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午在学校的餐厅吃饭,下楼后看到三个同学冒雨在进行“爱她永不太多——请加入为一位母亲的祝福”的宣传,原来这是为一位同学患重病的母亲在筹集捐款,身边只带了100元,于是全部捐了出去。也许相对于这位母亲的巨额医药费来说,这点帮助是杯水车薪,但我相信这笔小小的善款依然能传递我真诚的祝福。
能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这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毕业后选择了这样一份清贫但有意义的慈善事业工作,很庆幸自己可以每天与那么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校友联络,然后把他们的爱心传递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同学,每天都被不同的人和事感动着。
新四军,这支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浴血杀敌的队伍,在许多年轻人的印象中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在和平的年代,这支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的队伍、这些前辈们仍然贡献着余热。2004年1月,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宣讲团走进了浙江大学,在求是园里建立了教育基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新四军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胆量这种铁军精神发扬光大,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见面,对同学们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党员,连接历史和现实的教育基地模式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
让我们尤为感动的是,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还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发动社会力量切实帮助解决。2005年4月,在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发起和积极推动下,在浙大启动了“春晖助学工程”,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率先响应,设立了杭钢奖助学金,以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些白发苍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前辈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了他们的鲜血和青春,而现在,他们仍然为年轻的一带发挥着余热、奉献着爱心。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他们的希望就是年轻人能在成才后报效祖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远在北美的一位80高龄的老校友给同学们的一封信:“望同学们不要感谢我的微薄之助。我所希望的是你们把感谢的心化为助人的心,将来要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立志助人,愿天下的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是老学长给他资助的20名同学所写的信,这位老校友已经连续资助了5年,花开花落,有些同学早已毕业,有些同学还在读书,他们都不曾与这位好心的校友谋面,但他们每年都写信表达对这位校友的敬意。
新四军老前辈和这位老校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年轻人做了最好的榜样。很多同学每周去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看望小朋友和老人们;他们定期去民工子弟学校,给同学们上精彩的课程;寒暑假期间他们更是组织了很多精彩的活动,比如2006年暑假时,就有一支爱心小分队到全国贫困县淳安县的一个农村――昌市村进行“再看农村、感农村、为农村”的实践调研,他们了解当地农民关心的问题,认真探寻国家政策和法律在农村中的贯彻和普及状况,为当地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带当地的困难家庭的孩子进程参观。
在调研报告的最后,这些同学这样写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关注社会上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责任的群体。我们是受恩者,所以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和青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没有能比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更能诠释我们的价值的东西了——有一种人生叫感动,有一种青春叫责任!”
年轻人于爱中取暖,更要把爱的种子四处散播,无论是倾囊相助、舍己为他,还是力所能及、举手之劳,受到过爱心关怀的人更加懂得施与的可贵。
能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这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毕业后选择了这样一份清贫但有意义的慈善事业工作,很庆幸自己可以每天与那么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校友联络,然后把他们的爱心传递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同学,每天都被不同的人和事感动着。
新四军,这支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浴血杀敌的队伍,在许多年轻人的印象中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在和平的年代,这支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的队伍、这些前辈们仍然贡献着余热。2004年1月,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宣讲团走进了浙江大学,在求是园里建立了教育基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新四军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胆量这种铁军精神发扬光大,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见面,对同学们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党员,连接历史和现实的教育基地模式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
让我们尤为感动的是,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还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发动社会力量切实帮助解决。2005年4月,在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发起和积极推动下,在浙大启动了“春晖助学工程”,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率先响应,设立了杭钢奖助学金,以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些白发苍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前辈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了他们的鲜血和青春,而现在,他们仍然为年轻的一带发挥着余热、奉献着爱心。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他们的希望就是年轻人能在成才后报效祖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远在北美的一位80高龄的老校友给同学们的一封信:“望同学们不要感谢我的微薄之助。我所希望的是你们把感谢的心化为助人的心,将来要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立志助人,愿天下的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是老学长给他资助的20名同学所写的信,这位老校友已经连续资助了5年,花开花落,有些同学早已毕业,有些同学还在读书,他们都不曾与这位好心的校友谋面,但他们每年都写信表达对这位校友的敬意。
新四军老前辈和这位老校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年轻人做了最好的榜样。很多同学每周去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看望小朋友和老人们;他们定期去民工子弟学校,给同学们上精彩的课程;寒暑假期间他们更是组织了很多精彩的活动,比如2006年暑假时,就有一支爱心小分队到全国贫困县淳安县的一个农村――昌市村进行“再看农村、感农村、为农村”的实践调研,他们了解当地农民关心的问题,认真探寻国家政策和法律在农村中的贯彻和普及状况,为当地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带当地的困难家庭的孩子进程参观。
在调研报告的最后,这些同学这样写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关注社会上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责任的群体。我们是受恩者,所以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和青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没有能比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更能诠释我们的价值的东西了——有一种人生叫感动,有一种青春叫责任!”
年轻人于爱中取暖,更要把爱的种子四处散播,无论是倾囊相助、舍己为他,还是力所能及、举手之劳,受到过爱心关怀的人更加懂得施与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