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过程,探讨并分析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其核心内容和关键步骤,提出将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课程体系,并对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82
1983年,中国第一家物业公司在深圳诞生,30多年来,中国物业行业发展迅速却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少真正懂得并且能够从事物业服务管理的人员,中高层管理者的缺口尤其大。物业行业发展为高校设立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物业管理与服务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因此,加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培养”既是行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未来只掌握一项技术、只能做一份工作的人在职场中都将处于被动发展的局面,只有具备从事多项工作能力的职员才具有选择的主动权。对未来的物业从业人员来说,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懂得服务心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拥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本文将于探讨的职业核心能力。
教高[2007]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另外,现在处于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对人力资源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面向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需要加强教学改革,设计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在做各种努力,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本文以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为例,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并阐述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如何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课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理解
1974年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D·梅腾斯(D·M ertens)提出“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该概念从一提出就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国内外很多学者都给出了相关的定义,目前普遍接受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从事职业过程中除了本职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是一种可转移的持久应用的能力,当人的职业发生改变时,这种能力能够帮助职业人快熟的适应新的环境,快速获取新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国际上,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为“新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或普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强调个人品质在职业中的作用,提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掌握新技术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职业可信能力的主要内容。英、德、没、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在致力于推行培养这些能力的教育模式,如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KC”教育。
我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关注相对较晚,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组织专家开发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培训课程。2007年,基本完成《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培训。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向全国发文,推出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项目,开展“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创新创业”六大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模块,并进行了教材开发、测评体系建立、考试题库建设与市场推广等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与国外不同,英、德、美等国家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到了学校教育体系,而我国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独立与教育体系,由社会专门的部门推动,学生要取得认证得再交钱去接受培训和考试。因此很多认证流于形式。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2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2.1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活动
基于物业服务的特点,参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标准,我院对物业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定为“沟通与协调能力、服务与合作能力、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我院课程设置标准,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其余的课程可以说都是为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服务的。职业核心能力指向比较明显的课程有服务心理学、人际沟通、服务礼仪、客户服务管理、职业与创业教育等。
我院从2006年开始,一直推行教学改革,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先后实施“项目化教学”、“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2我院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效果
笔者从2012年开始担任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从物业管理专业的申报工作到课程安排再到教师聘用和学生就业,都亲力亲为,从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理想。2013级物业管理专业是第一届毕业生总共47人,毕业后选择继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学生有35人,留在本行业的比例达75%。从数据看,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不错。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合作能力评价都较高,大都是好,这可能与我院一直强调学生的礼仪礼貌及服务意识有关。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大都在较好以下,说明我们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3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在“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笔者认为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难把握。物业管理专业有10门课以上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研室无法控制。虽然每门课程都有教学标准,但都各自为阵,有些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内容重复出现,显得杂乱。
第二,教学指注重课堂,忽略了课堂以外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学到的能力,他甚至要追溯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背景,学校的课堂可以有目的性的培养,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在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最终版完成。
第三,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仅仅是把相关课程当成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
第四,我校是高职院校,学习的积极性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理解力和领悟力也比本科院校的学校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对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新形势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上新的日程,加快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策略。
3.1把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一门课程放入课程体系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即分为职业素养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技能课、公选课四大类。
职业素养课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权利与义务、时政学习、体育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价值观的课程内容。职业素养课连续开设3学期,具体课程标准有教研室负责召集相关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
职业核心能力课教学内容整合社会心理学、沟通技能与谈判、活动组织、商务礼仪与服务礼仪、自动化办公、文案写作、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连续开设4学期,每个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既要有侧重点又要符合认知逻辑,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运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职业技能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业实务、物业管理法规、社区管理等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课连续开设3学期,让学生了解物业行业特点及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公选课学校规定,公选课开设2门课。连续开设2学期。
在周学时安排上遵照学校规定,由教研室统一调配。
3.2设立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组
训练由具有相关课程专业教师组成并分工合作,训练组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与步骤,详细的教学活动设计,发挥集体的力量,各自的特长对教学各个环节细化。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标准的修改,保证教学程序的规范,也保证教学内容的灵活。
3.3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表格与细则,建立学生职业能力测试库,分别对学生职业素养、核心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平均成绩作为教师的教学成绩。如有多个班级就把班级平均成绩作为教师教学成绩。
3.4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
积极采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化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直接影响课程成绩及奖学金的评选,既给学生压力也给学生动力。
此外,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雯,李淑珍,武红.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2]付永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
[3]刘韵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培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4]韩俊丽.高职院校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以物业管理为例[J].品牌,2014,(10).
[5]吴高潮.核心职业能力理论综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
[6]李飞.中西视域下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界定综述[J].职教通讯,2013,(23).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82
1983年,中国第一家物业公司在深圳诞生,30多年来,中国物业行业发展迅速却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少真正懂得并且能够从事物业服务管理的人员,中高层管理者的缺口尤其大。物业行业发展为高校设立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物业管理与服务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因此,加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培养”既是行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未来只掌握一项技术、只能做一份工作的人在职场中都将处于被动发展的局面,只有具备从事多项工作能力的职员才具有选择的主动权。对未来的物业从业人员来说,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懂得服务心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拥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本文将于探讨的职业核心能力。
教高[2007]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另外,现在处于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对人力资源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面向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加需要加强教学改革,设计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在做各种努力,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本文以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为例,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并阐述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如何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课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理解
1974年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D·梅腾斯(D·M ertens)提出“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该概念从一提出就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国内外很多学者都给出了相关的定义,目前普遍接受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从事职业过程中除了本职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是一种可转移的持久应用的能力,当人的职业发生改变时,这种能力能够帮助职业人快熟的适应新的环境,快速获取新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国际上,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为“新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或普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强调个人品质在职业中的作用,提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掌握新技术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职业可信能力的主要内容。英、德、没、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在致力于推行培养这些能力的教育模式,如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KC”教育。
我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关注相对较晚,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组织专家开发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培训课程。2007年,基本完成《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培训。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向全国发文,推出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项目,开展“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创新创业”六大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模块,并进行了教材开发、测评体系建立、考试题库建设与市场推广等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与国外不同,英、德、美等国家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到了学校教育体系,而我国是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独立与教育体系,由社会专门的部门推动,学生要取得认证得再交钱去接受培训和考试。因此很多认证流于形式。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2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2.1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活动
基于物业服务的特点,参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标准,我院对物业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定为“沟通与协调能力、服务与合作能力、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我院课程设置标准,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其余的课程可以说都是为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服务的。职业核心能力指向比较明显的课程有服务心理学、人际沟通、服务礼仪、客户服务管理、职业与创业教育等。
我院从2006年开始,一直推行教学改革,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先后实施“项目化教学”、“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2我院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效果
笔者从2012年开始担任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从物业管理专业的申报工作到课程安排再到教师聘用和学生就业,都亲力亲为,从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理想。2013级物业管理专业是第一届毕业生总共47人,毕业后选择继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学生有35人,留在本行业的比例达75%。从数据看,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不错。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合作能力评价都较高,大都是好,这可能与我院一直强调学生的礼仪礼貌及服务意识有关。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大都在较好以下,说明我们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3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在“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笔者认为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难把握。物业管理专业有10门课以上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研室无法控制。虽然每门课程都有教学标准,但都各自为阵,有些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内容重复出现,显得杂乱。
第二,教学指注重课堂,忽略了课堂以外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学到的能力,他甚至要追溯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背景,学校的课堂可以有目的性的培养,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在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最终版完成。
第三,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仅仅是把相关课程当成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
第四,我校是高职院校,学习的积极性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理解力和领悟力也比本科院校的学校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对我院物业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新形势下,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上新的日程,加快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策略。
3.1把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一门课程放入课程体系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即分为职业素养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技能课、公选课四大类。
职业素养课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权利与义务、时政学习、体育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价值观的课程内容。职业素养课连续开设3学期,具体课程标准有教研室负责召集相关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不重复。
职业核心能力课教学内容整合社会心理学、沟通技能与谈判、活动组织、商务礼仪与服务礼仪、自动化办公、文案写作、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连续开设4学期,每个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既要有侧重点又要符合认知逻辑,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运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职业技能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业实务、物业管理法规、社区管理等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课连续开设3学期,让学生了解物业行业特点及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公选课学校规定,公选课开设2门课。连续开设2学期。
在周学时安排上遵照学校规定,由教研室统一调配。
3.2设立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组
训练由具有相关课程专业教师组成并分工合作,训练组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与步骤,详细的教学活动设计,发挥集体的力量,各自的特长对教学各个环节细化。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标准的修改,保证教学程序的规范,也保证教学内容的灵活。
3.3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表格与细则,建立学生职业能力测试库,分别对学生职业素养、核心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平均成绩作为教师的教学成绩。如有多个班级就把班级平均成绩作为教师教学成绩。
3.4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
积极采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化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直接影响课程成绩及奖学金的评选,既给学生压力也给学生动力。
此外,教师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雯,李淑珍,武红.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2]付永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
[3]刘韵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培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4]韩俊丽.高职院校基于职业标准的课程设计研究——以物业管理为例[J].品牌,2014,(10).
[5]吴高潮.核心职业能力理论综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
[6]李飞.中西视域下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界定综述[J].职教通讯,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