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62-1
一、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1.重“合作”轻“自主”。据笔者观察常有几种情况:学生能做的事不让学生去做。如了解作者和文常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生难字的书写和注音。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课堂上经常教师讲一阵之后即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随即一半学生调过头去,一阵“热闹”之后,没有经过思考或充分的思考,学生很难说有什么收获。不少的学生只动口,不动手,部分学生处于零思考、零动笔状态。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大量剥夺。
2.重“形式”轻“探究”。形式上的分组不等于合作,形式上的讨论不等于探究。在现在教学中,老师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舍不得给时间让学生适当的独立思考;有时为了响应课改,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老师安排学生探讨的问题也只是过于简单的问题;就是公开课上老师也不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喊几个学生作交流发言,代表自己说出备课中设计好的答案,似乎这样老师才会放心。这样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匆匆展开的讨论,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
3.重“主体”轻“主导”。目前,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被越来越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略,为了强调合作,有的教师把课堂的时间大多用在提问、讨论、表演等形式上。有时合作成了聊天,表演成了“闹花灯”,教师只能成为看客。这样久了,合作就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必然使老师和学生丧失了合作的兴趣。
4.重“结果”轻“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入,当今的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其一,有些教师缺失事业心,急功近利,追求的只是升学率。其二,学生很注重现实,重视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获取答案的过程、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与否,而对学生合作的参与程度、思维流程、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不作应有的关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作内容
(1)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独立自学或全班共同学习;而某些复杂、综合性强,又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靠个体的力量解决不好,那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贯通,找到新的答案,更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初三下学期在学习完孟子的文章后,就提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孟子善于说理,但离不开他的语言艺术,你能结合所学的课文,说说其语言特点吗?
(2)方法、结果易出现分歧的内容。当学生就某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或辩论,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使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张扬。
(3)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内容。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它的多元性、复杂性,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合作学习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倾听同学的思考结论,突破个人思维的定势,拓展自己的视野。
(4)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内容。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有想说说的冲动,这时为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发言,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满足学生的愿望。皮亚杰指出:“正是同伴由于观点不同导致的讨论,有可能使学生实现认知重构,导致认知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
2.如何组织
(1)教师要精心组织。一是分组。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等因素,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二是分工。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组长,组长组织大家朗读、讨论、辨析、交流。每次活动推选出一位代表作本组的“发言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从而获得成就感。三是明要求。在每次小组活动前,教师要明确指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否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如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泽东,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
(2)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为前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效的合作和探究必须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为前提。每个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主要表现在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和对某个专题问题的思考、字词的掌握、作者和背景材料的了解。没有这个前提,学生听和说的交流都成空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激励、引导、组织学生作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上遇“问题”,教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
(3)点拨合作学习的技能。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讨论方法。教师或指导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或示范表述,或设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积极性。
(4)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语文合作学习是为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机会,因此评价不可用“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要针对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62-1
一、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1.重“合作”轻“自主”。据笔者观察常有几种情况:学生能做的事不让学生去做。如了解作者和文常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生难字的书写和注音。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课堂上经常教师讲一阵之后即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随即一半学生调过头去,一阵“热闹”之后,没有经过思考或充分的思考,学生很难说有什么收获。不少的学生只动口,不动手,部分学生处于零思考、零动笔状态。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大量剥夺。
2.重“形式”轻“探究”。形式上的分组不等于合作,形式上的讨论不等于探究。在现在教学中,老师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舍不得给时间让学生适当的独立思考;有时为了响应课改,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老师安排学生探讨的问题也只是过于简单的问题;就是公开课上老师也不会让学生各抒己见,喊几个学生作交流发言,代表自己说出备课中设计好的答案,似乎这样老师才会放心。这样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匆匆展开的讨论,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
3.重“主体”轻“主导”。目前,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被越来越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略,为了强调合作,有的教师把课堂的时间大多用在提问、讨论、表演等形式上。有时合作成了聊天,表演成了“闹花灯”,教师只能成为看客。这样久了,合作就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必然使老师和学生丧失了合作的兴趣。
4.重“结果”轻“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入,当今的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其一,有些教师缺失事业心,急功近利,追求的只是升学率。其二,学生很注重现实,重视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获取答案的过程、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与否,而对学生合作的参与程度、思维流程、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不作应有的关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作内容
(1)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独立自学或全班共同学习;而某些复杂、综合性强,又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靠个体的力量解决不好,那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贯通,找到新的答案,更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初三下学期在学习完孟子的文章后,就提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孟子善于说理,但离不开他的语言艺术,你能结合所学的课文,说说其语言特点吗?
(2)方法、结果易出现分歧的内容。当学生就某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或辩论,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使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张扬。
(3)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内容。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它的多元性、复杂性,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合作学习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倾听同学的思考结论,突破个人思维的定势,拓展自己的视野。
(4)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内容。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有想说说的冲动,这时为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发言,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满足学生的愿望。皮亚杰指出:“正是同伴由于观点不同导致的讨论,有可能使学生实现认知重构,导致认知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
2.如何组织
(1)教师要精心组织。一是分组。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等因素,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二是分工。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组长,组长组织大家朗读、讨论、辨析、交流。每次活动推选出一位代表作本组的“发言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从而获得成就感。三是明要求。在每次小组活动前,教师要明确指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否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如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泽东,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
(2)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为前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效的合作和探究必须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为前提。每个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主要表现在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和对某个专题问题的思考、字词的掌握、作者和背景材料的了解。没有这个前提,学生听和说的交流都成空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激励、引导、组织学生作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上遇“问题”,教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
(3)点拨合作学习的技能。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讨论方法。教师或指导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或示范表述,或设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积极性。
(4)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语文合作学习是为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机会,因此评价不可用“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而是要针对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