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直观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将搜集的苏州园林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舒缓优美的民族音乐,课上按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顺序播放。优美的氛围中,学生似乎徜徉于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尽在心中,学生很容易的把握了事物的特征。同样,《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事物说明文都适合运用此类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2. 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
如在《黄河颂》这篇诗歌教学时,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诗歌的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通过一些录像,感受这首歌产生的背景,感受黄河的澎湃,黄河的历史,感受如黄河水奔流不息的中华儿女,感受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坚强。从而酝酿真切的感情,当学生产生共鸣时,齐读课文一遍,在朗读中领会,在领会后朗读,接着播放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配上优美的画面,从中感悟文章的深意,据此而言,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更谈不上语文教学。
3. 补充资料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背影》时,为学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散文的文体常识等等。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课文教学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于其中,不仅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
4. 知识系统化
语文教学虽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将零散分布在六册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如可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记叙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戏剧知识、散文知识分别做成表格,再将这些表格做在一个课件里,提供给学生,不论是查阅还是识记,操作起来都非常方便,学生很轻易地就能把握这些知识系统。魏书生老师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也可以做成课件,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经典教学方法的整合。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艰巨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收稿日期:2010-08-24
1. 直观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将搜集的苏州园林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上舒缓优美的民族音乐,课上按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顺序播放。优美的氛围中,学生似乎徜徉于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尽在心中,学生很容易的把握了事物的特征。同样,《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事物说明文都适合运用此类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2. 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
如在《黄河颂》这篇诗歌教学时,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诗歌的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通过一些录像,感受这首歌产生的背景,感受黄河的澎湃,黄河的历史,感受如黄河水奔流不息的中华儿女,感受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坚强。从而酝酿真切的感情,当学生产生共鸣时,齐读课文一遍,在朗读中领会,在领会后朗读,接着播放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配上优美的画面,从中感悟文章的深意,据此而言,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更谈不上语文教学。
3. 补充资料 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背影》时,为学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散文的文体常识等等。运用计算机将大量与课文教学相关的资料集中存放于其中,不仅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而且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知识。
4. 知识系统化
语文教学虽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给学生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也不可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将零散分布在六册课本中的语文知识系统化,非常有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如可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记叙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戏剧知识、散文知识分别做成表格,再将这些表格做在一个课件里,提供给学生,不论是查阅还是识记,操作起来都非常方便,学生很轻易地就能把握这些知识系统。魏书生老师提到的语文知识树也可以做成课件,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经典教学方法的整合。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艰巨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收稿日期:201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