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能够有效弥补学生数学学习的断层,要把衔接问题置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中. 第一,要寻找数学知识的跳跃点,让教学内容衔接;第二,要突破数学思想的飞跃点,让学习方法衔接.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班级中一些在小学时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困难、茫然的现象,有的学生一直都调整不过来,以致不能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跨度,比较强调抽象性,而初一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内容的跨度和学生思维过渡的不连贯性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脱节.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要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把衔接问题置于“师与生、教与学”的矛盾中去思考,帮助学生跨过这一教学断层,从而达到无缝衔接.
一、寻找数学知识的跳跃点,让教学内容衔接
在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是存在跳跃性的,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因此,教师要寻找教材的跳跃点,让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等教学内容接轨.
1. 实现非负有理数到有理数的跳跃.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数基本上是非负有理数,虽然在六年级教材引入了“负数”,但这仅仅是对生活中负数的认识.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负数”本质概念的教学是拓展数域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 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明确在有理数范围以内“0”不仅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而且在有理数中是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具有确定性的意义;学生就会明确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是可以小于减数的,只不过运算的结果是负数,这样学生才能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域进行有效拓展.
2. 实现用字母表示数到代数的跳跃. 在小学阶段,用字母表示数是教学难点,学生对“字母比数具有一般性”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这一理解也仅仅在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运算定律中去体现.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代数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数与式的联系,其实数是式的一个特例,数的运算也是式的运算的一个特例. 这样才能实现由数到式的跳跃,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3. 实现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跳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板块的内容是重点内容,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是很重要的. 但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这些几何知识基本是通过体验来实现的,也就是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 而初中几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内容了,因为初中几何知识注重抽象性,内容已经由几何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给学生的呈现方式是公理化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这一跳跃性,教学时由浅入深,稍难一点的内容要给学生适当降一降坡度. 几何教学不能让学生只记住结论,应该注重对学生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突破数学思想的飞跃点,让学习方法衔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习数学知识,第二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 在文章的前一部分已经说明了初中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具有跳跃性,其实,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断层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跳跃性.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想方法上的飞跃,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接轨.
1. 从模仿到变式的飞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一个知识点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是保持一个基本模式的,也就是说是基本雷同的. 只不过是在表述上把“橘子”换成“苹果”、把“架桥”换成“铺路”. 这样,小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容易,只要进行有效的模仿就可以,难度不高. 而在初中教材中就完全不同了,对于一个知识点在例题中出现的内容和在习题中出现的内容就存在变式性或者是递进性,这就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习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从模仿到变式的飞跃.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梯形的中位线”一课中,例题给学生呈现的是梯形中位线的概念,而在习题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在梯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像EF这样,我们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观察EF的位置,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你能发现梯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吗?证明你的结论. ”
这样的处理,学生再也不能根据例题去模仿了. 而是把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激活,让学生在这个习题中去自主探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在这样的习题中,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比较吃力,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长期的训练,让他们实现从模仿到变式的飞跃.
2. 从单一到系统的飞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对于一些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都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落实. 但是,在初中却十分重视系统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比如换元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 学生刚开始接触一定是存在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得法,有机渗透,促进学生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化形成.
总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我们要努力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要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跳跃和飞跃,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数学学习内容接轨,让数学学习方式接轨,不断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文生. 挖掘·渗透·延伸——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 2007(17) .
[2]廖世琼. 说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 数学教学通讯, 2002(08) .
[3]程泽宰.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江苏教育,1998(07) .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班级中一些在小学时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困难、茫然的现象,有的学生一直都调整不过来,以致不能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跨度,比较强调抽象性,而初一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内容的跨度和学生思维过渡的不连贯性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脱节.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要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把衔接问题置于“师与生、教与学”的矛盾中去思考,帮助学生跨过这一教学断层,从而达到无缝衔接.
一、寻找数学知识的跳跃点,让教学内容衔接
在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是存在跳跃性的,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因此,教师要寻找教材的跳跃点,让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等教学内容接轨.
1. 实现非负有理数到有理数的跳跃.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数基本上是非负有理数,虽然在六年级教材引入了“负数”,但这仅仅是对生活中负数的认识.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负数”本质概念的教学是拓展数域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 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明确在有理数范围以内“0”不仅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而且在有理数中是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具有确定性的意义;学生就会明确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是可以小于减数的,只不过运算的结果是负数,这样学生才能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域进行有效拓展.
2. 实现用字母表示数到代数的跳跃. 在小学阶段,用字母表示数是教学难点,学生对“字母比数具有一般性”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这一理解也仅仅在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运算定律中去体现.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代数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数与式的联系,其实数是式的一个特例,数的运算也是式的运算的一个特例. 这样才能实现由数到式的跳跃,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3. 实现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跳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板块的内容是重点内容,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是很重要的. 但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这些几何知识基本是通过体验来实现的,也就是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 而初中几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内容了,因为初中几何知识注重抽象性,内容已经由几何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给学生的呈现方式是公理化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这一跳跃性,教学时由浅入深,稍难一点的内容要给学生适当降一降坡度. 几何教学不能让学生只记住结论,应该注重对学生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突破数学思想的飞跃点,让学习方法衔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习数学知识,第二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 在文章的前一部分已经说明了初中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具有跳跃性,其实,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断层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跳跃性.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想方法上的飞跃,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接轨.
1. 从模仿到变式的飞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一个知识点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是保持一个基本模式的,也就是说是基本雷同的. 只不过是在表述上把“橘子”换成“苹果”、把“架桥”换成“铺路”. 这样,小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容易,只要进行有效的模仿就可以,难度不高. 而在初中教材中就完全不同了,对于一个知识点在例题中出现的内容和在习题中出现的内容就存在变式性或者是递进性,这就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习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从模仿到变式的飞跃.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梯形的中位线”一课中,例题给学生呈现的是梯形中位线的概念,而在习题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在梯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像EF这样,我们把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观察EF的位置,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你能发现梯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吗?证明你的结论. ”
这样的处理,学生再也不能根据例题去模仿了. 而是把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激活,让学生在这个习题中去自主探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在这样的习题中,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比较吃力,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长期的训练,让他们实现从模仿到变式的飞跃.
2. 从单一到系统的飞跃.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对于一些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都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落实. 但是,在初中却十分重视系统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比如换元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 学生刚开始接触一定是存在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得法,有机渗透,促进学生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化形成.
总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我们要努力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要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跳跃和飞跃,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数学学习内容接轨,让数学学习方式接轨,不断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文生. 挖掘·渗透·延伸——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 2007(17) .
[2]廖世琼. 说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 数学教学通讯, 2002(08) .
[3]程泽宰.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江苏教育,199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