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如诗 情境俱佳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在中国辉煌的文学史上书写下极为灿烂的一页,其后的千余年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苏东坡本人在北宋的政坛上却远不如在文学史上那么辉煌灿烂。他像一片漂在波谷浪峰里的树叶,一会儿被埋在谷底,一会儿又被抛上浪尖。王安石变法,他提出反对意见,被贬官;司马光废除新法,他反对全盘否定,又被贬官。遭贬官的他早已处变不惊,安之若素了。而且,每次贬官,都是他诗文才华的一次集中的喷涌。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时写就的精短散文小品。
  《记承天寺夜游》短小隽永、耐人寻味。全文共84字,写得却如画如诗,情境俱佳。“十月十二日夜”,月虽缺但已趋于圆满。天上纤云不存,浩浩长空,唯月独尊。清辉流泻于地,如何能睡?一人玩月,固然有趣,然偕一心境相同者玩赏,不是趣上增趣吗?“寻张怀民”便在情理之中了。而古寺清幽,喧嚣的白昼尚能闲出许多雅韵,何况夜乎?怀民不寝,不在等东坡又在等谁?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你看他两个漫步明月之下,月光如霞,月光如粉,月光如霜,清冷中有不可亵渎之高洁。人如鱼,人如鸟,人亦如风,游走于月色之中。东坡怀民同遭贬谪,“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他们皆大度之人,月光彻透肺腑,肝胆皆如冰雪,恰是这月夜旋律的强音了。此时,古寺万籁俱寂,月如水,而寺如湖,竹柏之影如水草,如藻荇,静静地躺着,构成一幅难以用色彩调染的绝佳的千古名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言两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幅“月色图”,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亦会有一千幅“月色图”。这一点实不为过。
  赏此文,常有泪化雪而落心间之感。作者“闲”时“旷达”,感受到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可以看出他是何等的光明磊落,胸无尘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不旷达又能如何?若在“闲”时不“旷达”一回,服一剂“天地清凉散”,那还如何面对生活?从这一角度看来,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又有另一番深深的启迪和教益!
其他文献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风景、物体、设施等所做的形象描绘。精彩出色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使读者欣赏到自然美景,而且还能让他们得到艺术创作上美的享受。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呢?  一、变换角度,展现异样精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对同一景物,不同的描写角度,得出的图景和画面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角度,从广义上来说,既指空间方位上的变化,即远近、高低、
期刊
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基于“任务群”的设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突破。“群文阅读”教学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拓展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者基本上是这
期刊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因声求气,通俗地讲,指的是我们可以运用朗诵这一方法,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心境去体会话语情境,由此去揣摩作品人物的情绪,解读他们的思想。在苏教版必修三中,“因声求气”作为一个板块被编排在“寻觅文言津梁”专题里。笔者在开设公开课《烛之武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受到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制约,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教师上课时或进行专题讲解或一味赏析,学生被动接受或成为“看客”,因此,古代诗歌教学一直困惑着很多教师。   一、诵读涵泳,品味意境  诗歌重在诵读,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宁可牺牲掉一些空洞乏味的分析和生拉硬拽的引导,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诵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人士的朗读录音,与学生的朗诵穿插播放,
期刊
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只是課堂的授课,还有之后的复习辅导。教学结构不应该只有授课的课堂,还要有复习巩固的课堂。复习辅导课的设计要包含语文基础知识认知和文化情感认知的内容。辅导课堂要成为学生“实学”的阵地,“觉悟”的契机,冲刺的“利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落实到教育上,就为我
期刊
叶澜教授好课五实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认为,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年版)》亦强调核心素养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实施建议上还提出“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此视阈下的教学设计,笔者总结出巧与实的策略,下面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具体阐述。  一、巧“言”实“文”,重“言”更重“文”  作家贾
期刊
高三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但是退一步讲,即便高三一年中真的紧张得没有时间听广播、看新闻、读报刊,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发掘,就会发现:课文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汪洋大海,语文练习、语文试卷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辅导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种方法。   一、语文课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搜肠刮肚地
期刊
绝 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内容梳理〕    这首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令人目夺神迷。你看,满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鲜花朵朵,简直就像燃烧着的火焰,多么绮丽,多么灿烂!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施以碧绿、青葱、火
期刊
蔡厚示,字佛生,笔名艾特,1928年5月生于南昌三江镇,祖籍宜丰,“江南夫子”蔡用之裔孙,蔡剑42世孙。久闻蔡老大名和他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而且,我还了解到蔡老是北大的学生,为管窥蔡老那解不开的文学情结,带着《语文世界》小读者关心的问题——名人小时候是如何学习语文的,在福州蔡老的家中,我见到了这位历尽沧桑的长者——蔡老虽已过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满头银发,似乎在展示他满腹的经纶。提及文学,我们的
期刊
在人类历史风云激荡、苦难深重的20世纪初期,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艺术家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分别作传(合称《名人传》)。在这三部传记中,作者没有对艺术家的生平做详细的叙述,也没有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着力刻画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三位艺术家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品格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的交响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