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与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㈠充分发掘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问题要新颖、奇异,引起学生好奇心。解决问题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方法美。知识整体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统一和简洁美,进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㈡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中要多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如“今天以后的第999天是星期几?”必能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
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逼真的动态演示,打破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创新热情,为开展创新活动作充分的情感准备。
二、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高中数学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实,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三、通过实施创新性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性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性教学过程:
1、注重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对数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创新过程艺术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知识产生的基点上,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的敏捷性是智力活动的速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培养其正确迅速的解题和运算能力,以及在学习数学时积极地思考、迅速地判断、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的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到解题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加强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指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数学上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如: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⑴利用函数有界性来解;⑵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⑶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集合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求问题解法,沟通知识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拓宽了创新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再次,教学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补充条件,变化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发掘和再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很好的训练途径。
4、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直观、形象、便捷。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注重对各种图形的表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可通过三种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比较,很快可找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除此之外,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四、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學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也好,40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新课标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观,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不断唤醒、培养、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2004年
[2]《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3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0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㈠充分发掘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问题要新颖、奇异,引起学生好奇心。解决问题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方法美。知识整体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统一和简洁美,进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㈡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中要多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如“今天以后的第999天是星期几?”必能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
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逼真的动态演示,打破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创新热情,为开展创新活动作充分的情感准备。
二、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高中数学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实,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三、通过实施创新性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性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性教学过程:
1、注重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对数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创新过程艺术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知识产生的基点上,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的敏捷性是智力活动的速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培养其正确迅速的解题和运算能力,以及在学习数学时积极地思考、迅速地判断、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的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到解题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加强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指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数学上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如: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⑴利用函数有界性来解;⑵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⑶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集合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求问题解法,沟通知识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拓宽了创新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再次,教学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补充条件,变化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发掘和再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很好的训练途径。
4、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直观、形象、便捷。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注重对各种图形的表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可通过三种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比较,很快可找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除此之外,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四、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學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也好,40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新课标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观,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不断唤醒、培养、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2004年
[2]《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3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