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常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容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出现了许多乱象,现归结出以下四种乱象,并借此文与同行共斟酌其对策:
一、教学设计照搬化
信息技术的普及,让教师们备课时告别过去教参单一的窘境。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获奖教案……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信,于是常常照搬照抄他人设计运用于自己的教学。
教学过程不仅是授课时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更应该是课前教师与编者、教师与作者、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真正理解编者选入那篇课文的意图,对教材“很有感觉”,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那思路应该是和他人不相同的。纵然是设置的问题和别人的一样,问法和顺序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教无定法”呀。
他人的教学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论文,应该只能作为我们备课的参考,我们还应该根据他人和自己对课文的见解,结合本地实际、所教学生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课件素材泛滥化
这里主要想说的课件素材泛滥化是指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泛滥使用。有心理研究数据证实,人在信息接受方面,83%是视觉,11%是听觉,3. 5%是嗅觉,1. 5%是触觉,而1%是味觉。视听两项占比极高,使得很多教师更沉迷于在教学中泛滥使用图片、音视频,给教学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有位教师在教学《雁门太守行》时,给“黑云压城城欲摧”诗句配上的图片是李连杰主演《英雄》中一身黑色装扮的剧照,给“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的配图是周杰伦主演《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一身金色装扮的剧照。合不合适,明眼人一看便知。诗的意境深邃,用直观的实拍图作配图以期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必定窄化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因为学生理解诗文能力和想象能力弱,非得借配图来理解的话,不妨试试选择同样可能给人想象空间的中国画。
有些教师喜欢在页面上加入一些PNG格式的动态图片,比如在出示某个问题时,在页面的某个角落呈现上下跳跃的问号;在呈现答案时,设置来回跳动的卡通人物图片。这样的设置,往往“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动态图片上,而非教师想要教学的内容上。
还有的教师常常陷入一种两难境地:想给某段文字配图,可是如果把图放大,字的字体只能设置较小;如果把两者都放大,设置图片为背影,文字置于顶层,则文字无论选择哪种颜色都不显眼,影响学生的阅读。笔者认为,并非有文字的地方非要得配图。如果非要不可,完全可以文字独在一张页面上,配图独设于一張页面上;若是非要在同一页面上,也可以给文字设置背景色,并将背景色设成百分之五十左右的透明度。这样即可解决此般两难问题。
在使用音视频的时候,许多教师往往会出现以朗读音视频代替学生朗读的现象。教师们可能认为那些朗读名家的朗读音视频读音标准,感情到位,学生听后也就理解了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养成默读习惯,速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如果不让学生开口,不让学生自己实践这些朗读方法,他们又如何能掌握呢?名家朗读的音视频只能作为模仿、参考所用,教师还是应该鼓励学生朗读课文,让朗朗书声重回校园。
三、课件呈现简单化
课件呈现简单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运用课件授课时,从头到尾鼠标一点到底。最尴尬的莫过于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没有按照自己设置的呈现顺序去说出答案时,教师就要等学生将全部答案都答出来了,才去点击鼠标呈现答案。
其实在各类辅助教学的软硬件不断成熟的今天,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完全可以多样化一些,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互动环节,提高课堂趣味性。就拿上面提到的答案随意分步呈现的需求而言,PPT的超链接、触发器、批注功能,电子白板的拖拽、书写功能,希沃的投屏功能均可实现,而且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师运用课件教学时,也不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因为课件的页面呈现只是暂时的,随着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前一个知识点的页面被迫消失。如果教师结合课件的内容,将重要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无论课件呈现到哪个位置,所板书的内容仍在黑板上呈现着,就便于师生随时巩固、比较。
四、授课碎片化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速度快,容量大,因而让教师们在单位时间内可讲授比过去课堂多得多的教学内容。但是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往往让有的教师为了完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教学的组织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变成了碎片化的教学。
“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语文新授课上,如果听到教师这样的组织语言,你是不是感到很倒胃口?是不是以为授课教师在讲试题?
语文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应该富有文采,应该是让人听着文绉绉、酸溜溜,但仔细一琢磨却是美滋滋、甜蜜蜜的。它应该像晚会主持人的主持词,让人在品味美语中不自觉地进行到下一项内容去。一节语文课应该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歌。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效率,但我们还是要始终记得它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手段,切不可过于依赖。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合理运用它,让它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利器。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设计照搬化
信息技术的普及,让教师们备课时告别过去教参单一的窘境。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获奖教案……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信,于是常常照搬照抄他人设计运用于自己的教学。
教学过程不仅是授课时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更应该是课前教师与编者、教师与作者、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真正理解编者选入那篇课文的意图,对教材“很有感觉”,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那思路应该是和他人不相同的。纵然是设置的问题和别人的一样,问法和顺序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教无定法”呀。
他人的教学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论文,应该只能作为我们备课的参考,我们还应该根据他人和自己对课文的见解,结合本地实际、所教学生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课件素材泛滥化
这里主要想说的课件素材泛滥化是指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泛滥使用。有心理研究数据证实,人在信息接受方面,83%是视觉,11%是听觉,3. 5%是嗅觉,1. 5%是触觉,而1%是味觉。视听两项占比极高,使得很多教师更沉迷于在教学中泛滥使用图片、音视频,给教学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有位教师在教学《雁门太守行》时,给“黑云压城城欲摧”诗句配上的图片是李连杰主演《英雄》中一身黑色装扮的剧照,给“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的配图是周杰伦主演《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一身金色装扮的剧照。合不合适,明眼人一看便知。诗的意境深邃,用直观的实拍图作配图以期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必定窄化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因为学生理解诗文能力和想象能力弱,非得借配图来理解的话,不妨试试选择同样可能给人想象空间的中国画。
有些教师喜欢在页面上加入一些PNG格式的动态图片,比如在出示某个问题时,在页面的某个角落呈现上下跳跃的问号;在呈现答案时,设置来回跳动的卡通人物图片。这样的设置,往往“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动态图片上,而非教师想要教学的内容上。
还有的教师常常陷入一种两难境地:想给某段文字配图,可是如果把图放大,字的字体只能设置较小;如果把两者都放大,设置图片为背影,文字置于顶层,则文字无论选择哪种颜色都不显眼,影响学生的阅读。笔者认为,并非有文字的地方非要得配图。如果非要不可,完全可以文字独在一张页面上,配图独设于一張页面上;若是非要在同一页面上,也可以给文字设置背景色,并将背景色设成百分之五十左右的透明度。这样即可解决此般两难问题。
在使用音视频的时候,许多教师往往会出现以朗读音视频代替学生朗读的现象。教师们可能认为那些朗读名家的朗读音视频读音标准,感情到位,学生听后也就理解了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养成默读习惯,速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如果不让学生开口,不让学生自己实践这些朗读方法,他们又如何能掌握呢?名家朗读的音视频只能作为模仿、参考所用,教师还是应该鼓励学生朗读课文,让朗朗书声重回校园。
三、课件呈现简单化
课件呈现简单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运用课件授课时,从头到尾鼠标一点到底。最尴尬的莫过于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没有按照自己设置的呈现顺序去说出答案时,教师就要等学生将全部答案都答出来了,才去点击鼠标呈现答案。
其实在各类辅助教学的软硬件不断成熟的今天,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完全可以多样化一些,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互动环节,提高课堂趣味性。就拿上面提到的答案随意分步呈现的需求而言,PPT的超链接、触发器、批注功能,电子白板的拖拽、书写功能,希沃的投屏功能均可实现,而且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师运用课件教学时,也不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因为课件的页面呈现只是暂时的,随着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前一个知识点的页面被迫消失。如果教师结合课件的内容,将重要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无论课件呈现到哪个位置,所板书的内容仍在黑板上呈现着,就便于师生随时巩固、比较。
四、授课碎片化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速度快,容量大,因而让教师们在单位时间内可讲授比过去课堂多得多的教学内容。但是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往往让有的教师为了完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教学的组织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变成了碎片化的教学。
“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语文新授课上,如果听到教师这样的组织语言,你是不是感到很倒胃口?是不是以为授课教师在讲试题?
语文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应该富有文采,应该是让人听着文绉绉、酸溜溜,但仔细一琢磨却是美滋滋、甜蜜蜜的。它应该像晚会主持人的主持词,让人在品味美语中不自觉地进行到下一项内容去。一节语文课应该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歌。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效率,但我们还是要始终记得它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手段,切不可过于依赖。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合理运用它,让它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利器。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