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将“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重要的理念提出来,就是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实践,就其中的旋律创作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破除神秘,激发创作兴趣
提到旋律创作,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很神秘,认为专业性很强,只有作曲家才能完成。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树立学生的创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填写结束音练习:| 7 7 6 | 5 5 4 | 3 2 3 4 | 5 — | 7 7 6 | 5 5 4 | 3 3 2 2 |( )||。通过指导学生唱谱,学生很快能感觉出结束音为“1—”,这时教师应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信心。
二、各个领域渗透,打好创作基础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创作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基本的创作方法指导。
1.发展音乐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培养学生听辨音色、音高、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能为学生进行旋律创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培养基本素质。
2.培养想象能力。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为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空间,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尽量不用 “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应为进行旋律创作培养学生必要的素质。
3.渗透创作方法。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旋律创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创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旋律创作的方法主要有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移位重复)和对比两类,教师可以结合歌唱、欣赏等教学领域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时,我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比较分析:
|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学生很快发现了这首歌曲旋律发展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再加以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根据规律学习、记忆乐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渗透了创作方法的指导。
三、积极组织,展开创作实践
旋律创作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享受创作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以提高。
1.创设情境,开展创作活动。不少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在某种情境的感染下创作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如刘天华的《良宵》、马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这些音乐作品是在特定情境下灵感的迸发、情感的宣泄。在旋律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收集多方面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现等方式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投入到积极的创作活动之中。
2.趣味游戏,即兴创作旋律。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生的参与,利用游戏组织音乐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融入游戏,使创作活动更具即兴性,学生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我给定节奏“X XX XX X”,要求学生运用“do、re、mi、fa、sol、la”这几个音进行创作接龙游戏,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敏捷,出现了诸如“ 1 11 12 3 → 3 33 34 5 → 5 56 54 3 → 3 34 32 1”的创作。
3.利用乐器,辅助创作教学。在创作教学中,可以利用乐器进行音准等方面的辅助。口琴、竖笛等乐器具有音高固定、易学、廉价等优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乐器进行旋律创作活动,如通过“旋律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在演奏中创作,在创作中演奏。在利用器乐进行创作的活动中,学生便于倾听并及时完善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演奏乐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作音乐。
4.运用软件,展现创作成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音乐及音乐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音乐教师应积极学习运用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易操作的音乐软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音乐教学中,从而带来音乐教学的全新局面。在旋律创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播放出来,大家一起倾听,发表见解,还可以给学生的作品配上低音、和弦伴奏及打击乐器,再让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创作成果,学生定会兴奋不已。正如富尔克所说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责编 刘宇帆)
一、破除神秘,激发创作兴趣
提到旋律创作,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很神秘,认为专业性很强,只有作曲家才能完成。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树立学生的创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填写结束音练习:| 7 7 6 | 5 5 4 | 3 2 3 4 | 5 — | 7 7 6 | 5 5 4 | 3 3 2 2 |( )||。通过指导学生唱谱,学生很快能感觉出结束音为“1—”,这时教师应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信心。
二、各个领域渗透,打好创作基础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创作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基本的创作方法指导。
1.发展音乐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培养学生听辨音色、音高、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能为学生进行旋律创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培养基本素质。
2.培养想象能力。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为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空间,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尽量不用 “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应为进行旋律创作培养学生必要的素质。
3.渗透创作方法。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旋律创作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创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旋律创作的方法主要有重复(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移位重复)和对比两类,教师可以结合歌唱、欣赏等教学领域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时,我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比较分析:
|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学生很快发现了这首歌曲旋律发展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再加以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根据规律学习、记忆乐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渗透了创作方法的指导。
三、积极组织,展开创作实践
旋律创作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享受创作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以提高。
1.创设情境,开展创作活动。不少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在某种情境的感染下创作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如刘天华的《良宵》、马可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这些音乐作品是在特定情境下灵感的迸发、情感的宣泄。在旋律创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收集多方面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现等方式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投入到积极的创作活动之中。
2.趣味游戏,即兴创作旋律。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生的参与,利用游戏组织音乐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融入游戏,使创作活动更具即兴性,学生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我给定节奏“X XX XX X”,要求学生运用“do、re、mi、fa、sol、la”这几个音进行创作接龙游戏,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敏捷,出现了诸如“ 1 11 12 3 → 3 33 34 5 → 5 56 54 3 → 3 34 32 1”的创作。
3.利用乐器,辅助创作教学。在创作教学中,可以利用乐器进行音准等方面的辅助。口琴、竖笛等乐器具有音高固定、易学、廉价等优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乐器进行旋律创作活动,如通过“旋律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在演奏中创作,在创作中演奏。在利用器乐进行创作的活动中,学生便于倾听并及时完善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演奏乐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作音乐。
4.运用软件,展现创作成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音乐及音乐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音乐教师应积极学习运用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易操作的音乐软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音乐教学中,从而带来音乐教学的全新局面。在旋律创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播放出来,大家一起倾听,发表见解,还可以给学生的作品配上低音、和弦伴奏及打击乐器,再让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创作成果,学生定会兴奋不已。正如富尔克所说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