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设计艺术中,许多视觉传达设计家抛弃了能够获取清晰性的完全图形,而应用了更加具有张力的、更加具有戏剧性的不完全形的构形方法。通过形的省略,分裂、模糊、暗示、遮盖、空缺等手法创造出不完全形,假如说完全形是人之本能对自然的模仿、概括、简化的结果,那么不完全形可能是人参与了更多、更复杂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充分运用审美直觉心理与美学相结合,将海报作品中图形的某些部分,进行有意识地省略,以此来深化和突出设计中传达出的信息内容,使作品“陌生化”,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能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关键词]不完全形 设计 视觉补充 联想 审美直觉心理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10128-01
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中巧妙地创造出不完全形并充分利用不完全形来引导人们的视知觉心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将人们观察设计作品时的视觉流程以及各种心理能力参与到设计作品的创作中与产品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则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所谓形的不完全不是消极的盲目滥破
不完全形有时是形的残缺。只要残缺的恰当,比完美的更美,《断臂的维纳斯》就是残缺美的典范。有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去给她接上最美的胳膊,结果发现,仍是她断臂时更美。残缺美让你产生更深层的震撼与怜悯,使你觉得可爱又可怜,产生惋惜,让你更加珍惜。不完全形有时候是形的省略。省略的部分肯定因为不重要,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能深化设计中传达出的信息内容,帮助观众理解其作品,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使作品“陌生化”,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创造具有“不完全”的图形时必须要保留图形的最主要特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阿恩海姆认为获取某一事物抽象形态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某类事物的最重要性质并构造出它的动态形式。同样在隐藏和缺失部分图形时,仅局限于非本质部分,将对象简化为单纯的基本形,创造出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结构,把某些重要性质或要点作为整个结构的“极点”“缩影”予以保留,这样才有利于观者的正确理解和“填充”。
二、不完全形可让人产生联想
不完全形有时候是形的模糊。只要模糊的恰当,就会让人想去“翱锤鼍烤”贡,于是乎就会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参与思考和补充,猜想和创造。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视知觉的“完结效应”。
图(1)是岗特·兰堡为德国戛赫尼S·菲舍尔出版招贴,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起始于人,亦终结于人, 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由一本巨大的书与无数的人们浑然一体的广告,主图形的不完全,但并没有不完全的感受,并把书与人的理念恰当的表达出来了。这种补足活动“得益于我们知觉活动自身向简化结构发展的倾向。” ①而且尤其容易发生在刺激物有明晰的轮廓线的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并不存在,但看上去却存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事物的缺席或隐匿的部分,也会成为知觉对象的一个积极的或肯定的成分。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这种认识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在广告设计和标志设计中,我们常常尽可能地创造出简洁明了的图形来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的诉求重点突出。同时,在这简单的图形中我们又希望包含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信息,使作品单纯却不空洞,简洁又回味无穷。如果我们在设计中创造图形时巧妙地运用人们心理上的“完结效应”尽管图形本身是残缺的,但仍能使大脑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利用视知觉的这种心理,不仅将得到更简练抽象的造型,同时创造图形设计更能增加我们视觉的陌生感、新鲜感和趣味性。
不完全形是秩序的中断,正是秩序的中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产生了视觉或听觉的显著点,而这些显著点常常是装饰形式和艺术形式的趣味所在。真正有感染力的不完全的形,不是看上去模棱两可,而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的部分突出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力”或“张力”。①如图(2)(3)这两张舞会海报是由日本设计师齐腾诚设计的,通过对完整形的截取、截断,就像音乐的休止符,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一样,造成不同程度的停顿,在这种停顿之处蕴涵着和聚集着极力突现的力,并与主图形形成作用与反作用力这样一种互动的力。它有时与音乐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停顿之后还继而有之。不完全形在思维判断上的停顿使人思索,并使观者参与到作品中,产生丰富联想。
对不完全形的联想会受到观者过去之经验的影响②。人们以各自的经验或价值取向进行补充。每个人补充的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人补充的更不一样。补充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其形或作品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所以说不完全形具有指示和暗示的功能。不完全形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它可以激发人们去联想,联想主义美学家认为,主观联想乃是审美体验的真正根源。它让你紧张的投入思考,唤起你过去许多的审美经验和感受,从而使你回味过去的体验,可能又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因而达到忘我的境界。如图(4)中,由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设计的大学生化装舞会招贴,初看像一张具有装饰性的图案,比较吸引观者的目光,细看发现原来是个丰满的女人体,由于这是个化装舞会的海报,作者的表现手法与主题相符,原来暖味的图形,也一目了然。
在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上,形经历着一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从完全的形过渡为不完全的“形”。不完全形完全是人为之形,包涵着人类的深层心智。不完全形也有形形色色,不完全的方式和程度也是多种多样,它在生活中和艺术上的应用更是千变万化,难以尽述。不完形在心理上的不完整,审美上的不充足,接受上的不确定,使其在意义上呈现无限可能性和丰富多元性。它总是处在一种恰当的尺度和边界之上,这可能也是艺术要探索的尺度和边界。所以说,不完全形在艺术上是更有意义的形,成为现代和后现代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法。
参考文献:
[1]R·阿恩海姆(美), 翻译:腾守尧,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所3月第1版,第109页.
[2]昂利·柏格森(法),翻译:肖聿,材料与记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116-158页.
[关键词]不完全形 设计 视觉补充 联想 审美直觉心理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10128-01
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中巧妙地创造出不完全形并充分利用不完全形来引导人们的视知觉心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将人们观察设计作品时的视觉流程以及各种心理能力参与到设计作品的创作中与产品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则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所谓形的不完全不是消极的盲目滥破
不完全形有时是形的残缺。只要残缺的恰当,比完美的更美,《断臂的维纳斯》就是残缺美的典范。有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去给她接上最美的胳膊,结果发现,仍是她断臂时更美。残缺美让你产生更深层的震撼与怜悯,使你觉得可爱又可怜,产生惋惜,让你更加珍惜。不完全形有时候是形的省略。省略的部分肯定因为不重要,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能深化设计中传达出的信息内容,帮助观众理解其作品,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使作品“陌生化”,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创造具有“不完全”的图形时必须要保留图形的最主要特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阿恩海姆认为获取某一事物抽象形态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某类事物的最重要性质并构造出它的动态形式。同样在隐藏和缺失部分图形时,仅局限于非本质部分,将对象简化为单纯的基本形,创造出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结构,把某些重要性质或要点作为整个结构的“极点”“缩影”予以保留,这样才有利于观者的正确理解和“填充”。
二、不完全形可让人产生联想
不完全形有时候是形的模糊。只要模糊的恰当,就会让人想去“翱锤鼍烤”贡,于是乎就会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参与思考和补充,猜想和创造。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视知觉的“完结效应”。
图(1)是岗特·兰堡为德国戛赫尼S·菲舍尔出版招贴,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起始于人,亦终结于人, 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由一本巨大的书与无数的人们浑然一体的广告,主图形的不完全,但并没有不完全的感受,并把书与人的理念恰当的表达出来了。这种补足活动“得益于我们知觉活动自身向简化结构发展的倾向。” ①而且尤其容易发生在刺激物有明晰的轮廓线的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并不存在,但看上去却存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事物的缺席或隐匿的部分,也会成为知觉对象的一个积极的或肯定的成分。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这种认识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在广告设计和标志设计中,我们常常尽可能地创造出简洁明了的图形来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的诉求重点突出。同时,在这简单的图形中我们又希望包含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信息,使作品单纯却不空洞,简洁又回味无穷。如果我们在设计中创造图形时巧妙地运用人们心理上的“完结效应”尽管图形本身是残缺的,但仍能使大脑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利用视知觉的这种心理,不仅将得到更简练抽象的造型,同时创造图形设计更能增加我们视觉的陌生感、新鲜感和趣味性。
不完全形是秩序的中断,正是秩序的中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产生了视觉或听觉的显著点,而这些显著点常常是装饰形式和艺术形式的趣味所在。真正有感染力的不完全的形,不是看上去模棱两可,而是通过省略某些部分,将另外一些关键的部分突出出来,并且进一步使这些突出部分蕴含着一种向某种完形“运动”的“压力”或“张力”。①如图(2)(3)这两张舞会海报是由日本设计师齐腾诚设计的,通过对完整形的截取、截断,就像音乐的休止符,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一样,造成不同程度的停顿,在这种停顿之处蕴涵着和聚集着极力突现的力,并与主图形形成作用与反作用力这样一种互动的力。它有时与音乐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停顿之后还继而有之。不完全形在思维判断上的停顿使人思索,并使观者参与到作品中,产生丰富联想。
对不完全形的联想会受到观者过去之经验的影响②。人们以各自的经验或价值取向进行补充。每个人补充的都不一样,每个时代的人补充的更不一样。补充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其形或作品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所以说不完全形具有指示和暗示的功能。不完全形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它可以激发人们去联想,联想主义美学家认为,主观联想乃是审美体验的真正根源。它让你紧张的投入思考,唤起你过去许多的审美经验和感受,从而使你回味过去的体验,可能又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因而达到忘我的境界。如图(4)中,由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设计的大学生化装舞会招贴,初看像一张具有装饰性的图案,比较吸引观者的目光,细看发现原来是个丰满的女人体,由于这是个化装舞会的海报,作者的表现手法与主题相符,原来暖味的图形,也一目了然。
在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上,形经历着一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从完全的形过渡为不完全的“形”。不完全形完全是人为之形,包涵着人类的深层心智。不完全形也有形形色色,不完全的方式和程度也是多种多样,它在生活中和艺术上的应用更是千变万化,难以尽述。不完形在心理上的不完整,审美上的不充足,接受上的不确定,使其在意义上呈现无限可能性和丰富多元性。它总是处在一种恰当的尺度和边界之上,这可能也是艺术要探索的尺度和边界。所以说,不完全形在艺术上是更有意义的形,成为现代和后现代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法。
参考文献:
[1]R·阿恩海姆(美), 翻译:腾守尧,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所3月第1版,第109页.
[2]昂利·柏格森(法),翻译:肖聿,材料与记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116-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