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中,民间传统工艺独树一帜,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是民族文化的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传承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但随着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拆迁使自然村落逐渐消失,这些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正面临着消亡、脱节、失传的危机。这些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质朴的、包含劳动人民智慧的民间工艺正在面临无人可继、逐渐走向消逝的尴尬境地,令人倍感焦虑和惋惜。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已迫在眉睫,世界教科文组织号召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关注、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元和蟋蟀盆的手工艺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它反映生活而更高于生活。它是实践的艺术,它同人们的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是综合的艺术,人们的生活态度、习惯、生活活动、生活材料、生活环境都反映其中。陆慕实验小学把对蟋蟀盆工艺的研究引入学校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实践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下面我就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传统工艺进课堂:
一、寻根觅源,认识传统手工艺
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它是我们走进历史的有效途径。开展传统手工艺教学,学生不仅要认识民间工艺的历史,还要了解民间工艺生存的社会环境,明白它的来历与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等,这有助于学生明白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和发展方向,提高文化创新的自主能力,提升人生的境界。
开展传统手工艺教学之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知之甚少。这一情况,激发了同学们研究、探寻家乡传统手工艺——蟋蟀盆的热情。他们查阅了《陆慕镇志》,进行了网络搜索,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校本教材《古风拾遗》中关于元和蟋蟀盆发展历史的部分。学校还聘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蟋蟀盆制作大师袁中华来校为同学们做讲座。通过这些方式,同学们知道了蟋蟀盆的制作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而蟋蟀盆制作工艺曾因战乱、文革经历了一场浩劫,甚至一度被彻底禁止,因此蟋蟀盆制作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学生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同时,也为它的未来发展而担忧。
学生每次深入民间艺术都是一个寻“根”的过程,这种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欣赏品鉴,挖掘美学内涵
每一件民间工艺品都蕴含着民间艺人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制作工艺,呈现着不同的造型魅力,以十分形象的手段直观再现民间生活的意识形态,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蟋蟀盆的传统工艺以它特有的实用性和审美意趣在当代社会重新获得其存在价值, 我们了解它和分析它, 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宝贵的东西。陆慕蟋蟀盆制作精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按基本造型区分,有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种类;按图案分,则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题材;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盖上常有“龙”、“虎”或“梅、兰、竹、菊”等字样,盆的底座有平底、凹底及三足、四足和六足,形状又分兽足、圆足、云足和芝足等。蟋蟀盆蕴含丰富的美术文化,其上的雕刻、绘画、书法十分精美,我校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美化蟋蟀盆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美术水平。
我校组织学生到陆慕南窑蟋蟀盆工艺所进行参观。每一个蟋蟀盆上雕刻的书画作品都不相同,有姑苏风貌图,有松鹤延年图……笔力或遒劲有力,或俊逸秀美。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了解了一种蟋蟀盆雕刻的技法——七子连心,就是相当于两个盖合在一起,位于下方的七颗珠子由上层盖子中已凿好的洞中露出,像成熟的莲子镶嵌在莲蓬中,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学生们。他们回到学校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在蟋蟀盆上临摹优秀的绘画作品。
学生在欣赏精美的蟋蟀盆作品的时候,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无穷,能将沉在泥塘的泥巴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三、动手操作,传统工艺再提升
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都蕴涵着不同时代、各个层面的人们对美的理解、选择、保存和创造,由此可见,传统手工艺是由人们世世代代的创造累积而成的、不断被重新诠释、不断往前发展的技艺。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走访蟋蟀盆制作大师,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更是为了发展传统手工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学习中除了运用欣赏与临摹等教学方法之外,在向蟋蟀盆制作大师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源源不断地创造力,他们的创造是欣赏教学与临摹教学的拓展延伸;他们的创作过程既是同学之间互相探讨、资源共享的体现,也是传统与现代的沟通;他们的创新也许是对工具材料的改良,也许是对传统图案的改革。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创造过程充满惊喜,他们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再提升。
正如冯骥才所言,“曾经代表我们民族生存形态的东西已经黯然消逝,无数的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地逝去。作为文化的携带者,他们的走,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的断绝。”让下一代从小浸润在民族文化的海洋中,从民间手工艺中汲取养分,从而使他们具有民族精神和情感,并认同民族价值观,产生归属感,继而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情绪,并促进他们生命的成长,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让传统工艺走进课堂,让学生劳力又劳心,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江苏】
元和蟋蟀盆的手工艺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它反映生活而更高于生活。它是实践的艺术,它同人们的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是综合的艺术,人们的生活态度、习惯、生活活动、生活材料、生活环境都反映其中。陆慕实验小学把对蟋蟀盆工艺的研究引入学校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实践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下面我就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传统工艺进课堂:
一、寻根觅源,认识传统手工艺
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它是我们走进历史的有效途径。开展传统手工艺教学,学生不仅要认识民间工艺的历史,还要了解民间工艺生存的社会环境,明白它的来历与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等,这有助于学生明白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和发展方向,提高文化创新的自主能力,提升人生的境界。
开展传统手工艺教学之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知之甚少。这一情况,激发了同学们研究、探寻家乡传统手工艺——蟋蟀盆的热情。他们查阅了《陆慕镇志》,进行了网络搜索,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校本教材《古风拾遗》中关于元和蟋蟀盆发展历史的部分。学校还聘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蟋蟀盆制作大师袁中华来校为同学们做讲座。通过这些方式,同学们知道了蟋蟀盆的制作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而蟋蟀盆制作工艺曾因战乱、文革经历了一场浩劫,甚至一度被彻底禁止,因此蟋蟀盆制作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学生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同时,也为它的未来发展而担忧。
学生每次深入民间艺术都是一个寻“根”的过程,这种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欣赏品鉴,挖掘美学内涵
每一件民间工艺品都蕴含着民间艺人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制作工艺,呈现着不同的造型魅力,以十分形象的手段直观再现民间生活的意识形态,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蟋蟀盆的传统工艺以它特有的实用性和审美意趣在当代社会重新获得其存在价值, 我们了解它和分析它, 可以从中发掘出很多宝贵的东西。陆慕蟋蟀盆制作精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按基本造型区分,有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种类;按图案分,则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题材;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盖上常有“龙”、“虎”或“梅、兰、竹、菊”等字样,盆的底座有平底、凹底及三足、四足和六足,形状又分兽足、圆足、云足和芝足等。蟋蟀盆蕴含丰富的美术文化,其上的雕刻、绘画、书法十分精美,我校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美化蟋蟀盆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美术水平。
我校组织学生到陆慕南窑蟋蟀盆工艺所进行参观。每一个蟋蟀盆上雕刻的书画作品都不相同,有姑苏风貌图,有松鹤延年图……笔力或遒劲有力,或俊逸秀美。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了解了一种蟋蟀盆雕刻的技法——七子连心,就是相当于两个盖合在一起,位于下方的七颗珠子由上层盖子中已凿好的洞中露出,像成熟的莲子镶嵌在莲蓬中,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学生们。他们回到学校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在蟋蟀盆上临摹优秀的绘画作品。
学生在欣赏精美的蟋蟀盆作品的时候,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无穷,能将沉在泥塘的泥巴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真是化腐朽为神奇。
三、动手操作,传统工艺再提升
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都蕴涵着不同时代、各个层面的人们对美的理解、选择、保存和创造,由此可见,传统手工艺是由人们世世代代的创造累积而成的、不断被重新诠释、不断往前发展的技艺。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走访蟋蟀盆制作大师,不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更是为了发展传统手工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学习中除了运用欣赏与临摹等教学方法之外,在向蟋蟀盆制作大师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源源不断地创造力,他们的创造是欣赏教学与临摹教学的拓展延伸;他们的创作过程既是同学之间互相探讨、资源共享的体现,也是传统与现代的沟通;他们的创新也许是对工具材料的改良,也许是对传统图案的改革。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创造过程充满惊喜,他们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再提升。
正如冯骥才所言,“曾经代表我们民族生存形态的东西已经黯然消逝,无数的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地逝去。作为文化的携带者,他们的走,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的断绝。”让下一代从小浸润在民族文化的海洋中,从民间手工艺中汲取养分,从而使他们具有民族精神和情感,并认同民族价值观,产生归属感,继而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情绪,并促进他们生命的成长,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让传统工艺走进课堂,让学生劳力又劳心,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