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海尔文化的“传教士”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质量!
  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
  这是海尔企业集团文化主任苏芳雯的人生哲学。
  
  海尔承载了我的梦
  
  1988年的夏天,我从西北一座小城陕西宝鸡市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去追寻我的梦。
  梦是什么?不太清晰。当时,我在广播电台新闻部做记者,我只知道我不满意无所作为的氛围与环境,急切地感到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
  当时,山东的改革开放步伐很大,我把中国地图“研究”了几天,决定到山东寻梦。
  在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下我来到了青岛,走进了当时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的前身)。
  当时厂里正准备创办《海尔人》报。于是做过记者的我以此“优势”,自我“推介”了一番。终于,我被青岛电冰箱总厂接收了!到1989年4月,人事调动手续办好后,我正式调进青岛电冰箱总厂,进了《海尔人》编辑部做编辑。
  
  《海尔人》报的批评报道
  
  《海尔人》报的批评报道是从员工最关心的食堂开始的。
  当时,为了让员工爱厂如家,厂工会常在食堂为员工庆祝生日。不久,有的员工反映“生日面太少,吃了一碗,等很久也没有再上来”;“面是凉的”……于是《海尔人》对此进行了批评,但没有点名,而且语言比现在的批评报道“温和”多了!但当天报纸一出,立刻吸引了全厂的员工,大家议论纷纷,觉得批得对!这样的报纸才有看头!
  从那以后,《海尔人》报的批评报道越来越尖锐,直至点名批评中层干部,批评的重点已经深入到干部的观念问题,成了“投枪匕首”。只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观念、人和事,都批!尤其是在“市场链”流程再造中,《海尔人》的案例报道成为转变干部观念、推动流程再造的利器。
  在外人看来,《海尔人》点名批评干部简直是“血淋淋”的,入骨三分,太锋利了!而我明白:这正是海尔人能够脱胎换骨、做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业绩的“核心武器”。试想,谁能够有勇气拿起匕首不断地向自己身上的痈疽开刀呢?而谁做到了,谁的灵魂就升华了!就能够自胜了!可以说,现在海尔的干部,每一个人的灵魂都经过无数次的“涅 槃”,亲手把以前那个“旧我”彻底毁灭,在烈火中,历炼出一个“新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企业文化不是形式,而是企业领导人素质的外化。如果企业主要领导没有鲜明的是非标准要求,就不可能带领一群人完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一艰巨任务。
  终于,海尔文化引起了大洋彼岸哈佛商学院的关注。
  
  哈佛讲座令世界瞩目
  
  1997年10月,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发来了一份传真,发传真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林佩恩教授。通过网络,她知道了在中国有一个企业叫海尔,以成功的企业文化激活被兼并的企业。为此,她希望以此来做案例。
  曾经有过教师经历的我紧紧抓住了这一契机,协助哈佛的教授在海尔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尤其是张瑞敏首席“吃休克鱼”的比喻使哈佛教授十分兴奋!“案例就定名为‘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教授说。
  1998年3月25日,案例第一次在哈佛商学院MBA课堂上使用,张首席应邀登上哈佛讲台。当张首席走上哈佛讲台的那一刻,我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目睹了那些外国学生与张首席热烈沟通的场面……从美国回来后,我又把案例改成中国MBA教学用的教材,寄给全国几百所高校。如今,更多的海尔案例已走进各类课堂,而且讲海尔案例、管理,正在成为一项产业。
  从那时起,开始有更多的海外媒体把目光投向了海尔,他们被海尔每一步的创新所吸引。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日本《朝日新闻》等等,全球著名的媒体几乎都来过海尔,都采访过张首席。进而,海尔的美誉度在全球迅速攀升,这些美誉又促进了海尔的国际化进程。
  我在陕西做记者时,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丰富的新闻资源。正是这些新闻资源,才使我得以与全球最著名的媒体打交道,海尔使我在做新闻上也“过了把瘾”!
  
  海尔对我的“致命诱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有人曾问我: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段木材,你愿意充分燃烧、照亮人生,但持续时间短,还是不起火苗、沤烟,但持续时间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质量!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
  我很幸运:追随着如哲学家一般的企业家,为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去奋斗,享受成功,也享受着思想的智慧与成果,这是一个人一生中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与幸运!
  在海尔,个人的追求与集体的目标融为一体,在实现集体的伟大目标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作为一个人,我需要空间和舞台,而海尔给了我!这对我来说就是“致命的诱惑”!因此,在这里,不论有多少常人无法想像的辛苦与压力,我都不顾一切、竭尽全力地去追求它……
  刚开始的那几年,为工作上的事,有时也想去找张首席、杨总裁“解释”一下。但是每当一看见他们时,忽然就觉得自己站在了一面镜子前,一下子照出自己的境界是那么不高、那么渺小!刚才还觉得自己有很多“道理”,看见他们,一下子就变得满心内疚!觉得除了多做工作,别的都不需要说了。
  这种感觉直到现在还有。这是因为,每当我走近他们时,听到的都是对新的目标的追求,对存在问题的不能容忍。和他们在一起,你兴奋,因为每每有新目标刺激;你有收获,因为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你有责任,他们会将重大的工作信任地交给你;你有价值,你按集团思路做了,就一定会看到成果;你被人需要,有很多工作你有能力做;你有享受,努力了之后就能看得见成果;你的灵魂在净化、升华,你还要求什么?!
  在海尔,你不需要把心思花在“虚”的东西上,只要创新实干,企业就会承认你的价值,这就是海尔文化。
  
  做海尔文化的“传教士”
  
  现在,每年有大约40万人来海尔参观,我也曾到一些大学、大公司讲海尔文化,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对海尔文化的钦佩、渴望,使我自豪不已,也更坚定了做好海尔文化“传教士”的信念!
  在南美洲有一种鸟,叫荆棘鸟,据说一生中只唱一次美丽动听的歌。荆棘鸟出巢之后就在寻找最尖最锋利的荆棘树,找到之后,它会主动将身体刺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然后发出一生中最美妙的歌声……刺扎得越深、越痛,歌声越美丽动听!
  有时,我想,海尔人也像荆棘鸟,在寻找着最卓越,但一定是最难实现的目标。一旦找到了,就把我们的生命交给它,为它拼搏,为世界奉献最美丽动听的海尔之歌……
  (本文作者系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中国企业目前的销售非常粗放。”“不仅中小企业,中国的大企业也一样。”“企业看似重视营销,其实不然,它就是等着拿订单。”“营销上升不到最高领导层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来认
老板顾雏军“进去”了,多位高层也一同“进去”了,中层则面临失业……老板疯狂,遭殃的是经理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7
三年前,他就是”零股份独立董事制度”的反对者(参见本刊2001年第7期封面文章):三年后.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再次对本刊表示:独立董事既做不了”包青天”,“诸葛亮”的作用也十分有
8月4日,奇正管理俱乐部热议四面楚歌的顾雏军,一致认定顾已没有希望。果然次日,顾就深陷圈国。但我们没有先见之明的快意,在唏嘘中更有无尽的反思……
一、追求效率一个部门经理不能整天一副很忙的样子.你的主管或者老板.如果看到每一项工作交到你手上.你很快就能把它丢出去了.他会认为这就是你能力的象征.就会认为你是干将的代名
被开除是最难堪的,但知道为什么被开除吗?老板心中的那把尺在哪里?
如果丢失了一件器物,我们往往会追查,而“丢失”了一个人,我们却常常不闻不问    案例背景  B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公司的内部员工管理实行部门经理负责制,且没有单设人力资源部。因此员工的招聘、录用和解雇一般都由各部门经理自行决定,总经理K只需要象征性地签字就可以了。出于对各部门经理职权范围的尊重,K对部门内部的经营管理细节很少过问,与普通员工也很少进行正式的单独谈话。  两年前,K任命原
原则一:生产而不是评估头脑风暴不是评估——而是生产主意。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你打算做什么?要让大家做什么?同时,主意没有对和错,没有好和坏。每个人的每一个想法,都应该不带评论的
不管谁是谁非,“得罪”上司都不是件好事,只要你没想调离或辞职,就不可陷入僵局。这几种对策可为你留有回旋的余地。
虽然日韩企业还不能领导新技术潮流,但它们却能够成为许多新产品的潮流制定者,并经常以此地位享受着比技术发明者更丰厚的利润。让我们从那些从没有技术到掌握技术的日韩赶超历程中,寻找技术中国的启示。    模仿中的主动性    战后初期的日本企业,技术落后欧美20余年。跨入20世纪70年代,震撼世界的赶超奇迹却令人无法继续无视这个岛国异军突起的技术实力。这个奇迹的产生,最初也起始于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欧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