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当今的大学而言,很多的学生并不知道大学的意义,也不知道如何在教育中良好发展自己。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谈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是被动的把一些逐渐形成的理论灌输到别人的脑海里面,然后起到一定作用,并行之有效。所谓教育的意义,在我看来,主要就是一句话: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的不好!真正的教育不会禁锢人的思想,而是会用得当的教育去引导一个学生,去引导一个人发展他的思想,并对那些不符合时代浪潮的想法约束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根本,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真善美;约束
引言
对于我们现如今的大学而言,是从西方的宗教演变而来的。那么大学有什么用呢?我们上大学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上大学呢?
对于一个笼统的答案而言是去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掌握技能,来提升人的素养,来启迪人的心灵,升华自身的思想觉悟。也可以得出答案,大学是用来给学生或者说给成年人接受教育用的,上大学的意义也在于提升我们的知识体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要去上大学。
1.教育是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可是如果这样笼统回答的话,那问题又来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很明显这仍然需要去深思,倘若还是去笼统回答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因此对于教育的意义似乎必须给出答案,在一次课堂上,老师给出了苏格拉底的观点:教育是唤醒人性的真善美。但是,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试想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便知道为自己的内心寻找安全感,当把孩子抱在母亲的怀里后,便会保持安静,让别人感觉到这个孩子的真,感受到他很可爱。这过程中难道没有真,善,美的存在吗?当然是有的,这个过程便能感觉到一个出生的孩子的真善美,感受到他的思想,虽然可能由于生理发育尚未完全,大脑思维系统还未健全,但是他也确实出现了自己的思想。而且大脑的发育与教育并无关系,若说有关系,也只能是引导了他的思维。
此外,对于教育而言,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并不是主动的,而对于学习而言,才是真正主动的。所以对于教育的内容而言,还要看一看这个孩子是否会主动接受,看看他是否会去学习外界的信息。也可以说,没有学习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但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书本上知识的研读与获取。这里的学习是更加宽泛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各种信息的获取过程。包括:听、说、读、写,还包括玩游戏,追剧……
只要是我们以前不会的,或者以前不知道的,现如今我们知道了,这些过程都是学习。所以真正的学习,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并不断获取着信息,只不过得到的内容不同罢了。所以说教育是唤醒人性的真善美,便更加不真实了,而且与其说教育唤醒人性的真善美,倒不如说是好的学习内容,全面唤醒了我们所认为对的真善美,来得更为贴切。
2.教育不是让人性爱好,而是约束人性的不好
那么教育的意义会是什么呢?对于苏格拉底的教育唤醒人性的真善美。我更觉得教育不是让人性爱好,而是约束人性的不好,才是对的。
对于教育这个问题而言,我还是觉得从未接受过教育与接受过教育的过程逐渐对比形成的理论会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因此让我们从婴儿开始分析。刚下生的宝宝从未受过教育,但他却也有欢喜与悲伤的情感,这个過程是多么的真实,多么纯真呢!当他躺在母来怀里,洋溢着的笑意,还有他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奶香,这不正是他回馈世界的善吗?!毕竟他还是一个孩了,也并做不了什么更加伟大或重大的事,这一点已经是他的全部了,这样的行为,难道不美吗!
所以,孩了在一下生便有了真善美,但是他也并不是完美的,在他不高兴时会哭泣,在他离开母来的怀抱时会哭泣……在这过程中不也是体现了他由于自身的畏惧,而产生了这种对母亲的占有欲,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心主义者。对于婴儿而言,这种行为不算什么,不过我们细究一下,这不是不好的行为吗?
在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孩子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有他对世界的真善美,但也有他的不好的占有欲,所以可以得出:真、善、美,假、恶、丑,这六种感觉并不是别人赋予的,不是教育唤醒的,而是人生来便有的,所以也体现了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
请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谁没有对世界的占有欲呢?我们是人,我们都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情感。事实而言,这种欲望并不好,可以归为“恶”的一种。而教育便是起到了这个作用,逐渐让我们做出改变,让我们从“这是我的”,”向“这是我们的“过渡。而无论如何教育也无法改变,让“我”字改变,改成“你”,即便是在嘴上说。可是心理上也是不承认的,也就是口是心非。不过这也正常.没有什么值得评论,因为我们是主观思考动物,我的思想,永远变不成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也永远不会变成他的思想,思想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这也正是这个世界不同的原因。
虽然教育是把“这是我的“变成“这是我们的”但很多时候,就连这个也做不了,毕竟人的思想过于强大,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所以这也是教育只能约束人的不好中的一个例子。这也是选用“约束“而不是“改变”的原因,因为教育只有一小部分作用,重大的作用还是看思想是否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如果思想不让步一切都白搭,这就是事实。
换一个例子,就我自身而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学生的素养却有不同。但这一过程也许适用于我的经历,对于别人可能不太适用,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小学学生们根本是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说,真是不堪入耳,而且打架也是常事。而升入初中后,语言虽然没有什么改变,可是打架却明显少了,到高中后,语言相对文明,就算在一年之中,学校里发生的打架也是屈指可数。而如今在大学里,语言自可不必说,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文明的程度。打架也可以说算是没有。
在这个过程之中,心智成熟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教育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不相信也可以到一些大型的高档办公事务场所与工地或菜市场进行一下对比,所产生的差异就是教育的差异。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三个例子而言,便可以得出来“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来人性的不好”。而且也只能是约束,因为有时候的思想冲动,并不是教育阻止的了的。因此基本上就可以回答文章开始的问题,教育的意义就是约来人性的不好,而大学也就是对真正心智成熟的人的一种道理的传道授业,便于思想可以被约束。
参考文献
[1]刘亦函,刘晓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方法研究综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1):15-19+50.
[2]沈丽丽. 新工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研究[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4.
[3]李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37-38.
【关键词】教育;真善美;约束
引言
对于我们现如今的大学而言,是从西方的宗教演变而来的。那么大学有什么用呢?我们上大学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上大学呢?
对于一个笼统的答案而言是去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掌握技能,来提升人的素养,来启迪人的心灵,升华自身的思想觉悟。也可以得出答案,大学是用来给学生或者说给成年人接受教育用的,上大学的意义也在于提升我们的知识体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要去上大学。
1.教育是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可是如果这样笼统回答的话,那问题又来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很明显这仍然需要去深思,倘若还是去笼统回答就会进入一个死循环,因此对于教育的意义似乎必须给出答案,在一次课堂上,老师给出了苏格拉底的观点:教育是唤醒人性的真善美。但是,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试想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便知道为自己的内心寻找安全感,当把孩子抱在母亲的怀里后,便会保持安静,让别人感觉到这个孩子的真,感受到他很可爱。这过程中难道没有真,善,美的存在吗?当然是有的,这个过程便能感觉到一个出生的孩子的真善美,感受到他的思想,虽然可能由于生理发育尚未完全,大脑思维系统还未健全,但是他也确实出现了自己的思想。而且大脑的发育与教育并无关系,若说有关系,也只能是引导了他的思维。
此外,对于教育而言,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并不是主动的,而对于学习而言,才是真正主动的。所以对于教育的内容而言,还要看一看这个孩子是否会主动接受,看看他是否会去学习外界的信息。也可以说,没有学习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但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书本上知识的研读与获取。这里的学习是更加宽泛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各种信息的获取过程。包括:听、说、读、写,还包括玩游戏,追剧……
只要是我们以前不会的,或者以前不知道的,现如今我们知道了,这些过程都是学习。所以真正的学习,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并不断获取着信息,只不过得到的内容不同罢了。所以说教育是唤醒人性的真善美,便更加不真实了,而且与其说教育唤醒人性的真善美,倒不如说是好的学习内容,全面唤醒了我们所认为对的真善美,来得更为贴切。
2.教育不是让人性爱好,而是约束人性的不好
那么教育的意义会是什么呢?对于苏格拉底的教育唤醒人性的真善美。我更觉得教育不是让人性爱好,而是约束人性的不好,才是对的。
对于教育这个问题而言,我还是觉得从未接受过教育与接受过教育的过程逐渐对比形成的理论会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因此让我们从婴儿开始分析。刚下生的宝宝从未受过教育,但他却也有欢喜与悲伤的情感,这个過程是多么的真实,多么纯真呢!当他躺在母来怀里,洋溢着的笑意,还有他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奶香,这不正是他回馈世界的善吗?!毕竟他还是一个孩了,也并做不了什么更加伟大或重大的事,这一点已经是他的全部了,这样的行为,难道不美吗!
所以,孩了在一下生便有了真善美,但是他也并不是完美的,在他不高兴时会哭泣,在他离开母来的怀抱时会哭泣……在这过程中不也是体现了他由于自身的畏惧,而产生了这种对母亲的占有欲,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心主义者。对于婴儿而言,这种行为不算什么,不过我们细究一下,这不是不好的行为吗?
在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孩子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有他对世界的真善美,但也有他的不好的占有欲,所以可以得出:真、善、美,假、恶、丑,这六种感觉并不是别人赋予的,不是教育唤醒的,而是人生来便有的,所以也体现了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
请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谁没有对世界的占有欲呢?我们是人,我们都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情感。事实而言,这种欲望并不好,可以归为“恶”的一种。而教育便是起到了这个作用,逐渐让我们做出改变,让我们从“这是我的”,”向“这是我们的“过渡。而无论如何教育也无法改变,让“我”字改变,改成“你”,即便是在嘴上说。可是心理上也是不承认的,也就是口是心非。不过这也正常.没有什么值得评论,因为我们是主观思考动物,我的思想,永远变不成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也永远不会变成他的思想,思想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这也正是这个世界不同的原因。
虽然教育是把“这是我的“变成“这是我们的”但很多时候,就连这个也做不了,毕竟人的思想过于强大,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所以这也是教育只能约束人的不好中的一个例子。这也是选用“约束“而不是“改变”的原因,因为教育只有一小部分作用,重大的作用还是看思想是否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如果思想不让步一切都白搭,这就是事实。
换一个例子,就我自身而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学生的素养却有不同。但这一过程也许适用于我的经历,对于别人可能不太适用,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小学学生们根本是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说,真是不堪入耳,而且打架也是常事。而升入初中后,语言虽然没有什么改变,可是打架却明显少了,到高中后,语言相对文明,就算在一年之中,学校里发生的打架也是屈指可数。而如今在大学里,语言自可不必说,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文明的程度。打架也可以说算是没有。
在这个过程之中,心智成熟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教育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不相信也可以到一些大型的高档办公事务场所与工地或菜市场进行一下对比,所产生的差异就是教育的差异。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三个例子而言,便可以得出来“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来人性的不好”。而且也只能是约束,因为有时候的思想冲动,并不是教育阻止的了的。因此基本上就可以回答文章开始的问题,教育的意义就是约来人性的不好,而大学也就是对真正心智成熟的人的一种道理的传道授业,便于思想可以被约束。
参考文献
[1]刘亦函,刘晓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方法研究综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1):15-19+50.
[2]沈丽丽. 新工科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作用研究[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4.
[3]李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