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语文学习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重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他们较强的语感呢?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习得,另一种是学得。语言习得,是指主体在自然母语环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还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尤其是母语的口语学习更是如此。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听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会听普通话。在对普通话语音材料的反复听的实践中,学生会逐步将抽绎出来的母语的口语规律以知识的形式内化,转换为自己的“内在模式”。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有的人将阅读仅仅理解为无声默读,造成语文课堂只能见到学生埋头看书的身影,而听不到琅琅读书声。重阅轻读乃至只阅不读的片面做法应该摒弃,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
  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简化了的阅览过程,“有会意”则是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把握。所以,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作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清·唐彪:《家塾教学法》),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我们未对这种民族化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加以整理、继承与发扬,而是简单斥之为“死记硬背”,弃置一旁。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二、强化语言训练,突出语言学得。
  语言学得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语言以形成言语能力的,母语的书面语学习大都采用学得方式。学生在语言学得中,“不仅接触经过专家精心选定的话语材料,而且接触各种语言知识,并有各种各样的实践训练”(李宇明:《语感简论》)。因此,语言学得与语言训练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学以致用,在语言学得中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训,指教师的训导与启迪,练,是学生的练习与操练。训练是教师正确指导下的科学练习,反映着师生之间的双向关系。
  要让学生练,必须有教师的训。但有的人将训简单地等同于“讲”,于是学堂变讲堂,教师大讲特讲,一讲到底。这种违背训示规律的“讲”,一者表现为逐字逐句的“串讲”,二者表现为过分执著于逐层逐段的“讲析”,为讲而讲。“串讲”以层层剥笋的形式将完整的课文肢解为孤立零碎的文字符号与失去意义联系的单个词语,“讲析”用所谓的条分缕析的方法将浑然一体的作品割裂为抽象干瘪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串讲”、“讲析”往往是见字不同词、见词不见句、见句不见段、见段不见篇,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碎尸万段,忽略学生对整体作品的感知与直觉体悟。对于一般人来说,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是知有不言、言有不尽。知有不言指学生已懂的不讲,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暂时不需要理解的不讲;言有不尽则是点到为止,给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这才是讲的艺术,才是真正地将训理解为讲。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有的人将训视为所谓“启发式的问”。无思维训练深度的“是非问”和在提问之前“保证”学生答不上来的“刁难问”,是无益于学生的语言练习的。提问不应存在什么固定模式,只有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这才是启发性提问教学原则的精髓所在。而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时时问、事事问、字字问、句句问、段段问、篇篇问,为问而问,并形成了由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什么?”“为什么?”拼凑起来的问的操作模式,问得学生晕头转向、坐卧不安,完全步入了问的误区。
  再说偏离训示规律的“讲”、“启发式的问”,是未认清我们母语的特性所致。汉语不同于西洋的“法治”的语言,是一种“人治”的语言(王力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黎锦熙语),其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形成不依靠形态的变化,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因而,母语学得中更主要的是依靠主体的心理因素和对语言的敏锐的直觉感受。语言训练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殆难指陈以言也”(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所谓“神遇”、“意会”,是使作者与读者、说者与听者通过语言文字以沟通、构筑“同见”、“同感”,形成语感。因而,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期刊
对肝癌患者而言,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70%.如何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项
期刊
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新闻宣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整个社会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有效
5月19日,由《经济》杂志社、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中国贸易报社、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市场调研中心、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2013(第九届)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在京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经济日报社副秘书
摘 要: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其技术复杂、成本昂贵,使应用受到限制。本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水污染的加剧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迫使人们在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手段,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更加安全的饮用水标准。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实践,以臭氧为主组成的复合应用技术,以其良好的处理效果成为给水深度净化技术的首选。  关键词:臭氧 发展  臭氧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有一百
期刊
在辽宁看红枫,人们的首选是本溪关门山。如今又多了一个“沟”——老边沟,这里景致更加丰富。10月中旬的一个艳阳天,我和两位同学及我五岁小外孙女柔柔一行三个半人,从省城沈
“春有山花烂漫,夏有樱桃满山.”樱桃沟,因樱桃而得名,也因樱桃而出名,更因樱桃而富民.樱桃沟村,现在名为“樱桃沟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和郧县的结合部,北距郧县
如果以10年为一个节点,可以说,从1997到2007年大约10年间,是国产葡萄酒的黄金年代.这个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葡萄酒作为一种带有舶来文化和时尚色彩
【摘 要】文章从高职德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对策  【作者简介】吉雍俊(1964-),江苏南通人,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  高职德育是高职教育阶段推行的德育活动,是旨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的
通过介绍新时期企业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意义,分析了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党建工作阻力及原因,提出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健全党内监督机制、调整党建工作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