”非常赞同,生前就安排好了身后的一切。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突发脑溢血住院,由于脑部大量出血,他的脑干受压,抢救之后很可能会偏瘫或变成植物人。史铁生的妻子根据丈夫的预嘱,和凌锋商量,决定让他安静地离开人世,并联系红十字会和武警总医院,把他的肝脏移植给更需要的人。根据他的遗愿,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的人工干预。由于要进行器官移植,需要他的身体一直保持生命体征。凌锋当时心里一直在不停地祈祷:“铁生,你可千万要挺住,你只要再挺几个小时,你的意愿就能达成。”也许冥冥之中有一丝潜意识在苦苦支撑,当一切手术完成之后,史铁生才停止了呼吸。凌锋接受采访时,数次讲到这个感人的事情,感动了很多人。
  记:有没有病人在生命末期主动放弃治疗、自然地离开人世?能否讲一个让您印象深刻的案例?
  罗:有位姓陆的七旬老人,他当过多年武装干部。看到我那本《我的死亡谁做主》的书后,他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前段时间感觉自己不太舒服,到医院一检查,是癌症晚期。对于死亡,他看得很开,他说“5·12”大地震中多少孩子都走了,我们活了这么多年,工作上努力过,有相处和睦的同事、朋友,有幸福的家庭,和那些孩子相比,已经很幸福了,得了这个病,不能给社会做贡献了,对儿女也是个拖累,最后关头,就平静地走吧。于是,他和儿女多次沟通,要求生命垂危时不进ICU病房,不插管,不过度抢救。老人去世后,他的女儿哭着告诉我,因为父亲生前反复交代,情况不好时,让他们放弃抢救。
  记:您团队里的志愿者也大都是对生死比较豁达的人吧?
  罗:是的,不少志愿者都有着特殊的经历。有个叫蒋亢祖的志愿者,曾是一个脑瘤患者,因为发现得早,同时也足够坚强,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文字,被许多媒体转载。我注意到他的事情后,想吸收他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起初他并不愿意参加,觉得自己还没有活够,就说死的事情,让他很难接受。当他了解了一些我们的信息后,就没那么抵触了,也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和一些病友交流。时间长了,他越来越觉得我们做这件事有价值。他说,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了解非常有限,中国人尤其缺少死亡教育,希望大家都开始考虑这件事情,慢慢地愿意谈论死亡、想象死亡,这对生命的本质很有意义。
  记:冒昧地问一下,您为自己订立的“生前预嘱”是什么?
  罗:在我生命垂危时,我不需要任何抢救措施,最想做的就是躺在一个干净的床上,安静地和这个世界说会儿话,然后像一片树叶落地那样离开人世。死后,我要通过捐赠把自己变成一副白骨,挂在一位随便什么科室医生的衣帽架上,每天和他或她一起面对病人,穿他或她的衣服,听他们用特别温柔的口气向那副白骨打招呼:“嗨,罗美丽!”这就是我的“生前预嘱”。尊严地活着和尊严地死去,是我所追求的完整价值体系。
  〔编辑:刘波〕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汪小武,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大学。谈到家教秘诀,他认为培养情商是“重中之重”。有一天,他的小女儿有个同学生病了,女儿很同情这个同学,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汪小武问女儿:“如果你病了,最担心什么?”女儿说自己会担心作业完不成。当晚汪小武便带着女儿去了那个同学家,将学校布置的作业告诉他并帮助他完成了作业。汪小武说,通过这些小事,女儿学会了了解自己的情绪(同情),了解别
期刊
美女大学生毕业后嫁了个“富二代”,为了捍卫婚姻,她像个浑身长刺的“刺猬”,处处提防,唯恐丈夫出轨。她的“过敏”反应让丈夫厌烦的同时也对出轨产生了好奇,并试图找机会尝试……最后,丈夫竟真的有了外遇,而且是和她的闺蜜走到了一起。被激怒的她,处心积虑地策划了一系列夺爱行动……  婚前怕被横刀夺爱,婚后愈加处处提防  卢冰洁198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由于家境一般,卢冰洁从小就尝
期刊
如今有些年轻人,成年后仍依赖父母生活,不仅经济上啃老,心理上也像孩子一样难以独立,人称“袋鼠族”。何其就是这么一名“袋鼠族”,大学毕业后不好好工作,一直靠从母亲和继母那里要钱过活。为了逼他自食其力,生母、继母结成同盟,同时断了他的经济来源,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继续不劳而获,他竟不惜两面讨巧,挑唆两位母亲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血案……  甘愿被“啃老”,生母继母各怀心事  2011年8月26日,何
期刊
我在一家民营企业供职,负责财务科的工作。在这个小公司里,我和艾莲有点鹤立鸡群。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毕业生之一;负责生产和质检的艾莲,是单位高薪从外地请来的技术人才,三十八九岁,漂亮能干,身上散发着一股都市女性的气质。但我发现,公司的男同事都更欣赏她。有一次,管理层例会结束后,销售科的方经理当众对我说:“丽丽啊,以后买衣服向艾经理学着点,又高雅又大方。你看你,天天不伦不类的。”我还没反应过来,艾莲
期刊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本栏目欢迎您将急需得到解答,却又无处咨询的“难言之隐”提供给我们,我们将约请名医专家为您解疑释惑。  本栏目编辑:陈彤  ct66314@163.com  给宝宝吃药有哪些误区?  编辑同志:  我儿子一岁半了,经常生病,感冒、腹泻是家常便饭,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我买了一个药箱,想在家备一些常用药,以后孩子再得小病就在家自己吃药治疗。请问,给宝宝吃药应注意些什么?有哪些误区
期刊
习惯了“外包”解决生活琐事  我和李彬2005年结婚,我在一所中学任教,李彬在一家私企上班。我俩勤奋上进,慢慢在竞争激烈的大都市站稳了脚跟。我成了业务骨干,李彬也被提拔为中层领导。我们买了140平方米的房子,购置了汽车,算是挤进了中产阶层。  2011年5月,儿子灿灿来到了人世。这时,李彬被提拔为副总经理,工作比以前更加忙乱,出差成了常态。休完产假重返工作岗位后,照顾孩子以及繁重的家务把我折腾得疲
期刊
单身公寓也称白领公寓,因装修简约时尚、房型功能性强,是都市年轻白领一族购房的首选。可时尚向来是把双刃剑,单身男女聚集在一起,感情难免会失控。  江苏省苏州市一幢单身公寓内,文欣欣午夜突然闯进秦嘉栋家求助。秦嘉栋暗恋文欣欣许久,这时才知道她是“外围女”,正在躲避情人原配的捉奸……  疑惑:暗恋的女孩午夜求助  2010年7月,28岁的秦嘉栋从上海一所“985”大学博士毕业后,应聘到苏州市工业园区一家
期刊
治偏头痛  将鲜白萝卜削皮,切成酒杯口大小,敷在两边太阳穴的痛处,并用胶带固定,每次20分钟,次数可根据情况确定。对头晕、脑涨型偏头痛有预防治疗作用。  治过敏性鼻炎  取辛夷花与紫苏各4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长期饮用对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英特)
期刊
安眠药加速老年痴呆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许兰萍介绍说,在门诊见着的老年人睡眠不规律的情况比较多,很多人都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  安眠药,特别是安定类药物,是通过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来镇静催眠的。药物长期抑制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大脑细胞,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记忆能力、认知能力等,从而加速老年痴呆。  当然,是否服用安眠药,应由医生综合评估风险后给出建议。如果老年人长期严重失眠
期刊
男人出轨的迹象  1. 从来不运动的,近期爱上了运动,例如跑步、游泳、健身等。  2. 开始小心“保护”自己的手机,即使是洗澡,也要把手机带进浴室。  3. 平时不修边幅,且几乎从不逛街的他近期开始注意形象。  4. 开始挑剔你的外表,你让他不顺眼的地方越来越多。  5. 手机话费猛增,信用卡的消费数额也是如此。  6. 即使睡在同一张床上,也跟你保持距离。  7. 平时从不干家务的他开始洗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