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勇士》和《荆棘鸟》看母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e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澳大利亚作家麦卡洛的《荆棘鸟》,作为讲述移民家庭生活的小说,向我们讲述了移民家庭尤其是其子女的生活、成长历程,“我”与梅吉不同的成长经历,勇兰和菲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扮演的不同的母亲角色,对子女的成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女勇士》 《荆棘鸟》 母亲 比较
  谈及《女勇士》,关于女性意识、父权社会的对立,种族主义压迫的反抗,对中国文化的曲解等争论之声始终不止,《荆棘鸟》中一家三代的感情经历,充斥着女性意识觉醒与反对父权社会的呼声。抛开此类为人津津乐道的主题,“我”之所以冲破身份尴尬与文化认同成为自己渴望的“勇士”,梅吉之所以成为为爱啼血的荆棘鸟这两种不同经历的背后,母亲,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管是中国古代为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三迁的孟母,还是古希腊为助子长生而将其浸入冥河练就不坏之身的忒提丝,母亲,作为子女生命的源出,之所以历来就为人们以各种方式所歌颂,都是因为母亲各种方式的爱对子女的成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我”与梅吉的成长历程
  《女勇士》里的“我”生活在唐人街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接受的却是美国正统的学校教育,会讲故事的母亲给“我”讲神鬼故事、中国式规矩、传统观念,谈及姑姑与人通奸怀孕被围攻后投井自杀,成为家族不愿提起的无名女子时,母亲以此为耻,“我”却不以为然,“你不能把我要给你讲的话,告诉任何人”①。华人的诡异,白人的歧视,唐人街里的“厌女症”,种种这些与“我”所接受的美国社会的准则和价值观格格不入,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所带来的困惑,使“我”陷入一种痛苦的身份认同的尴尬之中。作为一个传统中国家庭的成员,饱受作为“女孩子”的规则限制,作为一个美国居民,又受到白人的欺负,“我”从内心渴望成为花木兰般的勇士,进山学艺,于是,花木兰和岳飞形象结合成一位铮铮铁骨的女勇士,以此来报华人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仇”。母亲大陆学医、捉鬼和月兰姨妈远渡重洋却终被抛弃的故事,加深了“我”对生活的质疑和思考,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曾见到的景象也许全然不是由于我是华人,而是由于我仍是个孩子。这样的景象即使不付出这么大的努力,最终也会消失的。”虽然对于自己的种族身份和民族传统仍怀有诸多疑问,但已不再耽于幻想,也不再愤怒而无目的地反抗。在母亲为“我”讲了多年故事以后,“我”终于开始讲“我”的故事了,这就是蔡琰的故事:蔡被俘入胡十二年,最终打破沉默,伴着羌笛野曲用汉语歌唱的故事使“我”得到释怀和平静,这就是主人公经历了痛苦挣扎和思考之后找到的答案。也从此完成了从一个叛逆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拥有包容之心的成熟女性的转变。
  《荆棘鸟》里的梅吉出生在新西兰贫苦的牧工家庭,母亲沉浸在自己的感情的创伤之中,不关心孩子的身体的成长变化与情感,母亲对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尽快长大,帮助自己分担家务,四岁的生日礼物被残忍地毁坏,大哥弗兰克是“唯一公开钟爱她的人,是唯一举她、抱她的人”。他的出走使梅吉失去了在这个家里唯一可以依赖的人,童年的痛苦经历、亲人的失去、母爱的缺乏,使梅吉的感情漂泊无依,她极度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来摆脱这种精神的飘荡。十岁那年应姑妈之邀,举家移居澳大利亚,她第一次见到拉尔夫神父时就深深为其英俊、优雅和友善所吸引,拉尔夫也以一种怜爱欣赏的眼光关爱着梅吉,随后自然地替代了弗兰克,伴随着梅吉在异域他乡走过了寂寞的少女岁月。十五岁时经历了等待死神来临般的痛苦煎熬之后,梅吉彻底爱上了解救自己的拉尔夫,也从此拉开了她爱情悲剧的序幕,她在与上帝争夺拉尔夫的斗争中遍体鳞伤,甚至失去了拉尔夫以及他们的私生子戴恩,在艰难中成长起来的少女梅吉,为了自己的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两位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我”所面临的是文化碰撞与身份认同的问题,而梅吉则是各种感情的缺失和不得,在这个痛并成长的历程中,“我”有一个会讲故事、适时出现的母亲,而梅吉却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单枪匹马。
  二、勇兰和菲的母亲形象
  《女勇士》里的母亲勇兰,是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为了在一片新的土地上立足,努力学习语言以及适应当地风俗,她教导女儿要把外国话说好,甚至挑过她的舌筋以使她说话清楚。作为传统中国女性,传统文化在她内心深处根深蒂固,所以,她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女儿,她给青春期的女儿讲无名女人的故事,告诫她要保持贞操,要行为检点,不让家族蒙羞,否则就和无名姑姑一样让家族不愿提及。勇兰所传达给女儿的价值观不但未能得到认同,反而给女儿带来了极度的苦恼和反抗,使她幻想着如故事中的花木兰一样学艺报仇,解除困惑。勇兰所讲的神鬼故事,妹妹月兰被抛弃、精神失常的遭遇,使女儿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最后从女诗人蔡琰的故事中得以释怀,是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认同的表现。而《荆棘鸟》中的母亲菲未婚先孕,被家人下嫁给一个剪羊毛工,但终生沉浸在自己感情的创伤之中,对自己的女儿梅吉从未尽到母亲的责任,连一份生日礼物,都是在弗兰克的要求下才肯给予,她的生活枯燥无味,她对女儿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长大帮助自己分担家务。对于女儿与拉尔夫的感情,她不闻不问,当梅吉经历感情的波折时,菲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旧感情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无暇顾及女儿情绪的变化,她对梅吉的感情不关心也不在意,更不用说去觉察女儿的情感所向,她放任梅吉参加各种形式的舞会,拒绝跟优秀的男孩子交往……这使梅吉度过灾难深重的童年,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麻木冷漠的母亲。对比两位母亲,不难发现,勇兰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愚昧思想甚至一度被女儿反叛,但是她在女儿的成长中如影随形,从未缺席。她每天晚上都会给讲故事直至孩子睡着,在女儿月经初潮来临时,她不失时机地用“无名女人”的故事提醒她贞操的重要性,以及成长带来的责任。让我们来看看同为母亲的菲,在女儿初潮来到时,她并无察觉,以致梅吉以为自己得了癌症,时日不多了,一个十五岁的孩子,面对自己生命的终结,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和煎熬。直到拉尔夫为梅吉补上女性生理这一课,才将她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女性生理这一课,本该是母亲的责任。这一课,让梅吉不可救药地爱上这个仿佛“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男人,开启了爱而不得却不顾一切的爱情之旅。拉尔夫的拒绝,使孤单的梅吉只有将自己的幸福转向卢克,梅吉要嫁给卢克这样的大事,对母亲菲而言,也和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一样无足轻重。作为母亲,梅吉的生活,菲从不参与,也不想参与,正是菲这种“丧母式影响”使苦难伴随了梅吉的一生。勇兰,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勇敢坚韧,在大陆,她半路学医,具有超出同輩女性的远见卓识,为拥有一间可以独居的房间,不惜与“鬼”搏斗;在美国,面对种族歧视,依然像男性一般养家糊口。而菲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小姐,下嫁之后与一般夫人无异,她所受过的良好的贵族小姐的教育仿佛都留在昨天,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她的热情。除了她的私生子弗兰克,她不关心孩子,不关心丈夫,在大火将丈夫帕迪吞噬的时候,她脑子里出现的却是那些鸡零狗碎的针线以及弗兰克做的平底锅。她的一生都活在年轻时的旧感情里,麻木、冷漠、不负责任地对待整个家庭和孩子。   三、母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母亲,作为家庭生活的主要成员,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母爱承载者的勇兰和菲,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母爱能力。勇兰作为中国传统女性,代表了为孩子无私奉献的大母亲形象,她陪伴子女的成长,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帮助,并试图幫她树立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孩子的精神文化方面,她不遗余力地用各种古典或者鬼神故事去充实。在“我”努力想融入美国社会时,感到了来自白人社会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和其他的中国孩子被禁止表演舞台剧,智商评定时老师给了无情的零分,这些只因为“我”不会说英语或者发音不够好,在工作中也同样受到老板的歧视……当所有这些遭遇让“我”感到迷惘、沮丧、无所适从时,是无私的母爱给了她力量。勇兰抛开母亲的身份为女儿讲述了自己大陆学医的经历,以及在美国遭受的种族主义欺凌,作为母亲,依然顽强地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勇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女儿: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花木兰式的女勇士。最终,她的女儿在这种榜样力量的影响下,从反抗走向宽容和理解,在“我”的这种转变中,母亲勇兰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
  而菲从一个上流社会的娇小姐沦落为下层社会的家庭主妇后,她用回忆来麻痹自己,用沉默来对抗现实,永远像一只没有上足发条的老旧时钟,慢腾腾游走在各种繁杂的家务之中。除了私生子弗兰克,她对其他孩子,包括唯一的女儿梅吉,都表现出常人难以忍受的冷漠和无视。她从不在意女儿是否需要一个生日礼物和一件与年龄相称的漂亮衣服,因为她对梅吉唯一的期望就是尽快长成一个分担家务的助手。四岁时被哥哥毁坏的布娃娃,它那幽灵般的眼睛惊吓着幼小的梅吉,第一天上学就遭受老师无理、无情的毒打,她所经历的苦难的童年,连基本的安全需求几乎都满足不了,更不用提爱与归属。作为母亲的菲从来没有对女儿心灵所遭受的伤害表示过任何的关心,一切仿佛与她无关,母爱的缺失,让梅吉极度渴望爱与被爱,所以她希望拥有家、丈夫和孩子,不管是拉尔夫还是卢克,都是她对于爱和家庭的一厢情愿的寄托,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她爱情婚姻的不幸。菲作为母亲,她给予子女的不是勇兰那样的爱与帮助,而是无尽的冷漠和痛苦,她不是子女生活的力量源泉,却像一个萍水相逢的过客和旁观者。
  高尔基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母爱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责任。这两部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母亲形象,她们展示出迥然不同的母爱能力,从两位母亲所展示的母爱力量以及在承担爱的责任时的不同表现,不难看出富足的母爱可以成就孩子,而母爱的缺失会摧毁孩子,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孤独和痛苦之中。不同的母亲造就不同的孩子,如何在孩子的个体成长中积极承担责任,用合适的爱去关爱子女,施加有效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的母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汤亭亭.女勇士[M].李剑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 杨春.《女勇士》:从花木兰的“报仇”到蔡琰的歌唱[J].外国文学研究,2004(5).
  [3]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曾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4] 李宪瑜.快读中外爱情文学名著[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
  作 者:刘真,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文化。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山西各地方言中普遍存在“三身代词+各人”的用法,“各人”相当于反身代词“自己”;在山西晋语区多数方言中,“各人”既可以理解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三身代词“我/你/他”;晋语区部分方言中只能理解为三身代词,多为“你”,有的方言点也有“我”或“他”之意。“各人”的这三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演变关系,只能理解为三身代词的“各人”具有较为强烈的语用色彩。  关键词:山西方言 人称代词 各人  《汉语大
期刊
摘 要:鲁迅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他的笔下,有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更有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孔乙己和陈士成。通过这两部作品,鲁迅为我们描绘了封建社会末代的知识分子形象和他们的境遇,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并以此促进人们觉醒。  关键词:孔乙己 陈士成 封建知识分子  一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一切文学都离不
期刊
摘 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环境大为改观,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丰富起来,直至新世纪的今天,覆盖了文学的基本体裁,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群落。这是“抗战”文学中具有独特性的书写,是在我国本土三四十年的沉寂之后悲怆的发声,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的,对其阐释有益于解读当代文学的内在理路。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文学书写 新時期 新世纪  1978年以来,中国走出“极左”的文学环境,开
期刊
摘 要:华冈青洲是日本江户时代汉兰折中派的代表医家,以“内外合一、活物穷理”为核心理念,在尊崇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西医外科的精髓。小说《华冈青洲之妻》使其在現代社会广为人知。在表现婆媳之间的女性纠葛之余,有吉佐和子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汉方医学观,强调日本汉方医学的独创性,也暗中批判老人们过分依赖汉方药,但她并不否认汉方药和民间药的作用。有吉汉方医学相关题材的小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及中日文
期刊
摘 要:《春尽江南》以诗意化的笔法塑造了一位丰富而复杂的女性形象——庞家玉。本文主要从庞家玉的人物形象入手,挖掘其背后的丰富内涵。第一部分对庞家玉的人生经历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庞家玉个体的绝望展现群体的失落与思考。  关键词:庞家玉 死亡 知识分子 精神失落 反思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承载了前两部作品所表现出的“乌托邦”覆灭的主题之外,更以充满诗意气质的笔法刻画
期刊
摘 要:美籍华裔女作家雷恩华的《月饼》呈现了华裔女孩玛雅充满挫折的女性成长历程。经历了从迷惘、疗伤到顿悟,玛雅最终在中国之行中找到了新希望。本文通过分析《月饼》中女性成长的悖论,深入地研究华裔女性在成长中面临的生存困境,肯定华裔女性能够通过努力寻找生存意义。  关键词:《月饼》 女性成长 悖论  《月饼》(Moon Cakes)是美籍华裔女作家雷恩华(Andrea Louie)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具
期刊
摘 要: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李继宏先生的畅销译作《追风筝的人》为例,详细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上的体现,旨在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追风筝的人》 文学翻译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了翻译学“文化转向”,翻译研究逐步跳出了单纯语言层面和文本层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
期刊
摘 要:从叙事修辞角度切入《额尔古纳河右岸》,笔者发现文本聚焦模式别具一格。就此进行细致解读,零聚焦与内聚焦在即时叙述和往时叙述中的双重呈现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基本聚焦特征。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零聚焦 内聚焦  文学文本的虚构性不容置疑,故在文本叙事修辞中将叙述主体与写作主体、叙述者与作者简化甚至等同、混淆的观点显然有失偏颇,且上述相关概念之相对性、差异性值得引起相应重视——“叙述者一
期刊
摘 要:迟子建的小说主题丰富,描绘了很多东北地区典型的民间人物,尤其对女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她在《晚安玫瑰》中着重描写了三名女性的成长历程,她们分别在不同男性的影响下,选择了不同的成长方式。在内心复杂情感的纠缠下,吉莲娜和赵小娥最终选择了弑父,而黄薇娜走向了恋父。小说通过对女性成熟历程的表述,探讨了女性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 成长 救赎  纵观当代文坛,迟子建一直以独特的笔触书写着
期刊
摘 要:17世纪荷兰著名的光影艺术大师伦勃朗在绘画艺术中一直都追求光影的艺术效果。他独具个性的聚光法来自于内心,他运用这个内心之光去诠释人性及揭示宗教的气息。他用光影的明暗对比去揭示那些普通老百姓淳朴、善良的品质;他用不同强弱程度的光去表达不同的人性特征。他不随波逐流,他坚守自己的绘画理念。他画中的光影效果成为后人研究、学习的对象,他当之无愧地被人称之为“光和影”的艺术大师。  关键词:伦勃朗 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