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法律信仰培育策略议析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法律信仰的培养是初中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法律尊严,在情境体验中深化法律认知,在思维碰撞中感悟法律信仰,并在模拟运用中不断内化,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法律信仰。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信仰;情境体验
  美国当代法学家伯尔曼认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要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实施外,公民内心对法律的极度信赖与尊崇更是其核心所在。我们欣喜地发现,旧版《思想品德》教材所忽略的这一问题,在新版统编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中得到了补充与体现。教材明确提出: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尽管“探究与分享”设置了相关情境体验,但是诸如“法院及检察院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仪式”等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很远。他们阅历尚浅,很难体会作为一个法律工作人员的职责与宣誓时的庄重感。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起始阶段,是他们建构法律知识,形成法律信仰的关键期。法律信仰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信赖,法律信仰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强调教学要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对本课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在真实案例中感受法律尊严
  初一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但感性思维依然是其最重要的认知方式。“法律感情是人的一种精神支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对权利的感受是一种本能的表现,这种本能的感情表现如此强烈,以至于唯有这种本能的情感显现出来,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法律。”为了让学生感受法律尊严,培养其对法律的情感,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温州未成年人霸凌案”视频片段:
  “2016年2月18日晚,温州19岁女孩徐某、蹇某,17岁小勤等6人,强行把与她们有过节的15岁女孩小婷带到酒店房间,轮流对其扇耳光、踢肚子,随后又将其带到卫生间,用冷水淋湿其身体。之后,小婷被迫下跪道歉,直到19日上午9点,才让小婷离开。经法医鉴定,小婷面部、左肩部及四肢多处皮肤软组织损伤,构成轻微伤……”
  问题1:如果你是小婷,遭受同龄人这样的欺凌,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判决结果:浙江温州鹿城法院审理后认为,蹇某、徐某、娄某等人构成强制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判处蹇某有期徒刑6年6个月、判处徐某有期徒刑5年、判处娄某有期徒刑4年、判处其他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6个月到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不等。
  问题2:如果你是小婷,看到这样的判决结果,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问题3:面对这样的后果,如果你是徐某、蹇某与小勤等,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这些作案人员大部分是在校未成年人,与学生的身份相同、年龄相仿,有利于学生理解她们的想法。一方面,学生从视频中看到,被害人从权益被侵害后的害怕,到看到犯罪人被审理之后,变得开心、舒畅,由这一情绪情感的转变,学生明白了法律对公民正当权益的保护作用,从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依赖之情,即“因爱生敬”。另一方面,作为被告的7个女孩,她们在受审时都表示没想到后果会如此严重。学生体会到她们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而导致犯罪获刑时的后悔、害怕的心情,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感,也即“因畏生敬”。通过这些情感体验,学生能强烈感受到法律的尊严。
  二、在情境体验中深化法律认知
  法律认知是指“认识主体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了解、知晓、熟悉和掌握的主观状态。要使法得以普遍遵守就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法律认知”。所谓无知者无畏,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与法律底线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法律信仰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帮助学生深化法律认知,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由于温州未成年人霸凌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答广大市民的疑问,温州鹿城法院决定召开记者招待会,由主审该案件的法官们来回答记者问。
  笔者请几位自主要求担任法官角色的同学来到讲台前,由笔者和部分同学充当记者,就这起案件进行提问。如:什么是强制侮辱妇女罪?什么是非法拘禁罪?为什么这些人都实施了犯罪,对她们的判刑却如此不同?……
  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对该案件的了解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查作业,因此,“法官”答“记者”问时比较顺利,学生基本能回答多数问题。通过“记者”与“法官”的问答,学生明白了强制侮辱妇女罪与非法拘禁罪等法律条款的内容,同时对刑罚知识也有了一定了解。
  当然,有些问题是“法官们”很难明确回答的。如“为什么这些人都实施了犯罪,对她们的判刑却如此不同”这一问题,由于初中生思维比较单一,许多学生仅从具体案情出發,解释由于某些犯罪人有自首等悔过表现,所以给予从轻处罚;但是没有考虑到,犯罪人作案情节的轻重性以及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量刑标准等因素。为此,笔者出示了相关法律规定,与学生一起进行解读。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应根据案件情况慎重考虑。
  这一教学环节生动有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在解释案件的同时,增进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使其明白自身行为的法律界限在哪里。由此,学生对于法律无时不有、法律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作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中学生必须不断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三、在思维碰撞中领悟法律精神   法律信仰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国家法律是实然法,而非应然法。实然法并非来自于纯粹的理性,而是带有经验色彩的。法律条文中的公平正义永远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一个社会中的总体法律可能是合理的,但并不意味着理性永远会存在于个别的法律或法条中。而当正义与理性与之相分离的时候,这种实然法就已经没有了被信仰的可能”。笔者比较赞同这种观点,法律信仰教育应该凸显对法律所蕴含伦理价值的信仰,如公平与正义等。
  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由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频发,早在2015年就有人在《新民周刊》上发文(《校园欺凌案,到底有多大》)呼吁:“我国的规定是14周岁以下的人,绝对不承担刑事责任……在很多案例中,造成了严重社会危害的人,最后因为年龄的缘故逃脱了刑罚制裁……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将刑事责任年龄略作降低。”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赞同与不赞同者都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尽管学生最终没能互相说服,但这一问题的确值得深入探究。因此,讨论后,笔者继续追问:人们对于是否修改降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发生了争论,这说明这条法规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这条法规不合理,因为这条法规的存在,导致某些犯罪人和犯罪行为得不到惩罚。笔者表示认同:这条法规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存在矛盾。虽然法律尚未修订,但是许多人在积极努力。有些人主张不修改,是从另一层面考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这条法规既然引起了诸多争议,说明它的确存在问题,未来必然需要通过修改或其他办法来解决。那么,某些法律条文不合理,这是否与我们要信仰法律存在矛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明白了,我们信仰的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法规,而是能够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条款以及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
  正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所指出的,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法律信仰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并认同法律的道德底蕴,如此,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四、在模拟践行中强化法律自觉
  法律信仰在精神上体现为对法律的遵从,在行为上体现为能积极运用法律。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出示了以下材料,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践行法律要求,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律自觉:
  材料一:2016年温州未成年人霸凌犯罪团伙中有一个女孩子小勤,曾经是被害者,但是她为了避免受害,选择加入施暴队伍当中。
  材料二: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政协活動学生社团中的胡展豪、林煜超等8名学生,于2017年3月3日向全国政协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现有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体系的提案》,分析了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分析两则材料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认识到,造成小勤从被害人成为施暴者而受到刑罚处罚的最主要原因是她不懂法,不信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法律,从身边的生活做起,既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要心存善念,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让尊法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二,了解到镇海中学的学生能针对法律的不完善之处积极建言献策,其强烈的法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学生领悟到,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以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建设完善法律的主人翁精神,脚踏实地地建设法治中国。
  教材引用了卢梭的一句话: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要让遵守法律精神成为学生内化的稳定的价值倾向,需要持续而坚定的努力,为此,我们将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海宁市鹃湖学校 浙江嘉兴314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2006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建构主义教师协会年会上,笔者应邀作了一个题为“建构主义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的报告。在报告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与会者(其中许多是国际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的所有提问几乎都聚焦于“中国文化、中国政治对建构主义的容忍度有多大”,笔者的回答是“不大,甚或很小”。  一个值得听取的报告  2013年,在爱丁堡举行的TED环球大会上,我国的“成为基金”创始人、风险投资家李
目前,国内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大多采取大规模集中培训的方式,在短短的一两周时间内,成百上千人集结一地,聆听专家报告、观摩优质幼儿园。在这样的培训中,听讲座与做记录成为培训学员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学员们都感到在培训时貌似学了不少,回到工作岗位却一切照旧。于是,不少专业人士批评这类在职培训“缺乏实效”。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我们接触到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早期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营”(Pri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幼儿园课程适宜性与有效性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1~23日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近600名幼儿园教师、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及高校教师参加了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内容有专题报告、现场观摩和专题研讨。      一、专题报告      四位专家围绕“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分析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实
幼儿园资源环境是指在幼儿园范围内,可用于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能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所有相关的事和物。资源环境对于幼儿而言能发挥“潜移默化”“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创建并利用好幼儿园的资源环境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保障课程质量、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方面。资源活动室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以“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为契机,对资源活动室的创建与
几只乒乓球破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它剪成了乒乓球花,放在自然角里供观赏。一天,有个孩子给一个盆栽浇水时,一个乒乓球花掉到了一旁沾上水的垫板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乒乓球花飞快地旋转起来了!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这个有趣的“意外”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乒乓球花为什么会旋转的呀?见此,我马上又用几个乒乓球剪成乒乓球花,把它和垫板一起放到科学区角,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  孩子们很快发现让乒乓球花旋
我认为,幼儿园应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保障孩子和教师的权益。一是要明确安全工作重在“防患于未然”,努力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幼儿园的各种设施应定期检修,责任落实到人,以防止事故发生。二是有事故发生时,应根据相关法律判定事故的责任归属,而不是一味让教师做挡箭牌,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有职业安全感。此外,要加强家园沟通,提高家长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安全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事情,家庭
在一次学术会议的会前,笔者遇到两位当今我国最为资深的教育专家,他们向我提出了一个我也有疑虑的问题:“既然你们(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此强调幼儿园游戏,为什么还要那么清晰地将幼儿园课程分为五大领域?”  笔者猜度这两位专家是从逻辑推论的意义上提出这个问题的,也许在他们看来,既然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应该弱化领域意识。  笔者的疑虑是,既然幼儿园课程被人为地分为若干个领域,就有强调有目的、有计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构建良好的家园关系,促进家园教育一体化,是我园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近一年来,我们利用新开辟的“园讯通”网络平台,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开辟了新的合作、互动渠道。可以说,“园讯通”在家园互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以本人所带的小
最近读了帕克·帕尔默写的《教学勇气》。他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教师要对新的相遇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使我想起去年我对歌曲《秋天多么美》的三次教学经历。    第一次相遇    这次的教学对象是我园的大班幼儿,对这个班幼儿知识经验、思维和语言能力我比较了解。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最大化地开放幼儿学习空间,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挑战性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引领他们不断地思考歌词是什么,有
教育部召开《学前教育法》立法座谈会  《学前教育法》是《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重要立法项目,开展《学前教育法》研究起草工作已列入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日前,教育部在京召开《学前教育法》立法座谈会,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立法的意见和建议。  在座谈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宏观情况,主要包括四项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学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