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作教学中,常常见到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好段用了一本又一本,可在习作中用得很少,因此写出来的习作词汇贫乏、内容空洞。依笔者看来,这是积累与运用的脱钧所致,只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忽视实际运用。导致积累的语言材料长期处于消极沉睡状态,学生的习作水平自然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了。那么如何盘活库存积累,让沉睡在脑海里的语言变成学生口中、笔下的语言呢?
一、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积累是语感的源泉,诵读则是训练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充分利用每天记忆的黄金时光——早读课,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前一天所摘抄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既增强了记忆力,又有助于对语言材料的进一步理解。
为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我设置了课前三分钟欣赏,每位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诵读积累的精彩片断或美文佳作,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并请同学现场点评。学生对展示者从诵读的内容和诵读的情感两个方面人手进行点评,如:
生:你积累的这个片段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让我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受到深刻的启迪。
生:你积累的片段很精彩,你的朗读更令人陶醉。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不断地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记诵积累的语言材料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写作时能生搬硬套多少,而在于用典雅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表达中不太规范的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写作应用时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二、仿编结合勤练笔
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要引导学生经常练笔。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大都经过由吸收到模仿,再到独创这样一个过程,他们乐于并善于模仿优秀的对象。可以先从仿写人手,从一周来积累的好句好段中任选3到5个,进行不同角度的仿写,可以仿句式,仿语气,也可以仿构思。
例句: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悠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认为它们具有同样的尊荣。
仿句:我并不是一个出众的女孩,不像静凡,如一朵芬芳的百合;不如宜臻,像一朵艳丽的玫瑰;更不似书恒,如一朵芳馨的兰花。我是一朵雨中的蔷薇,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其次还可以从一周来积累的好词中任选5到8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想象写片断或编故事,让积累的词汇在鲜活的语境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既加强了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不断地激活脑海中潜藏的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能不断体验语言的美感,从而增强运用语言的意识。
为了强化巩固积累的成果,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盘点梳理,归类存放,一来可以温故知新,二来使运用时方便查找。
三、加分激励促运用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老师们都会要求学生语言要优美,描写要具体生动,想让学生把这抽象的要求化为实际的行动,就要让运用成为一种需要。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响行为。自我加分法就是能触及学生运用需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习作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翻阅复习积累本,在写作时尽可能多地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只要与表述的意思稍微有点像的就尽可能地用上去,甚至有些牵强也无妨,大胆去尝试,在尝试中修正提高。
自我评改时可用红笔圈画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根据使用数量的多少给自己的习作打积累分,如一个好词的运用加1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加2分,最后统计累计得分,作为老师评定等级后的参考附加分。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运用,满足成就感,积累附加分实行上不封顶政策,运用意识强的学生一篇习作积累分最多能打到四五十分,少的也能得二十来分。看着自己习作中圈画出来随处可见的如钻石一般光彩动人的语言,学生怎能不信心满怀呢?在尝到运用语言的甜头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积累,这样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就不愁学生写不出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文章了。
当然,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因此除了练笔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成语擂台赛,诗阋对联大观园,走进歇后语王国,名言警句大荟萃等等。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语文活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语言积累,把积累的有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单位
福建省惠安县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
一、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积累是语感的源泉,诵读则是训练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充分利用每天记忆的黄金时光——早读课,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前一天所摘抄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既增强了记忆力,又有助于对语言材料的进一步理解。
为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我设置了课前三分钟欣赏,每位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诵读积累的精彩片断或美文佳作,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并请同学现场点评。学生对展示者从诵读的内容和诵读的情感两个方面人手进行点评,如:
生:你积累的这个片段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让我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受到深刻的启迪。
生:你积累的片段很精彩,你的朗读更令人陶醉。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不断地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记诵积累的语言材料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写作时能生搬硬套多少,而在于用典雅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表达中不太规范的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写作应用时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二、仿编结合勤练笔
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要引导学生经常练笔。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大都经过由吸收到模仿,再到独创这样一个过程,他们乐于并善于模仿优秀的对象。可以先从仿写人手,从一周来积累的好句好段中任选3到5个,进行不同角度的仿写,可以仿句式,仿语气,也可以仿构思。
例句: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悠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认为它们具有同样的尊荣。
仿句:我并不是一个出众的女孩,不像静凡,如一朵芬芳的百合;不如宜臻,像一朵艳丽的玫瑰;更不似书恒,如一朵芳馨的兰花。我是一朵雨中的蔷薇,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其次还可以从一周来积累的好词中任选5到8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想象写片断或编故事,让积累的词汇在鲜活的语境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既加强了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不断地激活脑海中潜藏的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能不断体验语言的美感,从而增强运用语言的意识。
为了强化巩固积累的成果,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盘点梳理,归类存放,一来可以温故知新,二来使运用时方便查找。
三、加分激励促运用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老师们都会要求学生语言要优美,描写要具体生动,想让学生把这抽象的要求化为实际的行动,就要让运用成为一种需要。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响行为。自我加分法就是能触及学生运用需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每次习作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翻阅复习积累本,在写作时尽可能多地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只要与表述的意思稍微有点像的就尽可能地用上去,甚至有些牵强也无妨,大胆去尝试,在尝试中修正提高。
自我评改时可用红笔圈画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根据使用数量的多少给自己的习作打积累分,如一个好词的运用加1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加2分,最后统计累计得分,作为老师评定等级后的参考附加分。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运用,满足成就感,积累附加分实行上不封顶政策,运用意识强的学生一篇习作积累分最多能打到四五十分,少的也能得二十来分。看着自己习作中圈画出来随处可见的如钻石一般光彩动人的语言,学生怎能不信心满怀呢?在尝到运用语言的甜头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积累,这样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就不愁学生写不出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文章了。
当然,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因此除了练笔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成语擂台赛,诗阋对联大观园,走进歇后语王国,名言警句大荟萃等等。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语文活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语言积累,把积累的有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单位
福建省惠安县小学)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