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本文阐述了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探究了职校语文阅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路径,并在结语部分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职校语文阅读;信息技术;整合
职校语文阅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依据。混合式学习理論,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到同一课题中,实现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单纯地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来取代传统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宜生搬硬套,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到教育信息化,就不得不提微课。“微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David 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的,它是指:针对某一主题,设计时长为60秒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服务。微课的主要特征如下:(1)主要以短而精的微视频为载体;(2)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着重讲解;(3)灵活方便,没有时间、地点限制;(4)能够促进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一、 信息技术对职校语文阅读教学支持作用
(一)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图片、文字、影音资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为教学进度的调整提供参考,为教学的生成做准备。
(二) 智能分析学习过程。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所有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测情况,都会被记录在案,有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为教师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提供参考,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三) 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线上交流。教师可以随时推送补充拓展材料、解答学生疑问,学生可以随时反馈遇到的问题,或者与其他同学交流心得。
(四) 达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测试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日志,形成了丰富的电子档案,为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找出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详细地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二、 信息化与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整合策略
(一)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课前教学中的运用
职校学生,语言文字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对于阅读文本的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等,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一定的了解。因此,阅读课前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1. 制作导学案。将教材内容深入研究之后,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教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制作好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以及教学课件,提前发放给学生,并及时收回,作出评估与反馈。
2. 制作微课视频。在研究教材的课标之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视频的呈现方式。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视频的总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下载或由教师拷贝导学案和微课视频,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自测练习,并找出疑难点,做好记录后反馈给教师。
4. 教师接受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课中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语文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达成的。职校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创设情境,为阅读课堂教学做准备。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加强学生的代入感。
2. 初步阅读,掌握字词与文章大意。教师利用交互式课件、电子词典等软件,并结合微课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掌握新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字词、重点语句,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布置对应的小练习,进行及时检测。
3. 深入阅读,强化情感体悟。在解决了字词句的问题,并对文章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进入了深入阅读环节。由教师提供相应的微课资源、播放朗读视频,对阅读材料进行情感升华,帮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文本中所包含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并利用作品创作工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
(三)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课后教学中的运用
职校语文的阅读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中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巩固,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拔高。课后教学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 知识的补救。整理学生们在学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以微课的形式,将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分享。
2. 课后习题。职校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老师可以在课后发布习题,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教师能及时批阅并反馈成绩。还可以将一些讨论题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运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回帖和点赞,师生间可以实现实时互动。
3. 拓展延伸。以教材阅读文本为基础,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拓展延伸。比如,对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一个题材的不同作品、同一种写作手法的不同作品,进行专题化整合,并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用于课后学习。课后的进一步教育,既能巩固新知,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知识迁移思维。
三、 结论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阅读课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强化审美体验。在阅读课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燕.中职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吴燕.谈信息化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整合[J].文学教育(中),2013(04):119.
[3]曹晓红.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职校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2):24-26.
[4]林亚娟.信息化建设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3):70-71.
作者简介:
丁桂萍,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职校语文阅读;信息技术;整合
职校语文阅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依据。混合式学习理論,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到同一课题中,实现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单纯地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来取代传统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宜生搬硬套,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到教育信息化,就不得不提微课。“微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David 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的,它是指:针对某一主题,设计时长为60秒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服务。微课的主要特征如下:(1)主要以短而精的微视频为载体;(2)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着重讲解;(3)灵活方便,没有时间、地点限制;(4)能够促进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一、 信息技术对职校语文阅读教学支持作用
(一)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图片、文字、影音资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为教学进度的调整提供参考,为教学的生成做准备。
(二) 智能分析学习过程。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所有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测情况,都会被记录在案,有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为教师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提供参考,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三) 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线上交流。教师可以随时推送补充拓展材料、解答学生疑问,学生可以随时反馈遇到的问题,或者与其他同学交流心得。
(四) 达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测试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日志,形成了丰富的电子档案,为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找出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详细地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二、 信息化与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整合策略
(一)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课前教学中的运用
职校学生,语言文字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对于阅读文本的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等,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一定的了解。因此,阅读课前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1. 制作导学案。将教材内容深入研究之后,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教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制作好供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以及教学课件,提前发放给学生,并及时收回,作出评估与反馈。
2. 制作微课视频。在研究教材的课标之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视频的呈现方式。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视频的总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下载或由教师拷贝导学案和微课视频,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自测练习,并找出疑难点,做好记录后反馈给教师。
4. 教师接受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课中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职校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语文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达成的。职校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创设情境,为阅读课堂教学做准备。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加强学生的代入感。
2. 初步阅读,掌握字词与文章大意。教师利用交互式课件、电子词典等软件,并结合微课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掌握新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字词、重点语句,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布置对应的小练习,进行及时检测。
3. 深入阅读,强化情感体悟。在解决了字词句的问题,并对文章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进入了深入阅读环节。由教师提供相应的微课资源、播放朗读视频,对阅读材料进行情感升华,帮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文本中所包含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并利用作品创作工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
(三)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课后教学中的运用
职校语文的阅读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中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巩固,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拔高。课后教学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 知识的补救。整理学生们在学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以微课的形式,将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分享。
2. 课后习题。职校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老师可以在课后发布习题,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教师能及时批阅并反馈成绩。还可以将一些讨论题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运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回帖和点赞,师生间可以实现实时互动。
3. 拓展延伸。以教材阅读文本为基础,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拓展延伸。比如,对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一个题材的不同作品、同一种写作手法的不同作品,进行专题化整合,并以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用于课后学习。课后的进一步教育,既能巩固新知,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知识迁移思维。
三、 结论
信息技术在职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阅读课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强化审美体验。在阅读课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燕.中职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吴燕.谈信息化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整合[J].文学教育(中),2013(04):119.
[3]曹晓红.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职校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2):24-26.
[4]林亚娟.信息化建设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3):70-71.
作者简介:
丁桂萍,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