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金字塔顶峰的男人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不是欧洲的最高峰,却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阿尔卑斯地区山峰之一。
  它的山形犹如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周边翠林绿谷环绕,犹如绿色天鹅绒绸缎中璀璨闪烁的钻石,
  它的名字便是由德语中“草地”和“锥形”两词拼凑得来。
  它凭借极具观赏性的山体形状,吸引了无数勇者为之前赴后继,成为登山家们挑战自我的试金石。
  它就是马特洪峰,既是瑞士引以为豪的象征,又是阿尔卑斯地区山峰中三大北壁之一。
  而如今,一个来自中国的攀登者面对这座如同金字塔的山峰,已经跃跃欲试……
  马特洪峰海拔4478米,山体呈锥形直插云霄,每当日光斜射,山峰朝晖夕映,长年积雪的山体便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阿尔卑斯黄金时代的传奇,法国登山家加斯顿·里布法特(Gaston Rebuffat)曾经这样讲述:“在我们还年幼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美术课上画出心中的山峰,在同学的作品中都多多少少地看到了马特洪峰的影子。”
  马特洪峰除了作为阿尔卑斯地区最著名的自然风景存在,在人类登山史上也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猎人与艺术家的攀登竞赛
  在19世纪,欧洲登山运动发展处在初期阶段,心怀壮志的年轻登山者们就将马特洪峰视为欧洲诸多山峰中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在19世纪中期,马特洪峰因为近乎垂直的尖顶和险峻平滑的岩壁曾一度被视为不可攀登之山峰。然而两位勇敢的年轻人面对马特洪峰跃跃欲试,他们坚信人类可以登顶马特洪峰。一位是来自意大利的猎人Carrel,出生在马特洪峰一侧的小镇瓦图尔兰契(Valtournenche),作为一名猎人他在年少时就曾多次在马特洪峰前驻足观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攀登马特洪峰的愿望也愈发强烈。另一位则是来自英国的艺术家Whymper,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前往马特洪峰进行采风创作,被险峻奇特的马特洪峰所迷住,决意攀登此峰。
  
  人类首次登顶马特洪峰
  由此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攀登竞赛,两人都曾先后数次尝试攀登而惨遭失败。最终在1865年7月,英国人Whymper带领自己的登山队,抢先Crarrel一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马特洪峰的登顶。尽管这次攀登在下撤的过程中,由七人组成的攀登队伍中有三人不幸滑坠身亡。
  随着Whymper对马特洪峰的首登成功,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登山运动的序幕,随着有欧洲三大北壁之称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海拔4478米)、大乔拉斯峰(Grandes Jorasses,海拔4208米)、艾格峰(Eiger,海拔3970米)陆续被人类成功登顶,将登山这项曾经只属于少数贵族的运动推向大众化视野。
  古古的攀登新计划
  就在马特洪峰人类首登成功的150周年之后,一位中国的年轻登山家即将踏上旅程,出发前往法国霞慕尼,开始对于马特洪峰的攀登。
  他就是中国年轻的登山家古古(古奇志)。古古曾经担任CMDI教练,具有丰富的攀登经验。曾多次获得金犀牛奖最佳攀登奖项和提名。他曾和澳大利亚攀岩者David Gliddon成功登顶双桥沟大岩壁山峰布达拉,曾成功攀登婆缪峰,在去年又与王二、阿甘、魏广广完成华山南峰大岩壁新路线的攀登等。
  古古作为奥索卡的一名赞助运动员,在奥索卡品牌成立2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候去攀登马特洪峰,这是目前中国登山家中不多见的阿尔卑斯山峰攀登计划。古古经过详细的调查,与欧洲当地向导取得联系,决定在6月份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马特洪峰的攀登。
  当然,对于每一次远征攀登,尤其是前往异国他乡,都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适应性训练。古古在前往法国霞慕尼之后,没有立即开始马特洪峰攀登,而是在霞慕尼地区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训练,包括野外攀岩训练、冰川行走训练,以及对一些初级的技术性山峰进行攀登,最终才会奔赴马特洪峰。
  好事多磨,静待佳音
  古古几乎每天都前往霞慕尼的登山者之家查看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但似乎马特洪峰对这位中国远道而来的朋友并不友好,阿尔卑斯山区连续出现降雪和恶劣天气,马特洪峰的攀登只能暂且告一段落。为了保持良好的攀登状态,古古前往瑞士,和当地高山向导Claude-Allain Gaillard攀登了Arrête des Ecandies。
  阴云密布马特洪峰
  
  “那时候我们已经下撤到了木屋,我看到北壁上发生了雪崩,我掏出手机录下了这一幕,虽然雪崩规模不会大到把人掩埋,但如果我们在那里,肯定会被雪崩打下墙。”这是古古在霞慕尼通过电话接受采访时所说。
  相比传统的田径体育运动,登山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其实最大的变量无疑是天气因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算在登山技术、装备发展百年的今天,天气的好坏依然成为高难度山峰登顶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有登山者说,登山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古古自前往霞慕尼之后,一直受到当地降雪、降雨天气的影响,甚至一度因为连续下雨,适应性训练也不得不在室内岩馆开展。
  如果你是一名登山者,一定有过兴致勃勃地来到山脚,看着山峰乌云密布而望山兴叹的经历。面对恶劣天气,远道而来的古古也未能幸免。一次又一次的山区降雪,给这次攀登蒙上了一层阴影。经验丰富的古古和团队成员一致认为,等待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窗口期:ONLY ONE DAY
  终于在所有人的期盼之下,天气预报显示当地时间6月10日会出现难得一见的好天气,这是自古古到达霞慕尼以来最好的一次登山窗口期。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古古一行人立即前往瑞士小镇采尔马特。采尔马特位于阿尔卑斯的群山之中,拥有“冰川之城”的美誉。历史上许多次伟大的攀登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这次古古攀登马特洪峰也是由此展开。   从小镇采尔马特出发,古古和搭档在6月9日徒步到达马特洪峰脚下的木屋,从这里眺望马特洪峰感觉山体宏伟、蔚为壮观。古古和搭档为了次日的登山,早早在木屋休息。
  在霞慕尼当地时间6月10日凌晨2点左右,古古和搭档从Hornli Hut出发,开始了此次的马特洪峰北壁的攀登。这次的攀登路线,是Dani Arnold在2015年4月22日创下的1小时46分钟速攀马特洪峰的路线。该路线难度很高,到了TD 的级别。
  凌晨出门抬头仰望夜空,阿尔卑斯璀璨的星光令古古印象深刻。出发不久,地面已经被积雪覆盖。这是由于近期降水天气造成的大量粉雪,厚约30厘米左右的粉雪覆盖着岩石,完全无法辨别脚踏处的地面情况。随着不断向上行进,山坡的角度越来越大,堆积粉雪带来的隐患也越来越大。这个隐患对于所有登山者尤为恐惧——雪崩。在行至全程登顶路线的三分之一处时,经过古古和当地向导的沟通,一致认为应该下撤,规避雪崩的风险。此时尚未日出,雪崩风险相对较小,如果继续攀登,日出之后,粉雪雪崩的可能性将会急剧增加。
  尽人事听天命,看着近在咫尺的顶峰,做出理智的下撤选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峰回路转再出发
  古古一行人在凌晨五点左右就已经下撤到木屋。难得这么好的天气,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古古与当地向导沟通,临时决定去攀登附近的另外一座山峰—布莱特峰。
  在前往布莱特峰的路上,古古看到了马特洪北壁发生了小规模的雪崩,规模虽然不至于掩埋登山者,但足以导致攀登者被雪崩打下岩壁。布莱特峰海拔4164米,此次古古选择了山脊路线攀登。路线难度原本停留在D这个级别,但由于山脊上覆盖大量粉雪,难度大大增加。但最终还是顺利登顶布莱特峰。最终,古古等人在下午5点左右返回采尔马特镇。
  攀登,一场与上帝掷骰子的游戏
  有人说登山是一场与上帝掷骰子的游戏,天气的好坏有时是决定一次攀登的最重要因素。登山不应是一项充满功利色彩的运动,然而对于普罗大众,人们对于登山态度往往黑白分明,登顶与否似乎就是这条界限。与此同时,尽管所有人都在告诉古古“安全就好”,同时为了拍摄一部纪录片,古古从瑞士返回法国,参加各种拍摄活动。此时古古的内心是释怀还是不甘,我们不得而知。
  目睹过上次马特洪北壁的雪崩,加之回国日期日渐逼近,古古对自己的马特洪峰攀登不太看好,古古攀登的微信直播群也一度陷入了死水般的沉默,仿佛古古的攀登就会这样慢慢告一段落。就在大家对这次古古攀登马特洪峰心灰意冷之时,古古深夜发来的一条消息,让人们再度沸腾起来。
  “终于在即将回国前又出现了三天左右的好天气,当地时间6月23日早晨8:15左右,从东壁至山肩转山脊路线登顶马特洪峰……”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就在古古回国前几天,突然传来马特洪地区会出现短暂的好天气窗口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令古古等人喜出望外,立即马不停蹄奔赴瑞士采尔马特。通过对路线情况的分析,古古与搭档Claude-Alain决定改变原来北壁的攀登计划。因为北壁路线上糟糕的雪况和连日的高温(海拔4500米的地方刚刚达到0℃),导致攀登风险急剧增高。在常规情况下,海拔4500米的地方温度应远远低于0℃,而今年一反常态,如此的高温会导致雪坡松软,雪崩概率大为增加。经过考察,古古最终选择马特洪峰东壁作为本次攀登的路线。东壁路线上的雪况相对较好,尤其是在清晨时分,雪质相对适合攀登,至少让古古有机会登顶。
  古古等人再次回到采尔马特Hornli山脊上的木屋早早收拾妥当休息,和每次登山经历相似,凌晨时分古古和搭档起床开始收拾装备准备出发。这次是古古今年攀登马特洪峰的最后机会,无论登顶与否这次下山都要回国。
  由于今年夏天阿尔卑斯地区白天天气突然升温,天气变得很热,所以古古和搭档只能利用凌晨时间攀登,利用较好的雪况快速登顶,整个雪坡高差800米左右。其间一些短距离混合地形,未设置任何保护。从雪坡之后转到山脊混合路线,开始设置一些保护点,两人采用同时攀登的方式前进。此次的攀登路线,古古选择了东壁转山脊的攀登路线。虽然此次古古的搭档曾经多次登顶过马特洪峰,但是从东壁路线而上,也是首次实现。对于古古和搭档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路线难度应该在D级左右。当地时间早上8点多,古古等人终于顺利登顶马特洪峰。站在顶峰之上,可以眺望到整个瑞士。
  俗话说,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古古在经历这么多的等待、适应、挫折、训练之后,终于顺利登顶马特洪峰,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问及古古对此次攀登的感受,他如是说:虽然没有能够从北壁上是一个遗憾,但从安全角度来说,也未尝不是幸运的,今年阿尔卑斯山区天气变化太大,雪崩频繁发生,就在我们登顶前几天,霞慕尼的一位老向导又因为雪檐崩塌而丧生。我们在训练和等待这么久之后,终于抓住最后的机会在回国前两天完成攀登,对于这样的天气,真的很不容易。
  
  TIPS
  ED(国际攀登难度法语评级系统):常用于阿尔卑斯山系与加拿大山区。对于多绳距路线,依据技术性、确保难易、岩质、暴露感、危险性等来说明整体路线的难度。
  F —Easy (Facile) (简单)
  PD — Moderately difficult
  (Peu Difficile) (还好)
  AD — Fairly difficult
  (Assez Difficile) (有点难)
  D — Difficult (Difficile) (难)
  TD — Very difficult
  (Tres Difficile) (很难)   ED — Extremely difficult
  (Extremement Difficile) (非常难)
  ABO — Horrible
  (Abominable) (很可怕)
  对话古古
  outdoor:古古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登山?契机是什么?
  古古:1999年开始,其实我之前是做旅游的,做了很多年的旅游管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景区邀请我们考察,于是我们从上游一直漂流到下游,那河有些地方非常窄,我们需要下船游过去,那一路还是挺险的。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徒步,然后一直玩到雪山。当年我去双桥沟的时候,日隆镇还仅仅只有一个招待所。
  outdoor:你如何评价你这次的攀登搭档?
  古古:他是一位阿尔卑斯地区的高山向导,这之前我们虽然没有合作过,但我非常清楚一个法国的高山向导要拿到一个证书,需要经历各种学习和考核。在安全和技术方面,我非常相信他。我们通过之前一些攀登训练有了磨合和了解,在安全方面,你只要一看到他的操作,就知道他的水平了,其实这些不用问。
  outdoor:如果和攀登搭档发生分歧怎么办?
  古古:在过去的攀爬中如果发生分歧,我不会激烈的争执,除非涉及安全,普通的分歧我都会进行缓和处理,还是以攀登为主。但涉及安全,我不会有任何妥协。因为你知道,在攀登中如果情绪太激烈,会很容易产生操作失误、判断失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愉快地下撤。我们是想玩得更长久,所以我们会非常注意安全这个问题。
  outdoor: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古古:最近在重庆地区开发岩壁。因为我是重庆人,所以为当地开线义不容辞。
  outdoor:你的极限攀登能力如何?
  
  古古: 水冰的最好攀登成绩在WI5 或者WI6,攀岩大概是13B。
  最难的应该是布达拉那次攀登,相比后面的鲨鱼峰,布达拉线路比较长,接近1300米,鲨鱼峰大约600米。嗯,布达拉我大概是目前唯一成功登顶的国内攀登者。其实我也去了好几次才成功。
  outdoor:为什么这次会选择马特洪峰?
  古古:马特洪峰太漂亮了!哈哈,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作为一名攀爬者,无法不被这么美的山峰所吸引。
  outdoor:这次攀登前进行了什么样的专门训练?
  古古:除了平时的攀登、攀岩和体能训练之外,我特意跑到了四姑娘山进行越野跑的练习,毕竟马特洪峰有四千多米的高度,所以提前在国内进行了适应。
  outdoor:这次攀登最大的困难在于?
  古古:其实我觉得这次攀登,最大的问题是天气。你知道我们在霞慕尼待了很久,一直没有合适的窗口期进行攀登。而且期间也目睹了多次雪崩,今年阿尔卑斯地区的好天气太少了。
  outdoor:阿尔卑斯地区攀登和国内攀登有哪些区别?
  古古:相比于国内的攀登,在阿尔卑斯地区攀登的差别还是很大。最大的一点就是那里环境好(笑),他们从停车场到出发点很方便,经常可以攀爬结束后回到木屋,然后连续下一次山峰的攀登。你看我们中国四川地区相对还算近的,在西藏和青海就会非常麻烦。建立大本营就相当耗时耗力。而在阿尔卑斯的木屋,你只需要点餐就好了。
  outdoor:普通登山爱好者如何在阿尔卑斯地区自主攀登?
  古古:阿尔卑斯地区非常适合攀登,但如果自己去,需要做很多准备。例如天气、路线、地形、食宿等。但如果你打算雇佣当地向导,他们会提供非常详细的资料,包括你以前的攀登经历、能力、状态等。总之那边条件非常成熟。
  outdoor:对于普通登山爱好者,如何提高攀登水平?
  古古:多爬!就是多爬。像我这种攀登属于探险式的攀登。如果是竞技类的攀登,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性训练来提高水平,但像我们这种,就是多爬,积累经验。
  outdoor:你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古古:尽可能了解当地的情况,天气、路线状态、岩石状况,例如花岗岩、火成岩、页岩的情况都不一样,你一定要尽可能地多了解,这非常重要。最难的地方在于,你要知道何时撤退。这个问题从你攀爬开始就在不断问自己,例如这条路线是否超出能力范围?什么时候撤退?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往上是撤退,往下不是撤退。可能你上到顶部可以从其他路线撤退,而中途下撤可能风险更高。还包括你知道什么时候舍弃装备等。
  outdoor:你学习过CMDI,相比外国的攀登培训,你觉得我们还缺些什么?
  古古:我觉得我们和国外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中国的攀登者需求还不够。例如,我们国内还停留在登顶某一座山峰,还没到达选择路线攀登的层次。像我之前进行的一些培训,发现大多数学员还停留在攀登的最初步阶段。所以,中国的专业向导培训还是非常少。包括领攀、巅峰,也都是面向爱好者而不是专业向导。
  outdoor:你今年有国内的攀登计划吗?
  古古:有,目前计划9月份会在四川地区进行攀登,具体情况,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其他文献
一、短小精悍的求生组合  新炊事组合除了组件构成更加全面,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个军用102克钛煮杯,水壶容量更大外形也更适合携带,1.1升容量的全金属水壶重量仅有158克,这些都意味着这一套更适合长期野外生存,而非前一版本的只能够应付短程徒步和突发事件。军版小钛炉为军壶量身定制,只有42克。  二、如何DIY钛炉  (一)目标需求  就像做菜一样,我的主原材料是这几样—军用钛水壶 煮杯 杯盖 军水
对于户外旅行爱好者来说,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必须要保持强劲的续航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不同于其他笔记本电脑,华硕灵耀U4100UQ拥有长达9小时的续航时间,其配备独立显示芯片、选配Intel Core i7-7500U低电压处理器,在保持强劲性能的同時,能够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此外,其搭载锂聚合物电池,比标准电池使用寿命更长。用户外出携带时再也不必担心电池电量过低。移动化生活讲求的是更
袁晓锦  所属四川飞越车队,  All-mountain狂热爱好者,玩了十多年山地车之后从2012年开始迷上白水漂流。  第一次漂流在四川芦山的青衣江里面,那是一条温顺的河,最大滩级2级 左右。那时的我穿着朋友借来的那件全是洞的湿式潜水服,用着朋友的充气皮划艇,在朋友简单讲解的划船基本理论知识下,就懵懵懂懂地跟着下河开始初体验了。第一次漂流有惊无险,由于操作失误,被浪打翻一次,不过由于我常年玩山地
传说在西太平洋有一种鱼,每年的7月~10月间,它们都会成群结队从大海深处回游到亚洲、北美的上游河段繁衍后代。它们都是从太平洋逆流直上而来,经历漫长的回流之路,最终回到最初之地产下后代……这就是三文鱼!第一次听到三文鱼的故事时,刘赟卿就被三文鱼这种百折不回、永远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刘赟卿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生不息,生命原本就是一段历经磨难的历程。特别是爱上攀岩后,三文鱼的
大赛评委Henry Iddon说:“Tero Repo的这些照片仿佛在讲一个故事:一个遥远的地方,一场滑雪探险旅行,一艘在冰川海洋上漂浮的游艇,一个上天入海的摄影师。一看就很有趣的经历。他将一些没有被看见的东西透露出来,让我们有窥视的紧张感,让我们看见这些人的日常,重要的是,看见一个自然而真实的世界。”  Tero Repo,屡次获奖的芬兰摄影师,目前他和妻儿生活在瑞士瓦莱州。他专攻高山单板和双板
长焦拍摄  董磊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任教,中国摄影家协会生态摄影委员会委员,NPL(Nature Picture Library)自然影像图库签约摄影师,西南山地工作室艺术总监,云山保护(大理州生物多样性保護与研究中心)理事,缤纷自然纪录片工作室策划顾问,2014年出版个人摄影画册《鸟鸣山幽》,《四川的瑰宝》获2012年四川省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大展金奖。    对于一个生态摄影师而言,影像
每年2月的金犀牛特刊对我们的创意总监图丁来说,都是一次大考!作为有“中国户外奥斯卡”之称的户外大奖,金犀牛奖着眼于中国户外各领域当年最有逼格的人和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反映探索无止境的户外精神。但是怎么能把此等精气神儿灌注在21.5厘米×27.8厘米的封面上呢?难煞图丁矣!  良多思虑后,图丁决定拍两种截然不同的封面,一是常规人像,二是纯白盛宴。两者都得挑选当年最具代表性的户外人物,没费多少工夫,我们
人类天生就会跑,但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给自己的桎梏却越来越多。跑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我们又何必将跑步运动限制在标准赛道和铺装路面上呢?在一望无垠的荒野中飞奔,在陡峭嶙峋的山脊上跳跃,在茫茫雪原上像马儿一样纵横驰骋,这该是一件多么酣畅淋漓的事!  这次活动的跑步路线是沿着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向下延伸。起点在位于207国道75公里处的灰腾河白音库伦牧场,然后经砂石路向东穿越死火
基本信息:2016,中国香港,片长42分钟  制片人:Lloyd Belcher  类型:跑步  本片的制片人Lloyd Belcher是个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英国人,很小就搬到香港并在那里生活了35年。对自然和运动的兴趣自童年时期就已开始,在身为泳池救生员的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Lloyd喜欢上了游泳和跑步,他经常跑着去上学、在香港的郊外跑山。  令人诧异的是,在成为一名摄影师和电影人之前,Ll
李祉兴,板龄10年。13岁踩上滑板,14岁横空出世拿到赞助签约沸点滑板,14岁半获得全国新人赛冠军,15岁杀进各种比赛,16岁获得多个全国冠军,17岁加入Converse滑板队得到了第一个职业签名商品。如今成长为红牛旗下唯一的中国滑板运动员,多项极限滑板赛全国冠军,中国极限运动协会“2016年度最佳滑板选手”。  李祉兴个人荣誉榜  2012年中国极限公开赛国际职业组冠军  2013年世界极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