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棋布 飞阅古村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村落一直以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基因”为人们所关注。古村落自建村以来,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其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如何守住文化遗存的最后一道防线,成为当下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课题。
  溯源赵家堡 回顾宋王朝
  赵家堡位于福建漳浦,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北宋故都汴京城的立意布局建造而成的,绵延400年,至今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原型风貌,素有“宋城”、“闽南小汴京”之称。有人说这是一座没有皇帝的皇城,更是一个无法“完璧”的遗梦。
  公元1278年,元将张弘范攻陷南宋最后一个行都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殉国,整个大宋王朝便在呼啸的狂风和滔天骇浪中被彻底埋葬了!然而与赵家堡有关的人物赵若和以及其字孙的故事却从这里刚刚拉开序幕……
  很少有人知道,在宋史的最后一页中,大将张世杰带领16艘船只夺港而出。但是这些船只很快又被风浪淹没了。当时几乎没人知道,在这16艘被“淹没”的船中,其实有4艘逃了出来。船上载着年仅13岁的闽冲郡王赵若和以及侍臣许达甫、黄材等。在逃出元军包围和风浪之后,顺着海流向北漂泊,希望能回到他的封地福州,再图恢复。但在厦门的浯屿一带再遇台风袭击,他们只好解散随从,趁夜色弃船上岸潜入太武山下,隐藏下来。直到元军不再搜捕南宋宗室,他们才到漳浦县的佛昙镇隐姓埋名,改姓黄(取“黄”“皇”谐音)居住下来。
  岁月匆匆,一转眼元朝统治结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经朱元璋恩准,这些宋皇室的后裔才公开恢复赵姓。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赵若和的第九代孙、当了大官的赵范在退休还乡后,把家迁入内地。他选中了漳浦县湖西盆地东南侧,依傍着丹灶山而发育起来的硕高山。这里青山环抱,远避海盗侵害和城市的纷扰,田土肥沃,树木繁茂,可以养老课子,聚族蓄众。于是他先造了“完璧楼”再筑城墙及城中府第。他的儿子赵义继承父志又建造了外城,并在城中建造了大片园林、庙宇和房舍。
  赵义病逝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39年)。此后这座占地173亩,外城全长1082米,内墙长220米的古堡几乎没有再作过重大的修建。
  桂峰村 明清“小福州”
  桂峰古民居历史上曾名桂岭、又叫蔡岭、岭头,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占地面积13公顷,传统街区建筑群面积2.6万平方米。现存古民居39幢中,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整个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村中大厝布局集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主体皆为二进制穿斗式二层歇山顶木结构建筑。不用一钉一铁,全是榫铆镶嵌而成,斗拱翘角,装饰华丽,工艺精湛,雕刻精美,神态逼真,用料考究,做工细腻,数量繁多,保留完整,蔚为大观,是研究历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因受地形限制,桂峰村少有移山填海式的建设,大多是在原址上的复建,故能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风貌。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到此参观考察后惊呼:“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如今许多游客正是冲着这几十座古建筑而翻山越岭,远道前来探幽解秘,休闲消暑的。
  现存清代以前的古建筑39座,首推“祖厝”与“宗祠”。
  祖厝位于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结构,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背倚山脉如凤飞临,树木葱茏茂盛,对面横头墩似案横展于百米开外,墩上两坵大田像书远置案上,春来新秧纵横水面,形如字文,勘舆先生形象逼真地称之为“飞凤衔书”。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水井,清泉汩汩,誉为风水的“龙眼”。从建筑的风格来看,祖庙并不豪华,但在蔡氏子孙的心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的上游30米处,系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己酉进士蔡茂相高中后第二年主持兴建的。宗祠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方向270度,占地面积9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正堂为祀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中堂前是一个小庭院,院右边立一根围斗式石旗杆,高约六米,左右埕立有旗杆硖九副。门前华表小巧华丽,额书“蔡氏宗祠”,石门框刻有对联,上联为“绳其祖武唯耕读”,下联是“贻厥孙谋在俭勤”。登斯堂者,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际下村 名将甘国宝祖籍地
  位于屏南县甘棠乡的际下村,是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祖籍地。一条清澈的溪流把村庄一分为二,村里遍布黄墙黑瓦、廊桥、水车、祠堂、庙宇、石头垒成的水圳和卵石铺就的小巷、沟渠,有着江南水乡的恬淡。
  际下村得名于由附近文笔峰上奔流而下的龙漈瀑布,涧水流经古村,村民沿溪而居。站在高处远眺,整个古村落四面环山,双溪夹流,美不胜收。绕村而过的漈川溪清澈透底,村民往溪里放养了许多鲤鱼,并沿溪建了一条栈道。
  际下村离屏南县城15公里,现有村民300多户,多姓甘,是传统血缘村落。在屏南未分县时,漈下甘氏与洋角郑、富达蓝并称古田三大姓,尤其是到了清代出了一品大员甘国宝后,甘氏家族更加兴盛。清代后期,外姓逐渐淡出,甘姓成为漈下唯一的大族。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乳名利位。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农历已丑年五月十四日辰时出生于小梨洋村,自三岁起先后迁居际下村、古田县松吉乡长岭村、福州市文儒坊。自小聪颖好学,能文善武,21岁参加乡试二甲八名武进士,选为御前侍卫,自此步入仕途。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起,先后历任:广东右翼镇标中草游击,南雄副将,督标后营(兼署督标水师)参将,肇庆水师参将,虎口门香山、湖广洞庭水师副将,贵州威宁镇、山东兖州镇、江南苏松镇、浙江温州镇、闽粤南澳镇、云南开化镇、广东雷琼镇总兵,并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两度出任台湾镇挂印总兵,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升任广东提督,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调补福建全省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因积劳成疾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酉时病逝于泉州官置,享年68岁。甘国宝戎马一生,忠秉报国,无私无畏,清正廉洁,视百姓为父母,对下属如兄弟,功勋卓著,声名远播,为一代名将。   走进漈下,最为醒目的是坐落于村中心的古城楼,它建于明朝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坐南朝北,临溪与花桥相倚,为双层建筑,楼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城门条石弧拱,上书“漈水安澜”四个大字。甘姓族人视古城门为吉祥、平安之门,祖上告诫后人要无比珍惜古城楼,而且它还是村里的婚姻殿堂。漈川河畔的古城楼,与古廊桥“花桥”相依,按际下村的传统,所有甘姓男子娶亲,一定要先偕同新娘步入城门,环绕城内一圈,才能进自己的家门;甘姓女子出嫁时则要绕城内一圈,然后再出城门而去,以求吉祥如意。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溪山不数吴航胜,第一曾闻品晦翁
  千年古邑三溪村位于长乐江田镇,背倚屏山面向东海,潼溪、北溪和南溪穿村而过,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朱熹曾游览和传学于此,题“溪山第一”四字。
  三溪村的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是省级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自唐至清,仅潘氏一族就出进士上百人,有“一门十进士,四世五中丞”之美誉。横跨溪上的五座唐宋古石桥颇具江南水乡的意韵,端午龙舟夜渡是当地独有的习俗。“爱想闲,嫁到三溪石门前。水碓米,柴对行,担水门前溪,快活水头田。”这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老民歌。
  三溪村位于吴航十二景之一“屏嶂铺霞”所在的屏山脚下,距长乐市区15公里,由三溪、溪山、邦上3个村组成,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
  三溪村的屏山高不过百米,但登山途中景观美不胜收。山上大小岩石千姿百态,如猴头、猪首、母鸡下蛋、五蛇聚会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山腰有一个“皈愚洞”,由三块岩石顶托一块长25米、宽6米的巨石构成,周围古树参天,是村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附近还有“九仙洞”,天成石门供人出入,十几平方米的方形岩洞内供奉着“九仙君”,不少香客从老远跑到这个洞里“祈梦”。山巅巨岩有一深不见底的“天龙井”,传说一只小牛伸头到洞中喝水,不慎跌入井中不见,次日,人们在海边发现了它的尸体。
  站在山顶平坦宽阔的“龙背”上极目远眺,大海与蓝天相接,烟波浩渺,北至长乐国际机场南至牛角山,长乐南乡一带的村落尽收眼底,足令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三溪村有唐、宋、明古桥28座,现存26座,宋代的最多。其中南北双溪有唐宋石桥11座,分别为唐代的大桥,五代的龙桥,宋代的首桥、平桥、小桥、当桥、下桥、桥亭桥、塘仔桥,明代的佛厝桥、祠堂桥。具有代表性的首桥坐落于三溪之首,故名。
  三溪村的端午龙舟赛与别处不同,可以说是全国唯一。福建省原副省长潘心城有诗云:“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龙舟夜渡是当地独有的习俗,每年端午节来临,碧水清溪,岸上踏歌,相映成趣。三溪的龙舟竞渡有独特性,一是龙舟品种多,二是女人划龙舟,三是龙舟夜赛。三溪的龙舟竞渡活动是全民参与,有半尺长的玲珑小舟,专供10岁左右孩童戏舟,有四尺长适合青少年玩的,有26座位适合成年人竞赛的。端午节的夜晚,华灯初上,火树碧波,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艘艘龙舟疾如箭矢,吆喝声、欢呼声弥漫南溪两岸。此情此景,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闽南第一村 埭美宛如周庄
  红砖瓦,灰白墙,燕尾墙,绕村水……典型闽南建筑风格扑面而来。
  在九龙江南溪河畔龙海市东园镇境内,藏匿着一片保留完美且具有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的闽南古厝群,不久前,这片远离喧嚣的桃花源被人撩开神秘的面纱,“闽南第一村”埭美水上古民居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埭美村古厝多,古榕也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榕有五六棵,最为壮观的是一株有300多年历史的跨河古榕,村里人称它“卧龙”、“功劳古榕”。早些时候,埭美村只有木板桥没有石桥。每当发大水,这些木板桥都会被大水冲走,由于这棵树的树身跨过河面,村民就把它当成桥,船只还可以从榕树身下的拱门穿过。
  来到埭美,最想看的当然是“水绕村社,似佩玉带”的古厝群了。埭美古厝群四周环水,3.2公里、30多米宽的蜿蜒水道绕村而过,称之“祖厝港”,又称“护村河”,恰似玉带佩在古厝群,又如一条长龙盘旋着古民居。整片古厝群恰似飘浮在河面上,夕阳泛舟,古厝映影,形成独特景观。
  登上观景楼,276座古民居尽收眼底,村中最古老的40多座明清时代的古厝群傍水而建,布局整齐划一,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红瓦石墙,屋顶全部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
  据龙海市东园镇副镇长林志东介绍,埭美家势显赫,家族富裕,由于祖先有遗训:埭美子孙后代以后所建的房子不能超过后祠堂的高度。因此,埭美子孙谨遵祖先遗训,村里历经数百年都没有建造过楼房。
  泰宁大源村 魅力藏深山
  大源村位于泰宁县新桥乡西北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和全市首批“中央红军村”。
  大源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明清古建筑群,以民居为主,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有20余处。1934年3月,大源村成为了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新桥反击战的前沿阵地。新桥反击战历时6天,大小战斗8场,歼灭敌军1000余人,迟滞国民党军合围建宁的行动,是泰宁规模最大的战争。当时大源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山村就有数十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队伍。至今村里还保留着部分的红军指挥部(戴氏宗祠)和 “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标语以及红军不扰民的动人故事。
  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古建筑群和“红色记忆”,大源村还拥有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源傩舞”和“赤膊龙灯”。每逢传统节日或者游客齐聚时,村民们便会穿上衣服、戴上面具,敲打牛皮鼓,边唱边跳,沿村巷走遍整个村庄。伴随着粗狂的音律,这个深山里的古村落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青山绿水、古建斑驳、清幽宁静、傩舞粗狂、“红色记忆”犹存……依托多元文化,2010年年底,大源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荣获三明市首批“绿野乡居”特色民宿村,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五店市 喧嚣都市一抹红
  “五店市”这片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掩映在密集的高楼大厦中间。
  看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公布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的五店市,很多人以为是晋江市的一个行政区域。来自台湾的刘万铭就是这很多人中的一员。他说,自己在福建工作,经常看到“五店市”的新闻报道,他一直以为“五店市”是一个地方,比如是晋江市下面的一个乡镇或是一个区。
  但是当刘万铭不久前因为业务关系到了晋江,向朋友打听五店市在哪时,才知道“五店市”原来不是行政区域,而是一条老街。
  据晋江市当地一位史志研究者介绍,“晋江”的名字就源于“晋人沿江而居”,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南渡长江,逃入闽南,据河而居,因怀念故土,为河取名晋江,唐开元年间,设立晋江县。
  而“五店市”即“五家店铺发展起来的集市”,街区东南入口使用的“五店市”三个字取自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书法作品集字而成。五店市作为古代的集市和商旅中途暂息的驿站,历经130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晋江老城的核心区。
  据这位史志研究者讲,原来五店市是很大一片的,错落有致,清一色明清建筑。但当记者步入这个承载着晋江当地发展历史的老街时,如今的五店市不再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市场,而是只有短短几百米的红砖古厝。但五店市过去在闽南却很有名气,在闽南地区,以成片保护和开发规模论,五店市红砖古厝建筑群是最大的。
  闽南红砖古厝历来是“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写照。国台办之所以把五店市列为两岸交流基地,据说也与五店市的建筑风格有关。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40多万晋江人直接或间接从五店市辗转到台湾,还带去了红砖古厝的建筑技艺。
  而据台南史志记载,台湾开垦史上,台南府、鹿港和艋舺最为辉煌,这些地方的建筑与五店市红砖古厝一脉相承。■
其他文献
习近平新年贺词响彻奋斗之声  “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2016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向全国人民、面向全世界发表了这样一篇点燃激情、催人奋进的新年贺词。“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G20第十一次峰会成功举办,贺词中习近平回顾了2016年中国发展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又在新年
期刊
D1住:长城农家院 餐 :晚  北京接团,赴万里长之精华——金山岭长城创作,沿长城边走边拍, 傍晚在西五眼楼拍摄长城日落。  D2住:红山军马场 餐 :早中晚  早晨登长城小金山楼拍摄长城全景、日出,围场中餐后赴内蒙古坝上草原,沿途拍摄坝上冬季  风光、日落。  D3住:红山军马场 餐 :早中晚  早餐后换乘越野车小河头拍摄日出、晨雾、雪馒头、树挂,三拐子沟拍摄冰雪白桦林,下午北沟影视基地拍摄白桦
期刊
通常情况下,婚礼的焦点应该在新郎与新娘身上。然而,近日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婚礼上,一对新人却邀请大棕熊充当嘉宾,见证他们交换结婚誓词。现年30岁的新郎丹尼斯与新娘妮尔雅邀请了体重超过130公斤的大棕熊斯特潘来见证他们的婚礼。斯特潘在婚礼仪式中看起来非常惬意和活跃,甚至与新郎和新娘拍了许多照片。在关键时刻,它充当了证婚人的角色。
期刊
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公里,沿岸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做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福建的海岸线上凝聚了自然和历史的多彩魅力。  东山 全国最美的海岛  东山岛,别称陵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隶属于漳州市东山县,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中国第七大岛。2016年6月25日,国家海洋局在2016平潭国际海岛论坛上公布了201
期刊
福建的惠安女以其服饰奇特,极富地方传统色彩,再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极高的美誉。海峡摄影艺术学校惠安女民俗摄影创作团日前由学校老师胡文带队前往泉州惠安采风,来自福建福州、泉州、龙岩、宁德的34位团员参加。通过在泉州惠安摄影创作基地两天一夜的拍摄,团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收获满满。
期刊
磨刀匠,是磨刀剪的工匠。主要工具有磨刀石和抢子。磨刀石有粗石、细石之分。磨刀时先用粗石打磨,再用细石烫。抢子是开口的。磨刀离不开水,所以磨刀匠常常肩扛4条腿长板凳、带着小水桶、工具等。旧时磨刀匠还负责为身居闺阁的小姐磨铜镜。为招揽生意,常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个行业,所以现在街上仍然可见。  “磨剪子来……戗菜刀……”在老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  现年67岁
期刊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八闽大地,地形地貌起伏多变,闽风闽俗纷繁多姿,古迹新建俯拾皆是……让我们一起放飞视界,俯瞰不一样的八闽大地!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  派江吻海,山水相依。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  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  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风光优美,景色秀
期刊
在政和县城郊,有个小村子叫石圳,每天,众多游人涌进的这个小村子,原本寂静的小村落,今天是热闹的3A级风景区,而过去,石圳是个码头,躲在一角,寂寞了很多年。  90岁的林仁长是石圳村走溪河唯一健在的老艄公。因为村里人穷,建不起房子,为谋出路,村里人纷纷去走溪河当船夫。林仁长当年走溪河当艄公差不多十年时间,头几年为他人当船夫,20岁那年,自己也买了一艘可以运5000多斤货的木船。那时候,建瓯东游、渡潭
期刊
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联赛2016年10月赛日前评选揭晓。该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投稿近4000幅(组)。经评选,施维猛的《提线木偶》、陈秀容的《长汀斗轿》(组照)荣获一等奖,林惠贞的《观音阁茶馆》(组照)、施维猛的《三寸金莲》、陈颖聪的《全神贯注》、黄明慧的《鸟瞰》、赵建河的《烧塔仔》获二等奖,洪强成的《生生不息》等13幅(组)作品获三等奖。  首届上邦联赛即将进入收官阶段,从积分榜可以看出,第
期刊
第13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日前在上海评选揭晓。经过17位国内外评委对来自世界41个国家、地区和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111幅投稿作品进行了公正、认真、严格地评选,各大组别的金、银、铜牌等奖项得以产生。  福建作者荣获2金1银1铜的好成绩,仅次于浙江、上海,排名第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福建摄影人已在国际各大影展、影赛中收获了55枚金牌,展现了福建摄影人的实力。  近年来,福建省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