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电子课件演示已经成为当下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式。但是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仍需慎重,如果使用得当,固然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多媒体教学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弥补多媒体教学的缺陷和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应继续保留并发挥其“剩余”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主体;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93-01
在本校的一节数学课上,某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应用各种动画演示,以及各种动态图的生成,使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艺术交相辉映。但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授课知识依然云里雾里,显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因为使用多媒体而明显提高。我认为,审慎对待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变得十分重要。
一、完败的多媒体使用案例
【案例1】教师出示课件——绿草如茵的地面上长着一颗樱桃树,上面结着5颗樱桃,鲜红圆润,一只红嘴蓝鹊停在树枝上,引吭高歌:“樱桃小嘴真可爱,我要吃樱桃……”于是,蓝鹊叼着2颗并蒂樱桃飞走了。当教师要言归正传时,一位学生满脸狐疑地质问:“老师,蓝鹊的嘴巴是红色的,是不是因为樱桃吃多了?”话音未落,其他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的认为,蓝鹊的嘴巴从小就是红色的,所以喜欢吃樱桃;有的认为,有的樱桃是紫色的,那为什么蓝鹊吃了之后不是紫色的嘴巴……看着课堂陷入一团糟,教师忙不迭截住话头,圆场道:“蓝鹊只喜欢品尝樱桃的美味,它的嘴和樱桃的颜色没有关系。”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授5以内的减法法则,如计算“5-2=”,可供挑选的教学素材多不胜数,教师为了追求新颖,用绚烂的色彩和诱人的动画开场进行教学,结果适得其反,喧宾夺主,色彩斑斓的声像光影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对数学的分辨力。
【案例2】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师先出示小猪佩奇一家采蘑菇的动画(野地里有20个金针菇、30个草菇、50个平菇),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有的问:“小猪佩奇喜欢吃什么蘑菇?”有的问:“这里哪种蘑菇营养价值最高?哪种蘑菇最鲜美?”……过了几分钟后,学生的提问依然不着边际。此时,教师只有强行介入,说:“小朋友们,金针菇有20个,草菇有30个,金针菇和草菇一共有多少个?”
【分析】其实,教师创设情境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其中两类蘑菇数量相加或者相減的问题,从而引出“整十数加减法”的算式,但是,课堂是不可控的,学生并没有乖乖“就范”,按照教师的教学预想发展,最终使得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情境徒劳无功。
二、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交互传递信息过程中,教学“意外”时有发生,教师应根据“意外”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但多媒体的使用限制了教师及时调整策略的方式,因为所有的幻灯片,包括一切影像图文资料都编好了次序,上课时只需按照顺序播放就行,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只能一五一十地按照播放内容讲下去,这样的教学就成了“流水账”,教师和学生之间会出现沟通障碍和交流隔阂。
对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时,要“拨乱反正”,将多媒体的辅助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捋顺摆正。教师的讲授、板书、动作示范等都是多媒体不可取代的,教师不能被多媒体所摆布,而是操纵多媒体为己所用。
多媒体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刺激,可以展现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但过多且滥用意义不大的影音资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偏离设想。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煞费苦心做了大量美丽的图案,还有旋转、对折的美妙动画,悦耳怡情的配乐。但课堂上学生只沉浸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中,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本质、性质无暇顾及。
三、重视动手能力,发挥传统教学优势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教学中需要教师亲身体验操作,用计算机演示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学生只目睹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少情感体验,一切都只是电影片段,留下的都是模糊的印象,没有形成学习经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时,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将圆柱侧面染色后沿着高剪开,整个过程仅5秒钟,一气呵成,但学生很快就遗忘了。如果让学生先动手触摸和观察圆柱的侧面,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就能体会切线位置不同,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剪成矩形,让学生再次尝试操作。这样边做边想,比单纯观看影像留下的印象要深。只有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软件演示,才能将学生的认知从具体引入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总之,现代教学手段虽然有其强大的优势,但是传统教学艺术也不能完全摒弃,应该两者相结合。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技艺的比重应视具体课型而定,在教学中只有摆正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责编 覃小慧)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主体;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93-01
在本校的一节数学课上,某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应用各种动画演示,以及各种动态图的生成,使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艺术交相辉映。但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授课知识依然云里雾里,显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因为使用多媒体而明显提高。我认为,审慎对待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变得十分重要。
一、完败的多媒体使用案例
【案例1】教师出示课件——绿草如茵的地面上长着一颗樱桃树,上面结着5颗樱桃,鲜红圆润,一只红嘴蓝鹊停在树枝上,引吭高歌:“樱桃小嘴真可爱,我要吃樱桃……”于是,蓝鹊叼着2颗并蒂樱桃飞走了。当教师要言归正传时,一位学生满脸狐疑地质问:“老师,蓝鹊的嘴巴是红色的,是不是因为樱桃吃多了?”话音未落,其他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的认为,蓝鹊的嘴巴从小就是红色的,所以喜欢吃樱桃;有的认为,有的樱桃是紫色的,那为什么蓝鹊吃了之后不是紫色的嘴巴……看着课堂陷入一团糟,教师忙不迭截住话头,圆场道:“蓝鹊只喜欢品尝樱桃的美味,它的嘴和樱桃的颜色没有关系。”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授5以内的减法法则,如计算“5-2=”,可供挑选的教学素材多不胜数,教师为了追求新颖,用绚烂的色彩和诱人的动画开场进行教学,结果适得其反,喧宾夺主,色彩斑斓的声像光影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对数学的分辨力。
【案例2】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师先出示小猪佩奇一家采蘑菇的动画(野地里有20个金针菇、30个草菇、50个平菇),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有的问:“小猪佩奇喜欢吃什么蘑菇?”有的问:“这里哪种蘑菇营养价值最高?哪种蘑菇最鲜美?”……过了几分钟后,学生的提问依然不着边际。此时,教师只有强行介入,说:“小朋友们,金针菇有20个,草菇有30个,金针菇和草菇一共有多少个?”
【分析】其实,教师创设情境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其中两类蘑菇数量相加或者相減的问题,从而引出“整十数加减法”的算式,但是,课堂是不可控的,学生并没有乖乖“就范”,按照教师的教学预想发展,最终使得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情境徒劳无功。
二、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交互传递信息过程中,教学“意外”时有发生,教师应根据“意外”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但多媒体的使用限制了教师及时调整策略的方式,因为所有的幻灯片,包括一切影像图文资料都编好了次序,上课时只需按照顺序播放就行,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只能一五一十地按照播放内容讲下去,这样的教学就成了“流水账”,教师和学生之间会出现沟通障碍和交流隔阂。
对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时,要“拨乱反正”,将多媒体的辅助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捋顺摆正。教师的讲授、板书、动作示范等都是多媒体不可取代的,教师不能被多媒体所摆布,而是操纵多媒体为己所用。
多媒体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刺激,可以展现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但过多且滥用意义不大的影音资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偏离设想。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煞费苦心做了大量美丽的图案,还有旋转、对折的美妙动画,悦耳怡情的配乐。但课堂上学生只沉浸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中,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本质、性质无暇顾及。
三、重视动手能力,发挥传统教学优势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教学中需要教师亲身体验操作,用计算机演示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学生只目睹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少情感体验,一切都只是电影片段,留下的都是模糊的印象,没有形成学习经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时,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将圆柱侧面染色后沿着高剪开,整个过程仅5秒钟,一气呵成,但学生很快就遗忘了。如果让学生先动手触摸和观察圆柱的侧面,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就能体会切线位置不同,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剪成矩形,让学生再次尝试操作。这样边做边想,比单纯观看影像留下的印象要深。只有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软件演示,才能将学生的认知从具体引入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总之,现代教学手段虽然有其强大的优势,但是传统教学艺术也不能完全摒弃,应该两者相结合。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技艺的比重应视具体课型而定,在教学中只有摆正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责编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