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高校扩招、学校教学服务和科研发展等多种原因,使高校财务管理的经费越来越多,财务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些都迫使高校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管理经费,如何提高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以保证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预算管理是现在公认的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本人拟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现状的研究,以预算管理流程的三个阶段为主线,分析预算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对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见解。
关键词:全面预算;高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无论执行哪种预算管理方式,学校都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直接领导,负责与学校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决策权。高校全面预算的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下面我们以这三个阶段为主线进行了研究。
一、预算编制阶段
(一)收入预算编制
按照校内收入分配的方式不同,高校的收入分为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和单独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
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包括根据生均定额和在校生人数测算的财政拨款收入,根据历年财政下拨专项经费情况和国家专款投资方向预计的年度的专款收入指标,根据收费标准和在校生人数测算事业收入,根据历年数据及下属企业的收支计划确定高校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这是高校收入预算的基础工作。这些收入来源确定,预算编制的重点放在预算分配即支出预算的编制上。
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为社会提供这种服务能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这种收入主要用来弥补成本,可以采用“谁取得谁支配”为主要原则,这类收入预算的编制是收入预算编制的重点。应实行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学院上报。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在探讨收入预算编制时,我们已经知道了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的组成,并说明其是支出预算编制的重点。按支出的管理方式不同,这种经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经费,一类是可由学校自主支配的经费。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学校应首先对必保的人员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含管理后勤部门的运行经费)进行分配,其余的经费分配到院级,由学院掌握预算分配、执行的权利。学院应根据学院的组织机构、分工的不同,将支出预算指标分配到具体项目责任人的名下,经济责任人对学院院长负责,院长对校长负责。这样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层层负责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就基本形成了。
教学科研服务类收入,在收入编制中已经明确了分配原则和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支出预算编制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安排的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调整预算的编制时间,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经研究我们发现,现在高校大部分是在年度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校内预算,当经过几上几下的程序,真正确定的预算要等到新年度的四五月份,甚至已经半年过去了,才有预算控制指标数,由于前半年没有控制,可能已经支出了大部分预算,到后半年必须要安排的工作可能就没钱执行了。要么由学校来追加预算,要么这些工作就不做了,影响了学院教育教学和科研目标的实现。其实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把学校的校内预算工作提前到十月份,高校基本上都是九月开学,新生和毕业生人数已经确定,学年度工作计划也都已完成,经过九月份的过渡,教育教学也都进入常态,财政的专款投资指导方向也出台了,这时正好是进行第二年预算的最好时间。
2.以实现学校发展规划为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标准。如何科学合理的将预算分配给各个学院、如何在保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使基础学科可以平衡发展,是支出预算分配的重点。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基本经费的分配一般应以学生人数为基础,参考缴费情况为基数并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增减系数,辅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的奖励预算是比较理想的预算分配方式。专项经费是应根据学院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支持的需要为原则进行分配,学院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时申报、认真执行。这两类经费指标均应按学院分块,由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分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办法。
3.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细化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应认真执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程序。九月份学院根据细化后的学年度计划提出支出预算申请,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保证必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分配后,参考历史数据并综合学院预算申报情况,遵循三重一大的原则执行集体决策,科学合理的设定各学院分配的指标数。各学院根据学院发展的规划,随时把符合专款申请条件的大额支出项目纳入学校的专款项目库,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与学院发展规划进行排序,各学院根据下达的专款指标,按优先顺序上报专款预算。在这一阶段学院还应根据支出进度安排作好月度资金用款计划。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汇总后形成学校年度预算的初稿,上报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并最终由学校教代会审议后批复下达各学院,这时历时两个月的预算编制工作就算基本告一段落了。
(三)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一般的高校并不单独进行现金流量预算,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大量的资金需求,部分高校提前贷款形成大量闲置资金,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成本。部分高校总是面临资金不足,提高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我们认为年初进行现金流量预算,月末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不能简单的把收入支出预算进行汇总后就形成了高校的现金流量预算,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前面在收入、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已经为现金流量预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高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因此汇总月度收支可以看出高校在运转过程中的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但由于目前高校财政拨款是以零余额账户的方式进行的,因此预算管理委员会将月度收入和支出计划汇总后扣除涉及零余额账户收支的现金流量;
2.除了保证高校日常运转的经费收支外,假设高校没有投资计划并应收应付现金流量平衡的前提下,初步的现金流量表就形成了。最后要汇总加入基建月度资金需求数,除财政拨款外,自筹基建的经费多通过贷款方式解决,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就对预算年度的资金供需状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加上当年需偿还贷款本息等因素,就达到更好的安排贷款的规模和时间,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了。
二、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首要的任务是预算编制,但再好的预算如果得不到过程中的控制和执行都无法发挥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手段,在年初预算批复后,用财务系统的预算管理控制功能,实现对无预算的项目一律不能执行。
2.预算是刚性的,一旦下达就具有严肃性,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的时间和内容执行。但预算并不是不允许调整的,当根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预算无法按计划执行时,经济责任人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申报调整预算。经批准的调整预算,可以作为绩效考评的标准。
3.现金流量预算,应执行动态滚动预算,每月末预计后三个月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并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调整。在保证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暂时的闲置资金根据情况安排短期定期、几天通知等存款方式,或适当延缓贷款,以节约资金成本、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三、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
对于高校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将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做好预算分析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结果考核,并用考评的结果指导第二年预算的下达,实现预算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综合考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综合考评的部门不是财务,而是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党政联席会直接领导。高校的全部收支必须由财务统收统支。
2.为什么从分配预算到考评,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学院作为考核对象呢?学院可以独立核算其收入、支出,并通过学生招生、就业、老师科研成果等指标可以独立的考评其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更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不通过职能部门对预算进行二次分配,让每个学院都了解预算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可以更好的保证预算分配的公开、透明,激发学院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4.绩效考评的结果必须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学院应分析绩效考评的结果,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责任人,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分配提供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以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为框架、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控制分析手段,结合完善的绩效考评作保证,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炳通.浅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张明凤.浅谈高校预算管理.
[3]常建军.多渠道筹资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创新.
[4]周安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途经分析.
[5]魏春奇.構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关键词:全面预算;高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无论执行哪种预算管理方式,学校都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直接领导,负责与学校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决策权。高校全面预算的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下面我们以这三个阶段为主线进行了研究。
一、预算编制阶段
(一)收入预算编制
按照校内收入分配的方式不同,高校的收入分为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和单独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
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包括根据生均定额和在校生人数测算的财政拨款收入,根据历年财政下拨专项经费情况和国家专款投资方向预计的年度的专款收入指标,根据收费标准和在校生人数测算事业收入,根据历年数据及下属企业的收支计划确定高校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这是高校收入预算的基础工作。这些收入来源确定,预算编制的重点放在预算分配即支出预算的编制上。
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收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为社会提供这种服务能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这种收入主要用来弥补成本,可以采用“谁取得谁支配”为主要原则,这类收入预算的编制是收入预算编制的重点。应实行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学院上报。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在探讨收入预算编制时,我们已经知道了纳入统一分配的预算收入的组成,并说明其是支出预算编制的重点。按支出的管理方式不同,这种经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经费,一类是可由学校自主支配的经费。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学校应首先对必保的人员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含管理后勤部门的运行经费)进行分配,其余的经费分配到院级,由学院掌握预算分配、执行的权利。学院应根据学院的组织机构、分工的不同,将支出预算指标分配到具体项目责任人的名下,经济责任人对学院院长负责,院长对校长负责。这样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层层负责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就基本形成了。
教学科研服务类收入,在收入编制中已经明确了分配原则和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支出预算编制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安排的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调整预算的编制时间,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经研究我们发现,现在高校大部分是在年度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校内预算,当经过几上几下的程序,真正确定的预算要等到新年度的四五月份,甚至已经半年过去了,才有预算控制指标数,由于前半年没有控制,可能已经支出了大部分预算,到后半年必须要安排的工作可能就没钱执行了。要么由学校来追加预算,要么这些工作就不做了,影响了学院教育教学和科研目标的实现。其实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把学校的校内预算工作提前到十月份,高校基本上都是九月开学,新生和毕业生人数已经确定,学年度工作计划也都已完成,经过九月份的过渡,教育教学也都进入常态,财政的专款投资指导方向也出台了,这时正好是进行第二年预算的最好时间。
2.以实现学校发展规划为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标准。如何科学合理的将预算分配给各个学院、如何在保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使基础学科可以平衡发展,是支出预算分配的重点。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基本经费的分配一般应以学生人数为基础,参考缴费情况为基数并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给予一定的增减系数,辅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的奖励预算是比较理想的预算分配方式。专项经费是应根据学院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支持的需要为原则进行分配,学院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时申报、认真执行。这两类经费指标均应按学院分块,由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分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办法。
3.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细化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应认真执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程序。九月份学院根据细化后的学年度计划提出支出预算申请,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在保证必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分配后,参考历史数据并综合学院预算申报情况,遵循三重一大的原则执行集体决策,科学合理的设定各学院分配的指标数。各学院根据学院发展的规划,随时把符合专款申请条件的大额支出项目纳入学校的专款项目库,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与学院发展规划进行排序,各学院根据下达的专款指标,按优先顺序上报专款预算。在这一阶段学院还应根据支出进度安排作好月度资金用款计划。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汇总后形成学校年度预算的初稿,上报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并最终由学校教代会审议后批复下达各学院,这时历时两个月的预算编制工作就算基本告一段落了。
(三)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一般的高校并不单独进行现金流量预算,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大量的资金需求,部分高校提前贷款形成大量闲置资金,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成本。部分高校总是面临资金不足,提高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我们认为年初进行现金流量预算,月末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不能简单的把收入支出预算进行汇总后就形成了高校的现金流量预算,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前面在收入、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已经为现金流量预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高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因此汇总月度收支可以看出高校在运转过程中的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但由于目前高校财政拨款是以零余额账户的方式进行的,因此预算管理委员会将月度收入和支出计划汇总后扣除涉及零余额账户收支的现金流量;
2.除了保证高校日常运转的经费收支外,假设高校没有投资计划并应收应付现金流量平衡的前提下,初步的现金流量表就形成了。最后要汇总加入基建月度资金需求数,除财政拨款外,自筹基建的经费多通过贷款方式解决,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就对预算年度的资金供需状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加上当年需偿还贷款本息等因素,就达到更好的安排贷款的规模和时间,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了。
二、预算控制与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首要的任务是预算编制,但再好的预算如果得不到过程中的控制和执行都无法发挥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手段,在年初预算批复后,用财务系统的预算管理控制功能,实现对无预算的项目一律不能执行。
2.预算是刚性的,一旦下达就具有严肃性,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的时间和内容执行。但预算并不是不允许调整的,当根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预算无法按计划执行时,经济责任人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申报调整预算。经批准的调整预算,可以作为绩效考评的标准。
3.现金流量预算,应执行动态滚动预算,每月末预计后三个月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并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调整。在保证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暂时的闲置资金根据情况安排短期定期、几天通知等存款方式,或适当延缓贷款,以节约资金成本、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三、预算分析与考评阶段
对于高校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将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做好预算分析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结果考核,并用考评的结果指导第二年预算的下达,实现预算闭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综合考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综合考评的部门不是财务,而是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党政联席会直接领导。高校的全部收支必须由财务统收统支。
2.为什么从分配预算到考评,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学院作为考核对象呢?学院可以独立核算其收入、支出,并通过学生招生、就业、老师科研成果等指标可以独立的考评其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更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不通过职能部门对预算进行二次分配,让每个学院都了解预算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可以更好的保证预算分配的公开、透明,激发学院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4.绩效考评的结果必须与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学院应分析绩效考评的结果,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责任人,为以后年度的预算分配提供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以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为框架、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控制分析手段,结合完善的绩效考评作保证,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炳通.浅谈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张明凤.浅谈高校预算管理.
[3]常建军.多渠道筹资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创新.
[4]周安鼎.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途经分析.
[5]魏春奇.構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