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前景不是一团漆黑
欧债问题是当前欧洲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也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欧债问题爆发三年多以来,对欧洲造成的冲击远远超出预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发酵。欧盟经济总体大幅下滑,部分国家连续负增长,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在10%以上徘徊。执政党几乎逢选必败,近20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发生更迭。民众福利普遍受损,对紧缩政策抵触情绪强烈。极端思潮、分裂主义和排外情绪抬头。一体化问题上,欧盟内部利益分歧增大。德国依靠自身经济优势在欧盟救助问题上的发言权增大,与重债国等矛盾分歧增加。“法德轴心”经历新一轮磨合期。欧洲国际行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欧洲的困境引发“欧元崩溃”和“欧洲解体”论,一些人认为欧元区解体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我认为应该客观准确地看待欧洲形势,不能把欧洲的前景看得一团漆黑。欧洲为应对欧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走上了综合治理之路,收到了一定效果。三年内,欧盟共召开了20多次峰会、40余次财长会,先后推出建立金融防火墙、缔结“财政契约”等重大举措。特别是近期出台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和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等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提振信心,欧债形势趋稳的一面有所增强。
欧洲需要抱团取暖应对危机, 一体化大方向难以改变。在应对欧债问题过程中,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要走出危机,必须依靠深化一体化。在危机倒逼之下,欧洲财政联盟、银行业联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还提出了构建政治联盟的构想。有人认为,欧盟过去三年里在一体化上取得的成就远超此前十年的总和。欧洲实力犹存,具备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
总的看,当前欧洲虽面临很大困难,但仍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我认为,欧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是欧洲坚定的支持者
我们始终认为,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在欧债形势最严峻的时刻,中国也没有改变对欧洲的看法,始终对欧洲一体化前景抱有信心,始终积极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的努力。我们利用多种场合重申“中国是欧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欧方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2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G20洛斯卡沃斯峰会期间宣布中国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中国通过不同方式支持歐元区重债国走出危机,并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等机构开展积极合作。同时,我们也要求欧方切实照顾中国的有关利益和关切,确保中方相关资金的安全。
中国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既有利于欧洲,也有利于自己。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紧密交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技术来源地。据测算,我们每出口1亿美元的商品,就能解决国内1.5万人的就业。欧洲经济增长下滑1%,中国出口增长就下跌6%。对欧债问题隔岸观火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领导人多次公开声明,帮助欧洲,实际上在帮助中国自己。
欧债问题为中欧加强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中欧互利合作不断加深,双向投资方兴未艾,特别是中国企业对欧洲“走出去”实现了重要突破。吉利集团并购瑞典沃尔沃是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当地员工高兴地说:“我很满意现在的新东家,能在沃尔沃工作已成为当地就业者的一种骄傲。”
中国坚定支持欧洲的真诚态度赢得了欧洲的信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欧中伙伴关系是世界架构中的核心,双方有共同的决心,要进一步推进这一关系,把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转化为新的机遇。欧洲领导人认为,中国在应对欧债问题上的所作所为“重大局、有远见、富有智慧”。欧洲舆论对中国的认识有了积极改观。许多欧洲人说,中国的行动体现了同舟共济的交友之道。一些多年来对中国抱有偏见的欧洲智库和媒体提出了“应该学习中国应对危机”、“学习中国改革”等观点。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对22个国家的民调显示,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至少有60%的被调查者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这一比例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欧洲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领先。我们有必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充分发挥中欧关系的潜力和作用。
欧债危机2012大事记
2012年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的一年,同时也是欧盟不断释放不和谐音符的一年。
早在1月,欧盟25国通过了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草案,而英国、捷克则拒绝签署。而且这25个国家也并非铁板一块。4月22日,法国社会党新任总统奥朗德要求修改“财政契约”,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严词拒绝,并表示“财政契约”不容谈判。5月初,欧盟委员会发布成员国经济状况年度报告,居然列举了12个问题经济体,其中西班牙被列在首位。6月22日,德、法、意、西四国首脑在罗马举行会议,同意用总额达1300亿欧元的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长。但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很快就成为欧债危机中第四个和第五个寻求援助的欧元区国家。6月底,欧盟夏季峰会在布鲁塞尔闭幕并取得三大成果:会议通过“增长与就业契约”,推出120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同意用欧元区救助资金购买重债国国债;欧洲稳定机制将可直接向银行注资,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构。但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7月却宣布,将欧元区拥有最高信誉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为“负面”,警告可能调降这三个国家的评级。10月底,欧盟首脑秋季峰会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闭幕。欧盟领导人在建立欧洲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方面达成一致,但在解决欧债危机最紧迫的多个棘手问题上没有任何进展。11月8日,希腊议会在民众抗议声中以微弱多数通过新一轮紧缩措施,它为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发放救助贷款铺平道路。但是在12月全世界似乎都认为希腊就在破产的边缘,并很可能成为欧盟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同时,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2012年也成为欧洲民众抗议声音最大的一年,大至英法,小如希腊捷克等国均出现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
欧洲在世界上的显赫地位已经开始发生震动,法德暗自角力,英国愈发游离,希腊、西班牙等国则朝不保夕,一个诺贝尔和平奖显然救不了欧洲,但是我们应该放弃希望吗? (章迪禹)
欧债问题是当前欧洲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也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欧债问题爆发三年多以来,对欧洲造成的冲击远远超出预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发酵。欧盟经济总体大幅下滑,部分国家连续负增长,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在10%以上徘徊。执政党几乎逢选必败,近20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发生更迭。民众福利普遍受损,对紧缩政策抵触情绪强烈。极端思潮、分裂主义和排外情绪抬头。一体化问题上,欧盟内部利益分歧增大。德国依靠自身经济优势在欧盟救助问题上的发言权增大,与重债国等矛盾分歧增加。“法德轴心”经历新一轮磨合期。欧洲国际行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欧洲的困境引发“欧元崩溃”和“欧洲解体”论,一些人认为欧元区解体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我认为应该客观准确地看待欧洲形势,不能把欧洲的前景看得一团漆黑。欧洲为应对欧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走上了综合治理之路,收到了一定效果。三年内,欧盟共召开了20多次峰会、40余次财长会,先后推出建立金融防火墙、缔结“财政契约”等重大举措。特别是近期出台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和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等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提振信心,欧债形势趋稳的一面有所增强。
欧洲需要抱团取暖应对危机, 一体化大方向难以改变。在应对欧债问题过程中,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要走出危机,必须依靠深化一体化。在危机倒逼之下,欧洲财政联盟、银行业联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还提出了构建政治联盟的构想。有人认为,欧盟过去三年里在一体化上取得的成就远超此前十年的总和。欧洲实力犹存,具备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
总的看,当前欧洲虽面临很大困难,但仍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我认为,欧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是欧洲坚定的支持者
我们始终认为,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在欧债形势最严峻的时刻,中国也没有改变对欧洲的看法,始终对欧洲一体化前景抱有信心,始终积极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的努力。我们利用多种场合重申“中国是欧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欧方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2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G20洛斯卡沃斯峰会期间宣布中国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中国通过不同方式支持歐元区重债国走出危机,并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等机构开展积极合作。同时,我们也要求欧方切实照顾中国的有关利益和关切,确保中方相关资金的安全。
中国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既有利于欧洲,也有利于自己。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紧密交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技术来源地。据测算,我们每出口1亿美元的商品,就能解决国内1.5万人的就业。欧洲经济增长下滑1%,中国出口增长就下跌6%。对欧债问题隔岸观火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领导人多次公开声明,帮助欧洲,实际上在帮助中国自己。
欧债问题为中欧加强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中欧互利合作不断加深,双向投资方兴未艾,特别是中国企业对欧洲“走出去”实现了重要突破。吉利集团并购瑞典沃尔沃是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当地员工高兴地说:“我很满意现在的新东家,能在沃尔沃工作已成为当地就业者的一种骄傲。”
中国坚定支持欧洲的真诚态度赢得了欧洲的信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欧中伙伴关系是世界架构中的核心,双方有共同的决心,要进一步推进这一关系,把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转化为新的机遇。欧洲领导人认为,中国在应对欧债问题上的所作所为“重大局、有远见、富有智慧”。欧洲舆论对中国的认识有了积极改观。许多欧洲人说,中国的行动体现了同舟共济的交友之道。一些多年来对中国抱有偏见的欧洲智库和媒体提出了“应该学习中国应对危机”、“学习中国改革”等观点。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对22个国家的民调显示,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至少有60%的被调查者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这一比例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欧洲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领先。我们有必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充分发挥中欧关系的潜力和作用。
欧债危机2012大事记
2012年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扩散的一年,同时也是欧盟不断释放不和谐音符的一年。
早在1月,欧盟25国通过了旨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草案,而英国、捷克则拒绝签署。而且这25个国家也并非铁板一块。4月22日,法国社会党新任总统奥朗德要求修改“财政契约”,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严词拒绝,并表示“财政契约”不容谈判。5月初,欧盟委员会发布成员国经济状况年度报告,居然列举了12个问题经济体,其中西班牙被列在首位。6月22日,德、法、意、西四国首脑在罗马举行会议,同意用总额达1300亿欧元的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长。但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很快就成为欧债危机中第四个和第五个寻求援助的欧元区国家。6月底,欧盟夏季峰会在布鲁塞尔闭幕并取得三大成果:会议通过“增长与就业契约”,推出120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同意用欧元区救助资金购买重债国国债;欧洲稳定机制将可直接向银行注资,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构。但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7月却宣布,将欧元区拥有最高信誉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调为“负面”,警告可能调降这三个国家的评级。10月底,欧盟首脑秋季峰会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闭幕。欧盟领导人在建立欧洲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方面达成一致,但在解决欧债危机最紧迫的多个棘手问题上没有任何进展。11月8日,希腊议会在民众抗议声中以微弱多数通过新一轮紧缩措施,它为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发放救助贷款铺平道路。但是在12月全世界似乎都认为希腊就在破产的边缘,并很可能成为欧盟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同时,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2012年也成为欧洲民众抗议声音最大的一年,大至英法,小如希腊捷克等国均出现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
欧洲在世界上的显赫地位已经开始发生震动,法德暗自角力,英国愈发游离,希腊、西班牙等国则朝不保夕,一个诺贝尔和平奖显然救不了欧洲,但是我们应该放弃希望吗? (章迪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