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从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措施 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概述
现阶段所提起的合作学习理论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所提出的,其经历了理论创造初期、措施形成以及和其他相关的理论进行融会贯通这几个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当中运用非常广泛。我国著名的教授王坦对于合作学习进行如下解释:“合作学习的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在异质的小组中进行互相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罚依据的教学措施。”即合作学习属于水平各异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去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学习小组当作基本模式;拥有对应的导向目标;在一种互相帮助的氛围中,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实施积极的互助;采用小组成绩考察和奖罚的依据;最终的目的在于推动小组当中的每一个学生有所提升
二、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英语课堂的具体措施
1.明确合作目标与任务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前,英语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的内容来帮助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小组设计完成以后,教师应当依照教材的内容来分配合作的具体任务,使得每一个小组当中的成员都能够清楚自身的学习任务、自己在小组当中所担任的角色,并且根据教师制定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小组合作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语言表达水平,以免设计的合作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教师要统管全局,应当清楚任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能够猜想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何种因难,通过综合考虑以后,使任务设计充满操作性。
2.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保持 “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 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当堂检测 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及时,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要避免的问题
1.避免合作概念表面化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经常组织这样一些很简单的形式上的小组活动:让某一小组一起朗读屏幕上的几个问题,让某一小组一起朗读课文;在教师校对答案前,让小组先一起校对答案,然后一起朗读正确答案。这样的现象不是个案,而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被大家默认了。那么这些看似小组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活动?能不能体现小组活动的基本内涵?
上述现象的发生是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概念理解偏差造成的,把小组合作的概念表面化了,以为只要小组一起参与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小组合作的内涵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我们不能误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一起读读课文等,就会出现合作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不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我们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的内涵,要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使其真正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避免合作内容简单化
在听7B Unit 5 Amazing things 的reading公开课中,教师用复习导入,问同学们知道哪些amazing things,在前面导入课中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了,教师看到没人回答就说,小组讨论一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这样的教学的内容需不需要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间的交流及师生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需要小组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的实际拓展活动。在7B Unit 7 A brave young man 课文教学中,教师最后设计小组活动:在火灾中如何自救逃生?学生们对这个话题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学习教育中是涉及的,但要用英语表达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此时利用小组合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性的内容也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知识流于形式。
3、避免合作学习只局限在课堂
合作学习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应该渗透迁移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课前、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和延伸。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合作活动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也可以设计课后合作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合作预习,例如在教学7B Unit 5 Amazing things时,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收集amazing things,经小组讨论,推出代表汇报结果。这样既可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设计能针对所教内容而又别具一格的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并及时根据反馈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如学完7A Unit 5 Let’s celebrate后,学生合作完成一份小组最喜爱的节日的英语手抄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措施 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概述
现阶段所提起的合作学习理论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所提出的,其经历了理论创造初期、措施形成以及和其他相关的理论进行融会贯通这几个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当中运用非常广泛。我国著名的教授王坦对于合作学习进行如下解释:“合作学习的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在异质的小组中进行互相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罚依据的教学措施。”即合作学习属于水平各异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去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学习小组当作基本模式;拥有对应的导向目标;在一种互相帮助的氛围中,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实施积极的互助;采用小组成绩考察和奖罚的依据;最终的目的在于推动小组当中的每一个学生有所提升
二、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英语课堂的具体措施
1.明确合作目标与任务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前,英语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的内容来帮助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小组设计完成以后,教师应当依照教材的内容来分配合作的具体任务,使得每一个小组当中的成员都能够清楚自身的学习任务、自己在小组当中所担任的角色,并且根据教师制定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小组合作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语言表达水平,以免设计的合作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教师要统管全局,应当清楚任务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能够猜想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何种因难,通过综合考虑以后,使任务设计充满操作性。
2.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保持 “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 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当堂检测 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及时,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要避免的问题
1.避免合作概念表面化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经常组织这样一些很简单的形式上的小组活动:让某一小组一起朗读屏幕上的几个问题,让某一小组一起朗读课文;在教师校对答案前,让小组先一起校对答案,然后一起朗读正确答案。这样的现象不是个案,而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被大家默认了。那么这些看似小组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活动?能不能体现小组活动的基本内涵?
上述现象的发生是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概念理解偏差造成的,把小组合作的概念表面化了,以为只要小组一起参与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小组合作的内涵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我们不能误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一起读读课文等,就会出现合作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它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不是一种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我们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的内涵,要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使其真正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使学生能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避免合作内容简单化
在听7B Unit 5 Amazing things 的reading公开课中,教师用复习导入,问同学们知道哪些amazing things,在前面导入课中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了,教师看到没人回答就说,小组讨论一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这样的教学的内容需不需要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同伴间的交流及师生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需要小组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的实际拓展活动。在7B Unit 7 A brave young man 课文教学中,教师最后设计小组活动:在火灾中如何自救逃生?学生们对这个话题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学习教育中是涉及的,但要用英语表达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此时利用小组合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性的内容也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知识流于形式。
3、避免合作学习只局限在课堂
合作学习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应该渗透迁移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课前、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和延伸。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合作活动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也可以设计课后合作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合作预习,例如在教学7B Unit 5 Amazing things时,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收集amazing things,经小组讨论,推出代表汇报结果。这样既可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设计能针对所教内容而又别具一格的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并及时根据反馈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如学完7A Unit 5 Let’s celebrate后,学生合作完成一份小组最喜爱的节日的英语手抄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