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项目,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编纂、河北美术出版社承担出版。该书首次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民间陶瓷收藏的面貌,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间收藏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藏家更好更直观地了解各个分卷的工作情况及其所涵盖地域的民间陶瓷收藏概况,受《大系》编委会委托,本刊将对《大系》编委会成员及十二位分卷主编进行独家专访,系列稿件将在本刊及《中国文物报》、全国古玩老货联盟微信公众平台陆续刊发。首期报道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大系》山西、河北分卷主编穆青先生。下期将推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大系》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分卷主编禚振西先生。
记者:穆青老师您好!能否请您先介绍一下您参与并负责晋冀分卷工作的缘起?
穆青:早在几年前,河北美术出版社就在谋划出版一套反映我国民间古陶瓷收藏现状的丛书,但是个中却几经波折。直到2015年年初,河北美术出版社在与中国收藏家协会达成合作协议之后,相关的出版工作总算正式步入正轨,好事多磨吧!作为河北的古陶瓷学者,我经历了本套丛书从策划到执行的全过程,并最终受命担任河北、山西分卷的主编。
记者:山西、河北都是文物大省,且您所负责的分卷时间跨度长,涵盖地域不同,涉及窑口众多,藏家群体亦十分庞大。在前期甄选藏品的过程当中,想必您对晋冀两省的民间陶瓷收藏情况都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穆青:山西、河北都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且两地均为古代陶瓷的重要产区,这就为当地的古陶瓷收藏与研究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对古陶瓷历史和价值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地提升和深化,尽管从整体来看藏品良莠不齐,但两地仍涌现出不少颇具特色的收藏团体和收藏大家。由于工作关系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这些年来我与相关团体和藏家的联系还比较紧密,这也可以说是我做好晋冀分卷工作的信心基础和前提条件吧。
先来说说河北。
河北民间陶瓷收藏最大的亮点是磁州窑瓷器。在磁州窑所在地磁县、峰峰以及邯郸市,就聚集着一批痴迷于磁州窑文化的古陶瓷爱好者,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民间收藏而言,河北藏家收藏的磁州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稳居全国之首。如磁县众诚经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磁县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搜集保存有历代磁州窑瓷器两千余件,其中不少精品填补了国有博物馆相关藏品的空白。位于峰峰矿区的安氏磁州窑艺术馆,由峰峰矿区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搜集保存历代磁州窑瓷器六百余件,其中仅瓷枕一项就超过百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办磁州窑主题艺术馆。此外,河北还有许多零散的藏家,他们持有的藏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其中却不乏精品。
河北民间陶瓷收藏的另一个亮点则是浅绛彩瓷器。早在上个世纪初,河北的石家庄、沧州、保定一带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收藏、研究浅绛彩瓷器的群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筱藏斋主、空谷足音、海淡天高、反修防修、惠风美术馆等。由于起步早,加之对浅绛彩瓷器的理解与研究相对较深,他们搜集到了大量浅绛彩名家的作品,包括王少维《九如图》圆瓷板,程门《垂帘燕坐图》瓷板,金品卿《东坡洗砚图》笔筒,胡夔《一百二十有零图》尊等,在全国浅绛彩收藏圈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再来说说山西。
山西的民间陶瓷收藏同样富有特色,其中明清瓷器突出,这与明代以来晋商的崛起有关。驰骋明清两朝,称雄五百年的晋商为三晋大地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晋中、太原也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古陶瓷集散地。山西古陶瓷爱好者众多,可以说遍布全省各地,而其中以晋中、太原两地最为集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有代表性的藏家。如晋中的赵秉衡先生出自收藏世家,从16岁起就开始收藏,之后40年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搜集了大量精美的古代艺术品。他的藏品种类繁多,其中陶瓷藏品以明清民窑最为突出。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收藏外,几十年来多次向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太原市文物局等文博部门捐赠自己的藏品,被有关部门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奖”。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郑坚定老师也是山西资深的文物收藏家,在古陶瓷鉴定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很高的水平。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藏品以及标本资料,在学校牵头设立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开设中国陶瓷史、陶瓷鉴赏与修复、书画鉴定等多项实践与理论课程,为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培养输送了不少专业人才。还有晋中著名的私人博物馆道莅艺术馆,其收藏的山西地方窑口瓷器在山西享有盛誉,曾举办过“黑白·境界——山西窑古陶瓷艺术展”、“中华名瓷·千年介休窑——十二至十四世纪山西介休窑古陶瓷特展”等颇具特色的展览。
对于上述团体和藏家收藏的重要陶瓷精品,我都对其进行了收录,并在分卷中进行了较好的反映和表现。
记者:在负责分卷整个编撰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非常辛苦,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一定不少,能否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苦与乐?
穆青:由于我长年在一线从事古陶瓷的学术研究工作,以前也编撰过类似的陶瓷图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刚开始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觉得工作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但实际上到了真正开展工作的时候,才知道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主要碰到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从高度分散的民间藏品中进行甄选。晋冀两省的藏家众多且颇为分散,而藏品真赝混杂、良莠不齐则是民间收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海选的方式,无论时间还是工作量都难以承受。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圈选出一批藏品质量好、真品率高的藏家和团体。这样做虽然无法全面反映两省民间藏瓷的状况,但可操作性强,能够保证工作进度和避免大量的无谓鉴定。
其次就是藏家配合的问题。多数藏家态度积极,主动配合,甄选工作也就相对顺利。但也有一些握有精品的藏家出于种种原因不想将自己的藏品公诸于世,给我们留下些许遗憾。还有一些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消息的藏家,满怀热情毛遂自荐,但多数终因品质太差(或为赝品)而落选。
此外在藏品拍摄、照片质量、词条撰写等方面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本卷的几位副主编给予了积极配合,在联系藏家、拍摄藏品、提供资料、修改词条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河北邯郸的庞洪奇先生协助修改、撰写了部分磁州窑瓷器的词条,晋中文物局的成杰、郭晓燕协助拍摄了山西藏家的藏品。总之,在各方的努力下,碰到的各类问题最终都得到了圆满顺利的解决。
记者:晋冀分卷的工作即将完稿,您是否对民间陶瓷收藏又有了新的感悟。
穆青:是的,感悟还挺深的。我认为有意义的民间收藏行为,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努力搜集藏品,通过分类、整理、加工、修复、文字说明进行存档;二是展示藏品,与人交流,对藏品进行研究考察,撰与研究心得和论文;三是把研究成果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著书立说服务于全社会,这就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晋冀两地的藏家中就不乏这种境界高远者,他们从收藏瓷器入手,进而对照手中的藏品查文献,找资料,调查窑址。在获取丰富资料并系统分析研究后,撰写论文,参加专题研讨会,举办展览,出版文集。不少藏家还积极参与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向国家捐赠自己的藏品,展现出成熟收藏家的素养与风范。如邯郸的庞洪奇先生在峰峰矿区工作期间,就致力于磁州窑的保护与研究,关注城市建设中发现的瓷窑遗址,发表过《从考古调查看临水窑与彭城观台诸窑之关系》等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当之无愧的民间磁州窑专家。石家庄的陈建欣先生是河北最早收藏、研究浅绛彩的藏家,他主编的《浅绛彩瓷画》在收藏界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沧州的浅绛彩收藏团队将他们的精品集中起来,在沧州市博物馆举办“‘浅绛瓷韵’——沧州民间收藏中国晚清浅绛彩瓷绘艺术精品展”,开民间藏品进入国有博物馆展览之先河。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晋冀两省民间收藏界的成熟与进步,看到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
最后我要说的是,由于民间陶瓷收藏高度分散的特殊性,加之受出版时间、甄选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分卷收录晋冀两地民间收藏的历代瓷器只有260件,因韫椟藏珠而遗珍也就在所难免。但不管如何,衷心希望《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藏于民间的文物精华能够公诸于世,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心方面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记者:穆青老师您好!能否请您先介绍一下您参与并负责晋冀分卷工作的缘起?
穆青:早在几年前,河北美术出版社就在谋划出版一套反映我国民间古陶瓷收藏现状的丛书,但是个中却几经波折。直到2015年年初,河北美术出版社在与中国收藏家协会达成合作协议之后,相关的出版工作总算正式步入正轨,好事多磨吧!作为河北的古陶瓷学者,我经历了本套丛书从策划到执行的全过程,并最终受命担任河北、山西分卷的主编。
记者:山西、河北都是文物大省,且您所负责的分卷时间跨度长,涵盖地域不同,涉及窑口众多,藏家群体亦十分庞大。在前期甄选藏品的过程当中,想必您对晋冀两省的民间陶瓷收藏情况都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穆青:山西、河北都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且两地均为古代陶瓷的重要产区,这就为当地的古陶瓷收藏与研究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对古陶瓷历史和价值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地提升和深化,尽管从整体来看藏品良莠不齐,但两地仍涌现出不少颇具特色的收藏团体和收藏大家。由于工作关系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这些年来我与相关团体和藏家的联系还比较紧密,这也可以说是我做好晋冀分卷工作的信心基础和前提条件吧。
先来说说河北。
河北民间陶瓷收藏最大的亮点是磁州窑瓷器。在磁州窑所在地磁县、峰峰以及邯郸市,就聚集着一批痴迷于磁州窑文化的古陶瓷爱好者,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民间收藏而言,河北藏家收藏的磁州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稳居全国之首。如磁县众诚经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磁县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搜集保存有历代磁州窑瓷器两千余件,其中不少精品填补了国有博物馆相关藏品的空白。位于峰峰矿区的安氏磁州窑艺术馆,由峰峰矿区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搜集保存历代磁州窑瓷器六百余件,其中仅瓷枕一项就超过百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办磁州窑主题艺术馆。此外,河北还有许多零散的藏家,他们持有的藏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其中却不乏精品。
河北民间陶瓷收藏的另一个亮点则是浅绛彩瓷器。早在上个世纪初,河北的石家庄、沧州、保定一带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收藏、研究浅绛彩瓷器的群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筱藏斋主、空谷足音、海淡天高、反修防修、惠风美术馆等。由于起步早,加之对浅绛彩瓷器的理解与研究相对较深,他们搜集到了大量浅绛彩名家的作品,包括王少维《九如图》圆瓷板,程门《垂帘燕坐图》瓷板,金品卿《东坡洗砚图》笔筒,胡夔《一百二十有零图》尊等,在全国浅绛彩收藏圈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再来说说山西。
山西的民间陶瓷收藏同样富有特色,其中明清瓷器突出,这与明代以来晋商的崛起有关。驰骋明清两朝,称雄五百年的晋商为三晋大地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晋中、太原也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古陶瓷集散地。山西古陶瓷爱好者众多,可以说遍布全省各地,而其中以晋中、太原两地最为集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有代表性的藏家。如晋中的赵秉衡先生出自收藏世家,从16岁起就开始收藏,之后40年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搜集了大量精美的古代艺术品。他的藏品种类繁多,其中陶瓷藏品以明清民窑最为突出。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收藏外,几十年来多次向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太原市文物局等文博部门捐赠自己的藏品,被有关部门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奖”。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郑坚定老师也是山西资深的文物收藏家,在古陶瓷鉴定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很高的水平。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藏品以及标本资料,在学校牵头设立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开设中国陶瓷史、陶瓷鉴赏与修复、书画鉴定等多项实践与理论课程,为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培养输送了不少专业人才。还有晋中著名的私人博物馆道莅艺术馆,其收藏的山西地方窑口瓷器在山西享有盛誉,曾举办过“黑白·境界——山西窑古陶瓷艺术展”、“中华名瓷·千年介休窑——十二至十四世纪山西介休窑古陶瓷特展”等颇具特色的展览。
对于上述团体和藏家收藏的重要陶瓷精品,我都对其进行了收录,并在分卷中进行了较好的反映和表现。
记者:在负责分卷整个编撰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非常辛苦,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一定不少,能否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苦与乐?
穆青:由于我长年在一线从事古陶瓷的学术研究工作,以前也编撰过类似的陶瓷图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刚开始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觉得工作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但实际上到了真正开展工作的时候,才知道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主要碰到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从高度分散的民间藏品中进行甄选。晋冀两省的藏家众多且颇为分散,而藏品真赝混杂、良莠不齐则是民间收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海选的方式,无论时间还是工作量都难以承受。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圈选出一批藏品质量好、真品率高的藏家和团体。这样做虽然无法全面反映两省民间藏瓷的状况,但可操作性强,能够保证工作进度和避免大量的无谓鉴定。
其次就是藏家配合的问题。多数藏家态度积极,主动配合,甄选工作也就相对顺利。但也有一些握有精品的藏家出于种种原因不想将自己的藏品公诸于世,给我们留下些许遗憾。还有一些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消息的藏家,满怀热情毛遂自荐,但多数终因品质太差(或为赝品)而落选。
此外在藏品拍摄、照片质量、词条撰写等方面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本卷的几位副主编给予了积极配合,在联系藏家、拍摄藏品、提供资料、修改词条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河北邯郸的庞洪奇先生协助修改、撰写了部分磁州窑瓷器的词条,晋中文物局的成杰、郭晓燕协助拍摄了山西藏家的藏品。总之,在各方的努力下,碰到的各类问题最终都得到了圆满顺利的解决。
记者:晋冀分卷的工作即将完稿,您是否对民间陶瓷收藏又有了新的感悟。
穆青:是的,感悟还挺深的。我认为有意义的民间收藏行为,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努力搜集藏品,通过分类、整理、加工、修复、文字说明进行存档;二是展示藏品,与人交流,对藏品进行研究考察,撰与研究心得和论文;三是把研究成果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著书立说服务于全社会,这就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晋冀两地的藏家中就不乏这种境界高远者,他们从收藏瓷器入手,进而对照手中的藏品查文献,找资料,调查窑址。在获取丰富资料并系统分析研究后,撰写论文,参加专题研讨会,举办展览,出版文集。不少藏家还积极参与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向国家捐赠自己的藏品,展现出成熟收藏家的素养与风范。如邯郸的庞洪奇先生在峰峰矿区工作期间,就致力于磁州窑的保护与研究,关注城市建设中发现的瓷窑遗址,发表过《从考古调查看临水窑与彭城观台诸窑之关系》等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当之无愧的民间磁州窑专家。石家庄的陈建欣先生是河北最早收藏、研究浅绛彩的藏家,他主编的《浅绛彩瓷画》在收藏界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沧州的浅绛彩收藏团队将他们的精品集中起来,在沧州市博物馆举办“‘浅绛瓷韵’——沧州民间收藏中国晚清浅绛彩瓷绘艺术精品展”,开民间藏品进入国有博物馆展览之先河。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晋冀两省民间收藏界的成熟与进步,看到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
最后我要说的是,由于民间陶瓷收藏高度分散的特殊性,加之受出版时间、甄选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分卷收录晋冀两地民间收藏的历代瓷器只有260件,因韫椟藏珠而遗珍也就在所难免。但不管如何,衷心希望《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藏于民间的文物精华能够公诸于世,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心方面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